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紫檀
“好你个不孝子,居然说你娘是千年王八!!那你岂不是王八蛋里孵出来的!!”
关老太太横眉直竖!
“啊!!口误,口误,娘,我错了,我错了还不成么,这不是说顺口了么!小心着您的拐杖,嗷,痛痛痛!!那可是紫檀的,老贵老贵的了,打断了我的骨头不要紧,拐杖折了,好几十贯钱呢!!”
关羽长被关老太太追得抱头鼠窜,蹲到了李冬儿边上喊道。
“可真真儿是个讨债鬼!!!生个儿子就是专门气人来的!幸亏当年就生了你们两个,儿子闹心,女儿也不省心。你给我站起来,嘉姐儿,记上,你舅舅欠我一顿打!回头冬儿给我买把便宜的拐杖!”
关老太太停下追着关羽长打的脚步,喘着粗气,转头吩咐蔡嘉上。
“是,外祖母!”
“祖母,来,消消气,我爹这样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娘说要去山上盖房子来着,到时候不按县主的规制盖,房梁不高的。”
关四郎赶紧把关老太太扶着坐下,给关老太太夹了一筷子干煸豇豆,安慰着说道。
关羽长无语了,望天感叹:
“娘,你看,你的儿子不咋地,我的儿子也不咋地,真是一脉相传啊!”
“娘说,这就是遗传!”八郎补充说明。
“谁说的,咱家的小郎君一个个的祖母都喜欢!!都好!!一点也不像你们爹!这糟心,祖母活到这把岁数,可太不容易了,四郎这会都能掌家帮忙了,你们爹这个岁数的时候,还在偷鸡摸狗呢!”
李冬儿看着关老太太这劲头估计得把关羽长吐槽个底掉,赶紧盛了一碗汤奉给关老太太使了个眼色说道:
“娘,哎哟,这羽长不是早就改好了么,咱不拆台。说回正事!”
“哦,好,不拆台,娘一时没忍住。正事是啥来着?”
关老太太喘匀了气,也觉得不能当着孙子教训儿子,顺势就换了话题。
“官家要来。”七郎提醒道。
“什么时候来啊,招待官家,这,又是一笔费用了。”账房五郎慢悠悠的问道。
“我跟你们娘算了一下,什么时候来不知道,官家要偷溜出来,这时机得寻,也不是说走就能有,既是巡视洛阳,怎么也得走个过场,九月初能到就不错了,京里朝臣要是不放人,九月中吧。”
关羽长挨了两记拐杖跟没事人一样重新坐回位置上,边说还边讨好的给关老太太夹了一筷子肉。
“娘,吃肉吃肉!儿子那是夸您长命呢!哪里有骂您的意思呢!哎哟,你踢我干嘛!”
“闭嘴吃饭,哪壶不开提哪壶。”李冬儿懒得说了,直接下命令。
“哦。”
“要杀猪么?”
大家闹哄哄的时候六郎只是埋头苦干做个最忠实的干饭人,每天回家吃饭的时候都好饿,只有吃饱才是最要紧的,吃完放了筷子才问道。
“有可能,烤个全猪吧。也没什么可以招待的了。”李冬儿答道。
“嗯,那我让阿德单独挑两只出来养着。”
六郎考虑很周到,一只应该是不够的,官家的体格,说能吃一头猪他都信。
“那些母猪怎么样了?”
既然提起了,李冬儿就顺嘴问一下,六郎办事,她是相当放心的。
“挺好,胖了一圈,猪倌来看过一次,摸肚子的时候说,起码也有六只,最肥的十一宝应该有八到十只。”
“不错,明天我们就是一百多头小猪了,现在猪舍里要不要再加人?忙得过来么,我看你都瘦了!”
李冬儿可以想象猪舍的工作量。一天下来满负荷,起码有三四个小时。
“还不用,宿舍的叔叔有时候会来帮忙,等生了再说。”
六郎摇摇手表示不用。
他心里有数,娘亲猪舍盖得特别省人工,听猪倌说,普通人家那猪圈连个下脚地都没,天天都脏兮兮的。就算花了大功夫天天洗都没他这里轻省。
“看看人家儿子,再看看你!”
李冬儿跟六郎对话的时候,关老太太就斜眼看关羽长。
“娘,那也是我儿子!您怎么不说,看看人家的娘,再看看我的娘啊!”
关·嘴欠·羽长再次上身。
新的一轮殴打重新启动!
这回从李冬儿到八郎一个都没动。
晚上睡觉前,李冬儿帮关羽长上药的时候就很感叹。
“你在军里是怎么活着的。这嘴巴也太欠了。”
为了躲避关老太太,关羽长的手指头不小心撞到了桌子,指关节肿起了一个包。
也就是关老太太是个心大的,早年关羽长也经常不在家,给了她跟关老太太培养感情的时间,要不然关羽长得给她拉多少仇恨值啊。
“军里那些人嘴巴比我损多了,不互相损一损,可没法当兄弟,这才哪到哪儿啊,你家郎君我呀,小聪明还是有的!身手也是不错的!单挑群殴没输过!”
关羽长洋洋得意。
“聪明得还能被娘打着?身手?呵呵!”李冬儿没好气的回应两声冷笑。
“那不是怕娘磕到了么,吃饭的地方就那么大,腾挪不开!”
“还是身手差了,改明儿让木工坊做几把木刀,我陪你练,逗娘玩儿还能把自己弄伤了,丢我的人!”
“哦。”关羽长乖乖应下。
关老爹打小教的其实是长戟,关家祖传的一套马上长戟。
后来初初到了军中,用的也是长戟。
李冬儿试过几种兵器以后给他选的是阔剑,还有前朝的横刀。
唐横刀是借鉴汉代环首刀的优点造的,刀身狭窄、笔直、小镡、长柄,刀身长度在二尺左右,能够双手握持。
这两种兵器上手是李冬儿给打的基础。
纯粹的“打”出来的基础。
跟大力媳妇对打,到了军里,再对上其他人那就是小菜一碟。
现在回炉再练,他相当乐意。
木石村现在都是一群老兵残兵的,找个人对打都不容易。
“好了,这两天别动你的手指头了,”李冬儿上完药又问道,“官家来了到时候怎么住你想好了没?”
“不是有好几套修好空着的吗,最大的那个给官家杜太后跟贴身伺候的住,其他人分散了住吧,最多我晚上住过去陪着好了。”
关羽长看完信就想得七七八八了,李冬儿一般不参与他跟兄弟们具体怎么往来,他敲定方案,李冬儿再处理细节问题,一直都配合得很好。
“也行。”
李冬儿给身边睡觉不老实,踢了被子的九寿拉了个被子角盖上小肚皮才回道。
“到时候可得把九寿藏好!官家家里可有个王皇后的德芳呢!”
关羽长凑过来,摸了摸九寿的脑袋说道。
“不会吧?还这么小!”李冬儿还没想到这茬,呆住了。
“那可不好说,官家的妹子嫁了高怀德,官家的小娘子一个许给了石家,一个许给了王家,还有一个说是给魏家,也就是官家就这三个,要不然二地也得娶一个。”
关羽长这个可真是门清,几个兄弟聊天时都会说起。
“那可不行,我家九寿你得跟官家先说好,不结娃娃亲!我就这一个闺女,将来的郎君必须是她自己看上的!”
“我也这么想,德芳身子不太好。”
“反正你我心里有数,任他是官家也不行。对了,官家要来这事,也突然,这大动干戈的,是真要迁都么?”
“不好说,官家心眼子多,猜不透。那会大家就说,也就是人不坏,对将士大方,要不然,拱谁也不能拱官家上去啊!他一说要兵权,那些人不就二话不说,都给了,直接拿钱走人,大家都懂的。”
李冬儿想想也是,皇帝要兵权,多少个皇帝都是经过一番斗争或明赢或暗输的,也就赵匡胤这家伙,丝滑得不行,说散就散了,也是大家信得过,才放手归家。
历史上皇帝疑掌兵权的多,掌兵权的疑皇帝的也不少,都怕手里没筹码,做了砧板上的肉。
这宋朝的首批武将,还真的是信得过赵匡胤了。
“不知道大郎能不能跟了来,还有二郎跟三郎,要是真能迁都也不错,隔三差五的还能见一面两面的。”
想着归乡的那些武将,李冬儿就又想起了三个儿子。
“想他们我们就去汴京呗,他们只有休沐,我们这可不用。”
关羽长觉得这真没难度,距离也不过快马一日。
“也是,这边也七七八八了,等稻子收好了,他们要回不来,我们就去一趟汴京。二郎的亲事还没着落的吧,官家太不给力了!”
“睡吧,二郎,还是小孩子家家的,没开窍呢!”
“嗯,我就说说,就是算着时间,大了不好找!”
要真按李冬儿想,那三十岁成亲都不晚,可这会,行不通。
而且,成亲这玩意。
要么赶晚,心志完全成熟,能包容能退让。
要么赶早,两小孩一起长大,也不用磨合的太辛苦。
作为一个正儿八经的老母亲,不操心真的不太可能。
“睡吧睡吧!想再多,儿媳妇也不会蹦出来!”
~一睡就到了赵匡胤接收礼物的分界线~
赵匡胤是真纠结啊。
是换桌子还是换桌子还是换桌子啊。
以前送来的东西,是吃食。
这次收到信跟一袋子东西,阿离也没在意就放在了书房那张巨大的书桌上。
巨大的紫檀大书桌!!
巨大的!!
好贵的!!
全天下最大的一张!!
放着天下有可能是最废桌子的一袋子农家肥。
“阿离,你说,我要是把这桌子弃了,能去找老关要这桌子钱么?”
“您觉得呢?”
“送去太后宫里吧,可别再放桌子上了!这可真是,一点味也没有,太坑人了!”赵匡胤无奈。
“桌子呢,要不要换一张?要就让人换了,正好下午我们不在,小子们弄好了我们也回来了。”
阿离拎了袋子又问道。
“换!唉,还是不换了,用习惯了,再换又得适应几天!”
赵匡胤想了想,还是决定不换了。
“拿到地上拆了看看,老关吹得没边了,真有那么好?!”
阿离把油布袋子沿着缝好的线拆开,打开袋口的时候下意识的捂了一下鼻子。
待看见口袋里的东西,才放下手,在封口上方扇了扇:
“官家,真没什么味,就一点点,还没有咱宫里禁卫处用的茅厕味大!”
“真哒?”赵匡胤表示怀疑,迟疑了半晌还是屈尊走过来离着三尺远,使劲的闻了闻。
“没有吧?”阿离挑眉问道。
“还真没有,这要是真行,咱十万禁军呢,驻军那边挖百八十个坑沤去,咱自己家的地都用不完了。你把这个送太后那儿去,看着施上。说不定太后的地也能丰收了。”
“嗯,那地看着长得又快又好,都要抽穗了,小内侍说,指不定九月就能收,不知道木石村的怎么样了。”
“准保不错,李氏种田那没人不服!”
“好吧,那我去送东西了,官家赶紧的批完奏折,下午好出宫!”
“知道了,啰嗦,这不是赶了一早上了么,你去吧!回来就成了!”
赵匡胤瞪了一眼阿离,一说一起出宫,就催个不停。
喝杯水都让三口干!
很快,阿离就回来了,还给赵匡胤带了套半旧的便服,伺候着赵匡胤穿上,两个人在关二地跟关三人的掩护下,偷摸着出了皇宫。
“这种事,还是十几岁那会偷摸的从家里爬墙去看斗鸡的时候做的。”
赵匡胤回头看了一眼高高的宫墙,突然就有些不真实的感觉。
当了这个官家,黄袍往身上一披的一刹那,真有那么种天下唯我独尊的豪气。
但何尝不是把自己架到了高处不胜寒的位置。
他这辈子本没什么野心,不过就是打打仗,发发财,重振赵家,不用再寄人篱下。
那会有钱人的生活,他隔着高墙看的时候想象不出来。这会,他也算有钱人了,可这快乐也还是体会不到。
这把年纪,还要为了这些许铜臭奔波,挣回来也只是填坑。
再也找不回小时候,爬墙的那种愉悦了。
“小时候爬墙外面没马车,都是腿着走,知足吧,一大老爷们,伤春悲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