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穿越成朱棣开始 > 第7章 平江破城

第7章 平江破城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时间呼啸而过,转眼间十日已经过去。在这几天与刘伯温的交流中朱棣慢慢的把马克思哲学灌输给自己的老师,于是两人的关系也开始变得不正常起来,一会师徒,一会好友。两人也习惯了这样的交流方式,相处起来倒也十分融洽。

    此时中军大帐中气氛严肃,朱元璋位于上首身旁是朱棣,左右两边分别是徐达与常遇春刘伯温等一干将领。

    徐达抱拳道“大帅,各处城门外的高台已全部建造完成,火炮也已安置妥当,战车、云梯、攻城锤也制备妥当。此外整个平江城外围已无地方任何防御建筑,只等大帅吩咐。”

    “好,小四儿,你先来说说你的看法,让本帅听听这几日你有何进步。”朱元璋对朱棣说道。

    朱棣马上抱拳道“孩儿愚见,请父王以及各位前辈指正。

    这几日孩儿观察,平江城内各处房屋又变少了,应是敌方雷石滚木已补充齐备,而且经过这十几日的休息,双方士兵都精力充沛蓄势待发,因此此次攻城不应快攻,而应该循序渐进梯次进攻,这样可以打击对方士气减少我方伤亡,所以我计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利用高台火炮轰击城墙上冒头的敌军,地面上以盾牌和战车组成防御阵型,组织民夫快速填平壕沟。

    第二阶段,待壕沟填平后,各部开始攻城,但是不要一拥而上全面进攻,根据高台上面信号调动敌人制造其防御薄弱点,而高台上的火炮和地上的投石机此时要全面开火,压制敌方守城士兵迅速拿下瓮城。

    第三阶段,各部拿下瓮城后,留下传令兵以备接收调令。然后迅速全军压上,借助战车、云梯、攻城锤猛烈进攻敌方城门,此时都各部都是强攻没有佯攻之说。多点开花,只要有一座城门被攻破敌方就会士气大乱,此时先破城的部队要迅速从左右两边协助其他友军内外夹攻占领城门,让城门全部掌握在我方手里。

    第四阶段,巷战,等全部城门都占领后马上向城内推进,速度要快,进攻要狠,消灭一切胆敢反抗的敌人,只要拿起武器不管是谁就地格杀,活捉张士诚,其党羽不计生死,此战绝对不让敌方一兵一卒逃出平江城。

    最后,各部约束士兵不得屠戮无辜百姓,不得抢劫民宅,这是歼灭战,不是灭城战。”

    朱棣说完后躬身道“父帅,孩儿说完了。”

    此时底下不禁一阵吸气声、窃窃私语声响起,整个大帐中哗然一片。

    朱元璋虽然也是这样想的但是没想到朱棣小小年竟然也安排的井井有条,果然是老朱家的麒麟儿。

    底下的众位将领更是吃惊不已,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个老手安排的呢。

    “肃静,大致思路就按这样子来,各位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将具体攻城细节不用我教你们了吧。”朱元璋站起来威严道

    “请大帅放心,吾等必勠力同心活捉张士诚。”诸将起身抱拳道。

    “好,都下去准备,吃过午饭后开始进攻。”

    “是,末将告退”。

    这边一众将士回去后都对自己后代嘱咐道“不可得罪大帅的第四个儿子”不一会儿二代圈子里就流行了起来。

    徐达这边把今日的攻城计划告诉了自己的大儿子徐辉祖,但是徐辉祖却说这样做伤亡会增大很多,为何不集中力量破开一门,其余佯攻。

    于是徐达反问让谁主攻合适,谁都想当那个主攻的,而且这个重点不在这里。

    徐辉祖疑惑道那在哪里?

    徐达挥挥手说道你自己先思考思考等回程的时候还没想到再来问吧,并嘱咐道“可以多和朱棣多交流交流军事上的事情”,这只是个小插曲。

    此时大帐内就剩下父子两个人了,朱元璋对朱棣说道“小四儿,张士诚虽然可恶,但是也可以看出他在平江很得民心,我们围这么一座小小的平江城这么久了,招降书发了十多道,而平江城竟没见有人主动投降,可见张士诚在平江百姓中的威望是何等的高,民心依附是何等的可怕。所以古人云‘得民心者的天下’,真实古人诚不欺我矣。相比之下这平江城得来易,可这平江等地的民心要是想得来可是大大的不易了。”

    朱棣说道“父王说的是,民心确实可怕。不过父王也不必太过忧虑。”

    朱元璋疑惑道“此话何解。”

    朱棣认真到“仁也分小仁大仁,义也分小义大义。张士诚的仁义皆是小仁小义。他的仁只是为了使其能够偏安一隅的手段,他的义只是对他张氏阵营的江湖侠义,而父王则与他不同。”

    “哦?如何不同。”朱元璋是越听越有兴趣

    朱棣大声道“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父王一直以荡平北元结束这乱世为志向,到时候天下的百姓皆是父王的子民,所以父王所行的仁义便是大仁、大义,非他张士诚那种只在乎自己一城一地的小仁小义可比。

    张士诚志小才疏靠那种笼络人心的小仁小义也就骗骗那些无知的百姓,而百姓也是最容易被小恩小惠所蒙骗的。他们不懂得什么是大义,谁要是能让他们安定的活下去他们就念谁的好,只要父王到时候让他们活的更好,他们很快就会忘记张士诚是何许人也。

    但那些士大夫,读书人则不一样,他们会思考会抹黑。所以父王进城后把那些亲近张士诚的家族势力先稳住,而后勒令迁往别的地方,远离原来张士诚的势力范围。在而扶植那些被张士诚打压的家族,让他们抹黑张士诚为父王歌功颂德,不久以后整个长江南北就不会再有张士诚的美名了。

    但是这个过程要慢慢来循序渐进的展开,不能一蹴而就。这样民心就会慢慢的归附于父王这里,如此父王就可以坐稳南边半壁江山了。”

    朱元璋此时心里波涛翻涌,没想到他的第四子竟也懂得他内心的志向,句句话都说到自己的心坎里去了,特别是那句“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简直激起了他澎湃的战意,他的前半生经历了太多苦难,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后来参加红巾军又见识了权力下太多阴谋诡计,他躲过了明枪暗箭终于有了现在的基业。在这个人吃人礼法崩坏的乱世什么人都不能绝对的相信,再加上他老朱家人丁稀薄好不容易培养出了一个亲侄子作为帮手,还特么背叛了自己。

    当时他感觉自己的信念都差点破碎了,这就是典型的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于是从那以后除了马皇后他再也不敢和任何人说说心里话,也不敢相信任何人。

    时常感觉自己在风雨飘摇中,而自己又是现在老朱家唯一的顶梁柱,他时刻得保持威严,让别人害怕自己。但是看见自己儿子能理解自己,想自己所想,帮助自己解决难题的时候。他的心又慢慢的打开了,身上原先的刺也慢慢的往回收。

    有了老大和老四这两个麒麟儿,还有剩下的几个儿子也在成长,再过个几年那老朱家的地位那真算是坐稳了。

    但又想到刘伯温便问道“此事是你自己看出来的,还是刘伯温暗示你的”。

    “放心,父亲。都是孩儿自己的主意,我与先生并没有讨论过此事。”朱棣不慌不忙道

    朱元璋又问道“那攻城事宜的安排呢”

    “这个倒是与先生讨论过,不过当时先生的意思是猛攻一处城门,其余均是佯攻,这样虽然可以快速破城,但是张士诚要是伪装逃跑那概率可就大了去了。考虑到若不捕捉住他让其跑掉那真是后患无穷,那这几个月耗费如此多的人力物力就得不偿失了。孩儿觉得父王肯定不愿意见到张士诚活着走出平江城吧。”

    朱元璋的担忧顿时随风飘散,十分高兴的摸着朱棣的头说道“好,你能如此想就好,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考虑问题的立场,为父非常的满意。其实平江城战役你的功劳很大,只是你的年纪太小,为父也不知道怎样封赏你,不管是让你掌军,还是给你官职这都让为父无从下手。”

    “父王莫急,孩儿为父王分忧是孩儿的本分,不是为了什么权力和官位,就像大哥一样这些都是为了给父王分忧,毕竟这天下现在远远不到太平之日,主要还得以父王和一众叔叔们为主,要是给我官职难免会让众将士和文官们产生别样的心思,父王记在心里就好,不急不急。孩儿立志为父王和大哥战今生。只是以后父王有什么不好直接问别人的可以与我交流一二,说不定就可以解决,若是解决不了也可借着我的口传达给老师和两位将军不是。”

    朱元璋十分欣慰道“非常好,考虑的很全面,很周到,咱的心思确实不能让下面的人猜透了,不然就很危险,但是有时候咱也不好明着他们说,有你在中间确实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不至于什么都让咱亲自下场。”

    “哈哈,你这臭小子为何如此老道,跟你说话有时候给咱的感觉像是和李善长、刘伯温他们说话一样。”朱元璋笑着说道。

    “那是因为我继承了爹和娘所有的优点嘛,再有大哥的教导,再加上我从小读书多,您的书房我可是经常去的。”朱棣一脸谄媚道。

    “臭小子,一点不知道谦虚,好了,吃完饭爹带你去见识见识战场是什么样的。”

    “好的,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