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8章中流砥柱
14年的抗日战争中,国共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与日军进行了22次大的会战,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役389万余次,毙伤日军859万余人,国军总共死伤322万多人。
而八路军由于力量薄弱,不能与当时的国民党力量相比,但是八路军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与日军战斗99847次,总共歼灭日伪军125万余人,牺牲40万人,牺牲的最高将领是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
然而抗战之初,八路军仅46万余人。
以当初如此弱小的力量在8年的时间里歼敌如此之多,可见八路军是抗日战场上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它是抗日战场上的中流砥柱。
当然在与敌作战的过程中,八路军的力量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纵观抗日战争整个时期,八路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八路军的发展阶段(19378-1940年)成立之初的八路军三个师和总部直属队仅46万余人,即林彪、聂荣臻领导的115师有155万人,贺龙、萧克领导的120师有14万人,刘伯承、徐向前领导的129师有13万人,总部直属队3000多人,这便是八路军成立之初的兵力。
改编完成后,八路军三个师便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出入抗日战场。
其115师取得了平型关大捷,120师取得了雁门关大捷,129师取得了夜袭阳明堡的胜利。
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陷后,在华北战场上以国民党为主的正面抗战宣告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以八路军为主体的游击战争。
在与日军积极作战的过程中,八路军还积极加强军队建设和根据地的建设,到1938年4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八路军开辟了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三个抗日根据地和冀南军区,并粉碎了日军对各根据地的围攻。
到1938年10月,八路军在华北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创建了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晋西南、冀鲁豫、山东等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发展到156万人。
1940年8月下旬,八路军向华北的日伪军发动了百团大战,到12月上旬,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八路军对日作战1824次,共歼日伪军4万余人。
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因八路军有105个团参与战斗,所以称“百团大战”,此时仅参战的八路军就有40万人。可见在这一阶段,八路军的力量发展之快。
第二阶段——八路军的困难时期(1941-1942年)八路军的百团大战,给日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所以日军以更加残酷的手段来围困消灭八路军。
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日军对各抗日根据地进行了5次“治安强化运动”,连续进行残酷的“扫荡”和“蚕食”,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更加糟糕的是,这一时期国民党开始不断的搞“反共”摩擦,八路军进入最困难的时期。
这一时期,八路军减少到30万人,抗日根据地的面积缩小了1/6,人口减少了1/3。
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八路军实行精兵简政的政策,开展广泛的群众游击战争,在两年的艰苦斗争中,八路军粉碎日伪军1000人以上至7万人的“扫荡”共144次,并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战胜了极端的困难,坚持了华北敌后抗战。
第三阶段——八路军的恢复和再发展阶段(1943-1945年)困难永远吓不倒坚强勇敢的八路军指战员们,从1943年开始八路军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军力逐渐得到恢复。
这一时期,日军在华北仍把八路军当作头号敌人,而很多国军将士却在这一时期成批地投降日军,被改编为伪军。
而这些伪军成为日寇的帮凶、爪牙、走狗,成为八路军的主要打击对象之一。八路军由于军力逐渐地得到恢复也开始由被动转为主动。
1944年日军为了打通大陆的交通线,向国民党大举进攻,发动了豫湘桂大会战。
豫湘桂大会战掏空了日军在华北的兵力,使八路军的对日作战出现了新的转机。八路军开始了局部反攻,向日伪军占领的城镇和交通线连续发动了春夏秋季攻势作战。
与此同时,八路军并以主力一部向河南和湘粤边挺进,收复了部分失地。
此一时期,部队在作战中发展到50余万人。
从1944年到1945年夏天的局部反攻中,八路军共歼灭日伪军25万余人,收复城镇70座。
1945年8月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开始全国大反攻,在大反攻作战中八路军共歼日伪军21万余人,收复城镇200余座。
抗日战争胜利后,八路军发展到近百万余人,与抗战之初的4万余人相比已经扩大了23倍。
1945年10月,延安总部综合历年战绩,公布八路军抗战期间历年作战次数、毙伤俘虏日军历年人数和总数、毙伤俘虏伪军历年人数和总数,以及日军投诚和伪军反正历年人数和总数。
依据该统计,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总计作战99847次,毙伤日军401648人,俘虏日军5096人,日军投诚710人,总计歼灭日军407454人。平均每次战斗造成日军损失4人。
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还毙伤伪军312282人,俘虏伪军402112人,伪军反正136855人,总计歼灭伪军851249人。平均每次战斗造成伪军损失85人。
历年战果如下:
抗战第一年(1937年9月至1938年5月)八路军共作战638次,毙伤日军34007人,俘虏日军124人,总计34131人,平均每次战斗造成日军损失53人。
毙伤伪军3704人,俘虏伪军2094人,伪军反正1365人,共7164人。
这期间,八路军主要配合国军正面战场作战,战斗多以伏击、突袭的运动战为主,所以每次战果较多。
这时期,歼灭的伪军人数较少,可见此时投敌当卖国贼的还不算很多。
抗战第二年(1938年6月至1939年5月)八路军共作战2051次,毙伤日军31083人,俘虏日军385人,总计31468人,平均每次战斗造成日军损失15人,累计歼灭日军65599人。
毙伤伪军15430人,俘虏伪军7521人,伪军反正17935人,共40886人。两年累计歼灭伪军48050人。
这期间,日军占据了东北、华北及华东大片国土,攻势变缓,而八路军深入敌占区,面对日伪军的绝对兵力优势,开始由运动战为主,转变为以游击战为主,所以战斗次数增多,但每次战斗的战果变小。
这时期,伪军人数开始增加较多,可见面对日寇铁蹄,贪生怕死、卖身投靠当卖国贼的人不在少数。
抗战第三年(1939年6月至1940年5月)八路军共作战6936次,毙伤日军64355人,俘虏日军689人,日军投诚19人,总计65063人,平均每次战斗造成日军损失9人。三年累计歼灭日军130662人。
毙伤伪军23475人,俘虏伪军15338人,伪军反正9180人,共47993人。三年累计歼灭伪军96043人。
从作战次数的急剧增加,以及每次战斗造成日军损失人数的减少,可以看出八路军已经采取广泛的游击战形式来对日作战。
抗战第四年(1940年6月至1941年5月)八路军共作战6152次,毙伤日军50257人,俘虏日军326人,日军投诚12人,总计50595人,平均每次战斗造成日军损失8人。四年累计歼灭日军181257人。
毙伤伪军21583人,俘虏伪军15355人,伪军反正5178人,共42114人。四年累计歼灭伪军138157人。
从战斗次数略微减少,毙伤俘日军的人数也略微减少,而毙伤俘虏伪军人数的较大增加,伪军反正人数的较大减少,可见日军的残酷“扫荡”开始给八路军抗战造成了很大困难,抗战形势很严峻。
抗战第五年(1941年6月至1942年5月)八路军共作战12221次,毙伤日军50306人,俘虏日军284人,日军投诚16人,总计50606人,平均每次战斗造成日军损失4人。五年累计歼灭日军231863人。
毙伤伪军33526人,俘虏伪军17914人,伪军反正4306人,共55746人。五年累计歼灭伪军193903人。
从战斗次数的激增,以及每次歼灭日军人数的减少,而歼灭伪军人数的较大增加,可知这一时期八路军主要采取了更广泛地分散游击战的对策,来应对日军的残酷“扫荡”,而日军则开始采取扩充伪军来当炮灰的策略。
抗战第六年(1942年6月至1943年5月)八路军共作战22735次,毙伤日军55637人,俘虏日军296人,日军投诚23人,总计55956人,平均每次战斗造成日军损失25人。六年累计歼灭日军287819人。
毙伤伪军62405人,俘虏伪军31161人,伪军反正4728人,共98294人。六年累计歼灭伪军292197人。
从作战次数的再次激增,以及每次歼灭日军人数的再次减少,而歼灭伪军人数的再次激增,可知八路军进一步执行了分散游击战的策略,来应对日军的残酷“扫荡”,而日军则进一步采取扩充伪军来当炮灰的策略。
抗战第七年(1943年6月至1944年5月)八路军共作战23327次,毙伤日军65432人,俘虏日军303人,日军投诚45人,总计65780人,平均每次战斗造成日军损失28人。七年累计歼灭日军353599人。
毙伤伪军79831人,俘虏伪军59343人,伪军反正6948人,共146122人。七年累计歼灭伪军438319人。
从歼灭伪军人数的再一次激增,可见当时贪生怕死、卖身投靠当卖国贼的人数是何其之多。
抗战第八年(1944年6月至1945年5月)八路军共作战23859次,毙伤日军47884人,俘虏日军562人,日军投诚68人,总计48514人,平均每次战斗造成日军损失2人。八年累计歼灭日军402113人。
毙伤伪军66542人,俘虏伪军108321人,伪军反正27022人,共201885人。累计歼灭伪军640205人。
从伪军被歼灭人数的激增,可见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穷途末路,很多卖身投靠当卖国贼的又开始给自己找后路了。
抗战反攻阶段(1945年6月至1945年10月)八路军共作战1928次,毙伤日军2687人,俘虏日军2127人,日军投诚527人,总计5341人,平均每次战斗造成日军损失28人。八路军抗战累计歼灭日军407454人。
毙伤伪军5788人,俘虏伪军145065人,伪军反正60192人,共211045人。累计歼灭伪军851249人。
作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主力,八路军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有奋斗就会有牺牲”,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法西斯,八路军在抗战中付出了巨大牺牲。
自抗战五周年起,每逢七七纪念日,《解放日报》都会公布抗战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的伤亡情况。
1944年6月22日,第18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对中外记者参观团发表《中共抗战一般情况的介绍》的谈话,对抗战以来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战绩和伤亡情况进行了相对详尽的分析。
这一数据此后也一直被当作权威数据反复引用。
1945年4月30日,第18集团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言中指出,在八年抗战中,八路军共进行战斗91584次,毙伤日军373460人,毙伤伪军296966人,俘日军2886人,俘伪军239754人,争取敌军投诚166人,伪军反正69658人。八路军阵亡122245人,负伤201381人。
解放以后,199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辞典》出版,对八年全国抗战期间八路军对日作战的战果和人员伤亡,进行了较系统的简要统计。
1994年,以肖克为编审委员会主任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八路军》史料丛书给出了权威的总数据:八路军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一支中坚力量,华北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不断地发展壮大,改编时只有4万多人,到1945年底,发展为拥有102万余人的大军。
8年中,八路军抗击日军侵华兵力的1/3至1/2,与日伪军作战约10万次,消灭日伪军125万多人,缴获长短枪45万多支,轻重机枪7400多挺,各种炮1280多门。
八路军在8年抗战中共伤亡34万多人(其中牺牲团以上干部700余人)。
八路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入华北敌后,创建了拥有7000多万人口的广大敌后抗日根据地。依靠根据地的人力物力,坚持了长期抗战。
同时,广泛地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把敌人的后方变成了前线,有效地打击、牵制和吸引着大量敌军。
这对国民党正面战场也是最有力的支援和配合,对坚持全国抗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里着重要指出的是《八路军战绩统计表》中的统计数字主要来自于1944年6月22日叶剑英与中外记者参观团的讲话,但并非孤证。
1938年6月,朱德、彭德怀、左权曾通报八路军抗战一年来伤亡总数为25986名,其中,受伤17366名,阵亡8620名,一二○师共伤亡7789名。
可以看到,通报中的伤亡总数超出上表中叶剑英对外公布数字(负伤指战员8107,阵亡指战员4432,共计12539人)一倍左右。
但在1938年8月30日一二○师组织部编制的抗战一周年伤亡统计表中,一二○师的伤亡合计为4027人,此数字比上述军内通报中一二○师的伤亡减少接近一半,并且“整个伤亡数目是比较精准”。
以此推断叶剑英公布的数字更加可靠。另外,从军委卫生部编制的报告来看,第一周年全军(包括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死伤数为12539人,此数字与叶剑英公布的数字完全一致。
由于此时新四军尚在筹备整编阶段,日军正规军还未侵入华南,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应该都还没能形成死伤报告,故此统计也能印证叶剑英公布的数字。
从这一统计表来看,第一,八路军在华北敌后的抗战,战斗次数呈逐年增加的态势。
第二,对日军作战,毙伤数字较大,俘虏数字较小;相对而言,对伪军作战俘虏较多。在抗战最后两个阶段,俘虏和反正的伪军数量明显增加。
第三,在抗战最初两年没有日军投诚,第三周年以后逐渐增加,可见对敌军的政治工作收到效果。
第四,从缴获敌军的武器数字来看,我军在第五周年度(即一九四一年下半年至四二年上半年)的战斗非常艰苦:战斗次数明显增多,但缴获率则比第四周年明显下降。
第五,就敌伪与我伤亡比较的变迁来看,中间虽有波动,但自一九四二年以后,我军经过精简整训,战斗力比战争初期大为提高。
抗战期间,八路军团级以上干部牺牲(死亡)的比例超过总数的五分之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所编《八路军》(表册)一书烈士名录(团级及以上干部)收录728人,干部名册收录有团级以上干部3438人,。
以此数据进行计算,则抗战期间,共产党团级以上干部的牺牲(或死亡)比例高达21175,超过五分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烈士名录》收录了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病故)的团(或相当于团的支队、区队、大队)参谋长、政治处主任以上,旅或相当于旅的支队、军分区司政机关正科级干部与拱卫部门主官,以及师以上机关副科长以上干部。
《干部名册》收录了团长、团政治委员(包括相当于团的支队、区队、大队主官)以上领导干部;旅(包括相当于旅的军分区、支队)正、副参谋长,政治部正、副主任和供、卫部门主官;二级军区司、政机关部、处长和未设二级部(处)的科长以及供、卫部门主官以上干部;师(大战略区)机关科长以上干部。
两者的收录范围基本一致。
另外,八路军经过改编后,由原来的三个方面军改为三个师,人数虽未减少,但编制级别却明显降低。
如原红二十九军改编为第一二九师特务营,原红军独立第一师和陕北独立团改编为第一二○师特务营。
相应的大多数红军干部均“降级”使用,如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肖克任第一二○师副师长,红十五军团第七十八师师长韩先楚任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副团长,等等。
因此,团级以上干部在八路军中应属于重要干部,部分主要军政干部更是高级干部,超过五分之一的牺牲(死亡)率反映了八路军在抗战中付出的巨大牺牲。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第一,从阵亡时间上看,第4周年和第5周年,即根据地进入最困难时期时,士兵死亡人数明显增多。
第5周年和第6周年,团以上死亡干部明显增多,说明根据地的形势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时刻,部队干部和机关更多地暴露在日军的枪口之下。
但与此同时,八路军的兵力却出现明显下降并且增长停顿(见八路军逐年兵力统计表)。
第二,从干部死亡比例上看,第6周年和第7周年明显增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扫荡”和封锁给八路军造成了巨大损失。
由于统计时部分1942年阵亡干部的死亡时间不能确切到具体的月份(这也反映了当时根据地的困难程度),所有死亡时间不明的统一列在了1942年12月份阵亡干部的后面(共35人),统计时放在了第7周年。
所以原本死亡率就已经是最高的第6周年的死亡比例应该更高,也就是说1942年6月至1943年5月是八路军在抗战期间最困难的时期。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第一,尽管八路军改编之初兵力很少,力量有限,只有4万多人。但面对强敌,并未畏葸不前,而是战斗次数逐年增多,即使在抗战最困难的时期依然坚持抗战。
第二,八路军在战斗中发展壮大,总体兵力逐年增多,除1941年至1943年兵力增长停顿之外,其余年份均是大幅度增长,1945年的兵力比1944年更是增长了接近一倍。
第三,八路军付出了巨大牺牲。超过34万人在抗日战争中牺牲或受伤,其中牺牲的团以上干部超过了总数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