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1章共产党人好榜样
出生在河南省镇平县七里庄耕读世家的彭雪枫,在少年时代即有豪侠之气。他刻苦读书、练武,在一次惩治豪强后,彭雪枫远赴他乡求学。
投身革命后,他做过秘密工作、工运农运工作、统战工作,后从事军事工作。他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许多著名战役,在血与火的军事斗争中成长为红军著名将领。
抗日战争中,他先后担任新四军第六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
在同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军作战中,彭雪枫机智勇敢,英勇善战,屡建奇功,留下了一串串光辉的足迹和许多传奇故事。
抗战胜利前夕,彭雪枫在一次指挥作战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7岁,是抗战中牺牲的新四军最高将领。
然而,敌人并没有放过牺牲后的彭雪枫……
这是2010年3月23日的上午。仲春时节,大地仍在冬的余威下保持着沉默,中原绿城郑州显出特有的博大和韧性。
微风夹杂着几分寒冷,让人感到仍然有些春寒料峭。太阳却被漫天的浓云遮盖着,天地间仿佛都在阴沉中悼念革命先烈。
苍松、古柏环绕着的郑州烈士陵园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在烈士陵园雪枫亭的石碑上,镌刻着革命烈士彭雪枫的事迹。郑州烈士陵园副主任郭超英向记者讲述了彭雪枫牺牲的前前后后。
“1944年9月11日,在彭雪枫率部攻打夏邑县八里庄时,遇上顽匪李光明。”郭超英说,“李光明是投靠日寇的伪区长,拥有部队1000多人。”
时任师参谋长的张震将军在回忆录中写道:外围战斗于11日凌晨3时许结束。陷入重围的敌人像昏了头的苍蝇胡冲乱撞,盲目射击,流弹冷枪满天飞。
彭雪枫全然不顾,站在围墙高处观察战场,指挥战斗。警卫员刘书芳看彭雪枫目标太暴露,把他拉了下来,彭雪枫就和张震一起站在寨墙上的跪射散兵坑里,露出半截身子指挥战斗。
只见25公里外的地方尘土飞扬,原来是骑兵团的战士们挥舞马刀在砍杀敌人。
正在这时,突然一声冷枪,击中彭雪枫的胸部,张震连忙把他抱住,只见他面色苍白,瞳孔已放大。
张震急忙叫来医生,注射强心剂,但彭雪枫的脉搏再也没恢复跳动……就这样,新四军杰出的指挥员彭雪枫倒在抗战胜利的黎明前,年仅37岁。
彭雪枫出生在河南镇平七里庄,牺牲在河南夏邑八里庄。战友们说:雪枫一生只走了“一里路”。而这“一里路”却凝聚着一位革命者的高尚情怀和一位军事家的智慧传奇!
“为了不影响部队的士气,也为了保护身怀六甲的彭雪枫的爱人林颖,师领导请示新四军党委后,决定暂缓公布彭师长阵亡的噩耗,并要求有关人员保守这个秘密。”
郭超英沉痛地说。
“根据师领导的指示,时任旅长的滕海清派人到王白楼一户大地主家,用500块银元买了口上好的棺材,将彭雪枫入殓,悄悄地用船送回路东,安放在成子湖边的柴滩上,然后运回四师师部驻地半城,暂时放在半城附近一只停泊在濉河上的大木船里,日夜派人看护。直到1945年1月24日,彭雪枫师长牺牲的消息才公布于世。”
郭超英说:“1944年9月,陈毅闻听彭雪枫牺牲的消息后,悲痛之余,挥泪写了一首《哭彭雪枫同志》。”
淮北哀音至,灯前意黯然。
生平共忆想,终夜不成眠。
吾党匡天下,得君亦俊才。
壮哉身殉国,遗爱万人怀。
雄气压陇海,英风断淮河。
荣哀何有尽,万众泪滂沱。
吾人事革命,生死本寻常。
所痛风云急,中原丧栋梁。
服务人民事,廿年战血红。
知君无限恨,未得饮黄龙……
1945年2月2日,7000多淮北军民从停在濉河上的大木船上,将彭雪枫的灵柩恭迎到原驻地大王庄,并于2月4日到6日举行了公祭。
2月8日,在洪泽湖畔的半城大王庄,淮北各界16000余人参加了彭雪枫师长的追悼大会和安葬仪式。
在追悼会上,军民齐声呼唤师长,声震淮北。从半城到大王庄,两公里的路边上,群众自发地摆了128处祭桌。每个祭桌上都放着一炉香、一碗水和一面镜子,表示颂扬彭师长为官清如水明如镜。
在彭师长的灵柩运往墓地时,老百姓成群结队地跟在后边,哭声一路。不少年迈的老人,拄着拐杖,在子孙的搀扶下,也跟着送葬。
棺材下葬后,淮北根据地各县干部群众,还络绎不绝地到墓地拜祭。
1945年5月,淮北区党委和行署决定,在彭雪枫墓地修建“淮北烈士陵园”,并建造“淮北抗日阵亡将士纪念馆”。
陵园中,铸造彭雪枫师长半身铜像一座,镌刻着彭师长及淮北抗日阵亡烈士英名录的石碑13块,还有淮北解放区阵亡将士纪念塔等建筑物。
纪念塔高8米,塔顶有新四军战士铜像一尊。战士铜像身高5米,一手持枪,一手指向东北方向,表示一定要把日寇赶出中国。
铜像形象逼真,雄风浩然。陵园的大门上,为李一氓亲笔题写的匾额和对联。对联是:“半壁河山留战绩,两淮风雨慰忠魂。”
“对彭雪枫的牺牲,党中央极为重视。”郭超英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在《解放日报》上联合发出启事: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同志,1944年9月间阵亡淮北前线。雪枫同志早年献身革命,艰险备尝。抗战后组织人民武装,于豫皖苏一带驱逐强敌,解放人民,创建淮北抗日民主解放区,功在国家。噩耗传来,同声哀悼!”
1945年2月8日,彭雪枫牺牲5个月后,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等率延安各界代表1000余人,在延安中央大礼堂沉痛追悼彭雪枫师长。
中央大礼堂门口挂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挽联:“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打日寇、打汉奸,千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和陈毅等也都致了悼词。在彭雪枫的追悼会上,中共中央对他的一生作出了高度评价:“中华民族英雄,共产党人好榜样。”
作为功勋卓著的新四军高级将领,彭雪枫在军史上得到了应有的地位和评价。
1989年,中央军委确定彭雪枫为我军33名军事家之一,这是党和人民对他在革命战争中的卓越成就和贡献所作的崇高评价。
英雄长逝,但敌人却仍没放过他。敌人撬开英雄的棺椁,抛出遗骨。
然而却有这么的一个人,为了保护英雄的遗骨,不惜被敌人残忍地杀害。
这个人就是李哑巴。
人们至今还不知道他的真实名字。
“彭雪枫的名字,几乎妇孺皆知。而李哑巴用生命保护彭雪枫遗骨的动人故事,却鲜为人知。”郭超英说。
据江苏省泗洪县委党史委有关资料记载,李哑巴,祖籍河南,1915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先天聋哑。
1940年,李哑巴离家讨饭,流浪于淮北泗城(今属安徽泗县)近郊,为一个地主家放马,后来逐渐学会喂马。
1941年5月,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率领部队进驻洪泽湖畔,经常活动于泗城一带。四师骑兵团那一匹匹威武雄壮的乘马,李哑巴看见后惊喜不已。
一天,几经周折的李哑巴终于来到他的河南老乡——彭师长面前,用手比划着乐意为师长做马夫。
彭师长想到骑兵团需要养马的能人,当即答应。从此,李哑巴就跟着彭师长当上了马夫,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943年,部队实行精兵简政,组织决定李哑巴复员回地方,但他复员后没有回家,仍在四师师部驻地附近的半城一带,以切马蹄、定马掌为生。
1944年9月11日,彭师长不幸以身殉国。
翌年2月,彭师长的灵柩被安葬在半城西郊——“淮北抗日烈士陵园”内。
李哑巴得知彭师长牺牲后,痛不欲生。从此,他悄悄地住在陵园南边的羊圈里,日夜守护着彭师长的陵墓。
1946年11月23日,淮北区党政机关连同军分区4个团向东撤往淮海区。
撤退前,部队首长动员李哑巴随部队转移。但他坚决不走,用手比划着要留下来照看彭师长的陵墓。
我军刚刚撤离后,淮北根据地迅速沦入国民党军队及地主还乡团手里。
是年12月中旬的一天,国民党半城区区长祖宇昌指使区大队长张桂清,带领顽匪30余人,对淮北抗日烈士陵园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破坏。
他们不仅对纪念塔、碑开枪射击,用绳拉倒纪念碑顶上的新四军战士铜像,更为恶劣的是,将彭雪枫师长的灵柩从墓穴中抬出,撬开棺盖,将彭师长的遗骨倒出,抛撒在墓穴旁和水塘内。
在匪徒们劈棺抛骨后不久的一个夜晚,李哑巴腰间扎着一个大蒲包,冒着生命危险,穿过敌人岗哨,爬进陵园。
他先将散落在墓穴旁和路边的彭师长的遗骨,一块一块地捡起来,装进蒲包里,带回到自己的住地收藏好。之后,又在几个夜晚,他下到冰冷的水塘里,一块一块地把彭师长的遗骨打捞上来。
一天夜里,李哑巴偷偷地渡过安河,来到小河东面的尚嘴附近(半城东15公里处),找到坚持在洪泽湖上斗争的游击队,将彭师长的遗骨交给了他们。
随后,游击队的同志将遗骨用红绫绸布包好,装入一个较大的坛中,再将坛子放入一口棺木中,暂时寄埋在尚嘴的一个乱茔内,并作上了标记。
1946年12月下旬的一天,由于坏人告密,李哑巴被敌保长高殿魁抓去,吊打逼供,要他交出彭师长的遗骨。
尽管敌人用尽酷刑,对李哑巴进行了一天一夜的折磨,但他坚贞不屈,始终没有供出一个字。
敌人无奈,逐将其押到半场南的乱坟岗枪杀了。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1947年3月,我军打回淮北,高殿魁和破坏烈士陵园的凶手被枪决。
1949年1月,淮海战役刚刚结束,时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的张震,冒着刺骨的寒风专程来到半城镇,看望久别的父老乡亲,凭吊牺牲的战友。
当他目睹彭雪枫墓和烈士陵园遭受敌人疯狂破坏后的惨景时,无比愤怒,泪流满面。张震当即指示重新修建彭雪枫墓和淮北烈士陵园。
随后,人们把彭师长的遗骨从洪泽湖畔石岗上起出来,用棺木重新入殓后,安葬在一块新墓地上。
新墓地的墓址,从原来的纪念塔南,移到纪念塔北。重建后的彭雪枫墓和淮北烈士陵园,庄严肃穆,烈士纪念塔巍峨高耸,纪念室宽敞整洁。
如今,彭雪枫墓和淮北烈士陵园,已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每年清明节,县内外数以万计的各界人士,前来这里瞻仰革命先烈。
彭雪枫师长的夫人林颖几次到泗洪雪枫墓前祭扫时,总要提起李哑巴,并满怀崇敬之情,为他献上花圈。
1944年4月,日军为挽救太平洋战场的不利局面,发动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不战而溃,皖北、豫东迅速沦入敌手。中共中央为打击日军,收复失地,要求八路军、新四军立即向河南敌后进军,从战略上将华中、华北、陕北三块根据地连接起来。指示新四军四师西进豫皖苏边区,恢复萧宿永夏抗日根据地,打通与睢杞太地区的联系。8月15日,新四军第四师在洪泽湖畔半城大王庄举行西征誓师大会,师长彭雪枫作动员发出西进抗日的誓言。1944年9月11日,彭雪枫师长指挥九旅二十五团、十一旅三十二团和骑兵团,向盘踞在夏邑县八里庄的顽军第二十八纵队十二支队李光明部千余人发起围歼,在拂晓前将该顽大部歼灭。俘顽支队长李光明,副支队长李良玉以下官兵527名,毙顽军85名,伤20名。该支队第三营营长黄尊德率部300余人投诚。正当战斗临近胜利之时,在前线指挥的彭雪枫不幸中弹殉国,时年37岁。四师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吴芝圃以极其悲痛的心情向党中央、华中局报告彭雪枫的牺牲情况。同日,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急电张震、吴芝圃:“痛悉雪枫同志牺牲,深为震惊!望全体指战员,服从指挥,誓竟彭师长遗志。”
9月19日,中共中央电示华中局,决定调张爱萍(第三师副师长)任第四师师长,韦国清任副师长,张震任参谋长,陈锐霆任副参谋长,继续指挥西进部队作战。
10月21日,永城东北的保安山战斗打响。保安山一战,顽敌在新四军四师追歼中狼狈南逃,我军一直追至涡阳涡河北岸。此战共毙伤俘顽军6000余人,缴轻重机枪200余挺、步枪2000余支、大小炮100余门、战马600余匹。
10月24日,新四军四师十一旅控制涡阳北关及彭渡口以北地区,截击南窜残顽并攻占龙山集。同日,八路军南下部队由王秉璋率领抵达涡北,在曹市集与四师主力会合,举行盛大的会师大会,共庆反顽斗争的重大胜利。
新四军四师主力在西进的4个月中,在兄弟部队的大力支援下,粉碎了日伪顽的扫荡与进攻,歼灭日伪顽军13000多人,拔除据点30多处,控制了东自津浦铁路、西至商亳公路,北自陇海铁路、南迄涡河的广大地区,基本收复了豫皖苏边区根据地,建立了各级政权,扩大了西线战略反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