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巴结讨好防情变
以他一个现代人的思维猜想。
俩人既然是如此微妙的关系,木婉清若是想要抽身而退,重新选择配偶。
自己也没有立场继续坚持。
惹火了人家,说不定还会告他侵犯非礼。
在他看来,这事还真不好说,木婉清就是个一根筋。
把他的话全当真了,见了皇帝都不行礼,想和皇帝平起平坐的女人,还有什么事不敢干?
有鉴于此,宋玉最近很老实。
对木婉清尽力巴结讨好,给木婉清提供了很多有效建议。
只盼她就算移情别恋想做皇帝的女人,也记着点自己的好,别把事情做绝了。
可惜,两人如今只能白天偶尔见面,晚上分开睡。
最拿手的招数无法施展,想要缓和关系就不容易了。
其实,是他误会木婉清了。
看了她的脸就要赖一辈子的女人,又怎么会轻易就移情别恋?
又和他圈圈叉叉这么久,在木婉清心里,早已是他的女人。
做这个女尚书,只是为了助他早日修成正果,早日还俗完婚而已。
她跟着母亲在山谷里长大,虽然此前刁蛮任性,性子却十分单纯。
别人对她好,她也会一心对别人好。
赵熙对她有求必应,以帝王之尊却对她掏心掏肺。
她自然感激万分。
也不会往坏处想,反倒拿人家当朋友。
如此一来,更加让赵熙对她欲罢不能。
木婉清虽然文化不高,但却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
一句话都不用说,只需要用那双大眼睛看着皇帝安心静听即可。
又神态安详恬静,既不巴结讨好,也不刻意奉承。
俏生生的坐在那里,睁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犹如花解语,好比玉生香。
自然随意,绝不搔首弄姿。
让年轻的皇帝,只觉这就是自己可以掏心掏肺的一生知己。
也是值得付出所有情感的佳偶良缘。
若非木婉清身上还同时发散出一股神圣不可侵犯的圣洁之光。
皇帝恐怕早就让太监把她洗剥干净,抬到了龙床上。
这并不夸张。
理论上来说,除了至亲之人,任何人都是皇帝的人,人家是君父。
木婉清却还不知道自己早已被皇帝惦记。
看到皇帝说的累了,就把自己最近要做的事给皇帝汇报一下。
然后果断转身走人。
嚣张到连招呼都不打。
却更加让皇帝欢喜,认为木尚书和他情感深厚,完全不见外。
巴结讨好他的女人不知有多少?他又怎会稀罕?
越是真性情,越是美玉天成,难寻难觅,绝不能怪罪。
自从段正淳把几个私生女一股脑交给木婉清之后。
木婉清也不客气,给她们全部安排了差事做。
经过段正淳在地牢对她们母亲的拼死维护,几个异母姐妹的感情自然和从前大大不同。
再加上木婉清如今如此高位,几个妹子对她竟然很是敬畏。
那王语嫣聪明绝顶,能书会算,机变无双。
木婉清也不是视权利如命的心机女,毫不客气,把所有需要动脑子的事一股脑扔给她。
刚组建的衙门事务繁杂无比,忙的王语嫣连表哥慕容复都顾不上想了。
阿紫自动跑到了审讯司,和临时司长,刑部尚书的小妾打的一片火热。
只等衙门正式启动,就要大干一场。
钟灵被扔到了财务司,和户部尚书的女儿很是投缘。
阿朱在调查取证司帮忙,也是干的兴致勃勃。
木婉清做了凤阁尚书,前阵子忙的团团转,整日待在衙门里。
凤阁全是女子,自然不好再和宋玉住在一起引人非议。
长期分居,这才让宋玉产生了误会。
。。。
这天乃是月初大朝会,别说在京四品以上官员皆要参与。
便是周边国家长期驻扎在鸿胪的外交官员也会参加。
不但包括辽国大理,就算经常打来打去的西夏,也有官员长期驻扎。
大朝会虽然并不处理日常政务,但礼仪繁多,一套流程下来,也耗时良久。
皇帝打小就体弱,又因为人太多,看不见那道身影,不到一会功夫就无精打采昏昏欲睡。
不知过了多久?
一声有事早奏,无事退朝的大喊,才让皇帝回过神来。
却看到殿下转出一人。
随之,一道清脆动听的嗓音响起:“臣凤阁尚书木婉清,有要事启奏。”
一嗓子就让无精打采的皇帝精神抖擞。
兴奋的连身催促:“快,快些奏来。”
皇帝确实很兴奋,也很期待。
木尚书自从上任以来,就一言不发,低调无比。
听不到她悦耳的声音,让皇帝很是遗憾。
今天竟然有惊喜,在大朝会上想要奏事?
就不知她有何事要说,为何昨天不和朕提起?
正在胡思乱想。
木婉清又说:“臣要为陛下敬献数件礼物,请陛下恩准。”
一听美人要给自己送东西,赵熙激动的脸上一片通红。
连声催促:“礼物在哪里?快献上来。”
片刻后,从门外抬进来一个奇奇怪怪的物品,一个托盘和一个坛子。
不等发问,木婉清指着那奇怪物件主动介绍:“这是一件纺线机。”
“纺线机?朕要来何用?”赵熙一脸懵逼的问。
“此物可以把羊毛又快又好的编织成毛线,比用纺锤纺线要快的多。”
不等众人反应。
又掀开托盘上一件织物介绍说:“这是用钫车钫出的毛线,所编织织出来的一套毛衣。”
“冬天取暖之用,献给陛下。”
说完这句话,看到已经引起了注意。
这才耐心解释:“此物希望朝廷能大力推广,让百姓能在冬天多个御寒之物外,还能多出一条财路。”
“一件毛衣,只需两根竹签就可以编成,女子在家就可以进行,可以自用,也可以卖钱补贴家用。”
听到此处,辽国西夏等国的外交官员一听要用羊毛钫线,也开始留神细听。
在场官员原本并不在意,以为只是女子小事。
听到此处,所有人都不敢再等闲视之,都开始凝神细听。
不怪他们少见多怪。
大宋没有普及棉花,普通百姓冬天御寒,只能在衣服里缝制葛麻柳絮取暖。
甚至糊制纸衣取暖。
动物皮毛虽好,并非人人用对得起。
冬天取暖,在大宋可是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