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4章红旗永不倒①
说起中国革命历史上,还有一个特殊的人物,那就是冯白驹1。
冯白驹被周恩来称之为“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
而且这面旗帜23年不倒。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8年12月琼崖工农红军改编为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14区独立队,冯白驹任队长。
他为培育这支抗日武装呕心沥血,亲自给战士们上政治课,讲授毛泽东军事思想和红军的优良传统作风。
他还同战士们一起进行军事技术、战术训练,使这支武装的军政素质和作战能力不断提高,成了冲杀在海南人民抗战最前线的一面红旗。
1939年2月日军入侵海南岛,他在琼山县潭口指挥了阻击日军的战斗,打响了琼崖抗战的第一枪。
不久部队扩编为广东省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任总队长。率部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取得了琼山罗刘桥、罗板铺伏击战,海口长林桥袭击战,那大围攻战等战斗的胜利。
并先后开辟琼文、美合、白沙等根据地,挫败了日伪军的多次“扫荡”和蚕食。
琼崖革命斗争红旗不倒,还要追溯到土地革命斗争初期。
1929年2月和7月,设在海口市的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机关二次遭破坏,特别委员会领导人被捕牺牲。
危急时刻冯白驹挺身而出,建议召开各县代表联席会议,重建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领导机关。
1929年8月,各县代表联席会议在定安县内洞山召开(史称“内洞山会议”),成立中共琼崖临时特别委员会(1929年9月,中共广东省委员会批准正式成立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
冯白驹任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会委员,并受重病在身的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书记王文明2委托主持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工作。
1930年1月,王文明病逝后,冯白驹接任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书记。
1930年2月,冯白驹先后前往香港、上海,向中共广东省委员会和中共中央汇报工作,受李立三、周恩来接见。
1930年4月,在母瑞山主持召开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传达中共中央和广东省委员会的指示,总结经验教训,作出扩大农村根据地、发展党组织、扩建红军等项决议。
1930年8月,冯白驹主持成立琼崖工农红军独立师。
1932年,琼崖红军反“围剿”失败,革命转入低潮,他带领党政机关及警卫连共100多人,在母瑞山坚持8个多月艰苦卓绝的斗争,保存了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领导核心,支撑着琼崖革命红旗。
1933年4月,带领幸存的25人突围返回琼山县革命老区。在群众的积极帮助下,仅三四个月时间,琼山县就有9个乡的党组织恢复起来,武装斗争的烈火也燃烧起来。
冯白驹常以此教育干部战士:琼文地区没有大山,但有革命群众,我们才能牢牢地扎下根来。这就叫“不是山藏人,而是人藏人”!
经过3年的艰苦斗争,中共琼崖基层党组织得到恢复和发展,不久重建了红军游击队。
1936年5月,在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第五次扩大会议上,冯白驹再次当选为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书记,并成立琼崖红军游击队司令部,开创革命新局面。
1937年七七事变后,冯白驹为执行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代表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致函中国国民党琼崖当局,建议停止内战,团结抗日。
1937年同年10月,与夫人曾惠予一起在塔市乡演村被国民党琼崖当局抓捕。经周恩来等向国民党提出交涉,1937年12月释放出狱,任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常务委员。
1938年1月与国民党琼崖当局谈判,1938年10月达成合作协议,琼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形成。
1938年12月5日,琼崖红军游击队在琼山县云龙乡改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史称“云龙改编”。冯任独立队队长。
1939年2月10日,日本军队从天尾港登陆占领海口后,向清澜、嘉积进犯。
冯白驹命令独立队第一中队在南渡江潭口渡口阻击日本军队,打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琼崖抗日武装抗击日本侵略军的第一枪。
1938年3月独立队扩编为独立总队,冯任总队长。
1940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复任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书记,并任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总队长兼政治委员。创建美合山区抗日根据地,创办琼崖抗日公学,兼任校长。
1941年2月,兼任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军事委员会主席。1941年11月成立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当选为主席。
1942年到1943年,在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残酷的“蚕食”、“扫荡”,在与中央中断电讯联系的情况下,创造性制定了“坚持内线,挺出外线”的作战方针。率领独立总队粉碎了日伪军“蚕食”、“扫荡”,扩大抗日根据地。
1944年秋,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改为琼崖抗日独立纵队,冯任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45年挥师挺进白沙,创建白沙抗日根据地,迎来了琼崖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6年1月,在白沙县牙叉主持召开中共党政军科级以上干部会议(史称“牙叉会议”),统一思想,作出做好自卫反击战准备的决定,粉碎国民党四十六军挑起内战、进剿解放区、消灭琼崖主力的阴谋。
1944年4月和8月,先后收到中共中央关于琼崖独立纵队北撤山东的指示和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关于琼崖独立纵队南撤越南的指示,从琼崖斗争实际出发,致电中共中央,提出继续坚持琼崖斗争的建议,获得中共中央的批准。
于是冯白驹率领部队挺进五指山区建立中心革命根据地。
1947年5月,主持召开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将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改为中共琼崖区委员会。
在此次大会上,冯白驹当选为区委员会书记。
1947年10月,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将“广东省琼崖游击队独立纵队”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冯任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48年9月到1949年7月,领导琼崖纵队相继发动秋、春、夏三大军事攻势,取得歼敌3000余人的辉煌胜利。
1949年九、十月间,先后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广东军区第三副政治委员。
1949年底到1950年5月,领导琼崖党政军民全力以赴,有力地接应和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渡海兵团登陆作战,解放海南岛。
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每当危险的关键时刻,冯白驹都挺身而出。
有几件事是令人难忘的:1927年4月琼崖国民党反动派挥起屠刀,杀害了大批共产党人,他的入党介绍人、琼山县委书记李爱春英勇就义。
入党不满一年的他被指定负责组建琼山县委并任书记。他没有被白色恐怖所吓倒,而是毫无犹豫挑起这副担子,并组织起武装队伍,把琼山的组织工作和武装斗争搞得有声有色。
后来,澄迈县委遭到破坏,他被派前往收拾残局。他不辱使命,不到一年就打开了局面。
1929年7月琼崖特委机关遭到严重破坏,领导人被捕牺牲,琼崖的斗争失去了统一的领导,在斗争处于危急关头,他挺身而出,倡议召开各县联席会议,重建了特委领导机关。
此一壮举,曾被党中央作为党课教材的范例。
1939年2月日军在海南登陆后,国民党军队纷纷向定安的翰林、岭口等地撤退,而冯白驹领导的琼崖抗日独立队,在琼山县潭口狙击登陆的日军后,立即转入琼山的道崇、咸来、树德一带,创建琼文抗日游击根据地。
他英勇组织抗日,不仅唤起岛内民众的抗日热情,也得到海外华侨的支持,新加坡、马来西亚掀起“援八”、“援四”、“援冯”运动,被周恩来称之“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
孤岛奋战,表现出冯白驹过人的胆略与智慧。他的智,表现在战略战术上。
武装斗争早期,他的智慧就初露锋芒。大屠杀后到处白色恐怖,他在琼山组建起一支短枪队,化装袭击大致坡、捣毁白石溪炮楼、夜袭道崇团局,有效地打击敌人的反动气焰。
在抗日初期,他采用游击战争的战术,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他采取伏击、化装奇袭等战术,在潭口、罗牛桥、永兴、文昌等地连续打了几个漂亮战,大大鼓舞了全琼民众的斗志,独立队也随着壮大扩编为独立总队。
他的智,表现在对敌的斗智上。“云龙改编”后,琼崖国民党守备司令王毅指定我军开进府城,企图吞并我独立队,但冯白驹非常机智地反驳说:“既然我军在组织建制上独立,驻防问题应由我们自行决定,当局不能干涉。”始终保持了“琼纵”的独立性。
抗战初期,冯白驹深感干部奇缺,应靠“众智”和敌人斗。便在琼崖独立队创办“随营军政培训班”,亲自给学员讲授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文章及相关课程,后来还在美合根据地创办党校、琼崖抗日公学,培养了大批党政军干部。
他的智,表现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美合事件后,特委机关和部队何去何从,当时有些同志认为应转移到南丰那大地区,那里山高林密,可以掩蔽活动。
但冯白驹认为这个地区虽然有地形可依靠,但革命较晚,群众基础薄弱,还是转回琼山、文昌地区,那里群众基础好,有回旋余地,“不是山藏人,而是人藏人。”
经特委集体研究后向琼文地区转移。实践证明,冯白驹的决策是正确的。
在渡海战役前夕,他提出“先偷渡一批兵力,加强琼纵接应力量,后大兵团渡海”等建议,得到野战军前线指挥部的采纳。
“忠”。首先,是对共产主义的忠。从二六年入党起,他就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不论多么艰苦、多么曲折,他从不动摇过。
1932年琼崖红军仅剩25人,但他仍充满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坚持艰苦卓绝的斗争,领导琼崖纵队发展壮大到解放时25000人。
1937年,冯白驹被捕入狱,不论敌人高官厚禄软硬兼施,他都大义凛然,并在狱中组织党支部与敌人进行斗争。
解放后,他曾被错误地关进监狱,但他的信念没有动摇过。
其二,对党中央和毛泽东思想的忠。尽管远离中央,但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自觉地服从中央的领导。
由于环境恶劣,冯白驹几次因失去电台中断了联络,但仍自觉地运用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开展游击战争。
正是自觉地创造性地运用了毛泽东思想,使琼崖纵队“从小打到大,从弱打到强。”
其三,对人民的忠,忠实地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打土豪,除恶霸,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在抗日战争时期,冯白驹曾在根据地发行“国币代用券”、“琼崖人民政府代用券”,不让人民的利益受损失。
他经常教育干部战士要敬重和保护好“衣食父母”。他爱人民,植根于群众之中,人民群众都亲切称他“老冯”、“冯同志”。
冯白驹从1929年联席会议起,就主持琼崖的工作,是任职最长的第一把手。他那民主作风和多谋善断的事迹是感人至深的。
他尽管是一把手,但始终把自己当作集体领导中的一员,重大问题不搞个人说了算,而是经过集体研究决定。
如1943年常委讨论总部机关向东南还是向西南转移建立根据地问题,尽管自己提出向西南转移是正确的,但多数同志不同意,他个人只声明保留意见,组织上仍按照多数通过的决议执行。
后来执行结果行不通,大家认识到他的意见是正确的,他的意见才形成集体的意见。先到六连岭,后转向五指山区建立根据地。
海南远离中央、远离主力,冯白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和海南的实际情况,做出决策、指导工作。在实事求是方面,他是有过深刻教训的。
1930年广东行动委员会命令琼崖“夺取海口”,1932年“肃清ab团”,这两次左倾路线的干扰,给琼崖红军造成极大的损失。
正因为教训深刻,从母瑞山下来后,他的决策极少出现偏差。尽管数次中断与中央的联络,陆陆续续十年之久,但他领导琼崖的斗争的决策和实践,总体上是符合中央精神的。
大家都知道,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达成了第二次合作协议,陕北红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3个师。南方八省游击队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相较于1937年8月就迅速改编的八路军,南方八省游击队因为分散各地,联络困难,因此到1937年10月才陆续开出游击区接受改编。
江南各游击队到皖南歙县之岩寺集结整编,江北各游击队分别在湖北黄安七里坪和河南确山县竹沟集结改编。全军编为4个支队10个团(含四支队手枪团),共103万余人,各种枪6200支(挺)。
其中,第一支队由湘鄂赣粤四省游击队组成,第二支队由福建和浙江红军组成。第三支队由闽西红军组成。第四支队由红二十八军和豫南游击队、鄂东北挺进师组成。
读者可能注意到,活跃在南方八省的还有一支著名的游击队—琼崖红军游击队(即后来的琼崖纵队),这支游击队并没有划入新四军中。
当时,海南岛还没有独立建省,属于广东管辖。按理说,琼崖红军人枪约200,可以和活跃在油山的闽粤边游击队合编成一个营,划入新四军第一支队中。
事实是,新四军于1938年6月东进作战,琼崖红军却依然没有能改编。直到1938年12月,琼崖红军游击队才改编为非正规军编制的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注1冯白驹(1903一一1973)海南省琼山市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别名裕球、继周。琼崖革命武装和根据地创建人。被誉为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独立二师师长,广东省人民抗日纵队琼崖独立总队总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暨43军政治委员,中共海南区委第一书记,海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海南行署主任
注2王文明(1894——1930),字钦甫,号恩安,1894年11月1日出生于海南东部乐会县第四区(今琼海市阳江镇)益良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24年秋,考进上海大学社会系。1925年1月,“琼崖革命同志大同盟”在广州筹办,王文明应邀赴穗参与该组织的领导工作。同年10月,王文明受中共广东区委委派,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6年1月,王文明率部渡海南下讨伐盘踞在琼崖的军阀邓本殷,光复了琼崖。6月,王文明和中共广东区委特派员杨善集在海口市主持召开中国共产党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王文明当选为书记。1930年1月17日,被称为“琼崖革命第一人”的王文明因积劳成疾,于母瑞山病逝,时年仅3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