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胎穿三十六年,种田强国刚刚好 > 第二百五十五章 博士

第二百五十五章 博士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李冬儿考虑到赵德昭的身子骨不结实,带着玩一玩固然是带着,强度降低了很多倍,最后用的也是脚踏的打谷机。

    两小一大,在地里玩了小半个时辰,成果不言而喻,打下来的稻种连个桶底都铺不满。

    看来看去,这田边没有一个容器适合拿来装他们的战利品。

    八郎就上手把赵德昭的衣服下摆挽了起来,直接兜着稻种。

    也就三四斤稻子的模样,倒也正正好。

    赵德昭玩半天已经忘记了先前心里的郁郁,兴奋的捧着稻子给李冬儿看。

    “冬姨,冬姨,我们打的,好多!”

    “真棒!”

    李冬儿看着这两个的脸都开始泛红,摸摸他们脑袋,夸完就带着往村里走。

    八郎还好,她就怕赵德昭出点什么问题。

    “冬姨,接着呢,怎么才能变成大米?”

    赵德昭一脸期待。

    “接着啊,这稻种还得晒透了才能碾米啊,现在做不了。先擦汗。”

    李冬儿把两个人都拉过来,用帕子擦了一遍后背的汗。

    看赵德昭有点失望,就又说道:

    “晒谷场那边有晒了两天的,我们去看看,要是行,我们就去碾米。”

    “好。”

    赵德昭的脸明显又高兴了起来。

    很快三个人就走到了晒谷场。

    晒谷场上很是壮观,十几张竹席把整个空地全占了,金黄色的稻谷在日头底下反射出温暖的光芒。

    白马寺的和尚们非常敬业,从来了木石村,几乎就没有休息过,都是一大早就到晒谷场报到,把晚间堆起来的稻谷推平,然后一趟一趟的来往翻着稻谷。

    中间偶有休息,也是盘膝坐在边上默念经书,做功课。

    “辛苦师父了!”李冬儿上前合掌行了个礼。

    “辛苦师父了!”八郎有样学样的跟着李冬儿施礼。

    赵德昭略迟疑了一下也跟上施礼。

    “施主言重,不辛苦,不辛苦!”

    站得离李冬儿最近的是一个岁数看着不过十几岁的小和尚,合掌还礼后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回头就向另一块竹席上一个年纪较长的和尚求救。

    “没事,不用紧张,我就是想看看稻子晒得怎么样了,要取一些去碾米。”

    年纪略长的和尚几大步跨过来,正好就听到了李冬儿说的话。

    “施主请便,如是要取去碾米,东一那块席子上的是最早开始晒的,已有八九成干了。”和尚指着东边最边缘的一块竹席说道。

    “谢过师父了。”李冬儿把八郎跟赵德昭两个指挥过去取稻谷。

    自己又跟和尚说道:

    “师父们在木石村可习惯,如有不便之处,尽可报到胡管家那里或者我这里。”

    “习惯,习惯,极好,这稻种也极好,谢过施主慷慨解囊,明年白马寺的吃用不愁了。”

    和尚脸上的笑,不带尘嚣,话也朴实。

    李冬儿也就不再二话。

    合掌施礼后带着两个小的就往磨坊而去。

    等走出了和尚的视线。

    “冬姨。”赵德昭叫道,声音略带犹豫。

    “嗯?怎么了?”

    “为什么冬姨这里有和尚,博士说,僧侣道士不事生产,是国之蛀虫,只会用神鬼之道来蛊惑世人。”

    李冬儿心里头直接把赵德昭嘴里那个所谓的博士打了个红叉叉。

    “博士说的不对,等我们把米碾完了,下午睡了午觉,冬姨再跟你细细的说。”

    “好。”赵德昭没有异议。

    ~~我想搞死博士的分界线~~

    磨坊里最大的物件自然是水力石碾。

    其次是放在碾盘上的石碾子。石碾子碾米起码是一二十斤才适合。

    他们就只有几斤稻子。

    李冬儿就把角落里的石臼搬了出来。

    “这个叫石臼,用方石凿一个碗形的孔洞,这个木棒就是捣米的木杵,这个稻谷放在石臼里,用木杵捣,稻谷外面的那层稻壳就会脱开来。”

    李冬儿把稻子放到石臼里,给昭哥儿示范了一下怎么捣。

    “娘,给我玩玩行不行?”八郎跃跃欲试。

    “你还有点矮,不行,石臼也就矮你一点点。昭哥儿要不要试试。”

    “好。”赵德昭看李冬儿拿着毫不费劲的样子,就兴奋的上前接过木杵。

    “有点重,要两只手紧紧的把住了。”李冬儿在赵德昭接手前提醒道。

    赵德昭下意识的扎了个马步,木杵的重量一入手结结实实的让他往下坠了一坠。

    “冬姨,你力气好大。”

    八郎在一边偷笑,李冬儿敲了敲儿子的脑袋:

    “你还小,等你长结实也有的。”

    赵德昭认认真真的举起了木杵,一上一下的捣起了稻谷。

    不过几下,脸就憋红了,但还是忍住继续。

    “休息一下。不急,这先放着,等我们休息好了,吃过了午饭再来。”

    李冬儿上前按住木杵,柔声跟赵德昭说。

    “好。”

    八郎很有主人风范的去找了把板凳过来,让赵德昭坐下。还拿袖子给他扇风。

    李冬儿看着赵德昭,心底黯然, 亲娘不在是真不行。

    有要求不敢提,赵匡胤跟杜太后让他留就留,一点意见都没。

    之前在地里,明明他想玩,可也不会主动提出来。

    现在他快撑不住了,也没有放赖不干。

    小孩子,只要经常性的没有自己的声音出来,就特别容易被大人忽略。

    赵匡胤就在木石村都把儿子忘记了好几次,他是武夫,心思粗,很正常。

    封建时代,父子之间的亲子关系一直都是比较严肃,没有太多柔情的成分。

    所以才有那句慈母多败儿的流传。

    但亲娘不在,没有了这层中间的沟通桥梁,父亲就是徒具虚名。

    直接导致下面的人就更加不重视了。

    王皇后她接触过,人不坏,但她的亲儿子德芳不过两岁,更多的精力都放在德芳身上了。

    她名义上还是娘亲,杜太后是婆婆,再关照插手的就像打脸王皇后继母不慈,杜太后也只能暗中照顾一二。

    王皇后跟赵匡胤也差着些岁数,她的心思还是小儿女心态,心思都放在男人身上,总希望赵匡胤多看她几眼,或更多的陪伴。

    跟皇后这个位置的定义就相距甚远。

    早上吃早饭,关老太太就说杜太后愁得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