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6章神圣的尊严(未完待续)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布《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迎来永存史册的伟大胜利!
76年后的今天,“百年征程初心永恒——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上,一份记载着新四军抵达南京城郊信息的日军作战档案从敌人的视角还原了当年的故事:
侵华日军投降之际,新四军淮南军区南京支队从六合划子口渡江,兵临城下,直接威胁着日伪在华统治中心——南京。
这份档案是侵华日军“登集团”(即侵华日军第13军)参谋部在日本投降后不久的报告,记载了新四军部队计划占领南京城区的军事攻势:
“龙潭北方地区”“新四军”“侵入”……寥寥数语间,敌寇的慌张之态毕露,新四军部队势如破竹般的行军景象重现眼前。
将岁月的齿轮拨回1937年7月,卢沟桥的炮声成了中华民族抗战总动员的号角。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抗日的怒火燃遍山河,不甘屈辱的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滚滚洪流中。
江苏大地上,也经历着血与火的淬炼。1938年5月19日,徐州沦陷当天,新四军部队来到江苏境内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南京周边也成为游击战的战场。
在党的领导下,江苏境内各敌后抗日根据地逐步发展壮大,南京周边的敌后军民团结一心,始终坚守在南京周边广大地区,以血肉之躯筑起了不倒的长城。
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新四军部队已在江苏多地发动局部反攻。展中日军档案所记录的新四军部队兵临南京城下的信息,实则为局部反攻胜利之势的延续。
关于这段史实,在党史、军史权威书籍中早有权威记载。
如《新四军战史》一书中所记:“淮南军区新组建的江南第1支队(又称南京支队),在支队长陈雨田、政治委员张登(沙文汉)率领下渡江南下,攻克龙潭、栖霞山等地,兵临南京城下”。
“展中的这份日军档案与我方史料实现了互证,从驻守南京的侵华日军角度证实,日军投降时,南京城下唯一的中国抗日军队就是新四军部队。”
据历史展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大纲脚本组工作人员胡卓然介绍,这支部队为距南京城最近的新四军第2师兼淮南军区组建的南京支队,与南京市区仅一江之隔。
而在南京东郊的龙潭、栖霞一带,早有地下党组织领导的地方武装,并建立了“上元县抗日民主政府”。
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时,我军成建制的大部队渡过长江后立即到达南京东郊,在南京城下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书写了江苏抗战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
抗战胜利之际的这段史实,在时代亲历者的回忆中还能寻得更多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