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胎穿三十六年,种田强国刚刚好 > 第二百九十章 出乎意料

第二百九十章 出乎意料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李煜罢屯田这个,却是出乎李冬儿意料。想不到,文青居然还是有点决断的。

    屯田是李煜他爹李璟搞的,初始想法相当美好,正如历史上大部分的新政,出发点都很好,却在执行过程中被歪曲得不成样子。

    李璟在位时期,对外战争不断,虚耗府库,加上北方后周也就是世宗当时对南唐虎视眈眈,一门心思想吞并南唐。

    淮南又连年的水灾,旱灾,各种灾。

    结果导致南唐军队的粮草严重缺乏。

    为了解决这个军需粮食的问题,李璟从保大十年起,在淮南地区大规模兴办屯田,并设屯田使,专门来负责屯田事务。

    本来按照李璟的计划来说,屯田指向的都是淮南本地区的荒地。

    这些土地因为各种原因长期无人耕种,收归南唐朝廷所有,闲置着没有任何产出,而且一旦荒开了,只会越来越荒,是极大的浪费。

    另一边同样闲置的是不打仗的军队士兵。

    让闲置的士兵,来耕种闲置的土地,不失为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

    可惜的是李璟用人不当,屯田马上变成了吞田。

    派往地方主持屯田的屯田使巧取豪夺,打着屯田的幌子,强行将很多正在耕种的民田划成了荒地。把这一部分并不是闲置的土地,直接就吞了。

    荒地没开出来多少,倒是搞得民怨冲天。

    现在李煜上位,就把屯田罢了。

    这别国发生的事情,既然在邸报里出现了,想必赵匡胤也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宋国也有同样的问题,荒地不少,兵也不少,

    像赵匡胤年中推出来的厢军就有点这个屯田的意思。

    覆盖面更广一些。

    现在有前车之鉴在,想必在现实里推行的时候,也会考虑得更详尽一些。

    不赖。

    精简兵卒这事,从李冬儿这边要了老兵残兵就已经开始了。

    不过没有明发,只是在军队里做了小范围的动员。

    现在应该是尝到甜头了。就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行,人没有送过来木石村,应该是就近安置了。

    起码可以解决她刚刚记下来的冗兵的一部分问题。

    养一个士兵,可不单单是月俸的问题。

    武器装备生产,器械维护的费用,士兵训练损耗,四季置装费,逢年过节的例行赏赐。

    现在通通化成将士退役一次性遣散费。

    省下来的数目非常可观。

    这应该也是因为占城稻的高产,跟对劳动力没有那么高要求,这两个给了赵匡胤的底气,裁撤老弱残跟不适合当兵的人,释放出更多劳动力来,把多兵转化为强兵,精兵。

    按这样下去,自己就不需要过多思虑了。

    李冬儿翻到前面记下的三冗处备注了一下。

    开国皇帝就是开国皇帝,始终这个智商还有决断都是在线的。

    不过下面云台寺这个,就大大出乎李冬儿意料之外了。

    白马寺历史悠久,位处洛阳,洛阳又是对外的贸易跟文化交流的起始点,赵匡胤都有迁都洛阳的打算,也只是给修了个门匾。

    居然舍得花钱去大南边苏州虎丘山上搞一个寺庙。

    这就离了个大谱。

    贯穿整个宋朝的问题,除了三冗,还有三费。

    这三费,其中两个都是宗教文化事业带来的~道场斋醮、寺观林立。

    她看着赵匡胤也不像是要大搞这些虚无缥缈的事情的人啊。

    难道又是赵光义?

    记事本写上,以后再说。

    蔡嘉上确定她嫁给赵匡胤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之后,仔细的考虑了一个晚上,就认同了李冬儿的说法。

    踏实的做好了养成一个好郎君的打算。

    这以后的事情,可以交给蔡嘉上了。

    不亦乐乎!!

    嗯,唐会要整一本回去给嘉姐儿,这个书坊可没得卖。

    让嘉姐儿好好的研究一下唐时,一个封建王朝的兴起跟没落,说穿了大同小异。

    以蔡嘉上的智商,研究通了,至少在她的这一代,宋国无忧。

    初步理清了头绪,李冬儿愉快的合上了记事本。

    “娘,我醒了,九寿也醒了,我们可以做点什么?”

    八郎从屋里连拉带扯的抱着九寿出来,扑进了李冬儿的怀里。

    失算了,原想着回京可以找自己的小伙伴玩,要不然客栈附近也肯定有新鲜的玩法。

    结果却又是庭院深深深几许。

    这房子比他们原来的关宅还大。

    哥哥们都在木石村了,爹娘没带小喜子或者奶娘。

    娘要忙正事,这九寿怕不是就归他管了?

    真是要了命了。

    “你哥哥们还有你爹怕是不能那么快回来,我们出去逛街?”

    李冬儿提议。也有小半年没回来了,之前怀九寿生九寿,也不怎么出门,算起来一年多。

    不知道这城里变化有多大。

    既要做酒楼,自然还是要去取取经。

    李冬儿叫了小丫头过来给她梳了个头发,看看自己身上也挺干净整齐,也懒得换衣服了。

    直接抱着九寿,带着八郎,又带了个小丫头,跟门房交代了一声就出门了。

    阿离给选的房子不但房子不错,位置也很不错,在赵匡胤宫城的西边。

    出了门不过步行几百米就是汴京的中街。

    顺着往前走就是汴京最繁华的马行街。

    马行街,用后世的话说,就是集小吃、茶馆、小商品、卖艺、算命于一体的综合一条街,天天上元,夜夜除夕。

    赵匡胤行伍出生,又好吃,登基第一件事,就把宵禁给废了。

    那会那些前朝的老臣子一个个担心的都是脑袋不保,赵匡胤说啥就是啥。

    就这么个这么大的改制行为,居然毫无阻碍的通过了。

    于是整个汴京城,从早到晚,几乎是这方唱罢,那边登场。

    从早茶到宵夜,完完全全的一条龙。

    更有专门的夜市,州桥夜市,正是贺楼樊楼的左近。

    也同样聚集了各类小吃和水果,来自全国各地,价格便宜公道,童叟无欺。

    李冬儿这会就打算,从街头吃到街尾。

    八郎跟九寿睡醒的这会已经是快晚饭的时候了。

    路边小吃,两边的商户,东西都准备的七七八八。

    正是夜市开始的时候。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