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拦头
忙完稻子入库,李冬儿把零碎的事情安排完了,谢家还是没来。
她也就不等了。
这回带上京城的还是两个最小的,八郎跟九寿。还有好久没有回去探亲的赵德昭跟唐家两兄弟。
唐冲把两个儿子甩给他们以后,一直很忙,中间只来了一次木石村。
唐家的新生儿还是一个小郎君,跟前面两个哥哥一样,闹腾得很。
唐冲就压根没想过把儿子接走,唐家两个心也大,爹不来接,他们就好好的呆着,村里同龄的小伙伴那么多,过得比京城里有意思。
但既然李冬儿顺路,他们回一趟也是可以的,就包袱款款的跟着上京了。
“这路可真好,要是再少点灰尘就更好了。”
李冬儿坐在晃晃悠悠的牛车里,吃着九寿给捏开奉上来的核桃仁。还是有点可惜的。
水泥好搞,正经配方她不会,乡下的土方水泥倒是用过,黏土、废砖块、烂陶瓷片加上一些矿渣之类的,全部都烘干敲碎磨成粉,再加生石灰,石膏,调出来就是乡下人家用的土方子水泥。
抹啥都行,高温都不用,还价廉物美。
就是不适合大范围用,这抹完了之后,要等好久才有正经水泥的那种硬度。
有了这个方子让赵匡胤的人去研究一下水泥的构成,把正经方子推出来也不难,但还是不合适。
这是官道,来回的是马车,驴车,牛车,木轮子对硬路面,路上没有缓冲抗震的沥青,养护太难了。
“雨水少,灰尘就大,咱们用牛车还好,走得慢,灰小多了。这官道比上次好多了。”
关羽长已经很满意了。
“可是不能骑牛。。。。”
九寿也发表了意见。
“牛要拉车啊,牛背上架了车辕,没法骑的。”
关羽长耐心的跟闺女解释。
“那骑驴行不行?”
九寿又问,牛车拉着他们的车子,驴车上拉东西和跟着的下人,除此之外还有两头备用的驴空着呢。
“你看爹爹像可以骑驴的样子么?”
关羽长比了比自己的个子,他抱着九寿往驴上一坐,可太不能看了。
“。。。带着马就好了。”
小小人儿,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咱回头到了京城管赵二叔要一匹小马!”
关羽长解决方法简单粗暴。
李冬儿。。。。。这薅羊毛的做法贯彻始终啊。
两父女讨论开了要什么马,怎么要,九寿又喜欢什么颜色,九寿再还提出给八哥也要一匹。
李冬儿看着这俩把事情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也懒得说话了,撩了帘子看向车外。
这一两年,整个宋国的发展,几乎可以说得上是日新月异。
官道平整,驿站干净,驿站前后连接的官道两边都有高且树荫茂密的大树。
沿路还有很便民的小茶寮,个把时辰就有一个,坐车坐累了,下车松快一下,喝点茶水,吃点点心,再俩赏钱,茶寮的人还会给拉车的牲畜喂点草料。
隔个一百里地就有驿站。能吃饭,能睡觉,大一点的驿站甚至还有娱乐的蹴鞠场。
这种感觉特别像后世高速公路的配置。
茶寮是带着便利店的加油站,驿站是大型的休息站服务区。
当然,少不了的还有收费站。
官道说是官道,但也不是说只限官员通行,什么人都可以走,官员优先而已。
商队为了安全起见,或者普通人家出行,一般也只能走官道。
安全系数高之外,商队一路上是需要交费来拿路引的。
百姓出行看情况,有大宗的貌似货品的东西,也是要交费的。
他们这次出门不赶时间,李冬儿就想体验一下普通老百姓或者商人一路上京会遇到什么情况。
出行的车用了牛车,就没有打任何官方的标志。
结果在第一个关卡就掉马了。。。
关羽长实在是太唇红齿白了。
李冬儿下车一露面,上位者的气势就出来了。
关卡的拦头带着人,立刻挪开了拒马,毕恭毕敬的,大人夫人的称呼着,还要问问用不用水,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连个钱字都没提。
后面派了唐家两个小的出面,更没眼看,即使穿着很普通的衣裳,明眼人也一看一听就知道唐家这俩绝对是汴京衙内,妥妥的官二代。
一路畅通无阻的到了汴京附近。
李冬儿让赵德昭记下了关卡的数量,短短的四百里路。
大大小小的有六个关卡。两个大的,四个小的。
八郎每个关卡溜了一圈,回来说过路的商贾层层关卡都收一次过税。
千二的过税。交完拿一张路引,到了下个关卡,再继续交千二换一张路引。
要是拿不出路引,那就是上个关卡逃税了,直接可以去牢里蹲几天了。
这些关卡,分属不同的府县管辖。
一个商队,要是从夹马营出发到汴京,起码要被收六次过税,税额已经增加到了千十二。
进汴京城的时候,最后还要交一次住税,也就是千三十。
再加上为了过关进城快一些,私下塞给拦头的钱,前后不少于千五十。
这比例按单个来说,真不高,最后总数就高的惊人。
长途贩货,税钱,人工钱,损耗,成本,车马钱,住宿费,这价格不翻个十倍,几乎都没什么利润可言了。
真的是妥妥的高速公路收费既视感。就是称呼不一样。
怪不得后世统计里说宋朝商税收入全球首屈一指。
只不过这个,又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一个盲点。
赵匡胤前前后后强调了很多次,都不管用。
拦头并不是官,没有俸禄,就定位上来说更像是有官方认证的路霸,为府县官衙做创收。
【小科普:据统计,宋顶峰时期,官道上设置的收税关卡,两千多个。
建宋初期,还只是少量的,到了赵光义接手以后,版图扩张,关卡林立。
再到南宋时期,政府缺钱,更是往死里薅羊毛。不但入城门收税还增加了出门税。
赵匡胤时期,曾多次下令。
“不得苛留行旅,赍装非有货币当算者,无得发搜索”。
“诏榜商税则例于务门,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
“诸税务监官买商税人物者徒一年,若为人买及托买者各杖一百。”
“致饶减税钱,各计所亏,准盗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