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君有旧伤
杨陵见魏征居然对田丰的计策提出了异议,不禁来了兴致。
自从田丰跟着杨陵回到荆州,那基本是和魏征形影不离。
一起研讨典籍、一起相约品茶、一起出使襄阳,就差一起光顾甄有钱的产业丽春院了。
当然了,还有一起喷杨陵和张三符。
两人喷子关系好的如同穿一条裤子,而今天魏征居然对田丰的计策有异议。
杨陵笑着一抬手,说道:“玄成请说!”
魏征直接从田丰手里拿过长杆,敲了敲平原郡的区域说道:“征在洛阳求学之时见过刘玄德,潜龙也!不可不防!”
杨陵眼睛一亮,盯着魏征问道:“何以见得啊?”
魏征走到靠近平原郡的那一侧说道:“当年下官求学于杨太尉门下,而刘玄德与公孙伯圭则拜大儒卢植先生为师。”
“其人虽贫,但却架鹰走犬,好华服,学业未成便被卢先生遣返。”
“然自黄巾之乱起,其人却一改往日轻浮作风,自称汉室宗亲,以匡扶汉室为己任。”
“如今刘玄德为一方郡守,麾下关羽张飞皆有万夫不当之勇,而其四弟尹桃刚素有谋略。其人礼贤下士,收黄巾为己用。虽无天子诏令,但其以仁义之旗入青州,所谋不小。”
“若任其跨州连郡,其祸恐更胜袁本初!”
杨陵又瞟了田丰一眼,见田丰也并不生气,只是眉头微皱,似乎在思考魏征的话。
杨陵闻言心中赞叹:“君子之交淡如水啊,关系好归好,有不同意见也得说出来。啧啧,看人也准!不愧是魏喷喷啊。”
正当杨陵心中为魏征田丰的君子交情赞叹时,魏征又开口了。
“如今青州黄巾为祸一方,下官请奏宣威侯君忘尘为青州刺史、乐安郡守!中郎将曹彬为泰山郡守!”
正在最外面划水的君忘尘隐约听到有人好像叫了自己的名字,具体说了啥也没听清。
而一旁的张三符却捅了捅君忘尘说道:“君兄,恭喜高升。嫂夫人和未出生的大侄子就留在襄阳吧,我会替你照看好的!”
“啥高升?”君忘尘一头雾水的问道。
“君兄,可愿赴青州为刺史啊?”杨陵神色有些复杂的问道。
君忘尘闻言心中大惊,冷汗瞬间湿透了脊背,心电急转连忙拱手道:“大将军,下官···下官··箭伤复发,骑不得马。青州乃要地,还请大将军另择能吏。”
一旁的张三符扯了扯君忘尘的衣袖,笑着小声问道:“你得的不是痔疮吗?屁股中箭都一年多了,还复发了?”
君忘尘不耐烦的甩开张三符的手骂道:“张常侍,你别看热闹不事大啊?!说好的互相保命的呢?”
“魏喷子早看我两不顺眼了,今天我去当刺史,明天说不定你就去凉州建锦衣卫凉州卫所了,然后稀里糊涂的挂了,再把罪名扣在皇甫麒头上。你那几房小妾还不是便宜了别人。”
“我跟你讲,这帮文人,满嘴仁义道德,心黑的很!说不定就是看上了我新纳的小妾了!”
“我以前可是一方诸侯,还和杨陵对着干过几仗。他这是赤裸裸的试探,别犯傻。”
杨陵麾下位高权重的玩家不多,算来算去也就张三符与君忘尘,还有个沈诚杨陵捏在手里迟迟没有放出去。
这三人为了打消杨陵的顾虑,保命的办法也出奇的一致。
那就是讨老婆,生娃,在襄阳置办产业安家落户。
杨陵见君忘尘如此识趣,正想着如何收尾时系统提示音响起。
“叮~【北境局势】政务事件导致任务刷新,请尽快查看!”
【北境局势】
说明:中平三年(186年)冬,汉泰安侯、泰山郡守王虎率军远征幽州,与渔阳郡守齐皓、昌黎郡丞孟晔合击努尔哈赤杂胡联军于昌黎城下。··· 泰山郡守王虎上表天子,言渤海郡守袁绍供给军械粮草,运筹帷幄当居首功,奏请渤海郡守袁绍兼领泰山郡守。···大将军杨陵召集幕府属官展开廷议。
【政务选项】
辅政之威:压下王虎的奏折,【君威】一月内扩张速度提高10,获得刘备的好感与袁绍关系恶化提高;
辅政之谋:移交天子,准许王虎所奏,封王虎为昌黎郡守,袁绍兼领泰山郡守。两年内每月获得袁绍供奉粮草四万石,战马五百匹。
权臣落子:驳回王虎所奏,以宣威侯君忘尘为青州刺史、乐安郡守,中郎将曹彬为泰山郡守。泰山郡全郡【君威】覆盖强度提高至30,青州乐安郡【君威】覆盖强度提高至50,青州其余诸郡提高至20。
杨陵思虑片刻,盯着君忘尘神情严肃的说道:“君兄,青州之地,北有刘备与袁绍,西有曹操,南有袁术。若大事可为,汝当为我掌控青州。若是不可为,且留有用之身以图后效。无论胜败,君兄皆有大功于社稷!”
杨陵直接忽略的君忘尘那屁股中箭推脱的理由,直接下达了命令。
君忘尘一咬牙,也颇为光棍的说道:“若某替大将军掌控了青州,希望他日大将军莫忘今日之言!”
【中平三年(186年)秋,昌黎郡守炎黄出塞击胡,为奸人所谋,身死桑河。胡酋努尔哈赤,携杂胡联军五万围困昌黎城,血战旬月不可得。时有昌黎郡郡丞晔,以飞虎将军存孝突袭敌阵斩努尔哈赤之子多铎,夺回炎黄首级而还。同年冬,泰山郡守虎、渔阳郡守皓,会同昌黎守军大胜努尔哈赤杂胡联军于城下,斩首五千级,胡骑溃散。泰山守奏请护卫北疆,陵表其功,以为昌黎守。同年,黄巾余孽复起于青州,烽烟再起民不聊生。中平四年(187年)春,陵以宣威侯忘尘为乐安郡守,刺史青州平息乱兵,保境安民。时有弘农杨氏嫡子修,为避皇甫麒之乱而奉祖宗牌位至襄阳。陵悯其孤弱,遂迁历代先祖牌位入竟陵杨氏之宗祠以受香火。】
——《竟陵杨氏族谱-杨陵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