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记仇的朱灵
于禁是惜命,但同样很爱护士兵,在他眼里,所有的士兵都是兄弟,情同手足。
当初投降关羽也是为了保全手下士兵性命。
众人静静地等待,等待于禁的解释,他们不信,他们平常最敬爱的将军会投降,会披了敌人的披风。
于禁的内心十分痛苦,他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去给将士们解释,但今天也必须给所有人一个交代。
“兄弟们,我于禁平常对大家如何,大家心中都明白,今天归顺刘军,是有苦衷的,实在情非得已,请兄弟们谅解。”
“请兄弟们随我一起暂时归顺刘禅公子,方能保全性命啊”
说完后,人群之中一片哗然。
“于禁,你就是个叛徒!”
“你对得起丞相吗?”
“于文则,你不得好死。”
“老子宁愿死,也不愿意跟着你背叛……”
“老子算是瞎了眼了,怎么跟了你这样没骨气的将军。”
下面又是骂声一片,于禁脸色铁青,任由所有人骂着。
甚至有人已经站了起来,指着于禁的鼻子骂,把人家祖宗都问候了一遍。
“不好,公子……”
刘禅在远处注视着这里的一切,身边的刘宪急忙说道:
“大事不妙了,这样下去,俘虏会失控的,不行就杀一部分,给那些不愿意投降的的人看看。”
刘禅摇了摇头,直接拒绝:
“不可,杀降不详,要是能杀,我二叔不直接在襄樊战场就杀了吗,何必多此一举,送到江陵。”
刘宪不再说话了。
“放心吧,于禁会安顿好的,如果他连这点本事都没有,那我算是看错他了。”
人群之中,骂声不绝,于禁也不解释,也不制止,任由所有人骂着。
直到声音逐渐变小,才开口说道:
“我已投降归顺刘军,今天就算丞相在此,斩了我于禁,我也无话可说。”
“但……”
“我死了,你们该如何,难道我要兄弟们与我一起陪葬吗?”
“公子已答应了我,只要我们拿下三郡,就放我们回家!”
话音刚落,人群之中再次引起慌乱。
“我们不信!”
一名士兵说着,立即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对,我们不信。”
“到时候他要杀了我们,又该如何?”
于禁没有多说话,拔出腰间佩剑高举着,慷慨道:
“你们不信刘公子,难道不信任我于禁吗?”
“在此我向兄弟们发誓,如果到时候要死,我于禁一定死在兄弟们前面。”
此话震惊了全场,所有人沉默不语。
“信我的兄弟留下,想走的人我也不留下,各位兄弟自便吧。”
“要是有想拿我于禁的命,去见丞相,那就上来,杀了我吧!”
说完将剑掷于地上。
……
所有的将士都陷入了沉默,场下没有一个人争吵。
“将军,你给我包扎过伤口,我信你,我愿意跟着你。”
还是刚才那位少年,无所畏惧的说着。
“我们也愿意再追随将军。”
“我也愿意。”
“算我一个。”
……
有人开头了,就会有人跟随,情绪逐渐被感染。
最后,有一万两千余人愿意跟随,剩下八千人则选择自谋生路。
但现在肯定不能放他们走,襄樊之战还没有打完,刘禅不会此时放他们去荆州给关羽添麻烦,最起码要等到战争结束。
于禁又将二千老弱士卒裁掉,充当火头军,输送辎重等工作,只留下一万精锐部队用于作战。
刘禅本部四千人,还有糜芳手下荆州水军,再加上于禁归降的一万人。
虽然有这么多兵力,但攻打江夏仍然是不可能的。
江夏郡吕蒙的部队可是有两万人,又有防备浔江的水军一万人,一共三万人。
孙子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一万多人攻打城高墙坚,又有名将吕蒙镇守的江夏郡,几乎不可能。
所以,刘禅在等,等一个机会,等着吕蒙亲自出来。
另一边,襄樊战场也已经打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关羽水淹七军后,关平亲自带头冲锋,率领所有部下猛攻樊城。
樊城城中早已进水,城墙之下也多处崩塌,再加上关羽没日没夜的攻城,城内士兵早已疲惫不堪,人心惶惶,就连曹仁也有了弃城而逃的想法。
每日不断安排人马前往许都救援,催促朝廷立马发救兵驰援樊城。
曹操知道关羽水淹七军的消息后,大惊不已,且十分重视,可如今身边并没有闲置且有能力的将领,无奈之下派遣朱灵前往宛城,提宛城之兵救援于禁,庞德。间接支援支援曹仁。
另外拟好手谕,派人八百加急送往淮南战场,命令驻守合肥的张辽派兵切断关羽后路,反包围关羽的荆州军。
令曹操没想到的是,于禁,庞德会败的这么快,而且于禁投降的消息也没有传到许都。
朱灵,字文博,最初在袁绍手下,但他可不是在袁绍败亡之后,或者走投无路才投靠曹操的。
朱灵投靠曹操的时候,曹操与袁绍还处于蜜月期。曹操攻打徐州之时,袁绍派遣朱灵率领三个营相助。
按道理说仗打完了,也该带着兵马回去了,结果朱灵直接率领部下选择投靠曹操。
曹操虽然表面很高兴,也接受了朱灵,把他安排在于禁手下,私下里让于禁处处提防他,唯恐朱灵是袁绍派来的内应,并不信任。
再加上之前朱灵守城之时,敌人拿朱灵的母亲威胁他,但朱灵却丝毫不在意,直接导致母亲被杀。
曹操手下的降将很多,但唯独常恨朱灵,认为他是不忠不孝之人,厌烦的很。
朱灵在于禁手下时,二人也相处的极为不愉快,并多次翻脸。
后来还让于禁以假节钺的身份夺了朱灵的兵权。
朱灵及手下将士敢怒不敢言,二人的仇恨就此埋下。
曹操原本不打算再启用他,但如今情势危急,只得派遣朱灵前往了。
朱灵得知要救援于禁时,高兴坏了,一路快马赶到宛城后,见到了曾经的那些老部下,得知是救援于禁后,纷纷情绪不高,甚至有些抵触。
大家对于禁当年夺权之事一直耿耿于怀,朱灵自己同样也是如此。
但丞相已经下令,不去就是违反军令,当处斩。
所以朱灵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既不违抗军令,又不救援于禁。
以路遇山匪,遭遇流民暴动为由,刻意行军缓慢,一天时间才走了三十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