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三国:出来混要讲家世,你算什么 > 第276章 惊蛰之辩

第276章 惊蛰之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中平六年(189年),仲春二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时为惊蛰。

    荆州大地,春雷滚滚,一阵淡青色的雨幕笼罩江汉平原。

    一群来襄阳赶考的士子背着书箱,如同一群鸭子一样涌进了襄阳十里外的驿站。

    一个身高八尺,一身白色儒袍,面如冠玉的男子擦拭一下额头的雨水笑着对身旁一个身形伟岸腰佩长剑的男子笑着说道:“元直,好一场春雨啊。”

    腰悬长剑被称为“元直”的青衫男子理了理衣衫,望着绵绵细雨道:“是啊!前有瑞雪,后有春雨,今岁又是丰年呐。”

    “乡试孔明为南阳士子之首,若是春闱再登榜首那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啊。”

    “坊间传闻,若是会试、殿试能高中一甲,将来必定出将入相啊。”

    白色儒袍的男子爽朗一笑道:“亮只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那知旁边一个一身粗布衣衫,面容方正的青年冷声道:“好一个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敢为公子既然如此淡薄名利,为何来此啊?”

    这青年容貌俊朗,但皮肤黝黑,手指粗大居然满是老茧。说他是书生,更像农夫。

    诸葛亮也不生气,拱手笑问道:“在下诸葛亮,敢问这位公子名讳?”

    那面容黝黑的青年拱手回礼,面色依旧冷冰冰的说道:“公子是称呼你们这些世家子弟的,在下山野之人,当不得如此称呼。”

    “交州琼山,海瑞。”

    一旁的徐庶一愣,随即拱手笑道:“阁下便是卖犊赶考的海瑞海汝贤?”

    “海瑞?不就是那个把家里的牛犊卖了筹钱赶考的交州土鳖吗?”

    “听说把他爹给气死了?”

    “狠人呐!”

    而海瑞则靠着驿站的墙壁低头假寐,对四周的议论充耳不闻。

    “哈哈哈~牛犊不过数月便能耕种田地,我大汉的科举匹夫能中乎?”一个衣衫华贵的青年大笑着说道。

    “丁公子,好!”

    “丁公子,丁大人近来可好啊?”

    徐庶冲着诸葛亮悄声问道:“这位贵公子是何人?”

    诸葛亮笑道:“江夏丁氏的丁超丁子曲,其父乃礼官大夫丁俞,汉室老臣呐。”

    徐庶与诸葛亮谈话间丁超走到了海瑞面前,一脸傲然的问道:“海瑞,牛犊与书,之于农人孰贵?”

    一时间,驿站中的众人皆饶有兴致的望向了海瑞。

    又是一阵惊雷,雨势陡然间大了起来。雨水如线,在驿站的屋檐上编织成一张雨幕。

    “牛犊与万民,孰贵?牛犊与天下,孰贵?”海瑞盯着天地之间的雨幕喃喃的说道。

    丁超闻言一愣,随即哈哈大笑着拱手道:“还请海兄赐教!”

    海瑞平静的解下身上的蓑衣,露出了一身打着补丁的长衫说道:“若无书,万民如牛犊,只识耕作田间。鞭加于身,只觉自己是不是走的不够快,犁的不够深。却不知这一鞭子,该不该挨。”

    “百姓之于世家豪族与牛犊之于农人黔首亦如是。豪强仁慈,则或可果腹;世家暴虐,则只能献出血肉而如牛犊。”

    “生而为牛犊则罢,但生而为人则不可不知。”

    “书,可以使农人知之。”

    “故,书于农人,贵牛犊甚矣!”

    此言一出,诸葛亮与徐庶顿时来了兴致。

    丁超闻言,不屑的冷笑道:“牛犊若知礼仪善恶,如何使之耕作于田间?皆欲为人,何人种粮,何人作战?”

    “圣天子代天牧民,百姓黔首数以千万计,各司其职天下方能太平。”

    徐庶小声对诸葛亮说道:“这丁超诡辩啊,人家海瑞说的是使百姓知善恶,懂荣辱。他却说各司其职。”

    诸葛亮笑而不语,只是目光灼灼的望着海瑞。

    海瑞转身望向丁超说道:“然人非牛犊,执鞭之人暴掠,民亦以暴虐对之。故天下纷乱,九州鼎沸,皆因上暴虐,取无度!”

    “然则,执鞭之人因何暴虐,因不知书也!执鞭之人不明理法,不分善恶,上对天子无所敬畏,下对百姓无所仁义,祸乱胜农人不知书多矣!”

    徐庶捂住笑道:“孔明,这海瑞劝丁超多读书啊。哈哈哈~”

    诸葛亮见丁超讷讷不言,笑着冲海瑞拱手道:“敢问何以使农人、执鞭之人皆知书?”

    海瑞转身望着诸葛亮反问道:“海瑞出于农人,百姓黔首需先分善恶,能独处而思,可谓知书。”

    “至于执鞭之人,君乃诸葛氏翘楚,不若君试言之。”

    海瑞的要求就是说老百姓分得清好坏善恶,能独立思考就是知“书”了。但执鞭之人也不知道他是不知还是看这个长得帅出身好的大个子不顺眼,居然直接让诸葛亮来解答。

    诸葛亮拱手道:“今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君所言者,在于开明智。君为言者,在治吏!”

    “官吏精明强干,公正严明,则黔首感恩于上;若官吏暴虐无仁,贪赃枉法,则祸乱其余下。”

    “余以为,当以礼移民心于隐微,以法彰善恶于显明,则天下可治。”

    历史上的诸葛亮制定《蜀律》,以律法抑制豪族治理蜀国,妥妥的法家。

    而历史上的海瑞更是一根筋,闻言诸葛亮之言拱手道:“百姓黔首有德行,知礼仪。九州官吏知律令,守节操。则天下必治。”

    中平六年(189年)春,汉末第一次科举会试在襄阳举行。

    三日之后,在卢植的主持之下房玄龄、荀彧、郭嘉一同参与了会试考卷的阅览。

    会试的题目是杨陵亲定的,以“何为邦本”为题书策论。

    “圣人云: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而邦宁。然则何以固本····”

    “嗯~不错不错。这篇策论由简入繁,娓娓道来,写的鞭辟入里啊。”荀彧抚须望着手中的策论赞叹道。

    房玄龄也举起一份策论道:“文若,老夫这里也有一篇佳作啊。哈哈哈~”

    “哈哈!是何佳作让诸位大人如此开心啊,让本侯也看看。”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只见一阵爽朗的笑声中,杨陵带着南宫逸走进了批阅学子们策论的国子监。

    卢植带着众人连忙拱手行礼口称:“大将军!”

    荀彧笑道:“大将军,未曾想到科举首开,就有有数块璞玉啊。您看看。”

    南宫逸一把接过试卷,细细看了起来。

    杨陵笑着问道:“会试前三名商议出来了吗?”

    荀彧正要开口,陡然听到南宫逸说道:“各位大人,你们不专业啊。怎么不糊名字啊?卧槽!诸葛亮!”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