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流言
方妈妈抱着那匹贡缎,回了听雪堂。
方氏闻听方妈妈回来了,忙让袭香出去迎接。
方妈妈在听雪堂院中碰上袭香。
袭香见方妈妈一脸喜色,又见到她手中抱着一匹缎布,便知事情成了。
遂忙快走几步,迎到近前,对方妈妈福了福身,巧笑着恭维道:“还是妈妈厉害,奴婢就知道,妈妈一旦出手,必定能将事情办成了。”
方妈妈听了袭香的恭维,面上不由喜色更重。
但她自认在袭香面前还要高出一等,便故意拿着腔调,道:“你个小丫头片子,少给妈妈我带高帽,这可是夫人交代的差事,我自是要尽心的,这事之所以能办成,都是因为夫人的原因。”
袭香闻言,目光微微一动,紧接着,含笑附和道:“妈妈说得对。”
话音方落,二人一同上了青石板台阶,到了方氏所在的正房门前。
袭香笑着请方妈妈先进去,方妈妈这回倒是也没客气,提着裙摆信步踏进正堂。
一进去,就见方氏坐在正堂主位上,正在喝茶。
见到方妈妈进来,方氏立即放下手中的茶盏,起身向方妈妈走来。
方妈妈深知方氏心意,见状忙上前几步,将怀里抱着的布匹拿下来,托在手中,福身行礼道:“奴婢见过夫人,夫人请看,这是二小姐托奴婢给大小姐带的布料。”
方妈妈说罢,方氏便微微笑了一下,然后点点头,一副非常满意的模样。
方妈妈见方氏笑了,面上笑容也不由扩得更大。
主仆俩交换了个心照不宣的笑容,方氏叫过袭香,吩咐道:“将这匹布,先给大小姐送过去吧,让大小姐看看,到底想要做什么样的衣裳,只管跟师傅们交代。”
“是,夫人。”袭香福身应道。
方妈妈将布料交给袭香,袭香接过来,微微福身后,转身出了正堂,去往顾凝薇的觅月阁。
袭香走后,方氏才又坐下,问方妈妈:“那丫头答应的可痛快?”
方妈妈闻言忙道:“哪能啊,夫人您是知道的,这贡缎,本就不多,二小姐那里,如今也就只剩下这一匹了,乍然间叫二小姐将这唯一的贡缎拿出来,她如何能舍得呢!”
方氏听了方妈妈的话,目光冷了冷,哼了一声后,才问:“那她最后怎么又答应了?”
方妈妈闻言,眉梢便轻轻挑了一下,唇角勾起一抹有些奸诈的孤独,微微垂首,答道:“这都是夫人您平日调教的好,奴婢稍稍一透露出夫人您可能会为此事为难,二小姐就应了,二小姐心里,到底还是记挂着您多一些的,因着奴婢说您平日里,总是夸奖二小姐孝顺懂事,二小姐很是高兴呢。”
方妈妈语气颇为轻快,仔细一听,还有那么点儿邀功的意味。
方氏与方妈妈主仆多年,方妈妈什么性子,方氏又岂会一点都不了解。
不过,方妈妈这趟差事办的极好,方氏也就不计较方妈妈那些小心思了。
随手褪下腕间的玉镯,方氏道:“妈妈这回差事办的好,甚合我心意,这玉镯,成色还不错,就赏给妈妈了。”
方妈妈忙伸手推拒。
方氏笑着看向方妈妈,手仍伸着,“妈妈不必推辞了,收着吧,你替我办事,我心中都是有数的。”
方妈妈闻言,这才伸手接了,笑着又福身行了一礼,“那奴婢就谢过夫人赏赐了,能替夫人办差,是奴婢的荣幸才是。”
方氏指着方妈妈,笑了笑,再没说话。
觅月阁。
袭香抱着布匹到了觅月阁,将东西交给顾凝薇,再将方氏的话一转达,顾凝薇果真重新高兴了起来。
“你回去同我娘说,叫她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选个样式的,定不会浪费了这么好的布料。”顾凝薇一边说着,一边伸手,轻轻摸向了那匹贡缎。
那柔滑的触感,果真不是一般绸缎可以比拟的。
见此,顾凝薇面上笑容不由更加深刻。
袭香见顾凝薇终于高兴了,也稍稍放了心,福身行礼后,便退下去了。
顾凝薇满脑子都是漂亮衣裳,哪里还有心思再管袭香,遂挥挥手,让她走了。
袭香回到听雪堂,将顾凝薇的反应一说,方氏也很是高兴。
只要女儿不闹了,高兴了,她心里也就舒坦了。
如此也就不枉她,不顾脸面,让方妈妈去玉笙居向安笙讨要这最后一匹贡缎了。
不过,这么好的料子,除了她闺女,这府里哪个衬得起?
所以说,这匹料子给她闺女做衣裳,也是应该的么。
方氏越想,越觉得这事该当如此,故而,心中那最后一点儿羞臊感,也彻底消失了。
一切,都变成了理所当然。
次日,顾凝薇再次招来数个裁缝和绣娘,到家里来商量新衣的样式。
阵仗闹得这般大,阖府上下几乎无人不知,顾凝薇又从安笙那里,得了一匹新贡缎,要赶着做参加寿宴的衣裙。
可是,安笙得的贡缎,不是早就分出去了,如何还会再给顾凝薇送一匹呢?
这具体缘由,大家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正因为不知,所以大家就更加愿意猜测。
听玉笙居伺候的小丫鬟说,这匹贡缎,是二小姐主动提出要给大小姐的。
可事实呢?当真如此么?
这么好的东西,二小姐眼睛眨都不眨,就这么送出去了?
再说了,要去参加寿宴的,又不止大小姐一个,二小姐也要去,还有三小姐和四小姐呢,二小姐怎么单就只给大小姐送料子,难道说,是为了巴结?
可二小姐看着,也并不像是那样的人啊。
但既不是为了这个,那又是为了什么呢?
大小姐和二小姐之间,来往似乎也并不算密切。
倒是三小姐跟大小姐的关系,好的不得了,可怎么不见三小姐,将自己得的好布料,送给大小姐呢?
就在大家众说纷纭,议论纷纷的时候,府里却忽然流传出了另外一种“答案”。
这个答案,乍然一听,似乎有些不靠谱,可再仔细这么一琢磨,就发现,还真就更加贴近事情的真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