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尴尬
忙忙碌碌的又过了几日。
关羽长的信来了。
言简意赅的一句:
辽国恐来犯。我于滁县待多几日。
李冬儿虽然略担心关羽长没事跑云州去嘚瑟,但一丈之外,是夫也管不到啊。
八郎跟吕家都在那边,也是该留下照应一二。
李冬儿写了封信给关羽长让他做事情要考虑到老的老,小的小,也就罢了。
赵匡胤在汴京一点没闲着,关一天的信天天有到。
【乾德三年九月初二,官家检阅各道各军,日渐壮大的骑兵单独拉出来编为晓雄军,而步兵则编为雄武军,全部隶属于侍卫亲军,日夜操练,时刻预备着明年开春扑去云州咬下辽国几口血肉。
乾德三年九月初五,后蜀五成的州县叛乱陆续平定,官家诏令蜀地各州郡各自建立五百人制的克宁军维持州县治安。
乾德三年九月十四日,黄河在擅州大决口,伤民毁地。
乾德三年九月二十一日,官家亲至西水视察。】
整整一个九月过后,十月辽军终于来了。在十一月到来之前,在云州城外留下了十万契丹将士的性命,无功而返。
关羽长果然没有闲着,还抓了一个辽国的耶律姓大将。
然后,关三人,打算成亲啦。
老母亲得上京去给儿子提亲去。
而这未来的亲家,简直了,搞得李冬儿这种从来不尴尬的人都有点尴尬。
是卢家,卢多逊家。
除了关三人的亲事,李冬儿也正好上京去接自家郎君,关羽长押着那位辽国大将也在上京途中。
~~再回汴京分界线~~
“卢多逊在乾德二年权知贡举,据说明年还大有可能是他。
三弟的正经小报要写考官生平,逸事之类,这就死不要脸的缠上了卢多逊,没事就上卢家拜访一二。”
儿子要求娶卢家小娘子,李冬儿一点儿也不敢耽误的飞车到了汴京。安置下来,关三人在当值,关一天跟秦婉儿就先跟李冬儿汇报情况。
“卢家小娘子待客?”
李冬儿对卢家的印象,还是集中在那姐弟俩身上,实在说不上好,家宅不宁者,要说是个好亲家有点违心。
“那倒不是,三弟见卢大人之前,要给卢老夫人,卢老爷子请安,然后在卢老夫人处会遇到晨昏定省的卢家大娘子,叫曼娘。十五岁。”
“呃。”
也就是姿势好看得九寿想改名的那位曼娘,奥特曼娘。。。。
“我遇到过,在太后那边。印象不深,姿态不错。”
谢嘉上见过,不过不太好评价这个卢曼娘,说话不多,有点滴水不透的意思。
“我不太熟,卢家的小娘子,玩在一起的都是他们那圈人。”
秦婉儿也是懵的,压根没想过这事啊,她这一两年没少给关三人张罗,都没什么下文。
三郎还不像二郎,有个明确的说法喜欢哪类,只说要看得顺眼。
“他们俩怎么看对眼的,我也不知道了,反正一来二去的,三弟就跟我说让我去提亲。我去探了探卢大人的口风,人家虽然臭着一张脸,但几乎等于默许了。话里话外那意思,是三弟哄得卢家二老一心嫁孙女,他反对无效。”
事关弟弟,关一天这种能屈能伸的自然就去卢多逊那边刷好感度了。卢多逊不冷不热的,但也是半推半就。
“他家那两姐弟呢?”
李冬儿想起了那两个不省心的。
“三弟说没见到过,应是处理了吧,卢夫人每次见我都特别热情。待三弟应该也不差。”
关一天答道。
“那就是当家主母弱了点,还不至于宠妾灭妻的程度?”
“官家忌讳这个,卢大人很有眼力见的,都不是明面上的,家里宠着而已,儿女那是没办法,也是姓卢的,总要出来见见人。”
“好吧,拜帖递过去吧,看什么时候能上卢府去拜访。官媒也找一个。”
事已至此,李冬儿也没别的想法了,儿子看上的,那就来吧。
“是,娘!”
关一天跟秦婉儿齐声应下。
李冬儿这次上京同行的只有要回京上几天正经班的翰林谢嘉上。
九寿并没有跟过来,象奴说,早期最好是让小象有个比较稳定的环境,以后长大了没有那么野性难驯。
九寿为了小灰,只得牺牲了进京玩的福利。
谢嘉上到了,赵德昭自然也就收到了风,当晚就过来了,还传达了赵匡胤想明日在贺楼一会的信息。
卢府的拜贴刚刚递过去,他家嫁女儿自然会有一番姿态不可能第二天就约见面。李冬儿就应下了贺楼之约。
第二天,李冬儿带着谢嘉上卡着时间抵达贺楼的时候,赵匡胤跟赵德昭已经到了。
一进西阁,赵匡胤现在黑板前!黑板上已然挂着大大河图。
李冬儿跟谢嘉上正待行礼,就被赵匡胤止住了。
“嫂嫂,无需多礼,来来来,看看这河图。我都快睡不着觉了。”
赵匡胤一出声,赵德昭赶紧上前扶住李冬儿。并牵着谢嘉上往黑板前走。
“黄河河图?”
谢嘉上问道。
“对,朝上吵成了一锅粥,修是肯定要修,怎么修,说法都不一样。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走了,想听听嫂子跟嘉姐儿的意见。”
“他们总有个方案吧。”
李冬儿问道。
“别提了,又长又臭,之乎者也。夫个一堆够!!”
赵匡胤一脸的暴躁。
李冬儿默默的把印刷出来的小报递给了赵匡胤。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邺城有一博士,熟读四书五经,满肚经文。
一日,博士家的驴子死了,家人便让博士至市场买驴。
讲好价后,博士想起家中老人叮嘱要卖驴的写一份凭证,驴有个好赖的也能有凭证在手。
卖驴的不识字,请博士代写,博士满口答应。
博士写得极认真,三张纸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字。
卖驴的请博士念给他听,市场里的买卖人好奇也都围上来听。
半天,博士念完三张纸的凭证,有围观者问:“先生满写三张纸,我从头听到尾,怎么就没有一个驴字呢。”
在旁观看的人听了,齐声应和,“驴呢?驴在哪里。”
颜大家遂云: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无一驴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