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伤自尊
“把关将军的之前那封信给他看!这里还有一封刚刚到的。”
赵匡胤坐到书桌后面就示意阿离,又把自己刚刚看的那封直接递了过去。
赵普一时有点错愕。
前一段,因为这关将军的一封信,整个朝廷的奏折规矩都改了一改。
官家也只告诉了他一人,这主意是关羽长出的,要是大家都知道,怕是关宅都要被人拆了。
改的时候,他觉得官家异想天开。
真的实行起来,最爽的反而是自己。能到赵匡胤眼前的奏折几乎都是他看过的。他过滤一遍,按事情急缓分个三五九等再给官家批阅。
再不用看那么多不走心的阿谀奉承。
文臣嘛,把拍马屁的专属位置一空出来,反而大家都很藏拙。骂得倒是多了点,可骂就骂呗,无关痛痒。
也不用再从长篇累牍里去提炼具体最核心的内容。
他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赵匡胤批阅的时候也麻溜快。
这整个朝廷突然间运转就快了二分。
每天还有时间坐下来焚个香,欣赏一下小内侍的点茶伺候。
等他看完关羽长的两封来信,赵普不禁感叹。
“关家有高人啊!”
“是挺高。”赵匡胤接口道。
一个关夫人,一个蔡小娘子,都是女人。
唐时女人的彪悍完全落在关家女人身上了。
赵匡胤也开始反思,自己对女儿的教育问题了,恭顺贤良,对不对。
听话是听话了,可少了那么几分硬气跟骨气。
以后又是嫁入武官家庭里,掌不住,日子能过好么!
挥去脑里混乱的思绪,赵匡胤问道:
“你怎么看?”
“育马法可行,但还要再参详一二。”
赵普先说第二件。
军中良马匮乏,民间用马也不多。如育马法可行,军中且不说,民间用马必可缓解一二。
“买鹿制楚之事,臣惭愧,书读得太少,待臣通读一次,再与官家说。只,这买卖,自古重农轻商,未尝闻可制国!”
“说书读得少,这话不说的文绉绉的,得啦,我又不是那般文臣。”
赵匡胤白了赵普一眼。
“官家,我也是被逼的啊,半吊子读书人,你非把我按在书记的位置上。”
赵普都冤死了,大家都是跟着赵匡胤一路过来的,让赵匡胤释兵权的确实是他,前车之鉴,他不得不防。
武将拿着大把家财回乡做土财主了,这也是他建议的啊,要不然狡兔死走狗烹不是更加永绝后患么。
但他一点好也不落,每天出门都怕死半路上。
现在扎堆文官里混了个书记官,文官们,又嫌他没文化,不待见他,做个事推三阻四的,动不动还参他一把。
他天天活在水里火里的,两边不是人。
“读书有用啊!多读多读,谁能想到育马法出自关将军家里十三岁的小娘子呢!看看这字,自有一派云淡风轻的架势,再过几年,必成大家!”
赵匡胤把书桌上的月饼盒子推了过去给赵普看。
“小娘子写的?才十三?”
赵普捧起月饼盒的盖子看完就问道。
“嗯,关家二郎说的,他姑家表妹写的。”
“有风骨!”
“对吧,昭哥儿的字还像狗爬的,我快羞死了。”
“自古都是别人家小郎君小娘子可人疼,官家也不必菲薄。昭哥儿天性忠厚,仁爱孝顺,是个好孩子。”
赵普就事论事的回道。
“且不提这个了,育马法这事,列出章程,在关南一带试行,如成效上佳,再举国推行。”
赵匡胤也不废话了,直入主题,不管别人怎么想,他觉得这个可行。
“不独民户,军户可行。烦阿离兄与我一副纸笔。”赵普正色答道。
待阿离取了纸笔与赵普,赵普就着赵匡胤的书桌,画了一个大表,跟官家一项一项的讨论开来。
推行地最后确定不限关南,关内有草原牧场的地方也可以申请育马。
军户只限军马,民户只限民马。
民马回收标准,健康,无残疾。
军马则要求除以上之外,马匹身高体重身长皆须符合战马标准。
免赋的标准跟收回来的马匹标准相当,一等马对一等免赋,以此类推。
三人成保,互相监督,互相辅助。马死连坐赔偿。一旦发现勾结为乱,充军发配。
林林总总,君臣二人花了一个下午才把事情敲定了下来。
一张表格画得乱七八糟的。
大事底定,赵匡胤也有心事开玩笑了:
“你这框,这表,跟关将军学的?青出于蓝?”
“嘿嘿,偷师偷师,这奏折不是好用嘛,我就觉得这里面有玄机,仿着做了一个,您看,这时间定了,即时推行。这地方定了,关南,河东,河西,关内牧地。这人,军户,民户。这事,育马。在官家您这里就事毕了。”
“再细分,育马一项又可以再建一表,如何育马。让牧马监给个章程发下去,大家都清清楚楚的。”
“最后再发到各州各县各乡,再到人名册上,又是一张表格,领马时间,领马地点,领马人,交付时间,交付马匹等级。”
“好用得紧!!”
赵普一开始说就有点刹不住车,一连串的话滔滔不绝的说了出来。
“。。。。。。”
赵匡胤算是服了。
身边的人好像都挺聪明,仅仅一封信,从关羽长的神来之笔,到杜太后说这个奏折写法好,到真的推行开去,再到赵普发扬光大。
这个好像有点不太对劲,衬得自己蠢如猪,怎么破?!?!
伤自尊了。
也不知道怎么的,他的思绪突然就发散到了自己儿子身上。
原来昭哥儿的傻是有原因的。
王皇后不是亲娘,不想管也不好管,自己也不让管。
杜太后管儿子管大后方不错,他儿时挨过得打不少,可到了昭哥儿这里就剩溺爱了,人老了好像都这样,当年外祖母也溺爱孙子。
自己管是管,可时间不多,每隔几天问一次功课,带着出去撒撒欢又总是被昭哥儿的喏喏气得几天不想理他。
晋王倒是很热心,时不时就去看昭哥儿,讲儒家,学儒家,以德服人,以德报怨。
哼!何以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