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成为世界首富 > 第332章 黄鹤楼

第332章 黄鹤楼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嘹望。

    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

    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唐代诗人崔颢一首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

    黄鹤楼公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

    黄鹤楼为武汉黄鹤楼公园主要景观,外形雄伟壮观、古朴典雅,是武汉市的标志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黄鹤楼与湖南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

    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

    飞檐五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

    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

    登楼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风光尽收眼底。

    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

    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

    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旧时有白云楼、安远楼、瑰月楼、楚观楼诸称,它与黄鹤楼、头陀寺、北榭并称为古时蛇山&34;四大楼台&34;。

    现楼系1985年重建,位于公园南区黄鹤楼东南185米处。

    南楼背山面南,面阔5间,长165米,进深3间,宽75米,高95米,上下2层,钢筋水泥仿砖木结构,歇山式顶,重檐飞角,青瓦朱楹,前加抱复,6圆柱,轩敞明洁。楼前有一棵百年古树,给南楼平添古朴之色。

    坐落在蛇山高观山山顶,在黄鹤楼以东约274米处,海拔755米,阁高417米,是观赏黄鹤楼、蛇山、长江的极佳景点。

    白云阁历史上曾是南楼的别称,阁名源于唐代诗人崔颢&34;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34;的诗句。

    1992年1月竣工的白云阁,外观为塔楼式,呈“t”字型,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95平方米,阁名由史学家周谷城书写。

    在南楼东南侧,黄鹤楼东南206米,白云阁西南90米处有一座词亭。

    词亭于1992年建成,坐北朝南,长宽各66米,高95米,为四角攒尖重檐舒翼,亭中央矗立一高32米,宽18米的大型青石碑,南北两面分别镌有1927年春登蛇山时填写的《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1927年,正值中国多事之秋,大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北伐虽然获得了一些胜利,但军阀及各种势力依然存在,正洋洋得意地初临王位。

    该词表达了毛泽东对于他所处的时代的沉郁抱负和热切期待,也写出了对革命前途的焦虑,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对革命抱有坚定信念的乐观。

    还有和956年6月畅游长江后填写的《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水调歌头·游泳》是在1956年巡视南方,三次畅游长江写下的词,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

    该词描绘了1956年中国积极建设的现象,表达了对中国人民建设祖国和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体现出来对未来景象的展望,也表达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

    在黄鹤楼以东132米处,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于1991年重建。

    亭名取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

    千禧吉祥钟身重20吨,蒲牢1吨,取20世纪和21世纪的连接之意,钟体材料为铜合金,含黄金21公斤,银84公斤,它是明朝永乐大钟以后我国铸造的较大铜钟。

    大钟外形为裙边圆钟,口部直径3米,高约5米。

    在黄鹤楼以东245米处,有清代流传下来在武昌蛇山黄鹄矶的一笔草成的&34;鹅&34;字刻石一方,传说书圣王羲之在黄鹤楼下养过鹅群,有次情不自禁写下此字。

    1986年,风景区将依拓本重新制作的鹅字碑立于形如弯月的鹅池东端,在碑的北侧建一石拱桥,并以碑作亭壁,建六角亭,亭以碑名。

    黄鹤楼东南210米,环绕景区鹅池四周,碑刻内容为当代国内书画名家书写的历代名人吟咏黄鹤楼的诗词名句(亦有部分当代诗作)。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