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离别
送走李祖蒙父女,秦夫人向燕秋柔声问道:“郡主…”
燕秋泣不成声:“夫人,请你不要叫我郡主。”
秦夫人轻柔地抚着她说道:“傻孩子,你本来就是郡主,我问你,你对崇子期很好,是吗?”
燕秋点点头,低声说道:“他容忍我,也教导我,是我平生认识的男人中最好的朋友。”
“王爷知道吗?就是你哥哥。”
“知道,他应该知道的。”
“奇怪啊,蒙汉不是不可通婚吗?”
“我只是跟他很好,没有想到这些。”
“燕秋,你没有想到这些,你哥哥应该想得到的,为什么他不劝阻你呢?嗯!我觉得这是一个很不好的心理。因为你是他的亲妹妹啊!”
“夫人,如果我此刻说要回去,你同意吗?”
“我说过,任何时候,你都可以离开红叶谷。”
“我好想好想回去,我要回去好好地想一想,真的要好好地想一想。
我要想一个问题,一个人在某种情况之下,是不是可以不顾一切,包括亲情、友情、爱情。”
“燕秋…”
“夫人,请你不要告诉我,让我自己回去慢慢地想。
因为我知道,你们汉人有一套伦理道德观念,对于这个问题,解释得十分精细又具体。我为什么要自己去想,因为我要想的还不止这些,我要想的是,一个朝廷如果只有利害关系,没有伦理关系;只有暴力观念,没有道德观念,是不是可以维持下去。”
“燕秋,像你这样肯思考的远人,恐怕不多,我很高兴认识你。”
燕秋没有说话,只是深深地向秦夫人行礼。
“燕秋,我这回不送你了,但是,如果有一天我能安定下来,而你要来看我,无论是大风大雨,我都会去接你。”
燕秋,这位王府里的郡主,此时再也控制不住,用手掩面,匆匆走出宾馆,有个人很快地跟上来,在她身后低低叫道:
“郡主。”
她停下脚步,问道:“是不是夫人还有话要交代?”
翟青竹递过一方手绢,说道:“夫人已经说过,好友离别不相送,但是,她要我转告一再重复过的话,请郡主多多保重!”
燕秋点点头,接过手绢,拭去泪水说道:“翟姑娘,请你回去告诉夫人,就说我会牢牢记住她的话,也请代我再次谢谢夫人。”
翟青竹说道:“此去码头很近,郡主自然记得,船只已经准备妥当,祝郡主一路顺风。”
燕秋说道:“多谢!”
她头也不回,疾奔码头。
岸边靠了一只船,比方才秦夫人乘坐的船要小很多,但是有篷、有帆、有桨,而且船的外表十分精致。
船的边上,站着两个人,那是小静和小荷。
小静迎上前行礼,说道:“郡主今日一别,不知道何日才能再见到。”
燕秋上前伸手挽住小静,又牵住小荷,充满伤感地说道:
“这一段日子的相处,是我一生最难忘的时光,不过,我们再相逢的机会看来很难有了,让我们彼此怀念吧!”
她又对小静说道:“将来你当然是随夫人驰骋江湖了,祝福你们。”
她没有再说下去,松开双手,纵身一跃跳上小船,而且立即钻进船舱里。
船上有两个人,一个在船梢操桨,另一个站在一侧船舷上操帆。船很快驶向彭泽湖,顷刻隐入烟波迷蒙之中。
燕秋在船舱里,直到看不到红叶谷,才轻轻地叹了口气。她有一份茫然,如同一片烟波的彭泽湖一样,看不出前面何处是岸。
忽然间,一声渔唱,三五只小渔船,在她的小船旁漂过,打鱼的人儿,欢笑的脸庞,歌声笑语,给燕秋留下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此刻她独坐舱中,孤寂中还有一份凄凉,对照之下,给她的冲击分外强烈。
蓦然间,她想到,荣华富贵如何布衣粗食,一呼百应,又如何笑傲烟波,纵然身在王府,却也享受不到一份真正的爱情。一丝苍凉袭上她的心头。
深秋的山里,已经有了凉意。满山的红叶,也只剩下憔悴与凋零。
住在山里的人,却丝毫不觉得秋风多寒,他们依然如同生活在春天里。
一天早晨,大地一片秋霜。
瓶儿笑嘻嘻地敲着余巧怡的窗子,叫道:“巧怡姐,还没有起来吗?”
房里的余巧怡应声说道:“早已起床了,你进来吧!”
瓶儿绕到房门前,推门进去,余巧怡一眼看到瓶儿一身深红的劲装,头上包着一幅黑色的头巾,在额上发际,打了一个英雄结,外套一件长坎肩,是黑色丝绒缝制的,拦腰系着一条紫红色的宽腰带。
如此红黑相配,穿在瓶儿身上,越发地显出她的野性美。
余巧怡笑道:“瓶儿,这身打扮,把你衬托得越发地惹人爱了。”
瓶儿涨红着脸说道:“巧怡姐,我们不是昨天说好的吗?今天起一个早,到远一点的山上去游览。登山嘛!我就选了这套比较耐脏的衣服。看你还是这样长裾拖地,还不赶快换衣服!
步东哥说,今天我们要到很远的地方,来回可能要一天的时间。”
她接着又说道:“这几个月清静的生活真好,使我又想起南海的那段日子,不过,山居比起海居,又好得多了。
唯一让我感到不懂的是,你好像始终有心事,总让人觉得你有一些不快乐。
余巧怡淡淡笑道:“瓶儿,你的确长大了,事实上,我的心事你是知道的,爷爷的在天之灵,还有…”
她摇摇头,暗暗地吁了一口气。
“真抱歉!巧怡姐…”
“为什么要对我说抱歉呢?外面通缉的风声至今没有松下来……”
“那还不是莫如倾的关系?要不是他,九江一带早就忘记了这回事。”
“对坏人的宽容,可能就是对自己的一种残酷。如果当初我对莫如倾不稍宽容,说不定就不会有今天。”
“那也怪不得你,莫如倾毕竞是谢爷爷的外甥,常言道:不看僧面看佛面,何况谢爷爷就只有这么一个外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