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9章甜蜜第章 无奈与不舍
1937年9月底,刚参加完洛川会议的毛主席回到延安,当时凤凰山下的吴家窑洞是他和贺子珍最后一个家。
当天,毛主席在窑洞里发现一封贺子珍的告别信。信中,贺子珍称自己去西安了,然后转道去上海治病。
贺子珍陪着毛主席10年,连千辛万苦的长征都走过,此时选择离开,她为何这样做?
多年之后,毛主席回忆这件事时说:“这位女同志是女中的豪杰,人是很耿直的,就是缺少文化,她不要去苏联,劝也劝不住。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生活是很艰苦的,我们也不知道消息……”
贺子珍是跟毛主席大吵一架后赌气离开的,原因跟当时来延安采访的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有关联。
史沫特莱性格开放,不拘小节,她经常主动向毛主席拥抱献花。这是西方人交流方式之一,贺子珍难以理解。
贺子珍认为史沫特莱拥抱送花,这是一种“爱的表示”。女人内心向来敏感,贺子珍也是如此,她刚烈的脾气在延安是出了名的。
但这次她确实误解了毛主席。等到她明白这点已经是22年后了,那时早已物是人非,她的身份也成为了毛泽东的前妻。
贺子珍信中所说去上海看病,其实是两件事,一是她发现自己又怀孕了,她不想生下这个孩子,决定在上海进行人工流产;二是取出身上十多块弹片,那是长征途中留下的。
然而毛主席起初不同意贺子珍流产,一来他不嫌人多,而来流产对妻子的身体也不好。
但贺子珍一直跟他大吵大闹,结果到最后只能同意。
贺子珍来到西安后,住进了中共驻西安办事处。就在此时,毛主席的弟弟毛泽民和妻子钱希均从上海回来了。
毛泽民和钱希均告诉贺子珍,上海正在打仗,去那十分危险,不如先回延安再作打算。
谁知贺子珍拒绝毛泽民和钱希均的劝告。毛泽民和钱希均只好回到延安,把贺子珍的情况告诉了毛主席。
为了挽回贺子珍,毛主席派钱希均去西安跟贺子珍彻夜长谈。
钱希均说:“嫂嫂,现在兵荒马乱,你还是回到大哥身边去。你看娇娇这么小,谁照顾她啊?”
贺子珍负气地说:“谁照顾?他管嘛!延安我暂时是不回去了,我准备去莫斯科。”
一听贺子珍要去苏联,钱希均就以开玩笑的方式吓唬她:“我可听说一些延安的女青年专门找长征干部,你这样就走了,不怕有人去找他?”
贺子珍不以为然,以略带自信的口吻说:“如果他爱我,我走到天边他也爱我;他不爱我,我就是天天在他身边,他也不爱!”贺子珍似乎太自信,她没想到钱希均一语成谶。
多年之后,钱希均回忆当年两人这番谈话时,她总是叹息不已:“哎,贺子珍人很聪明,可她的性情太犟了,谁会料到后来的变化。她还是太年轻了,想不了这么多,顾不了这么多!”
当时贺子珍虽然对毛泽东怨言很大,但还是关心丈夫的生活。想到和丈夫居住的那处窑洞潮湿,贺子珍买了一条新棉被托钱希均带给他,还让钱希均带话:“等我两年。”
两年会改变很多,结果两人十年革命伴侣也走向终结。
上海是去不了了,又不愿回延安,贺子珍只好继续住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
毛泽东很快又带来信件,先前他已经托人带来口信,劝妻子回延安。这一次,毛泽东在信中依旧苦劝妻子回头,他写道:
“你听我说,我现在的情况跟在王明路线时期不同了,那时我没有发言权,受打击。现在,我有发言权了,很多干部和青年希望见到我,跟我谈论时事、民族命运,你应该感到高兴了?桂圆,不要再生气了,我们在战争中受尽磨难,我保证以后不会再让你像过去那样,跟着我受那么多苦了。”
毛泽东的信感人肺腑,贺子珍不可能不被感动,可她一想到延安地区有文化女青年太多,自己又自卑了。
就在此时,西安地区不少八路军战士去莫斯科治病,贺子珍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去苏联治病,又可以学习。
贺子珍决定先去兰州,再从乌鲁木齐出国去苏联。毛泽东继续为挽留妻子努力。
在兰州,毛泽东请老朋友谢觉哉劝说;在乌鲁木齐,毛泽东又请好友彭儒挽留。三番五次挽留,还是以失败而告终,毛泽东没有怨恨,他内心深处有一丝愧疚,就是贺子珍跟他吃了太多的苦。
贺子珍哪里想得到,自己苏联之行仿佛是一场梦,本以为希望从苏联学成归来能天长地久,最后却失去了曾经的拥有。
1938年春,贺子珍抵达莫斯科。医生对贺子珍的身体一番检查后,不无遗憾地告诉她,弹片已经被肌肉牢牢包裹,无法取出来了,只能伴随一生。
同年10月,贺子珍生下了一名男婴,取俄文名柳瓦,这是她跟毛泽东的第六个孩子。身处异国他乡,儿子的出生给了贺子珍无尽的慰藉。
但很不幸,小柳瓦在6个月后因染上流感夭折。
儿子夭折,让贺子珍悲伤欲绝,她反思一年前的冲动行为,于是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还附带一张自己在兰州时照的相片。
信送出后,贺子珍苦苦等待回信,等来的却是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毛泽东已经与另一个女人结婚了。
原来,贺子珍去苏联治病后,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毕业后留在国际儿童院东方部工作。正是这期间,一个女人来到毛泽东身边,她就是江青。
关于江青和毛泽东结识,江青自己后来是这样说的:
“我是乘坐一辆运米的卡车从西安出发,途中遇到大雨,道路阻断被迫等了好几天,之后改骑马抵达洛川。巧合是,当时中共中央政治局正在洛川开会。”
江青抵达洛川那天,正好是洛川会议结束的时间。据毛主席秘书叶子龙回忆:“在肖劲光和夫人朱仲芷的介绍下,我认识了江青。会后,中央和军委的领导同志分别乘车回延安时,江青就是搭乘毛主席坐的那辆卡车进入的延安。”
抵达延安后,江青被安排住在延安第三招待所。入住登记时,她不再使用“蓝苹”一名,而是填写自己深思许久的新名字,江青。
从江青来延安的时间可以看出,当时贺子珍刚刚离开毛泽东,两人一前一后不超过一个星期时间。
至于江青和毛泽东的恋爱经过,或许永远成为一个历史秘密,但江青后来说:“主席就是通过艺术认识我的。”
1938年11月20日,毛泽东在贺子珍出走苏联近一年后,跟江青结婚。两人的婚姻惊动中央政治局,为此中共中央对江青实行“约法三章”:
第一、毛泽东、贺子珍的夫妻关系尚未正式解除前,江青同志就不能以毛泽东的夫人自居;
第二、江青同志负责照料毛泽东同志的起居和健康,今后谁也无权向党中央提出类似的要求;
第三、江青同志只管毛泽东同志的私人生活与事务,20年内禁止在党内担任任何职务,并不得干预、过问党内人事及参加政治生活。
两人结婚后,江青几乎放弃了所有社会活动。
当时毛主席饮食由机关食堂负责,江青则经常来食堂里跟厨师们讨论,如何把主席的饭菜做得更有湖南口味,在深夜她经常端来可口的夜宵。
毛主席对生活要求低,而且从来不修边幅,这些习惯也因江青的到来而在悄悄地发生改变。
毛主席衣被长久没洗,江青就拿去延河里清洗;衣袖口破了,江青就动手细心缝起来;寒冬时节,毛主席熬夜工作,江青就编织厚厚的毛衣毛裤,给他御寒等等。
当家务活忙完,江青则经常坐在毛主席办公桌旁,协助他处理各种电文、文件。
这些生活细节,让毛主席很是满意。当有客人来访,江青热情招待,别人在场她的话语很少,脸上笑容不断,这给很多客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于这一切,远在莫斯科的贺子珍是万万没料到的,她依旧在苦等“毛泽东回信。”
1938年3月,张闻天夫人刘英从莫斯科回到延安。刘英和毛泽东是老乡,跟贺子珍很早就结识,也经历过长征,当初她跟贺子珍一起去苏联治病,还曾劝说贺子珍返回延安。
刘英一回到延安后,就去找毛泽东。那天江青也在窑洞里,很热情地接待了刘英。
在延安生活了几个月,江青对贺子珍也有所了解,知道贺子珍和刘英一起去苏联。如今刘英回来了,却不见贺子珍,江青意识到刘英肯定要和毛泽东说一些话,所以倒完茶水后悄悄离开了。
刘英看着江青远去的身影,发出了长长的叹息声:“主席,你日常太忙了,身边确实需要有人照顾,而贺子珍同你也有点合不来。”
毛泽东一听,连声说:“刘英同志,你是我老乡,你才是真正理解我的人。这件事不少老同志反对,你要给我做解释,做宣传。”
这次谈话中,刘英向毛泽东介绍了贺子珍在莫斯科情况,还把两人儿子小柳瓦夭折事情一并说了。
毛泽东听后久久沉默,说:“我和贺子珍还是有感情的,毕竟是十年夫妻嘛。不是我要离开她,而是她生气要离开我,我劝了很多次,她还是不回头,我能有什么办法呢?”
从毛泽东的回答可以看出,他内心已经决定跟贺子珍结束夫妻关系了。
毛泽民第三任妻子朱旦华晚年也透露了一件事,贺子珍到苏联不久,毛泽东曾写了一封信问:“我们难道就此分手了?”
贺子珍的回信很“绝情”:“就此分手。”朱旦华认为,毛泽东对江青的爱意,更多的是体现在两人志趣相投的这件事上。
毛泽东和刘英结束会谈后,也认为是时候向贺子珍说出实情了,加上几个月前他收到贺子珍的来信和照片,自己竟一直也没有回信。贺子珍也有所觉察,一次偶然事件让她预感“延安地区有大事发生了。”
1939年初的一天,贺子珍像往常一样在课余时间来到读报室。当时有不少中国学生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每天读报室内都有中国方面新闻报道的翻译播放。
贺子珍向来听得很认真,突然一则报道让她头昏目眩:延安的毛泽东接受了塔斯社的采访,双方在窑洞里谈了很久。当记者离开时已经是晚上,毛泽东和他的妻子江青来到窑洞外送行!
贺子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难道他真的忘记我了?真的结婚了吗?”贺子珍呆坐着,过了很久才起身回宿舍,室友不断安慰她,称报上的消息可能是翻译错误。
贺子珍原来身体不好,经常失眠,此后她经常彻夜不眠。
室友们的暖心劝说,让贺子珍燃起了一丝希望,她不相信自己的丈夫会离开自己,何况她离开时已经让人带话“两年就回去。”然而,贺子珍很快就接到了一封“分手信”,让她最后的一丝幻想破灭。
1939年9月,周恩来去苏联治疗之前未康复的手臂。临行前,毛泽东托周恩来转交贺子珍一份信,以及一箱书籍,里面还有一些贺子珍日常喜欢的物品。这封信内容很短:
“子珍同志:你寄来的照片已经收到。我一切都好,勿念。希望你好好学习,政治上进步……我们以后就是同志了。”
看到“同志”二字,贺子珍泪如雨下,毛泽东委婉地向她提出解除婚姻关系。
“我们以后就是同志了,我们以后就是同志了……”贺子珍自言自语不停地重复着这句话,她不敢相信这是毛泽东的真实想法,可信纸上的笔迹是毛泽东无疑。
贺子珍从来没有如此绝望,看起来柔弱的她,其实是一个意志坚如磐石的女人。
自1927年7月江西“永新暴动”上了井冈山后,贺子珍就是一位坚强勇敢的女战士。
在长征时期,贺子珍在贵州身中十几块弹片,依然从死神手中活了下来,并顺利抵达延安。
儿子夭折、丈夫提出离婚,让贺子珍坚强的个性崩溃了。当时在苏联学习的中国同志,通常一般一年半到两年就回国。
眼看身边熟悉的人员一个个回国,贺子珍选择留了下来,来到国际儿童院东方部工作,教授孩子们中文。
贺子珍决定换一种生活,原先最先反感跳舞的她也开始练习西方舞蹈,还烫了头发。一番打扮自己,贺子珍形象为之一变,也不乏追求者,结果无一例外都被她拒绝了。
贺子珍心中只有一个人,尽管现在他已经是别人的丈夫,可她依旧牵挂着,依然想了解关于他的一切。
1947年8月,贺子珍带着女儿李敏和毛岸青回国,来到哈尔滨生活。
贺子珍回国后不久,在妹妹贺怡的建议下,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当时李敏还没有回到毛泽东身边,她用俄文给爸爸写了一封信,贺子珍把两封信装在一个信封里。
贺子珍在信中表示,自己已经回到中国了,只是身体不太好,还在休养。
贺子珍还写道:“我离开中国9年,对国内现在的情况不大了解,我要通过工作来了解情况。我在苏联的日子,比在长征时还要苦。不过,这已经过去了。现在我要好好工作,我正在学习做工会工作。”
毛泽东没有回信,只给李敏发了一个电报,让她好好学习。
不久,贺子珍带着李敏搬到沈阳生活。很快妹妹贺怡从北平而来,她是受毛泽东委托,先把李敏送去见父亲,贺子珍则暂时在沈阳等待组织通知。
贺怡把李敏安全送到毛泽东身边,当她离开时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让她带给贺子珍:
“子珍:娇娇在我身边很好,我很喜欢她。望你保重身体,革命第一,身体第一,他人第一,顾全大局。”
贺子珍收到这封信时,毛泽东已经从西柏坡搬到北平香山双清别墅,“顾全大局”四个字已经说明了一切。
不久,贺子珍被组织安排南下上海休养。1959年7月,庐山会议召开,这次会议给了毛泽东和正在南昌休养的贺子珍会面提供了机会。
7月9日晚,毛泽东和贺子珍在分别22年后重逢,地点就在庐山上著名的“美庐”别墅(即180号别墅)会客厅。
22年的分离,22年的期盼,贺子珍这一年整整50岁,而毛泽东已经66岁了。贺子珍泣不成声,毛泽东则把一杯茶水端到她的面前:“我们见面了,你不说话,光哭,以后见不到了,又想说了……”
毛泽东询问贺子珍身体、生活情况后,告诉她自己现在反而比战争年代更忙了。
两人交谈了一个半小时,在一问一答中,贺子珍详细描述了在苏联的遭遇,尤其提到被错关进精神病医院时,毛泽东连连摇头,他叹着气问:“当初你为什么一定要走呢?”
毛泽东语气中有责问,但更多的是惋惜。贺子珍哽咽着回答:“哎,都是我不好,我那时太年轻了。”
谈话到结尾处,贺子珍早已无语凝噎。第二天,贺子珍被悄悄送下庐山,两人都没想到,这次会面成为了永别。
1966年,贺子珍再一次来到庐山,她来到毛泽东之前居住的房间久久不愿离开。
1970年,毛泽东最后一次上庐山,期间他跟随行人员聊天,意外提到了贺子珍,他说:“贺子珍对我最好,长得也漂亮。她后来有病,老怀疑别人害她,谁都怀疑,但不怀疑我。”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在北京逝世。毛泽东病危前,女儿李敏去看他,当时主席已经说不出话来。看着床边女儿,他向李敏作了一个圆圈的手势。
李敏揣摩了很久,后来才知道,父亲那个手势是桂圆的意思,因为贺子珍的小名就叫桂圆。
毛泽东逝世消息传到上海,在所有亲人中只有贺子珍最为冷静,那天她叉着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嘴里不停地说:“主席身体不是很好吗?怎么,一下子就走了?”
这就是毛泽东和贺子珍之间的爱情婚姻故事,有甜蜜,有无奈,更有彼此间深深地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