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胎穿三十六年,种田强国刚刚好 > 第二百八十五章 牛人

第二百八十五章 牛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媳妇儿,你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就杜太后一句话,里面这么多道道啊?”

    这个就叫信息量巨大!!亲!

    李冬儿默默腹诽。

    杜太后跟蔡嘉上才是一对正儿八经的猛人,强人,牛人。

    她自己那是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充分结合后世史料记载来推论。

    蔡嘉上跟杜太后可没有。

    蔡嘉上这个天生的不说。

    杜太后不愧是养出了开国皇帝跟继任皇帝两代君主的强人。

    那叫一个杀伐果断。

    先前看着赵德昭不行,自己也老了,怕主幼臣疑,就有意晋王。

    眼见着自己身子好了,觉得能看顾一二,就有意培养赵德昭,顺便提前在她这里把蔡嘉上拉上她的战车,其实就是拉上了关家。

    现在得知晋王的所作所为又当机立断,把人放到该放的位置。

    到了这会,李冬儿反而觉得后世里说的金匮之盟并不是赵光义伪造太后遗言了。

    杜太后的出发点无关谁坐这个位置,她需要的是家族血脉在这个位置上一代一代的承继下去。

    杜太后就是个特别明白的明白人。也是个典型的正直【同音】家。

    简直,太牛了。

    李冬儿佩服得五体投地。

    唐朝则天大帝后面这几代的女人,真的不是盖的。

    宋朝前半段,好几个皇后皇太后都是赫赫有名的临朝听政的人物。

    听政期间几乎没有听说有什么愚蠢至极的政策。

    也并没有外戚干政。

    度过了艰难时期,皇后们还非常清明的还政归宫。

    就这样,

    男人们,士大夫们还是害怕了。

    他们很敏锐的觉察到了女人的聪敏与强大,更胜于男人的韧性。

    于是程朱理学在宋时开始萌芽,在明朝被发扬光大,女性社会地位一直到后世,也在无形中被打压,被归家。

    还是那句,一环扣一环啊。

    后世里二三钛【同音】开放的时候,有一位退休返聘女性教授,就说过女性又将迎来新的黑暗时期。

    当时她不懂。

    教授举了自身的例子说明。

    教授是被限制的那一代,只生了一个,是个女儿。

    在那个生儿生女都一样的年代,,一旦完成了这一天生性别赋予的孕育责任,她完全不需要再考虑别的,生完就可以全身心投入自己的研究,自己的事业。

    任何一个单位,不会因为她还可能孕育,还可能再休产假,还可能因为育儿耽误工作而拒绝她重回岗位。

    换言之,也就是因为这种限制,女性才能更多的在自己的事业上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千千万万的女性因为同样的原因,不需要放太多的心思在大后方,开始耕耘自己的事业,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样的群体性自发的举措,无形中提高了女性地位。

    女性半边天可不是说假的,双职工比比皆是。

    二三一出。

    男人生不了,女性就很被动了。

    多少封建残余出来了,追男宝的论坛有多少。

    多少单位因为女性漫长的接二连三的产假,无法为单位创造利益,而将婚龄女性拒之门外。

    多少女性不得不为了两个以上的下一代,退居二线过上伸手要钱的日子。

    李冬儿在心里又叹了一口气。她亲妈,不就被二胎困家里了么。

    她这会能搞事业,还真是托了穿越的福了。

    收拾停当钻进被窝里,才跟关羽长幽幽的说了一句。

    “睡吧,脑袋疼!”

    “我给你按按,别想太多了,车到山前自有路。”

    关羽长这几天也累,带娃比带赵匡胤可轻松多了。

    也不能说就让家里的女人去跟赵匡胤谈事落人口实。

    几天折腾下来,他就想赶紧把赵匡胤送走。

    第二天一大早,消失的唐冲果然又出现了。

    关家一大家子人齐刷刷的站在门口目送官家跟杜太后的马车远去。

    等到看不见马车了,立刻做鸟兽散。

    官家拉车的马留在门口的一坨不明物体,也很快被专门负责这个的小子收走。

    很快又有提着黄沙土的小子过来,把门口颜色略深的位置铲走,补上干净的黄土。

    转眼间,这门口又像没有车马停过的模样。

    在温暖的太阳底下等待下一个踩上去的人。

    ~凑字数的分界线~

    “有一次子路、曾点、冉有、公西华四个弟子跟他们的老师孔子,坐着聊天。

    孔子要四个弟子谈谈自己的志向。

    也就是将来想做什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吕老师也问过你们对吧?”

    李冬儿现在蒙学堂的黑板前,作为村长夫人,应吕蒙正的要求来给蒙童上一节开笔课。

    农忙后,一切上了轨道。

    学堂里就开始正式上课了。

    吕蒙正觉得要略走一下形式,李冬儿觉得也不坏,就安排了一堂,认认真真的做了备课来给大家上一堂理想课。

    “子路说: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简单的说是他要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

    冉求说: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换言之他认为自己只能在一个小诸侯国或大夫封地里做点具体工作,经过他的治理,三年后百姓可以富足起来。

    公西华说: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他认为他将来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或者在同别国的盟会中,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就可以了。

    这三个人说的,孔子都没表示赞同,但也没有表示不赞同。

    轮到曾点,他就说道: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曾点说的最容易懂,暮春三月,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澡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这时候孔子才大声赞叹道: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的。”

    李冬儿长长的一段话说出来,明显的下面得小郎君眼睛都变成了团团转的星星眼。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