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明:我重生成了仁宗皇帝 > 第68章 大明报社

第68章 大明报社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太子爷,您让奴婢办的事都办妥了。”东宫内,朴吉恭敬的对着朱高炽说道。

    “嗯,那就好,过两日就发行第一期的大明周报吧。”朱高炽点点头说道。

    “是,不过太子爷您看这第一期主要刊登什么内容?”朴吉询问道,这报纸是前几日太子爷吩咐弄的。

    还从翰林院和国子监调了些人过来担任主编,这些人也是初哥,完全不知道如何去弄,只能按照大明原本的邸报形式来弄。

    但是如今第一期的内容却还没有确定。

    “嗯,就先发布我这篇文章吧,再加上一些朝廷最近的政事,往后让报社的人也可以发布一些娱乐事件,收集民间的趣事。”

    朱高炽把桌案上关于为何要办学校与国考的分析拿给朴吉。

    这是自己这两天花时间写的,主要还是讲朝廷修建学校和改革科举一事。

    “是,太子爷,只是何为娱乐事件?”朴吉一脸懵逼的问道,娱乐事件?之前还未听说过啊。

    “呃娱乐事件就是嗯,比如说大明各地的趣事,见闻之类的,就是一些可以逗弄人们的事件,或者哪里发生了什么趣事等等。”

    “也可以让一些有名望的人发布一些文章,不过内容一定要把好关。”朱高炽叮嘱道。

    “太子爷放心,奴婢晓得了。”

    朱高炽又叮嘱了一番朴吉一些细节,特别是禁止私人创办报社,任何人没有经过户部许可,私自创办报社视同谋逆,这才让朴吉离开。

    大明周报是前段时间朱高炽提出来的,主要还是国考和商税一事。

    让朱高炽深深明白乡绅在地方上的掌控力,皇权虽说是至高无上的,但是在地方上官商勾结,地方上的舆论还是掌握在他们手里,这也让朱高炽深感无奈。

    这才提出创办大明周报,只有把舆论掌控在自己手里才会更大程度的凝聚民心。

    舆论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一个大杀器,正如明末李自成那个闯王一样。

    一句民歌“迎闯王,不纳粮。”,响应者云集,硬是抢占了大明的半壁江山,不得不说其中舆论在其中的重要性。

    虽然不可忽视其他的因素,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民歌极大的给李自成收集了民心。

    如今的大明自然也有报纸,不过却不是人们所认为的报纸。

    而是由朝廷创办的邸报,这是用来朝廷和地方之间传递信息的,朝廷把颁布的政策刊登在邸报上。

    各地驻在京城的官员负责把邸报送回地方上。

    这不是后世所熟知的报纸形式。

    大明周报也是参照这一模式创办的,不过不同之处在于,大明周报是向公众发行的。

    百姓现在不识字不要紧,只要发行了,自然大部分的人都会知晓。

    第二天一早的京城,街头上多了一些稚嫩的声音。

    “卖报了,卖报了,太子爷亲自撰写的文章啊。”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

    “只需一文钱,只需一文钱啊,就可以看太子爷亲自写的文章。”

    街道上一些孩童的吆喝声不绝于耳,这些孩童多是一些孤儿。

    是朱高炽吩咐下来的特别招聘的,这样也算是一件好事。

    ”小孩,这是何物?“有人询问道。

    ”大明周报,七天发行一期,朝廷所有的政策都会刊登在上面。“小孩熟练的回答道,很明显经过了培训。

    ”真的假的?“周围围过来几人,好奇道。

    ”当然是真的,这可是太子爷亲自督办的报社。“

    “小孩,你不会搞错了,太子爷亲自督办这个玩意?”周围人震惊道,毕竟对于百姓来说,皇家意味着至高无上和神秘。

    那是高高在上,触不可及的。

    太子爷亲自督办这一玩意,不免有些怀疑道。

    “自然是真的,太子爷还亲自在上面撰写了文章。”

    “给我来一份。”周围之人有人主动说道。

    “给我也来一份。”

    “还有我也来一份。”

    周围之人纷纷开口道,尽管不识字,但是太子爷亲自写的文章,找个识字之人念一下也可,甚至也可以拿回去供着也不无不可。

    所以京城的百姓纷纷出于好奇的购买。

    卖报不是为了赚钱,对于朱高炽来说报社再亏本也要继续办着,还得禁止他人创办。这种舆论大杀器只能掌控在皇家手里。

    在人群热闹之处也安排了一些说书之人念报。

    可以说京城之中因为大明周报而引起了一片震动。

    特别是太子爷亲自撰写的关于学校和国考的分析,其中用语简单、易懂,没有像那种辞藻华丽,晦涩难懂的文章。

    上面阐明了科考三害。

    一害是禁锢民智,如今科举者,大多缺乏智慧,不知变通,朝廷用之为官一方,如何能够治理好地方。

    二害为今科举之士乃真无所不知,但其真无所不知?无所不知非人之所能也,还论述了科举的内容对文人的限制。

    三害为徒劳浪费岁月,自科举以来,多少人空有报国之心,却于科考之中消磨无数岁月,此扼杀国家之英才也。

    其中多以朴素的语言,让人易懂。

    还表明了朝廷创办学校,教有用之学,有用之技,乃是朝廷望我大明之民,人人如龙,都能有一番作为。

    同样朱高炽在其中也肯定了儒家的作用,改革科考不是代表着废除儒学,还用之前国考的考卷一些儒学内容,论述国考同样也包含儒学。

    也是对大明有用之学。

    报纸上花费了大片的篇幅来阐述科举之害和朝廷创办学校之益,还有些名家在上面发声支持朝廷的文章。

    可以说之前大多数人对太子爷改科考一事诸多的不明,一下深知其中的用意,太子爷这是愿我大明子民都能够人人如龙啊。

    诸多的京城百姓纷纷夸赞太子爷,甚至有的百姓对着皇宫磕首谢恩。

    “谁说国考断祖宗根基的?”

    “就是,太子爷如此为民着想,哪个污蔑太子爷的?

    “往后咱就听太子爷的准没错。”

    &34;是极,是极。”

    百姓的议论之声不绝。

    一些读书人也不免反思,自己一生考取功名,许多之人一生消磨于此,真的合理吗?

    可以说大明周报一出来,就很大程度上化解了之前百姓对于朝廷诸多事宜的不满,甚至有的也从原先的抵制转变了。

    这就是舆论的力量,无影无形,却往往杀人于须臾之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