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6章湘西会战③(待续)
芷江会战:八万日军与中国军队血战,日军所作所为让日酋冈村宁次难以启齿。
“芷江会战”,也称“湘西会战”、“雪峰山会战”,日军称“芷江攻略战”。这场战役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与此同时,这场会战还是抗战战役中难得一见的富裕仗。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湘西会战歼敌最多,缴获最多,打破了自抗战以来中国军队被动的局面,也打破了日酋冈村宁次所谓的“三比一”铁律1。
此次会战,中日两国军队参战总人数达28万一一日军总共有8万将士参加这场战役,是4个半师团的兵力,中国国军调动了7个军19个师参战,以20万兵力远超日军。
并且中国这20万将士都是由中央军的精锐部队组成,以王耀武将军为前线总司令。
此次会战,中日交战的战线绵延了200多公里。其战线之长,也与以往的会战大不相同。
中国国军先是在雪峰山战役击败日军,后来在怀化,邵阳等地区的作战也大获胜利。经过较量,耗时两个月的湘西会战结束,中国军队取得了这场会战的完胜。
中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总共歼敌三万多人。自那时起日军便被打得越发保守,我国抗日军队则恰恰相反,从被动防御转变为主动进攻。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湘西会战打响了中国人民全面反攻中最响亮的一枪。
从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己经谈到,冈村宁次为什么发动这次进攻?综合各方面因素:国际国内,主观客观,我们发现了,其实这场战役是在所难免的!
或者说,实际上,不论从何种角度进行分析,湘西会战都是一定会爆发的,而日军陷入被动局面也是早晚的事情。
也就是说,日本或者说日军己经在走下坡路,连他们自已都感觉到,他们离失败的日子不远了。
1945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末期,日军所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日军在二战中已经处于独自应战,缺少支援的位置了2。
而在此时,作为日本侵华总司令的冈村宁次依然没有放弃战胜的梦想,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战事安排,妄图改变日本灭亡的趋势。
当时的芷江空军基地在经过了美军的改造后,其占地面积增加了不少。它的存在,使得台湾沿海日军和日本东京地域时刻面临着敌方(主要是美国)的威胁。
所以,对于中国国军在芷江的空军基地,日军东京司令部也一直是虎视眈眈,从未停止过对其进行攻击的计划。好似骨鲠在喉,不吐难捱。
事实上,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己不止一次对中国境内的国军空军基地实施过围剿。他们的目的即是好让日本不必一直处于美军轰炸机的阴影之下。
由此可见,芷江作战(湘西会战)的爆发实在是早晚的事情。
1945年4月,为了支持湘西战事,冈村宁次从各地抽调兵力,组成芷江攻略部队。
尽管此时在中国大陆的日本军队,不管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已今非昔比。但冈村宁次还是东拼西凑抽调兵力八万余人。
中国战场的最后一次大型作战就此发动。
但是,令冈村宁次们没有想到的是,在被称为“雪峰山会战”的这场战役中,日军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毁灭性的打击。
据战后统计,日军在这场战役中共有27万人受伤或死亡,其死亡人数高达12498人,损失马匹1286匹,损毁汽车及武装战车共计292辆,中国军队俘虏日军300多人。
同时还出现了日军侵华战争史上的耻辱,即日军整建制的部队被中国军队消灭,这其中包括一个旅团和四个联队。
当然中国军队伤亡也很大。但相对来说,这个伤亡之比却发生了惊人的逆转:中日之比从“3:1”转变成了“2:3”,即日军死亡12498人,中方死亡人数仅7737人。
详细作战的伤亡率应该是中国正面抗日战场上最好的伤亡率了,日军本来就是垂死挣扎,在这样的伤亡率面前,日军被直接压垮。
果不其然,在这样的情势下,才过了两个月,八月十五日,日本就宣布了无条件投降,芷江也成为了日军投降仪式举行的地方。
由冈村宁次亲自导演,得到了日本裕仁天皇首肯的“芷江攻略战”落下了帷幕,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也落下了惟幕!
中国的抗日战争表明:再也不允许日本或日本之类的强盗国家对中国的凌辱了!中国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了!
而“冈村宁次”这个名字在中国却是太响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人没有不知道这个名字的一一就是后代,当我们翻开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时候,“冈村宁次”的大名赫然在目。
在抗日战争中他是日军的领军人物,早年搞特务活动妄想鲸呑中国,1938年指挥攻打长沙,1941年被任命为华北方面军司令官,1944年出任中国派遣军的总司令。
芷江战役可以说是他军事生涯中的巅峰,也是他人生中的一次滑铁卢。若是做一个日军侵华战犯最难对付排行榜,冈村宁次肯定高居榜首。
但是让人诧异的是,就是这个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臭名远扬的日军总司令,却在抗战胜利以后成功逃脱了国际法庭的审判。
而这仅仅只是因为国民党蒋介石想利用其对八路军的战术的了解,便一直对他进行各种洗白,还聘任他担任国民党高级军事顾问。
更有甚者,这个冈村宁次后来居然还找到了机会重新返回故土,一直在东京活到了82岁,才重病身亡。
客观地说,冈村宁次对日本的“贡献”极大,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代言人。他的军事造诣非常高,他的整个军人生涯从未败绩,战果丰硕,一一除了“芷江攻略战”。
但是芷江会战就是他整个战争史上最不愿意提及的事情,冈村宁次带领的八万大军与中方血战两个月,最后不仅仅是失败让他难以启齿,日军在这场战役中的所作所为才是让他最难以理解的地方。
日本与美国在太平洋上激战,日军节节败退,为了能够扭转在太平洋战场上的颓势,日本把大部分精锐部队都调去了海上。
因此在此次战役中参战主力都是一些新兵蛋子,许多部队看到此仗难打纷纷出逃,十分狼狈,没有半分军人的气概。
在战斗中,这些日本军人将手中携带的装备悉数扔掉,以减轻逃跑时的负重,就连日本的军旗都被他们抛弃。
这是冈村宁次们始料不及的!
但事实毕竟是事实!事实让冈村宁次难以启齿!
中国军队把这一幕看在眼里,除了对日军的所作所为感到不耻,民族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他们深知日军妄图依靠“芷江攻略战”而扭转整个失败战局的黄粱美梦即将破灭,因而勇气倍增!
对冈村宁次而言,这是他带过最没有骨气的士兵,是他一辈子都不愿提起的伤痛。
谈起侵华战犯冈村宁次,对于他最后的失败,可以归结为三点:当时日军的士气,国内外的形势,以及捉襟见肘的兵力。
军队士气,国内外的战争局势,我们已经提及了,接下来就主要来说一说日军当时的兵力问题。
单单从兵源上来分析的话,芷江会战时期的日军作战力并不强,差的不是一星半点,而是一大截。
在此以前,冈村宁次一直对自己在对华作战过程中所总结出的三比一定律,坚信不疑。
的确,三比一定律在曾经的战争形势中非常适用,三个中央军拼掉一个日军的公式,基本都应验。
国军的部分地方杂牌部队的战损比例能达到6或7。可在芷江会战时期的日军早已不比当年刚侵华时期的日军,尽管这时候的日军也有精锐部队,但是却都被派往太平洋战场去抵挡美军去了。
还能继续留守中国战场的日军战斗力普遍都不强,他们大多不是一些老兵伤兵,就是一些乳臭未干的娃娃兵。
芷江会战这一仗下来,日军损失极为惨重,冈村宁次也亲手打破了自己当初总结的那条三比一定律。
也即是说,岗村宁次最失败的一次战役:芷江会战,自己打破了自己的3:1定律。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有一支日军部队,刚和中国军队开始交战,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投降。
原来这支部队都是强行被拉上战场的,他们都是十多岁的小孩,乳臭未干。
看到他们的狼狈样,国军让他们下河洗澡。
结果在河水里,他们展露出了天真的那一面,他们在水里开开心心地玩了起来,完全忘却了他们俘虏的身份,甚至忘却了自已还处在战争的环境中。
赫赫有名的湘西会战是中国最后一次大型对日会战,湘西会战也被我军称为芷江会战。
日军的初衷,或者说战略目的,是想通过攻取芷江机场,达到西击重庆,迫使蒋介石投降,解除美军对日本本土的威胁。
所以,1945年4月,日军部署进攻芷江,以此来达到上述目的。
那么,冈村宁次难道没有看出一点日本在走下坡路吗?
当然不是!
实际上,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由于遭受国内外压力的双重压迫,想要在中国战场快速改变目前的战争局势,于是在1945年4月9日这一天发动了芷江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