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穿越成朱棣开始 > 第17章 有人找茬

第17章 有人找茬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奉天殿这还是朱棣第一次来,自从朱元璋称吴王的时候就开始着手修建宫殿了,毕竟是建立政权了。早在半年前奉天殿已经投入使用了。现在的这几个殿宇还被称作王宫,不久后就会成为皇宫的雏形。奉天殿其实是在重大节日的时候才用,非常的宽阔巨大。现在就这几十号人站在这里也是显得十分的空旷,风一吹还冷嗖嗖的,毕竟现在王城初建也没那多讲究。

    宣读完了处理张昶的事后朱棣知道到自己了,于是朱棣拿着事先准备好的宣纸走了出来,这张宣纸图文并茂,详细的阐述了味精的制作原料和制作方法。躬身拜道“儿臣拜见父王,此图纸上记载的就是名为味精的佐料。”说完旁边的侍卫就接接过图纸呈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看了以后就说道“此物定位国家专营,作用于盐相同,那就交给盐运司管理。”

    此时盐运司主官也是赶紧站出来“臣领旨。”

    这时朱棣也是赶紧道“年底别忘了那二成利润哦。”

    此时众人也是不禁一笑,但也是羡慕的不行,两成利润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但是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就出来了。

    下官国子监学正李克正有事启奏“臣听闻,四王子近几月以来从不去白虎殿进学,而其他王子都在刻苦学习,四王子年纪尚小,应当已学习圣贤之道为主,此时却满身铜臭满口利益,长此以往怕是对四王子成长不利,还请主上重视加以教导。”

    朱棣一听特么的找茬来了,此时朱元璋也不好说话,也不应该说话,说了就是袒护因为自己一直强调对于自己儿子们的学习要重视,若是现在辩解这不是打自己脸么,所以朱元璋只是淡淡的看着。

    朱棣一看还得自己来,于是上前“本王子生于战乱,6岁之前一直跟在母亲身边受母亲言传身教,母亲生活简朴如今王府后院都是自己种的菜和粮食,母亲常常对我们兄弟几个说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如今你们虽然贵为王子仍要懂得节俭,父亲赏赐的金银珠宝母亲也都常常散于阵亡将士的家人。我们兄弟包括父王平时穿的的衣服也大多处于母亲之手,这些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此难道不是圣贤之道,如今天下战乱已久百姓流离失所,之前随父王破苏州张士诚,亲眼看见城内百姓饿死的饿死,病死的病死,大多数孤儿没人照看,因此自己在苏州开设孤儿收容所,以收容濒死的孤儿,但是做这些没钱能办成吗?

    所以思来想去不能只是伸手要钱,父王母亲多教导我们自食其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因此靠着父王赏赐的银钱开了一大一小两间店铺,赚了些许银钱这样才能源源不断的收容流浪孤儿,我不偷不抢,发现的致富之源献于朝廷拿回该有的回报不过分吧。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今即将收复北方解救被蒙人奴役的汉民,那到时候不知会有多少嗷嗷待哺的流浪孤儿,不知建多少收容所,我要的那是些银钱吗,那是他们的生命。

    说我满身铜臭满口利益,我可曾骄奢淫逸、生活奢靡。”

    朱棣说的戚戚然,朱元璋和百官听得也是相当的动容。特别是听到马皇后还亲自种地种菜,为朱元璋和孩子们缝制衣物也是心里佩服。

    朱棣看着差不多可以放大招了“李学正,你如此评价我可是觉得我父王母亲对于我的言传身教很失败,还是觉得我受不到父王母亲影响?”

    李学正听完大惊失色,这不是找死吗连忙跪下对朱元璋跪下对说道“主上,下官不是这个意思,请主上明鉴,下官只是……”。

    朱棣打断道“只是为我好?”

    李克正赶紧接话道“是是是,四王子说的是,下官拳拳之心,还请主上明鉴。”说完又开始叩头。

    朱棣接着说道“有句话叫做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不曾了解我,也不曾知道我做些什么,就断章取义把我的一切定义为满身铜臭只会计较利益,这是你一个学正的操守吗?”

    李学正此时也是后悔呀连忙解释道“是下官口不择言,请主上和四王子赎罪。”

    朱元璋看着李克正淡淡的说道“身为国子监学正掌执行学规,考校训导,当以身作则,切勿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李克正赶紧说道“是,下官谨记王爷教导。”

    朱棣又说道“《论语·先进篇》说到因材施教,我的老师是刘伯温,难道我老师不懂得如何教于我么,他老人家的才华是不如你还是学问不如你。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行千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李学正你觉得呢?”

    听完朱棣的话李学正此时说什么都是错的,他没想到朱棣小小年纪思维如此缜密,辩的让他哑口无言。李克正此时马上晕倒,也只有这样才能稍微的挽回一点颜面。

    众人看见李学正晕倒也是替他松了口气,再看向朱棣更加的惊骇。

    此时刘伯温也站出来说道“臣刘基教导四王子近一月从不敢懈怠,四王子聪慧异常。臣每次与四王子交流也是受益匪浅,因此臣不敢不尽心,可有人要是觉得刘基不配可以站出来,不必藏头露尾惹人耻笑。”

    底下的李学正心想彻底完了,自己真是鬼迷心窍了啊,这下子仕途算是完了,唉!接着装晕吧。

    朱元璋宽慰道“刘基不必动怒,此等碌碌无为之辈不配担任国子监学正一职,革去官职回乡里吧。来人,拖下去。

    好了,小四儿退下吧下面没你什么事了。”

    朱棣说道“父王,孩儿告退。”

    说完转身对着刘伯温眨眨眼睛,没走两步就看见李善长老神在在的闭目养神好像云游仙外,朱棣也是气不打一处来还不是你们淮西集团搞事,于是大声道“李相,您吉祥。”

    这一声把李善长吓一跳,看着李善长朱棣接着说道“李相呀,你说你家的狗不听话怎么办呢?”

    李善长看着朱棣说道“本相家里没养狗。”

    得,还真是人精,不踩雷。

    朱棣道“哦,那就是野狗了,这野狗真是的,不仅难训还喂不熟贪得无厌,稍微闻点肉香就往上扑,完全不顾忌原来的主人,还喜欢抢邻居家的东西,真是该打。唉!”

    身后传来朱元璋的声音“还不快滚,磨磨蹭蹭什么。”

    朱棣一听马上迈步快走嘴里哼道“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

    此时朱棣这么明目张胆的指桑骂槐就不怕被报复,毕竟朱棣啥都不是,但是朱棣还就真不怕,有两个原因,一是他年纪小,被人主动针对谁还没脾气了,二是因为这时候只要不得罪徐达、常遇春、李善长等等这几位头头,其他的人此时还真不敢怎么样。

    这时候场上大家心里都明的跟镜子一样,就一件事情反映了大家表面和谐其实都有各自的团体利益,现在已经有雏形了,徐达、常遇春超然独立于外,李善长的淮西体系、刘伯温的浙东体系、其他外来体系。

    此时朱棣刚出奉天殿还没走多远,朱元璋身边的亲卫大虎就说道“四公子,大帅让你去偏殿等他。”

    朱棣表示知道了就带着大拳去了偏殿等候。

    此时奉天殿上,李善长也是心中愤然,当日他明明确确的告诉诸将不要轻举妄动,隔岸观火就行了,可是一些将领就是眼皮子浅,就像那小娃说的一般,如野狗闻肉香无所顾忌,真是让他头疼。

    而徐达也是不言不语的,超然物外。但是也是感叹这娃也是个火星子一点就着,每次说话都意有所指,也不知道哪句是替朱元璋说的,哪句是纯粹的小孩子气话。本来还想让自己的长子和朱棣亲近亲近,这一看还是算了吧,看看常茂就知道,当打手得命,自己长子正人君子,怕是待久了容易学坏而且也不能走得太近毕竟世子这方面也不能不考虑,常茂已经朱棣联系了,那么他的儿子便不能在参与进去,不然世子怎么想,王爷怎么想。虽然他也挺欣赏这孩子的,但是还得看看情况再说吧。

    常遇春就比较气愤了,他听懂了朱棣的意思,特么的自己儿子还在被调查,这伙杀才就敢抢东西,现在为了利益都不顾自己儿子,那说不得那天就对自己也能落井下石,哼!还是徐达看得透彻,早早地与这些人保持距离,看了徐达一眼,感慨道真是老狐狸。

    此时常遇春也是下定决心,彻底的保持超然,不参与任何利益团体,紧跟朱元璋的步伐,那就非常的稳妥,其余都是浮云,还是徐达这老阴货看的透彻,怪不得大帅喜欢什么事都与他和刘伯温商量,这货真是聪明人。

    朱元璋此时也不废话说道“今日午后,于戟门外犒赏平吴将士各部参与平吴的将士要准时按照礼部人员安排到场。”

    百官躬身道“下官谨遵王命”。

    此时朱棣也是闲得无聊就在偏殿闲逛,一会看看这个一会翻翻那个,不一会儿就看见了让他感兴趣的东西,一把强弓此时朱棣也是非常的兴奋,因为不知是这具身体的原因还是自己上辈子也喜欢射击类游戏的原因,看见弓剑就觉得很兴奋因此握着弓的手也是逐渐的发力,哎呀~可是事与愿违小脸都憋红了但是只拉开了一半,朱棣舒了口气不信邪了还,撸了撸衣袖站起了弓步,憋了一口气嗯~嗯~,最终也只拉开了一半多一点点。

    “唉,看来自己腰力,臂力还是不行,这弓真特么难拉,与训练用的软弓真不是一个类型的。”朱棣自言自语道。

    这时朱元璋的声音响起“哈哈,吃瘪了吧,此弓为一石硬弓,你年纪还小切莫强行用力小心伤了身体。”

    朱棣也是放弃了挣扎说道“父王这是新型的装备么,看着与普通的弓箭不一样。”

    朱元璋笑道“此弓名为开元弓,分为八斗、一石、一石二,分别装备各部,你看这弓梢两端挂弦处有钩状的延伸,在战场上,两军交战,互相对射,箭矢往往散落的满地都是。如果骑兵的箭矢用光,则可以用弓梢两端的钩子去地上钩取箭矢,而不需要下马去捡拾。这是此弓的最典型特征,此种设计非常精妙。”朱元璋说着还演示了一遍。

    朱棣看着确实是十分精妙,于是说道“父王,可以为我制作一把这样的弓吗?”

    朱元璋说道“那还不简单,先为你制作五斗以下的弓,不过你目前这个阶段还是以训练基础为主,基础打不好到后面是练不好射术的,为父打算专门让人训练你一段时间等你知道如何操练还是要靠自己自觉训练,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明白吗?”

    朱棣道“请父王放心,孩儿一定勤学苦练。”

    朱元璋笑道“为什么要找常茂一起开祥瑞楼呢,怎么不找徐辉祖呢,我看你徐叔的儿子看着就很靠谱,虽然年纪轻轻但做事沉稳,文武双全颇有将帅之才。

    啊,老徐他儿子呀,是挺好的。老徐教的很好,一本正经的,脑子里全是忠君爱国。我怕我和他说了,他口里冒出来一句“君子远庖厨”,那时不是挺尴尬的。

    这时老徐突然黑着脸进门来,朱棣一看,卧槽,好像被听见,看朱元璋幸灾乐祸的样子,草,这是给自己挖了个坑。

    朱棣赶紧腆着个笑脸“徐叔叔好呀,什么风把您吹来了。”

    徐达面无表情道“君子之风”。

    朱元璋顿时哈哈笑。

    朱棣也是笑道“君子好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我说呢,怎么感觉有一股正气迎面而来,原来是君子之风呀,真是好呀,还凉快啊。”说完嗖的一下就跑了。

    徐达看见朱棣一溜烟的跑了也就没说什么于是转身对朱元璋说道“老哥哥,特意把我叫来有何事吩咐。”

    朱元璋笑道“也没啥大事,天德,你觉着这小子如何,是打仗的料吗?”

    徐达沉思了会说道“是不是带兵的料,放我军中观察一番不就知道了。”

    朱元璋说道“怎么观察,上战场吗?这个头还没马腿高呢。”

    徐达说道“上战场也不一定是去冲杀,跑跑后勤、传达军令、再不济也可以帮我整理整理消息是吧。老哥这时打算正式的开始培养四公子掌军了吗?”

    朱元璋说道“嗯,我看他对带兵也有些天赋,所以我是这样打算的,先让他随你一段时间,后面会逐渐给他成立一个新的卫所,先掌握如何练兵,把这一个卫带好了。

    后面先让他在南方剿匪平叛,打一些小仗。这样过了三五年如果不出意外就可以独自帅军了,天德你认为我的想法怎么样。”

    徐达说道“老哥哥的想法确实不错,循序渐进,南方是我们的地盘,现在有些犄角旮旯确实存在匪患,这些流寇到处乱串,若是真的成立这么个专门的剿匪卫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若是出现紧急情况各地支援也会快些,既然老哥哥决定了我是支持的。”

    朱元璋傲娇的说道“这孩子成长的太快,一时间真是让人措手不及啊。”

    徐达瞥了眼得意的朱元璋,嘚瑟啥交给我看我到时候怎么折磨这小子,嗯,先让他见见血,吓死他。此时徐达想着想着也是露出了笑容。

    朱元璋看见徐达那有些诡异的笑容,暗暗赞叹自己演技真好,这样那臭小子肯定会被狠狠的折磨,只是希望这小子能撑的下去不要枉费了你爹我的一片苦心啊。

    两人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了一阵徐达就告退了。

    时间很快到了午后,戟门外朱元璋一身戎装站在高台上,下面是一众参加平吴战的全体士兵,此时先是巨大的号角声低沉浑厚,久久的徘徊在上空。接着又擂了三通鼓,每次一通鼓声完毕,战士们齐声高喊“杀、杀、杀”。等三通鼓完毕喊声停下后又是一通鼓,此时朱元璋拔出长剑喊道“吴军威武”,众将士大喊三声“大帅威武,吴王威武。”

    前期提升士气的流程就是这样,此时台下站着右相国李善长、左相国徐达、平章常遇春、都督冯宗异、平章汤和、胡延瑞等将领统帅,还有各卫指挥使、千户、百户等,大家都肃穆的站在众军前排中央处。

    随后朱元璋说道“自从兴兵以来天下豪杰纷纷起兵,我们能够打下如今这片土地全靠上天眷顾将士用命,之前消灭了人多地广实力强劲的陈友谅,现在又摧毁了兵多粮足的张士诚。若不是众位将士拼命厮杀哪有今天我们的功绩。

    今天我们论功行赏用来奖励众将士的努力,但是活着的人要论功行赏,像王宝国这般为我们的大业牺牲的人让我感到痛惜,从古到今王朝的更替的第一位皇帝都是马上天子,但是这些马上天子都有名将相辅佐,众将如今的功劳也完全可以称得上古往今来的名将了。

    但是与大军在外征战沙场的将领不同,守围好,防范好内部安全的诸将虽然职责不同但是功劳确实相同的。比如冯宗异单独驻守应天,保障应天安全无虞。这样的功劳也要大大的赏赐。”

    朱元璋说完便有宦官前来宣读封赏“今封左相国李善长为宣国公、徐达为信国公、常遇春为鄂国公。赏徐达彩霞表里十一匹,常遇春十匹,胡延瑞冯宗异各九匹,汤和曹良辰各八匹,薛显、赵庸、张兴祖、梅思祖各六匹,各指挥使每人五匹,千户每人四匹,百户每人三匹,军士每人米一石盐十斤。”

    三人听着自己被封为国公也是喜不自胜连忙口头表示感谢,众人也都兴奋加羡慕,有了这次的封爵下次只要军功到了那自然也会有爵位封赏。

    众将士也是看到了信号这次先是封赏了前面几位功劳最大的,那么下次就轮到他们这些战功赫赫的将军身上了,在这乱世只要肯拼命,就会有机会凭借军功成为有爵位的贵族,以前这些人都是吃不上饭的农民,哪里会想到自己有朝一日可以成为国家的贵族,还有比这更加有诱惑力的东西吗?这怎么能让人不兴奋,不激动。

    朱元璋喊道“现在江南已经平定,此时我们当以北定中原为己任一直到天下一统。诸位将士不要因为今天这些功劳而懈怠、骄傲,要知道往后还有更大的功业等着你们呢。”

    听完朱元璋的话诸将士也是齐声的躬身应是,场上嘈杂的声音慢慢变得安静下来。

    此时又是又是三通鼓,朱元璋大喊“众将士威武”,下面众将士回应“大帅威武,吴王威武”。

    又是一阵号角声响起,大军开始各自回营。

    这是建立政权以来第一次封爵所以三位当事人也很开心,因此当天晚上徐达、常遇春、李善长等人各自在自己的府内置酒表示庆贺与感谢,大家各自的帐下将军都去庆贺自家元帅获得爵位,那场面真是热闹非凡。就连平时不苟言笑的徐达也是多喝了几杯。

    第二天徐达三人进宫面见朱元璋表示感谢。

    朱元璋说“昨晚上你们都在府中摆酒庆贺了吗?”

    三人答道“主上的恩赐我等都摆酒庆贺了。”

    朱元璋说道“其实我也想和你们一样,来个大宴群臣一醉方休,可是中原还没有平定所以此时并非享乐的时候,你们都是咱的左膀右臂,要起到带头的作用,你看那张士诚就是当初因为懈怠了,心里的那股冲劲没了、散了,所以变得开始贪图享乐了。因此他现在没了,所以诸位要吸取教训。”

    三位也是回到“主上教诲,吾等必铭记在心,回去也会告诫众将士要戒骄戒躁争取再立新功。”

    朱元璋看见他们的忠心之语也是大为欣喜道“好,等大破北元朝廷的时候诸位与我定要一醉方休。”

    几人也是兴奋的应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