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三国:出来混要讲家世,你算什么 > 第366章 杜如晦与周瑜

第366章 杜如晦与周瑜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大雪初晴,渺渺琴音自襄阳城中一处别院传出。

    别院内外,虎贲卫甲士守备森严。

    杨陵下了马车,先是在门外聆听片刻后便在典韦的护卫下进入了别院。

    院落内,暖亭之中小炉烹茶,温暖如春。

    一位俊美的青年闭目抚琴,对坐的老者抚须颔首。薄烟袅袅,一名容貌绝美的女子正将名贵的香料放入香炉之中。

    “听雪抚琴,红袖添香,公瑾真是好雅兴啊。哦~伯喈先生也在。”杨陵毫无顾忌的步入亭中,端起一杯茶一饮而尽道。

    亭中三人纷纷起身行礼,原来亭中抚琴之人正是被软禁在襄阳的周瑜与太常寺卿蔡邕。

    至于那添香的女子,则是杨陵东征江东之时,江东乔氏送上龙舟的大小乔中的小乔。

    平定江东回到襄阳之后,杨陵转手就将小乔送给了周瑜,大乔则送给了孙策。

    倒不是杨陵不喜欢美女,只是他觉得乱世未平,贤才比美人有用。

    杨陵自己找了个位置随意坐下,笑着对周瑜说道:“公瑾在襄阳住的还算习惯?”

    周瑜笑道:“楚公又赐宅院,又送琴谱,日日珍馐美酒,奉为上宾。瑜惶恐,只是不知何时楚公能让我出城?”

    周瑜被杨陵抓回襄阳后便奉若上宾,只是不让他出襄阳城。

    杨陵哈哈笑道:“出城?简单啊。此刻便可。登船都行啊,近日工部研制出一种飞轮楼船,逆风无帆也能纵横若蛟龙。”

    周瑜闻言顿时来了兴致:“还有此等战船?”

    杨陵起身道:“明日水军操演,公瑾且随本公去汉水水寨一观便知。”

    次日午时,杨陵带着周瑜与麾下文武来到汉水之畔,登上了宏伟的玄鸟台。

    冬日的汉江并未封冻,周瑜披着一件杨陵赠送的黑色大氅望向江面,只见三十余艘高大的楼船驶出水寨。

    随着甘宁挥动令旗,三十余艘楼船船身两侧飞溅出一阵水花,而楼船则如同离弦的箭一般向对岸冲去。

    冬日的狂风掀起巨浪,战船却在巨浪中继续前行,速度也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咦~”周瑜望着高大楼辆车的水花目光露出一丝疑惑。

    自从马子钧被杨陵任命为工部员外郎之后,为了获得杨陵的信任,作为一名江东降臣的马子钧几乎吃喝拉撒都在工部天工局。

    沐凡因为抚蛮的天赋跟着诸葛亮去益州建功立业了,不出所料一定能获得战功,他自然也不能落后。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家伙不仅在去年与南宫逸弄出了炸药包,今年还给楼船装上了轮子。

    而且,两人正在筹划将长江水师的战船由平底船改造为尖底船。

    如今江东平定,长江水师似乎也没了用武之地,但南宫逸与马子钧却不这么认为。

    他们非常清楚,以杨陵的雄才大略,也许三五年消化了江东与两淮之后,杨陵必定会北伐。

    水师要想建功立业,那就必须要参与北伐。

    但内河平底船是无法进行跨海作战的,只有将平底船改成尖底船,船身也要进行加固才能在海上航行。

    此次水军操演,便是对南宫逸与马子钧成果的检验。

    随着悠长的号角声响起,楼船之上的投石机向着远处的靶船投射出黑乎乎的球体,紧接着爆裂声中靶船上升腾起了橘红色的火焰。

    杨陵身旁的马子均口若悬河的说道:“楚公,这炮弹分为三层。最外面一层是火绳引信,可以通过火绳的长短来来对应射程远近。”

    “船上的投石我也改造过了,通过调整配重多寡改变射程,为了便于操作,我将配重编为甲、乙、丙、丁、戊、己。”

    “这样炮手只要稍加训练,便能掌握。”

    “炮弹中间一层是火油,里层的火药引火爆炸之后会将引燃的火油向四周激射。”

    杨陵微微颔首说了声“不错。”心中却嘀咕道:“这家伙脑洞挺大啊,是个人才。”

    杨陵沉吟片刻道:“真正的火炮能造出来吗?”

    杨陵这一问,马子均与南宫逸却犯难了。

    南宫逸有些尴尬的拱手道:“楚公,今年六月我与子均浇铸过一尊青铜炮管,但因为冶炼技术的限制,密封性有些问题。”

    “测试的死后炸膛了,还死了五个工匠。”

    对于天工局,杨陵几乎是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南宫逸心中对于自己交出的这个答卷心中多少有些愧疚。

    杨陵拍了拍南宫逸的肩膀,笑道:“铁甲战船我知道难不倒你,但火炮得加快速度啊。东边岛上的,搞不好速度会比我们快的。”

    南宫逸咬了咬牙拱手道:“诺!明年入冬之前,一定为楚公铸出炮来!”

    杨陵笑了笑转头对周瑜道:“公瑾,可愿为我八万水军大都督啊?”

    周瑜微微一愣,心中却有一些挣扎。

    一旁的杜如晦笑道:“陆君恒虽对公瑾有知遇之恩,然与平定天下解万名与倒悬相比,不值一提。”

    “何况陆君恒已故去多时,难道公瑾要老于泉林之间,坐视他人建立功业吗?”

    杨陵目光炯炯的望着周瑜,心中却想起张三符给自己的密报。

    那封密报是两淮锦衣卫与江东锦衣卫关于杨业之死调查的内容。

    虽然没有结果,只是将幕后策划的嫌疑之人进行了罗列。

    这些人中,没有张昭。只有两个人,皇甫麒与嫌疑最大的杜如晦。

    张三符给出的解释是,根据张昭密信中的解释是他本来计划是让其子张承解救杨业,以此来获得杨陵的认可。

    但当张承进入关押杨业的营帐之时,杨业已经死了。

    而的当年张承亲自拜访杨陵,也是这么说的。去岁张氏与朱氏的判断也是张昭的投名状,只是杨陵已经不需要了。

    反而杜如晦为袁逸谋划江东,却有很大的嫌疑。有动机,也有这个实力。

    若是没有曹操攻打汝南,杨陵不撤兵,江东东部三个郡也许已经在袁逸手中了。

    杜如晦来到襄阳后丝毫没有身为将臣的尴尬,反而终日与魏征、房玄龄品茶论道。

    杨陵也召见了杜如晦,并提起的杨业的死。而杜如晦也是一脸惋惜,称赞杨业乃当世名将,亡于小人之手云云。

    杜如晦走后,杨陵便烧掉了那封信,并严令张三符此事不得外传。

    张三符也非常清楚,京兆杜氏乃是雍州大族,就连皇甫麒大清洗之时也没敢拿杜氏开刀。

    而杨陵若是想要平定雍凉,京兆杜氏也许能胜十万大军。

    杨陵虽然一直在打压士族,但为了加快平定天下的步伐,他在不知不觉中,也在妥协了。

    一旁的孙策见周瑜犹豫不决,对周瑜说道:“公瑾,你我少时交好。当年人各有志,我也不勉强,如今陆君恒已死,楚公雄才大略,你还犹豫什么?”

    周瑜望着孙策希冀目光,有冲杨陵拱手拜倒:“罪将周瑜,愿效犬马!”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