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胎穿三十六年,种田强国刚刚好 > 第三百七十九章 物理

第三百七十九章 物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进士科,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法、明经各个专科,还有制科。农科能加上,匠科,不行。”

    赵匡胤斟酌了半天,士农工商,工匠排位第三,始终难以服众。

    “不以匠学为名称,称之为物理学吧。匠学仅仅是其中的实用分科。

    研究物事之理,古人一早就已经说过了,事物自有其发展的道理。

    比如钻木为什么能取火,磁石为什么能引铁,螃蟹为什么能让漆不会凝固,葵为什么一直向着天上的日头。

    只是此类学识并没有成文成章,总是代代相传,口口相传,以至于后世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李冬儿就手拿着纸笔写下了物理二字的来源。

    《淮南子览冥训》~夫燧之取火于日,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葵之向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故耳目之察,不足以分“物理”;心意之论,不足以定是非。

    “古人之大智慧,今人只得其皮毛啊。”

    赵匡胤不由得感慨。

    “钻木为什么有火呢?”

    九寿在李冬儿怀里听半天,太深的不懂,不感兴趣的也不问,只问了一个看见木石村里的将士用过的。

    在山里玩的时候,叔叔们就拿两根木头一堆干草,就能生出一堆火来,太有趣了。

    “冬天的时候,你的手冷了,合上对着搓几下,是不是很快就热乎乎的。

    跟叔叔们拿树枝磨树枝像不像。他们用的力气更大,速度更快,树枝热得不行了,就烧起来了。

    姑且称之为摩擦生热吧。

    娘亲在铁匠铺里打铁的时候,是不是锤子打下去也会有火星蹦出来。

    道理都是相通的。”

    李冬儿耐心的跟九寿解说。

    “那我要是使劲搓手,也会起火!!??”

    九寿一脸惊恐。

    “傻瓜,那当然不会,火也要有依附的东西啊,血肉之躯,并不合适火苗壮大,所以要用干草引火。

    无论任何东西,没有合适的环境,都无法生存,像鱼上了岸就会渴死,人下了水也会溺死。

    而且火碰一下就痛了,那么烫,你还没搓到能起火星的时候,你就受不了会停止。”

    李冬儿摸摸九寿的头,笑着又给举了好几个例子。

    赵匡胤在一边听的津津有味,当下就拍板了。

    “办了,物理科!”

    “制科里选拔一些人上来吧,这种学科,非家里有钱有闲的,没人讲究,世家大族里能有些人才,寒门里除非天赋异禀。”

    李冬儿建议道。

    后世说科举制度总觉得刻板得很,但其实科举里有个单另出来的制举一直被忽略了。

    包括赵匡胤,也一样忽略了。

    “前唐那会,制举是很兴盛的,选拔“非常之才”,即各有所长的能人异士。

    所以科目、考试内容、考试时间都不固定,不过是因着当时朝廷的实际需要,临时下诏举行。

    我觉得官家也应该时不时的举行几场。”

    李冬儿郑重建议道。

    “制举是由朝中的人推荐,我总想着太多瓜葛,不想弄。”

    制举赵匡胤还是知道的,从他建宋到现在,他还没办过。

    “唐时是由六名考官先行考核,及格才能由皇帝召见当面考核,这个不怕世家造假。而且,专才一类,世家内也不一定就重视。官家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也会一心向着官家。”

    李冬儿知道赵匡胤顾虑的是什么。

    她看唐会要的时候,才发现,制举才是唐朝人才济济的重要原因之一。

    赵匡胤这里,因为不愿意世家大族占了位置,也不想让他们专美于前,制举几乎荒废了,就像释兵权一样,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这就大大局限了人才的选拔。

    基层要人,上面也要啊。

    而且这种专业性的人才才能培养出一堆同样专业的。

    据李冬儿能记得的。

    后面大名鼎鼎的沈括,《梦溪笔谈》的作者,官宦人家出身,自幼饱读诗书,几乎就是全才,天文、数学、物理、化学、医药、地理、工程技术无一不通。

    另外还有一个苏颂,闽南望族出身,宰相、天文学家、机械师、医药学家。

    这俩有钱人家出来的子弟,科学研究贡献就占了北宋好几项重要发现发明。

    这都是后世考试历史考试多选题的重点啊。

    可从来没有一道题问他们的弟子是谁,有谁。

    因为惊才绝艳的他们都是在做官的业余时间搞科研,搞爱好,完全没有时间带弟子。

    有些古代的发明,就像张衡的地动仪,到了后世学科那么明晰的情况下,都无法复刻出来。

    真的太可惜了。

    “我再想想。”

    赵匡胤没有否决,他需要回去考虑一二。制衡二字,贯穿历代帝王决策,他看得书越多,就越有感触。

    现在勉强各个方面形成了很平衡的趋势。

    初登基时,他想做什么,总有各种阻碍。

    今年开始,能感受到的,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少。

    当初对南平用兵,还得有个名正言顺的理由,现在他要打后蜀,却是一声令下,就什么都准备了起来。

    什么仁义道德,出师之名,通通不用。

    如若朝中世家的力量再强一分,会不会打破这种平衡呢。

    “官家叔叔还要想什么?官家不是这天下最大么,不听话的砍了呗。”

    九寿又不解了,她听着娘亲跟官家对话,有些听懂了,有些没听懂,她凑过去悄悄的问八郎。

    “呃,哪能说砍就砍。。。”

    八郎回道。

    “说书先生说书的时候经常说啊,拖出去砍了!!威风得很!”

    李冬儿。。。。

    “说书是说书,不能当真。”

    李冬儿先回了九寿,又转向赵匡胤:

    “官家,九寿这话,我想起一事,弄完了后蜀,能不能先把南汉平了啊?”

    作为曾经的南汉人,李冬儿看了五代十国的会要,才真切的对自己的故乡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广州以前叫番禺。。。是南汉国都。

    南汉国主一任比一任变态。

    以前的不说,现任的刘鋹,认为没有后代才能尽职尽责的为朝廷效力。

    所以在南汉当官被重用的前提,就是挥刀自宫,才能成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