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薪尽火传
叶秋白就这样成为北斗书院一位祭酒的关门弟子。
这件事根本没法隐瞒,毕竟他现在连天枢阁都去得少了。
对于这位似乎一步登天的同辈弟子,天枢阁的其他弟子显得有些心情复杂。
一来叶秋白之前并非特别顶尖的弟子,阁里不说十个,但造诣比他优秀的起码也超过一手之数。
二来就是叶秋白的家世普通。
北斗书院虽然有教无类,但大体还是世家弟子居多,平民只是少数。毕竟有那个闲情钻研术数的,家境怎么可能弱。
而叶秋白便是少数寒门出身的弟子。
他常穿着洗白的青衫,为人低调内敛,每月收了月俸也不去江陵花天酒地,与其他弟子显得格格不入,若不是与江晚晚交好,很多天枢阁的弟子也不会注意到有这么一个人。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人,竟然一下子成为祭酒的关门弟子,这足以让大家大跌眼镜。
祭酒的修为实力摆在那,妥妥的朝彻境宗师,光是这么一个弟子的身份,就超越了大部分世家子弟。
毕竟很多世家族内是没有宗师坐镇的。
只有少数弟子,如左瑾瑜等对此并不在意。
左家乃江陵的名门,在整个晋国也有不小的名号,族内不少宗师,最上面更是有一位大宗师,那可是朝彻九重天的无敌存在,见独境仙人不出,大宗师便是世间无敌。
当然,左瑾瑜心里也犯嘀咕,叶秋白拜了宗师为师后,进步恐怕会更快了。
到了大比,会更不好对付了吧。
这些弟子中,只有江晚晚一人是真心替叶秋白感到高兴,当然,基于一些不能吐露的小心声,她对此事的态度是喜忧参半
这不,叶秋白刚拜师没两天,她便来到玉衡祭酒的练功室附近晃悠。
刚好与赶来修炼的叶秋白撞了个正着。
“你怎么在这?”叶秋白有些诧异道,“天枢阁应该在另一边吧。”
江晚晚先是犹如受惊的小鹿般后退了一小步,随后强自硬撑着道,“怎么,我不能来啊,这条路是你修的吗?”
她凶巴巴道,掩饰着内心的慌乱。
叶秋白失笑道,“晚晚,你又调皮了,快去上课吧,看时间,老蒋马上就要到了。”
江晚晚皱了皱小鼻子,怒道,“哼,我走了。”
她雷厉风行般转身,走出去几步,又转身道,“我真的走咯。”
叶秋白摆了摆手,“晚上记得来吃饭。”
江晚晚这才转怒为喜,蹦蹦跳跳着走了。
“奇怪的人。”叶秋白摇摇头,将此事抛之脑后,向门口的护卫点了点头,走进梁之瑾的练功室。
难得几日不见江晚晚,今日恰好碰上,他怎么也得请对方吃一顿。
门内,目睹了一切的梁之瑾神色有些奇怪。
“你就这么进来了?不不再说些什么?”
叶秋白愣住一下,反应过来梁之瑾是说自己和江晚晚。
“师傅,”叶秋白先是见礼,随后道,“不用,晚晚应该也是路过。”
“你是真不知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还是假不知道?”
“知道什么?”
梁之瑾沉默了一会,“罢了,你且接着去读道经。”
看着叶秋白远去,梁之瑾嘴角一浮,“有意思。”
“老爷,叶少爷他似乎是真”
阴影中,老安的身影缓缓浮现。
“无妨,这也是好事。”梁之瑾淡淡道。
“女人,只会影响他拔刀的速度。”
老安默然无语,碰上这么个师傅,叶秋白恐怕是要孤独终老了
转眼过了半个月,叶秋白的修行进度可谓喜人。
首先是修为方面,直接打通了四条正经经脉,这还是梁之瑾一再要求叶秋白压制修为的情况下取得的成果。
已是大宗师的他,要求自己的弟子务必将武道之路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稳重,力求养气境不留下任何疏漏。
而功法方面,《天问》的参悟暂时还无任何变化,叶秋白这才知道原来仙神宝典名不虚传,确实奇难无比。
至于庄澈的三论,虽然他拼命钻研,但此言积累还是太少,因此同样没有进展。
与功法原地踏步不同,今日叶秋白多少还是有些振奋,因为梁之瑾终于打算教他刀法了!
虽然叶秋白心底最中意的还是剑法,但若能真正掌握一门兵器,对于还是少年的他来说还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
这意味着他的实力终于有途径可以全部绽放出来了!
看着眼前垂手而立的弟子,梁之瑾眼底闪过一丝追忆。
“小梁之瑾,今日起你便是我狂刀门下的弟子了!给我挺直了腰板!”
跟叶秋白不一样,他自幼练刀,师从当时晋国的刀道大家,人称狂刀的苏无思。
转眼三十年,过往的一切如同浮云,在眼底一一划过。
他终于也开始传授弟子刀法了。
薪尽火传,不外如是。
扫清心中的杂绪,梁之瑾拿出一口刀。
刀身如同镜面,反射出刀主人平静的面庞,冷气森然,刀刃凝结着一道蓝光,仔细看的话会发现那道微微的蓝光正缠绕刀身流转。
刀身有铭文,写着“斩邪”两个古文。
“这口刀,是我的师傅赠予我的。”梁之瑾缓缓开口道,“刀名斩邪,我师父为人嫉恶如仇,早年曾是名动晋国的少侠,但他发现,即便他的刀再快,也斩不尽世间的奸佞小人,知道这件事后他便退隐了,并且把这口刀传给了我。”
梁之瑾望向叶秋白,“现在,我把它传给你。”
叶秋白郑重地接过刀,只觉得刀上沉甸甸的,那是一代代心怀正义之人的梦想。
“我对你的要求不多,度世人太难,你便以此刀度自己吧。”
“斩邪刀的刀身明亮如洗,可以映照你的内心,望你今后有一杆笔直的杆秤,量得了他人,量得了自己。”
梁之瑾深深看了叶秋白一眼,这眼里蕴含太多东西,叶秋白很多年以后才完全领悟。
这一刻也深深烙印进自己心里,定下他今后的行事准则。
“是,师傅
(本章未完,请翻页)
。”
这一声师傅,心悦诚服。
月光下,大殿内,梁之瑾饶有兴致地看着自己的徒弟练习最基础的刀法。
提、撩、刺、劈、挂、扫、架。
总共七式刀法,这是任何习刀之人都一定会练的刀法,属于基础中的基础。
叶秋白已经使得像模像样了。
虽然此前从未系统性地接触武学, 但他好歹也算是养气入门了,一举一动之间蕴含真气,威力不凡。
他认认真真地学着梁之瑾教授下来的动作,一边微微蹙眉,似乎在回想其中的细节要领。
看到他的动作一板一眼,似乎完全复制了自己的动作,梁之瑾微微点头,自己这个徒弟倒是不笨…只不过,如果仅仅只能做到这一步的话,那便远远不够。
“徒儿,”梁之瑾负着双手,宽袖猎猎,绕着叶秋白转圈,“能在短短几天内从连刀都不会握,到现在的进度,你的资质毋庸置疑,只不过我还是要指出一点。”
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刀,不是这么练的。”
看到叶秋白露出疑惑的表情,他难得地正经了一会,继续道,“刀不同于剑,剑笔直方正,直来直去,剑法也大多是堂堂正正,精于计算。”
梁之瑾随意地举出一个例子,继而转回正题,“但刀却不是这样的。刀犹如一抹流月,是恣意,是自由。刀法往往直抒胸臆,快意恩仇。你的刀法里面计算太多,也太克制,失了刀的精魂。”
叶秋白沉默半晌,虚心受教,他倒提着长刀,微微低头,“不知徒儿应该如何练刀才算正确?”
“这个简单,”梁之瑾笑道,“你学了多少年的术数?共有六七年了吧?术数是固定的,有章法的,里面条条框框太多,因此你也会不自觉地给自己加上各种各样的限制规矩。”
他伸手点了点叶秋白的心窝,“然而刀,不需要这么多条条框框。”
叶秋白的眼神变得更加迷惑,“师傅,我不太懂。”
术数的确有各种各样的规矩,哪一步是怎么来的,哪一步的依据是什么,都有迹可循,只有这样,结果才令人信服。
梁之瑾笑道,“学习术数学多了,你的行事准则无疑会更贴近术数的思维,这就导致你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而刀更看重气,一腔意气。是非曲直,我自一刀斩之。你心里规矩太多了,走,我带你去破心中的规矩。”
他不由分说,拉着叶秋白便往偏殿走。
“师傅!怎么破心中的规矩啊。”
叶秋白还是有些不明白,等到了偏殿后院的酒桌上,就更加糊涂了。
梁之瑾却不搭理他,扬声道,“老安,切二斤牛里脊,温一坛酒,两个碗。”
老安虽年纪大了,但手脚麻利得很,很快便将东西呈了上来。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梁之瑾倒上一壶酒,酒碗有些老旧,他也不嫌弃它脏,握住边缘一饮而尽。
“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喝完一杯,他没有停顿,接着又满上三杯,痛痛快快喝了下去,再一看去,脸上已有三分醉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