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天上掉馅饼
吃订婚宴的时候,陈文学跟弟弟陈武学说。
“以后你去打理桂油棚吧。”
想想又说,“和韩卫东一起。”
听到这些话,一桌人都吃惊地看着陈文学,似乎搞不明白他要表达的意思。
宋洁是听明白了。
所以她是最为惊讶的一个。
这个时候她这才想起,陈文学早前似乎说过,要去捣鼓什么石头!
石头哪里没有,能跟桂油比吗!
不是说桂油起码值30块钱一斤的吗,这样的好事都打算放手不干,他到底要干什么!
但惊讶归惊讶,宋洁发现自己什么也说不出来。
当着一家子的面跟丈夫唱反调,不合乎她的修为。
但陈文学完全不管宋洁和众人的反应,进一步向弟弟解释说:“我那份的收入归你。”
已经说得非常明白了,他就是要放弃桂油棚!
这对陈武学来说,当然是天大的好事。
但他却懵了。
毕竟是亲兄弟啊,兄弟相帮那是应该的,可这已经不是一般的相帮,这是哥哥的事业甚至是哥哥的家产!
而且还是明显正处于上升期中。
现在他说要把这份一片光明的事业和家产都让给自己!
这是什么情况!
自己不能白白占了哥哥的便宜。
“哥,怎么回事,那你怎么办?”
声音都有点打颤。
陈武学感到一种隐隐的不安。
哥哥不会又犯了什么毛病吧?
不单是陈武学,甚至包括宋洁之外的其他家人,都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放弃家产这种事情,正常人谁能做得出来?
而他,过去曾经是人所共知的傻子……
“我有另外的事情要做,已经计划好了。”
陈文学回答道。
关于花岗石的事情,他不想在这里说。
过于超前的东西,就算出来他们也无法理解,搞不好白费口舌还让他们担心。
何必呢。
接着他又向弟弟及其他家人解释,桂油的事情他并不是完全放弃,只是不再煮桂油,但收购桂油的事还是继续做的。
接下来还要让周边村子有条件的人也开桂油棚,自己只负责收购、外销。
“这样我也赚钱的。”
听到陈文学这样的说法,家里人悬着的心终于稍稍放下来了。
他不是犯傻,看来确实是另有打算。
“就听你哥的吧。”
陈英富开口道。
自从腿脚受伤后,陈英富言语不多。但陈文学重生以来,他的气色明显好了不少。
“好的,爸。”
陈武学点点头,然后问陈文学,“哥,那拖拉机怎么办?”
“拖拉机你继续开,这没有什么冲突的,桂油棚不用天天去,拖拉机也不用天天开,你统筹安排好了就行。”
陈文学这话令陈武学大为感动。
既然桂油棚不用天天去,那哥你即使另有打算也可以兼着做啊。
现在却白白让给自己。
这份手足情深,并不是所有的亲兄弟都能做得到的。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陈文学和韩卫东在附近村子走访了几个条件比较好的村民,想让他们考虑煮桂油。
没料到居然遇到很大的挑战。
第一个找的是邻村原生产队长陈宝山。
此人五十多岁,精神头十足,分田到户生产队解散,不再担任名义上的队长,而是上山割松脂,应该积了些钱。
陈文学看中他之前当过生产队长,懂得管理,将来带动其他人也会比较容易。
但陈宝山听了陈文学的来意后,只是一脸笑容地说:“挺好挺好!”
陈文学以为他是欢迎的意思。
然而。
及至说到落实二字,陈宝山仍然是“挺好挺好”地笑笑,没有一个具体的说法或应承。
“你到底怎么考虑的?”
陈文学问。
“挺好挺好!”
陈宝山一脸笑容地应道。
“到底做还是不做,你给个准话吧。”
韩卫东直接问道。
陈宝山这才把笑容收起八成,给出最后的答案:“我再考虑考虑,好不好,我再考虑考虑?”
表面上看,再考虑考虑应该是稳妥的处事方式。
但从他的表情和语气听得出来,这不是稳妥,而是婉拒。
陈文学和韩卫东觉得没必要再浪费时间,便告辞。
刚出门,听得屋里陈宝山的女人从房里走出,问陈宝山:“他们来干什么的?”
只听陈宝山呵呵笑道:“来引我上钩的。”
第二个是一对老师夫妇的儿子,人称章少。
此人长得高高大大,一表人才,并时没干什么活,但陈文学觉得他家庭条件不错,可以做点事儿。
然而听了两人的介绍后,章少平静地问道:“你们到底有什么目的?”
陈文学说:“也没什么目的,要说有吧,就是希望大家一起发家致富。”
“在我前面请不要耍什么花招,我就问你们,到底有什么目的!”
章少加重了语气。
陈文学和韩卫东对望一眼,还有什么可说的?
告辞。
“你们两个,到底有什么目的!现在都80年代了,你们就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老老实实劳动致富吗?怎么还耍这种骗人的伎俩!”
章少追到大门口,义正辞严,厉声喝问。
陈文学和韩卫东听得哑然失笑。
“你觉得我们骗他们什么了?我们耍了什么伎俩?”
陈文学偏过头问。
韩卫东想了想。
“就是骗他们发财,耍了天上掉馅饼的伎俩。”
说毕,两个男人哈哈一笑。
看来让谁做,条件并不是最重要的,心态、信心和能力才是。
所以他们觉得接下来应该转变思路,不能只盯着条件。
可是话是这么讲,做起来却难。
能力尚能估摸,心态和信心这东西,根本看不到,也无法把握。
心态好,可能只是满足于现状。
看着信心满满的人,或许只是刚愎自用,别说什么根本听不进去。
所以跑了一上午,两人一无所获。
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怀疑,有的出于风险的考量。
这是可以理解的,不必强求。
在村里煮桂油虽然是挣钱的活,但也不是说一点风险都没有。
虽然风险很低,但这是不可能保证的。
生意有生意的规矩。
直接给你一块金子拿去兑换,都有一定风险,对不对?
说不定路上就被人抢了,还暴打一顿,极端情况甚至连命都没了,谁敢保证。
回到家里,陈文学将上午遇到的情况向宋洁好一番吐槽。
宋洁就那样一边干活一边听着,没做什么反应。
这时候,正在一旁做木工的汪冬贵漫不经心地插了一句话,令陈文学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