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探花
文靖安参加殿试召见回到客栈后不久, 下午二时许,又有宫里的官员找来,这位官员就不再是来自礼部, 而是来自鸿胪寺。
礼部负责科举实施、名次宣读,鸿胪寺负责朝会仪节大事, 既然鸿胪寺的官员来了,那就说明皇帝即将举行大朝会召见百官和新科贡士,当朝宣布今年的新科进士,由于这个大朝会全权由鸿胪寺负责, 因而又叫做“传胪日”。
果不其然,这位鸿胪寺传信官给他和陈崇章各带来了一顶帽子,这帽子是朝廷特制,有个极好听的名字,一般人一生只能戴一次, 它叫做“三枝九叶顶冠”。传信官嘱咐他们明天穿好贡士朝服, 戴着三枝九叶顶,于凌晨四时到宫门集合, 然后自有人引领他们拜见皇帝, 又跟他们说了拜见皇帝的礼仪,并明言做完这一切之后, 接下来就能听到礼官宣读今年的新科诏书了。
今年的科举结果将在明天的朝会宣告天下。
送别鸿胪寺的传信官,看着手中的三枝九叶顶, 文靖安现在可以确定他那首诗起了作用, 至少元景皇帝和那八位阅卷大臣没有治他“猖獗之罪”,明天他也能参加传胪日大朝会,他过关了。
他们这些贡士将在明□□会上变成真正的进士,获得封建王朝最高、最正统的仕途出身(单指科举, 世袭罔替的天潢贵胄除外)。
现在悬念就变成明天的最终结果了,他落得个什么名次,陈崇章又会落得什么名次。
第二日凌晨,他们和新科贡士齐聚宫门,京城中四品以上官员,逗留在京城的三品以上的地方官,凡是有资格上朝的官员都要参加这个传胪日的大朝会,其中包括了百官之首,中书省左右丞相。
兹事体大,又有朝会性质,这次活动的举办地就不是保和殿而变成了太和殿。
保和殿只是皇帝设宴册典的地方,太和殿才是真正彰显皇帝威仪、天子庄严的宫阙,是皇帝接受百官朝拜的地方,文靖安与众人立在太和殿前广场,由于天还没有完全亮,他只能看到太和殿大致的轮廓,上是重檐庑殿顶,下有三层白玉阶,筑台而起,比周边所有建筑都高出一截。
广场两边和白玉阶左右已经站满了鸿胪寺的各种礼官,更外围则是执刀佩甲的大内侍卫,队列从广场一直延伸到太和殿大门,从文靖安身后到太和殿内那个九五之尊的专属龙椅的距离,就是这世上最难走的一段路,功名权力、富贵荣华、尔虞我诈、朝生暮死……每向前走一步,这些东西便会多出一分,有人半途而废,有人自始至终,有人落入谷底,有人攀至高峰,有人名留千古,有人遗臭万年。
文靖安掺杂在人群当中,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召唤。
天色从晦暗转至将明未明,玉阶上的红衣礼官挥动手中的鞭子,鸣鞭三下以示肃静,也意味着仪式正式开始。
最前边的官员,那些三品、二品、一品大员在左右丞相的带领下走上玉阶进入太和殿,后面的正四品、从四品官员则没有进殿资格,只能在玉阶下的丹墀,左右两边的空地,品级山之前列队静候,组成了两个工整有序的方队。
等这些前辈大员分别站定,也就轮到文靖安这三百八十位新科贡士了。
由于现在除了元景帝和那八位阅卷大臣,还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科举排名,因此也就无法论资排辈,鸿胪寺的礼官便让他们以身高高低列队,矮的一排在前边,高的在后面,文靖安因此占了大便宜,他的身高无人能敌,光荣夺得第一,就像以前上学总能坐教室最前排。
在鸿胪寺卿的带领下,文靖安随着其他新科贡士进场了。
太和殿之中,文武百官位列两旁,文靖安等人位列中间,由于文靖安在第一排第一位,他和第一排另外几位矮矮的贡士一出道就站在了人生巅峰,因为他们左右两边正是大盛朝的左右丞相,他们和当朝丞相比肩而立了!
事实上,文靖安身旁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左丞相严同,旧党首领,大盛柱石。
也是严素光的祖父。
文靖安不能细看他的容貌,只能用眼角余光看到这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叟。
严同丞相抱着象牙笏板凝神立定,他对自己身旁这位小个子贡士并不在意,甚至今天整个朝会对他来说也不甚在意,因为这种事他经历得太多了,他要想的事情也太多了,他的心思只有一小部分留在朝堂,其余部分留在大盛的六郡十九州。
文靖安将视线回正,正前方是三级龙纹阶,上去之后是御案,御案之后是龙椅,龙椅前方往上,上方有匾额,不是什么“正大光明”,不是什么“建极绥猷”,而是写着四个苍劲有力的楷字——君主华夷!
左右有对联。
帝命式于九围,兹惟艰哉,奈何弗敬。
天心佑夫一德,永言保之,遹求厥宁。
晨六时,天子御殿。
先由大内官主持百官进行朝拜皇帝之礼,三跪九叩,齐呼万岁,礼毕,文靖安等新科贡士和百官皆起身,然后由礼部尚书出列,从大内官手中双手接过诏书,由于不能背对皇帝,礼部尚书便持着诏书站在侧面斜对文靖安等新科贡士,高唱道:“新科贡士听旨——!”
文靖安等人再齐下跪,礼部尚书打开诏书,高声读了出来。
“奉天承命,为国求贤。钦命!赐一甲进士及第,赐二甲进士出身,赐三甲同进士出身,第一甲第一名——”
“宁州凌世心!”
读完之后他继续重复:“第一甲第一名宁州凌世心,第一甲第一名宁州凌世心……”
如此高声重复宣读三遍,然后由鸿胪寺的礼官将队伍中的宁州凌世心,也就是今科状元领到队伍的最前边,在礼官的指示下,凌世心行三跪九叩大礼向元景帝谢恩,然后让出正中位置,站在一旁等候。
接着,礼部尚书继续宣读。
“第一甲第二名河东郡张弘!”
这位来自河东郡的张弘就是今科榜眼了,他也重复和凌世心一样的流程,叩头谢恩,让位站立,而按照历年的传胪日规矩,礼部尚书在宣读诏书时,只有一甲的三名,也就是状元、榜眼和探花有资格上来跟皇帝行礼谢恩,后面的二甲、三甲只会被读到名字,但不能出列,只能留在队伍中听宣。
现在一甲的状元、榜眼都已经公布,最后只剩了探花。
待榜眼张弘侧旁站立,礼部尚书继续宣读。
“第一甲第三名云州文靖安。”
“第一甲第三名云州文靖安。”
“第一甲第三名云州文靖安。”
文靖安:“???”
他中探花郎了。
说来奇怪,这一刻自己为什么反而一点感觉都没有?
最多觉得空空的,像是得到了什么,又像是失去了什么。
然而由不得他想为什么,因为就站在第一排,跟前面的状元和榜眼仅有数步之遥,也不用鸿胪寺礼官引领了,他得直接从队伍中走出去,走到凌世心和张弘让出来的那个位置,行一样的礼仪,说同样的谢辞,向元景帝叩拜道:
“臣云州文靖安叩谢圣上隆恩。”
说罢,他站到凌世心和张弘身旁,面对皇帝,背对皇帝,他们就是元景十七年的新科一甲,大盛朝全新出炉的新科状元、榜眼以及探花郎!
一甲诞生,接下来就轮到二甲和三甲了,礼部尚书仍会宣读他们的名字和名次,其中二甲的人数和三甲的人数基本相当,比如今年三百八十位贡士,除去一甲三位,剩下的三百七十七位贡士,有一半能获得二甲进士出身,另一半获得三甲同进士出身。
其他人文靖安不甚在乎,他只想知道陈崇章的名次。
最后陈崇章的名次不是八十八也不是九十八,而是一百九十八,成功获得二甲进士出身。
当礼部尚书将所有名次宣读完毕,他向元景帝复命,元景帝直接让大内官发下另外三分任命书,其中任命新科状元凌世心为正六品翰林院修撰,新科榜眼张弘为正七品编修,新科探花文靖安为正七品编修。
其余的二甲、三甲也有任命,一般二甲前三十七人可入翰林院任庶吉士,二甲其他进士任六部或者其他中央部门主事官,三甲则外放全国各州郡,直接出任知县等七品官,但这些不会当朝公布,而是等鸿胪日结束之后,由吏部尚书根据全国官缺情况先行安排,然后将名单呈送元景帝作最终决定。
礼部尚书读完三百多新科进士的名单,元景帝也给一甲恩赐了翰林院本官,那么这场大朝会便到此结束,大内官主持退朝仪式,元景帝离开龙椅移驾后殿,左右丞相和其他足够品级的官员会跟随过去,开始商议今日其他国事。
至于文靖安等人则远远还没完,礼部下面的官员会根据元景帝赐下的那份诏书迅速制作金榜,然后在礼部尚书的带领下,文靖安等一众新科进士出了宫门,有专门的护卫开道,将他们护送到长安门外,然后将张贴金榜,宣告天下。
此时,长安门外已经汇聚了成千上万的各色人等,作为封建朝廷最最盛大的文化盛事,人们既想先看金榜图个新鲜又想一睹新科进士的风采讨个吉利,不过新科进士只是稍微露脸而已,还不到他们骑马游城大出风头的时候。
作者有话要说: 发现了!夏某未某同学!!谢谢你!爱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