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胎穿三十六年,种田强国刚刚好 > 第三百四十章 造纸坊

第三百四十章 造纸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娘你特意交代要做的功课,我们却垫底了,娘会不会觉得我们给你丢脸了?”

    即使被娘亲夸了七郎还是觉得羞赧,又问道。

    “傻瓜!如果老是第一,那活着不是累死了。”

    李冬儿那是完全不赞同的。

    第一这玩意,没必要。

    “可学堂里有人说,他们爹娘要他们拿第一,顶不济也要第三。”

    关六郎也出声说道,他读书不过就是应景,每次考试考个中不溜的,像娘亲说的,可以背不出来,写不出诗,但必须要知道,做个知道人就可以。

    可他的同桌是关扪,老拿第一,搞得亚历山大。

    “每个人生而平凡。神明眷顾,运气加成,什么都会,什么都拿第一的人,万中无一。

    而且山外有山,楼外有楼,第一永无止境。

    娘只希望大家从所做的功课里面学到一些东西,走出自己的道路。

    这就够了。

    所有的最好,都不如刚刚好!

    你们都是娘的刚刚好!”

    李冬儿斩钉截铁的说道。

    学堂里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像宋氏,对儿子的要求,就是必须第一。

    这其实是处境不一样导致的结果。

    寒门学子,不苦读,还能如何,不读就没有出路。像宋氏这样,就算想土里刨食,那也要有地啊。

    李冬儿可以花个一千贯盖个猪场给儿子养着玩,就算死一片,亏得起,就当学费了。

    宋氏不行。

    宋氏的两个儿子,争完了木石村的第一,还要去书院继续争第一,再到解试省试,每一个第一都是下一步的通关起步台阶。

    这会说起来比后世还好些,到了省试,考出来了就当官了,跨越阶层了。

    还是终身制的职位,除非谋反。

    后世千军万马高考上了个好学校,哪怕是高考状元,也只是刚刚开始。

    毕业就失业的不要太多。

    关家这些就现在站在她面前的,关家的小郎君自不用说,各有各的定位。

    赵德昭,那是官家儿子,蔡嘉上,那是被预定的官家儿媳妇。

    已经完全不需要千军万马杀出一条血路了。

    “嘿嘿,我们都是刚刚好!刚刚好够位置,再大点,娘也包不住了。”

    八郎傻呵呵的往李冬儿怀里钻。

    “对了,你们接下来的那个订单打算怎么办,可靠么,小作坊够用么?”

    说半天,李冬儿想起一事遂问道。

    这订单就是最后包圆的大客下的,是夹马营里一家大户谢姓人家的管事。

    家大业大,据说是买回去给家里的管事大丫头妈妈等用的。

    五郎是经手过处理王大河被骗一事的,怕上当,做了个背景调查。

    熙居居然就是谢家的产业,在别的地方也有好多分店。

    这会李冬儿问起来五郎就说得一清二楚,又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小作坊肯定不够用,所以我们几个想着把我们几个的零花钱凑一下,盖一个造纸坊。娘,给点具体的支持呗?”

    五郎腆着脸就替换了七郎的排头位置,冲李冬儿笑。

    “那你们现在有多少了?”

    就知道你们无事不登三宝殿!!

    李冬儿暗暗腹诽,几个人一起来,真正觉得心里过意不去的应该只有七郎一个。

    剩下的,八郎还没那么懂,四郎不在意,六郎被带歪了。嘉姐儿跟昭哥儿纯粹是随大溜。

    “我们几个,凑了五十贯。昭哥儿出的最多,我算了算,全部支起来,还差五十贯。”

    五郎账目算得溜溜的,张口就来。

    “那我这五十贯拿出来,是算借的,还是入股?”

    李冬儿想了想问道。

    “入股?”

    五郎不解其中意思。

    “就是分成。你要是出了五贯,那就是一成,我出了五十贯,就是五成。

    或者说,一个造纸坊,一开始需要一百贯,你可以分成一百股,每一股就是一贯钱,每个人给了多少贯就是多少股。”

    李冬儿大概的解释了一下。

    “那就借!我们给利钱,一年还清。”

    五郎一点就通,入股那是万万不能,这娘亲占了最大的股份,那他们不就是给娘打工么。

    将士们还有姑姑们贷款买房子的时候,这个利钱的比例是有定的。

    十贯借一年也就是五百文。

    那肯定是借钱合适啊。

    接下来顺理成章的,李冬儿只充当了银行的作用,其他就按着木石村建工坊的规矩来。

    运作李冬儿不干涉,仅提供一些现有的便利。

    他们具体怎么分配股份,怎么分配盈利,李冬儿同样不干涉,盈亏自负。

    条款章程之类都是现成的,五郎都带着过来了。

    所有人签字画押,木石村第一个股份制企业成立了。

    赵德昭财大气粗,是造纸坊第一大股东,还口头带来了造纸坊第二笔大生意。

    他要写信去跟杜太后走后门,要是皇宫的生意做成了,一年后连本带利,造纸坊就能还清了。

    小的们心满意足的走了。

    李冬儿也心满意足的给自己倒了杯茶,靠着软乎乎的靠垫。

    当后浪追过来了,做为前浪的爹娘所需要做的,就是躺平,平静祥和地被后浪带来的钱银拍在沙滩上。

    何以解忧,立刻退休!

    哈哈哈哈!

    后人的总结才是至理名言啊。

    这边木石村踏入初级资本社会,汴京城也同样热热闹闹的。

    正月初一。

    皇宫举行大朝会,文武百官,在京城等待走马上任的上一届举子,各国使臣通通都要参加。

    各州府官员回京入朝请安朝拜,献上地方特色贡品。

    各国使臣也进殿朝贺,行礼献宝。

    赵匡胤收礼收得手软,脸上不显,回到寝宫就兴致勃勃的看上贡清单,再点评一二。

    贺楼收入持续上涨,每天都是整箱整箱的钱抬进内库。

    虽然没有数钱数到手抽筋,但总算是大方了许多。

    关一天关二地跟关三人,连着加班,还是有回报的。

    “官家赐了不少酒,你嫂子给备好了,你送一些过去布家。还有春盘,别忘了。明天就打春了。”

    宫里的事一直忙到了初十,关一天才讨来了两天的休息时间。这是已成亲才有的连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