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张琼
谢嘉上也细细的看了一遍信。
正月,孟昶举城降后,本来是应该就开始动身往汴京去见赵匡胤。
王全斌则已经带着孟昶动身了,结果后蜀降将叛乱,事态不明的情况下,王全斌又折回了成都。
原来赵匡胤是拨了一部分钱银特意去安抚降兵的,愿意上京的直接跟着上汴京,不愿意的给了路费,遣散费,各自归家。
也是厚待后蜀军士的意思。
王全斌把这个钱全扣下了。那些选择了归家的将士于是身无分文。
这一批人回到了地方,几乎没啥悬念,全都进了叛军,左右是没啥活路,拼一拼,狗屎变黄金。
于是全师雄的兴国军声势愈演愈烈,王全斌一系的将领就让王全斌尽诛降兵。
这里面唯一一个不同意的只有偏将康延泽,他请求释放七千余老弱,然后立刻动身把孟昶连同愿意随着上京的两万青壮用船浮江而下直奔汴京。
若有叛军争夺,沉船再杀也不迟。
王全斌只听了多数人的,不管老弱青壮,直接坑杀。
这一下,连本是置身事外的普通蜀民也开始暗投兴国军。
后蜀各地烽烟四起,派驻叛军州县的宋军将士,日夜不得休整。
“王全斌以一己之力,拖了整个宋军下了泥坑沼泽。当诛之!”
谢嘉上言道。
~~~气跳脚的分界线~~~
此时此刻,汴京城里,赵匡胤也正暴跳如雷。
“我要去砍了这王八犊子!!!”
“冷静,冷静,看看其他的信再说。”
阿离很淡定,下面不出点啥事,他这会都觉得不正常了。
打南平,打北汉,都有狗血事件。
打后蜀,这地界更大,还肥,不出点啥事他这心里的鞋子也放不下来。
【孟昶割据蜀地三十年,而蜀道有千余里。请将孟氏一族满门抄斩,而将伪蜀旧臣全部赦免,以防生变。】
赵匡胤又翻来一本奏折,看完了内容才回去看谁写的。
“曹彬?这居然是曹彬写得?我还是高看他了。”
“谦谦君子,此次屠城剽掠,西路军全靠他监军约束,刘光义的兵马才能踏踏实实的,如果他都想杀孟昶,应是怕后患无穷。”
阿离凑过去看了一眼说道。
“还是短视了。”
赵匡胤拿过朱笔,在奏章后面批了几个字:
【你好雀儿肠肚。】
“你这也太损了,不怕曹彬有怨言?”
阿离插科打诨,他最了解赵匡胤,看着像是已经平复了怒气,实则,心里必定是怒火中烧。
“真君子必一笑置之,伪君子,无怨也会生怨。走,出去散散。”
“是,官家。”
从书房出发,赵匡胤绕着宫里走了一圈,又慢慢的走到了明德门。
指着门外连绵成片的宅邸说道:
“看,那一片,就是给那些人住的。南平住进去了,北汉也住进去了,下一个是后蜀的,以后还有南唐的,吴越的,南汉的,这些宅子不是白盖的。
这些人,心眼儿太小,眼界太窄。李氏说得好,所谓格局,什么都能小,格局要大,当年司马昭能容刘禅,我难道就容不下孟昶?
他要皇帝当得好,我让他又何妨!!
真当得好,何至于成了丧家之犬。
我不仅要让孟昶活着,哪一个我都不杀,让他们看我大宋如何繁荣富强!看天下豪杰主动投我大宋!”
这些话,赵匡胤轻易不说,他本就是一莽汉,打出来的天下,不懂那些弯弯绕绕。
当年,五代十国,乱象丛生,人命如草芥,一场战打下来,手里的刀都卷了。
那会没什么感触,拼的就是谁能够活下来。
现在坐上了最高的位置,看了一些书,才知道,那会其实是最不正常的年代,无论是汉,还是唐,大家都是讲理的。
最基本的一条~人命至重。
普天之下,老百姓的命至重;臣僚将领的命至重;哪怕是敌国降王百姓,他们的命同样至重。
孟昶也好,高继冲也好,刘继元也好,是一面面活生生的招牌,绝不能倒下。
“回去吧,唉,不出来散散,这股子郁气去不掉。下面的人怎么就不能领会到我的完整意思呢?”
豪言壮志说完,赵匡胤还是叹了口气。
阿离只是默默的跟着,并没有回答。
回到书房。
摞得半人高的奏折一本一本的取下来。
赵匡胤大多是一掠而过,草草的批复几句。
到了倒数第二本,赵匡胤看了半天,递给了阿离。
【殿前都虞候张琼畜部曲百余人,恣作威福,禁军皆惧。】
“喝,好家伙!”
阿离都气笑了,翻落款处一看,史珪、石汉卿。
“这俩,也称得上是愚蠢至极了。倒扣屎盆子,挺行。”
“你说我弟弟到底都收买了些什么人,我怎么觉得都不怎么聪明的样子。”
赵匡胤也很无语。
史珪、石汉卿这两个明面上是他的人,被他安排在殿前司里暗中调查手下的主要将领,私下跟晋王勾勾搭搭的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他看在眼里,并没有说。
晋王这都去了南平了,还不消停么。
张琼碍他什么事?
“说得你自己很聪明的样子?”
阿离撇嘴,没有关羽长神来一笔拉他去把脉,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
赵匡胤。。。
“前面不也有李汉超的事么?不过这次应该是这两个人自作主张,张琼历来不是个会做人的,性子又急又暴,不给他们面子,以前又救过你,不给他们面子,他们就想把他搞下来呗。”
阿离吐槽赵匡胤一般也就一句半句,点到为止,想了想又猜测道。
“不止,晋王想回来。”
赵匡胤在对话间已经理清楚了整个思路。
这三个人之间的勾搭是他早知道的,现在晋王不在京城,线却没断。
【小科普:张琼历史上确有其人,是赵匡胤的救命恩人,属于一等一的心腹。
真实历史是被赵匡胤赐死了,什么骄横等之类的只是面上的原因,实则是他告发了晋王的野心,而赵匡胤不信,只觉得他挑拨离间。
赵匡胤从头到尾,都太过信任自己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