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人生重新来过 > 第81章 金子被当鹅卵石

第81章 金子被当鹅卵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如果对方的条件真的优厚到什么都不能干,就能拿到今后几年的收入。

    那陈文学当然是赞成的。

    虽说劳动是快乐的,但如果不用劳动就能有同样的收入,那想必也是比较快乐的啊。

    这样的话,就算少了劳动方面的快乐,陈文学也是愿意接受的。

    问题是,对方老板以及县衙的人所说的收入,跟陈文学心里所想的收入,并不是同样的数字。

    对方老板以及县衙的人所说的收入,是指劳务收入,加上几个股东一年赚个三五万。

    说实话,在这个年代一年能够赚三五万块,确实已是“暴富”榜上的人了。

    但这点钱陈文学根本看不上眼。

    何况他目前一天时间都不止赚三五万块。

    只不过他不想太高调而已,闷声发大财有什么不好?

    他承认那个广城的王总财富远在自己之上,也只是基于这一想法。

    和别人争谁更有钱,也没多大意思。

    谁事实上真的更有钱,这才重要。

    当然了,一天三五万块,这点钱在陈文学眼里也只是小钱而已。

    既然他们都不知道自己目前挣了多少钱。

    既然他们给出的价位这么低,说明他们对于花岗石在未来二十多年的行情缺乏认知。

    那就没有必要谈下去了。

    陈文学策略性地告诉他们,加工场是不可能转手的。

    至少在可以预见的十年内不会转手。

    但是。

    加工场所包下的几山头倒是可以考虑转让一部分。

    毕竟按照目前的进度,一座山头就够他们挖上好几年了。

    “只要价钱合适,转让三两座山头是可以考虑的。”

    陈文学说。

    说了“不”之后,陈文学又抛出可以考虑转让部分山头的意向。

    对方在非常失望之后,忽然又看到了希望。

    事实上,他们关键就是看中了陈文学他们所包下的那些山头。

    他们经过实地勘察,发现那些山头的花岗石储量最为丰富,而且埋藏不深,尤其是花岗石的品质极优。

    因此就想仗着财大气粗,出高价将那些山头的开采权拿过来。

    他们之所以提出要连陈文学他们的加工场一起收购,是出于安抚的考虑。

    既然所有山头都转手了,还要加工场干嘛。

    难道加工老鼠干吗。

    现在陈文学自己说可以转让部分山头,不失为一种折衷的办法。

    至于价钱的问题,这个好说。

    “平均每座山头不低于五万块!”

    对方一个老板豪气十足地说。

    他们觉得这个数字已经是非常高的了。

    当初陈文学等人包山头的时候,一座不会超过一千块钱。

    一千块和五万块之间的距离,怕是要用望远镜才能看得到了吧?

    陈文学行等人应该是做梦都要笑醒了。

    然而。

    陈文学淡淡地说:“今天是不会有结果的,大家还是喝茶吧。”

    说着端起茶壶为各位客人都续上了茶水。

    刚才开价五万那个老板看看陈文学,知道他对这个价格不满意。

    “十万块,每座山不低于十万块!”

    足足提高了一倍。

    但陈文学眼睛都没眨一下。

    另外一个老板开口说:“二十万!”

    陈文学一听,不由得笑了起来:

    “你们准备介入花岗石项目,但你们对花岗石的前景太缺乏了解了,甚至可以说,是缺乏基本的了解。我看今天咱们还是聊点别的事情吧。”

    几个老板听了,不禁面面相觑。

    没想到这个乡下人的胃口居然这么大!

    二十万根本就不放在眼里。

    他们不是不知道一座花岗石储量丰富的山头的价值。

    只不过他们觉得,能用芝麻换来西瓜,何必要用绿豆呢。

    坐在对面的只不过是几个土包子,几万块钱打发他们应该是没有问题。

    没想到他们把价钱提高到20万一座山头,这几个土包子竟然不为所动。

    太意外了。

    他们也不想一下子把价钱抬得太高,于是便转移话题,聊点其他内容。

    哼哼哈哈之间,看似聊得相当开心,实际上都是虚与委蛇。

    话不投机,只好告辞。

    走到门口的时候,刚才开闸5万的那个老板,向陈文学伸出一个巴掌。

    “50万!怎么样?!”

    贴到陈文学耳边,悄悄的说。

    陈文学装作没听到。

    伸出右手握住对方的手掌。

    “咱们后会有期!”

    陈文学这番操作,令对方老板深感震惊。

    这个陈文学,看似毫无城府,实则深不可测!

    这样的人,决不能等闲视之。

    在他们的调研报告里。

    陈本学他们所包下的那些山头,每一座的价值在两千万元以上。

    那是他们花了大价钱,请专家算出来的。

    他们以为,陈文学这几个土包子,根本不可能把这些山头的价值估算出来。

    这些人更不知道,陈文学的加工场每月的产值是多少。

    现在看来,事情真的不是他们所想的那样。

    当初包山头的时候,陈文学就已经想好。

    即使有人合作,也不可能将那么多山头都开发的。

    或者说,不打算自己开发那么多山头。

    而是准备将多数山头进行转让,赚取巨额差价。

    花岗石项目虽然相当赚钱,但不能介入太深。

    因为陈文学知道,以后花岗石的开发会遇到环保方面的限制。

    所以在这个项目正处于上升期的时候就及时抽身,是最为明智的。

    他知道想要那些山头的人一定会出现,只是迟早问题。

    现在终于来了。

    但是对方给出的价钱实在低得离谱。

    这是将金子当作鹅卵石的节奏。

    不过陈文学也不着急,对方定会有开窍的一天。

    果然没过几天,对方又来了。

    这次他们摆出一副开诚公布的样子,让陈文学开个价。

    陈文学告诉他们,你们一定做过专门的调研,你们的调研报告我虽然没看过,但我可以肯定,那份调研报告大有问题。

    “至少滞后二十年。”

    陈文学肯定地说。

    对方觉得这个说法太夸张了,那毕竟是他们花了大价钱,请大名鼎鼎的业内专家做出来的,应该相当权威才是。

    你说我们滞后就滞后,凭什么?

    简直笑话。

    虽然他们并没有这样说,但他们的表情和言外之意就是这样。

    陈文学就知道,这些人不会轻易接受他的观点。

    于是他说:“你们不用去别的地方调研,只要看看我们加工场每天的出货量,就能明白,你们出的那个价钱,我们不可能接受。”

    陈文学接着又说:“我们之所以考虑让出一部分山头,是想快点见到钱,有了钱就可以办其它事情;而且以我们的开采规模,一座山头就够挖上好几年了,那么多山头要挖到什么时候?”

    说的貌似有理。

    于是老板们便跟着陈文学等人,去看同溪加工场的出货情况。

    这一看,老板们便都沉默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