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阿斗:我不用人扶 > 第74章 外科圣手

第74章 外科圣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夏口之战,随着黑夜隐去,光明降临的那一刻,最终结束。

    此时,谁也没有注意,一位平民打扮,面露沧桑和疲惫的中年骑着一匹灰色的老马,缓缓向城门赶去。

    出城后,回头又看了一眼公安城,一丝阴暗的表情从嘴角划过。

    “老子今天失去的,早晚要连本带利的都夺回来!”

    说完头也不回,一路向西而去。

    ……

    清晨,刘禅收到黄忠的来信,得知兵不血刃夺得夏口,早上高兴的多吃了两碗米粥。

    拿下夏口,就能保证公安和江陵的安全,继而保全了整个南郡的安危,自此,关羽北伐再无后顾之忧。

    七日后,吃完早饭,刘禅正谋划着下一步的计划,刘宪走了进来告诉刘禅,华佗先生已到公安。

    刘禅听后一愣,立马放下眼前所有的工作,立马前去迎接华佗。

    远远望去,华佗在陈升的搀扶下走下马车,身穿一袭白衣,手里拿着一根藤木拐杖,腰间别着一颗大葫芦。

    头发虽然已经花白,但有条不乱的盘在头顶,上面插着一根普通的小木条,后面还跟着一名弟子背着一个木箱,估计是药箱。

    刘禅连忙迎了过去,拜道:

    “汉中王世子刘禅拜见元化先生!”

    离近之处才看到,华佗虽然满头白发,却满面红光,脸上少有皱纹,老年斑点一个没有,当真是一副鹤发童颜,仙风医骨的感觉。

    总之就是钟爷爷那味!

    华佗轻轻点头,微笑道:

    “世子不必多礼,伤者现在何处?”

    “元化先生一路舟车劳顿,还是稍作休息吧!”

    华佗走向前去,认真说道:

    “还是先看伤者吧,早到一步伤者便减少一刻痛苦!”

    刘禅听后心中对华佗肃然起敬,一路赶来,没有休息,没有多余的话,上来就问伤者的情况,这是真正的医师,真正的医者仁心。

    比后世一些,买三十块钱药送八个鸡蛋,冲五百送大豆油一桶的人强八百倍。

    刘禅带领着华佗走在前面:

    “就在府邸,先生请随我来!”

    陈二已经昏迷多日,腹部伤口已经发炎,流脓还伴随着阵阵恶臭,而且无法进食,平日只能灌进少许的清水。

    请了附近很多郎中,全都无能为力,无奈之下的刘禅,找出针线,亲自将陈二的伤口缝合,由于没有消炎药,伤口已经逐渐扩散,溃烂。

    华佗走到床前,轻轻掀开陈二的衣服,将手指放在他的鼻下,淡淡说道:

    “气若游丝!”

    随后吩咐弟子取出药箱,从药箱中拿出一把手指粗细的小刀,轻轻割开缠在腰间的纱布。

    看到陈二腰间密密麻麻缝合的像蜈蚣一样的伤口,审视了许久,不禁皱了皱眉头,问道:

    “伤口处的缝线何人所为?”

    刘禅听后一愣,回答道:

    “真是在下,陈二当时血流不止,为防止他的血流干,在下只能采取这个方法!”

    华佗又盯着伤口看了看,微笑着说道:

    “早在关将军处就听闻世子聪慧,如今一见果真如此!”

    “没想到世子不仅在军事上有所建树,在医学上也有如此高的领悟。”

    “老朽行医一生,救人无数,竟没有想到如此简单而又巧妙的方法,当真惭愧啊!”

    刘禅听后恍然大悟,原来三国时代还有没有缝合技术,缝合伤口成熟于隋唐时期。

    “先生谬赞了,在下也是误打误撞,偶尔想到而已!”

    华佗没有说什么,吩咐弟子取一盏油灯来,拿来盆火,取来一个瓷制药罐,从药箱中拿出一个白色的瓷瓶。

    待水烧开后,将瓶中紫色的药粉倒了进去。

    刘禅心中暗道:这个难道就是传说中的麻沸散。

    接下来不用华佗安排,刘禅安排刘宪去烧一盆滚烫的热水。

    华佗对着刘禅笑了笑,随后拿出小刀将伤口处的缝线一一割开,又取出里面一截截的桑皮线。

    一会的功夫,刘宪端来一盆冒着白烟的开水,华佗吩咐弟子取来棉布,擦了擦手。

    很快,水烧开后,弟子将熬制好的紫色药水端了过来。

    华佗接过盛有麻沸散的碗,令弟子扶起陈二,准备将药水灌进去,可陈二紧闭着嘴,咬紧牙关就是不松口。

    “先生,他已昏迷多日,平日里只有清水入肚!”

    刘禅提醒道。

    华佗见状,将碗放在一旁,说道:

    “世子勿急!”

    随后从药箱中取出一个布囊,展开后是一排排金针,不过比后世针灸用的针要粗一些。

    华佗取出一根最细的金针,在油灯下炙烤一番,消毒。

    随后刺进鼻唇处,陈二嘴角瞬间抽搐一下。

    刘禅本着艺多不压身的想法问道:

    “先生可否讲解一番?”

    华佗听后一愣,有些奇怪的问道:

    “世子对这低贱之业也感兴趣?”

    华佗虽然医术精湛,救人无数,但他自己一直看不起医者这个职业,毕竟在那个时代属于下九流,真正的好男儿当为士大夫。

    作为接受现代化教育的刘禅就很不认同这话,义正严辞的说道:

    “在下不同意元化先生称呼医者为贱业,我最敬爱的一位伟人曾说过,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分工不同。”

    “在下从军是为了给百姓们一个太平盛世,先生以医术救人同样造福一方,何来贵贱之说!”

    华佗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位饱读诗书之士,当时的沛国相陈珪,太尉黄婉都曾招他为官,华佗出于对医术的执着就放弃了,后来常常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

    而如今刘禅的一番话让他豁然开朗,他第一次听说职业没有贵贱之说,而且来的路上也听陈升说着,这位世子对待百姓,士兵如亲人一般。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华佗来之前一直以为救治的是一位大将,没想到只是一个小小的侍卫,千里迢迢请人去救治一位微不足道的侍卫,更加确信陈升非虚,这位世子是个爱惜士卒,百姓的好人。

    心中对刘禅多了一层好感。

    这个世道,华佗见识了太多的痛楚,太多的生离死别,阴阳相隔。

    哪个土坡之下没有皑皑的白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