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 章 几个钱呐
等国家台那边的导演到位以后,节目就正式开始录制,出发过程中取一部分的景,其他的就关闭摄像头,直到到达当地以后才开始重新录制。
到达山下以后,导演这边特地请了一个当地人当导游带路,他们的车没有办法上山,所以便将车停在山下的人家,给一些钱,让这户人家帮忙看一下。
之后摄制组、导演组的人包括六个女孩儿,全部步行上山。
路途走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整个节目组的人打从心底感谢于沫,即使他们提前做了一些攻略,但是也没有想到山里的环境这么恶劣。
山路崎岖便不用提了,更可怕的是这一路上没有正儿八经的路,全靠请来的当地导游手中拿着的镰刀,帮他们开辟出一条路来。
虽然天热,但大家依然庆幸自己穿的是长袖长裤,不然那些杂草叶片割在身上想想都觉得痛苦。
更不要说漫天的飞虫,盘旋在他们的头顶,久久不愿离去。
初进山时的好心情都被路途的困难消磨殆尽,可再往前走,映入眼前的景象,却又安抚了他们心中升起的烦躁。
还不到收获的季节,可是山上的人种在半山腰的玉米已然发黄,依稀可见玉米杆的四周缠绕着四季豆的藤蔓,垂吊着的四季豆的周身印着五彩的花纹,甚是喜人。
另外一边种的便是荞麦,开着白色的小花,密密麻麻藏在绿色的叶片中,绿白交加,微风轻轻拂来,是满天星辰晃动。
“这也太美了吧,这是什么?可以吃吗?”钟宛白发出赞叹之语。
“这是我们当地的主食,名为荞麦,微苦性温,是我们的主食之一。”
便是连沉稳的安怡也忍不住发问“听您这意思,还有别的充当主食的食物吗?”
导游“那些个种下去的玉米就是我们另外的主食之一,玉米晒干以后脱粒,用石磨碾碎,将外面的那层康用来喂猪,里面那层就是我们获取到的主食。”
再怎么不识人间疾苦,也没有人问出他们为什么不直接买粮食这种话,毕竟大家都是人,而不是专家。
这才只是一半的路程,就已经有人体力不支,导游担心晚上要在山里过夜,神色焦急,一直不停的催促大家快一点。
最终连摄像的设备都是交换着背上山,等所有人都站在山顶,看着下方幽深而湍急的河流的时,才真正意识到这趟有多不容易。
他们要到山的那一面去,因为走别的路会绕路,所以摆在眼前的只有一条,就是通过峡谷的索道划过去。
这也是山上的居民平时的交通工具,看着两端只是随意缠绕在覆盖上的铁索,以及不知名的饲料袋与铁棍做成的滑索工具。
即使是节目组的导演也没有想到第一期就差点将人折进去。
“我先过去,在对面接应你们,你们要赶紧过来,晚一点会有暴雨,山里面有暴雨会比较危险,要赶紧到山上找个避雨的地方。”导游说完二话不说,两手就抓着滑索工具的两端往后蹬了一蹬,在所有人的眼前通过索道滑到了对面。
看着他的动作,在场所有人都提心吊胆,生怕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
等人安全的滑到对面以后,大家才暗自松一口气。
对面那边导游已经挥手示意让他们过去,并将滑索的工具推了回来,整个团队互相看了看,没有一个人动,实在是在没有安全措施的保护下,大家都不敢轻易尝试。
就在所有人都犹豫的时候,于沫突然站出来,在别人都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按照导游刚才的动作,借力划过去。
“于沫!”方悠捂着唇惊呼。
“过来吧,没有问题,我在这边接着你们。”于沫站稳了以后就在对面冲着这边的人大喊道。
然后宋英没有一丝犹豫,深呼吸一口后也闭着眼滑了过去,山间的风刮在脸上刺得生疼,但宋英的脸上却带着孩童般的笑容。
“于沫,这个好好玩呀!”宋英抓着于沫的手臂语气还带着激动。
于沫安抚性的笑笑,将目光又放在了对面,安怡已经接过滑索工具正在做准备动作,眨眼的功夫,安怡也滑了过来,捂着砰砰直跳的心脏,安怡脸色有些发白。
“没事吧?”于沫发现了她的不对劲,语气担忧的问道。
安怡摇摇头,随即便席地而坐。
见她没什么异状,于沫才放下心来,一回头,钟宛白就奔到了她的面前,抱住了她“啊~~我好怕~”
于沫安抚性的抚摸着钟宛白的背“这不是都过来了吗?不怕,真棒!”
最后方悠也不甘示弱,跟着过来,现在只剩下摄制组与导演组的人,摄制组的人还有犹豫,不敢动弹,哪怕六个女孩子已经为他们打了个样。
没办法,导游只能让他们先停止录制。把器材绑在滑索工具上面先划过来,借此减轻他们的负担,反正刚刚这一路上的素材也够了。
摄制组的人体力要比导演组的好,所以是第二批过去的人。
看着钟宛白摆弄地上的摄像器材,佟碧微不禁嘴角抽搐“白白,别瞎搞,这玩意儿我们可赔不起。”
钟宛白一脸的不以为意“几个钱呐?怎么可能赔不起?”
安怡悠悠在后面补上一刀“这玩意儿最便宜的都七位数起步,反正你家有钱没关系,你接着捣鼓。”
一听这些器材价值七位数,钟宛白吓得往后退了几步,神情哀怨的看了一下她们几位,敢怒不敢言。
最后等导演组那边的人全部过来,才重新整合队伍出发,这次没有走多久,便看到山上的村子。
村子里面的房子都是由石头还有木材组成,从外观上看去,透着一股历经风雨的沧桑。
导游“这就是李家村了,村子里大部分都是留守的老人,以及小孩儿,年轻一点的青壮力都在外面讨生活。”
看着眼前的景象,导演皱了皱眉头之后问道“那村子里的小孩儿没有上学吗?”
“部分吧,年纪大的都有送去山下的小学,学校是寄宿制,没有收取他们学杂费,只是口粮需要从家里面带去,在学校里加工,那些半大的孩子要学期才会回来。”
“年纪小一点的孩子就在村子里面帮忙做做农活,我们没有条件办幼儿园,现在的小学还是我们以前的砖窑拆掉以后建起来的,学生的书本一部分来自外界的捐赠,一部分就是有高年级的用完以后再留给低年级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