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7章泾县保卫战
第二次军部保卫战发生于1940年10月2日至9日。
日寇为报父子岭、何家湾战斗失利之仇,并企图抢夺我根据地秋收粮食,在同年10月上旬,又调集日伪军向云岭扑来。
为保卫军部,我新四军展开了又一次保卫战。
这次保卫战的叫法不一,有称泾县保卫战或云岭保卫战,也有称皖南第二次反“扫荡”战。
此战是叶挺军长在新四军中唯一一次亲临前线指挥反日伪军“扫荡”的战斗,主要在南陵县、泾县进行,大小战斗几十次,可构成战役规模了。
但是,在《新四军综述·大事记·表册》(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回顾新四军军部》等史书中,对此战并无详细记载。
在《新四军战史》中记为“日军‘扫荡’皖南”,仅有数百字描述而己。
可见新四军类似的战斗那是不胜枚举。
本章就新四军军部保卫战之泾县保卫战(属于皖南第二次反“扫荡”)略作一介绍。
1940年10月2日,江南、江北的日军由水路集中起了芜湖地区的第十五师团以及杭州地区的第一一六师团各一部约7000余人,加上伪军3000余人,由号称“常胜将军”的三木石太郎指挥,步、骑、炮、空多兵种联合,再次大举“扫荡”皖南。
进犯的日伪军分为3路:第一路,由繁昌横山桥、三山、铜陵、大通,向繁昌、黄浒进犯。
第二路为日伪军主力5000余人,由芜湖、石硊、黄墓渡、桂村桥,经峨岭镇直扑南陵三里店(今三里镇),企图向泾县云岭进犯。
第三路,从湾沚出发,渡青弋江经西河镇,逼近南陵。
本章转《新四军征战日志》里的条目:“日军第十五、第一一六师团各一部及伪军共1万余人,由荻港、铜陵、湾沚等地分路出动‘扫荡’皖南。4日起,皖南新四军第一、第三、第五团等部在叶挺军长指挥下,经过左坑围困战、枫坑截击战、泾县争夺战等大小战斗数十次,予日军以严重打击。至11日,共歼日伪军千余人,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收复了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师弃守的泾县城。”
再转《新四军战史》里的记述:“2日,日军从苏南、江北增调第十五、第一一六师团兵力至湾沚、大通、铜陵、荻港、流潭圩等地,3日分路出动。其部署是:以大通之2000余人向青阳方向进犯;铜陵之1000余人经顺安向黄浒、繁昌进犯;湾沚之2000余人经黄墓渡向南陵进犯;荻港、流潭圩之4000余人,一部绕繁昌扑向黄墓渡,大部经铁矿山、峨岭直扑三里店方向。”
10月3日,新四军军部已收到敌军“扫荡”情报。
面对日伪军来犯,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召开紧急会议。
鉴于新四军驻皖南部队仅7000余人,还分散在泾县、南陵、繁昌、青阳多地,驻云岭新四军军部的不到600人(战斗部队主要是特务营),敌强我弱。
叶挺提议,采用“后退决战、运动防御、逐步后退,层层堵截、待机反击”的积极防御战法,在敌军大队人马必经的道路沿线设置纵深阵地,消耗和迟滞敌军。
经过研究决定:一是发动群众,做好支前准备,确保军部安全;二是利用三里店、汀潭一带的不便于敌军行动的有利地形,以第一支队第一团(老一团)、第二支队第三团(老三团)实施机动防御阻敌。
其作战部署是:以第三支队一部在南(陵)-青(阳)公路沿路阻击、迟滞敌军;以老一团、老三团进至云岭东北的三里店、汀潭一线,利用山地复杂地形,抢修工事阻击敌军;以第三支队第五团(老五团)在铜陵、繁昌一带牵制敌军,第三支队其余部队在铜(陵)繁(昌)泾(县)地区与敌周旋。
紧急会议后,叶挺军长亲自指挥,急调第六团三营赶赴云岭,他则亲率教导总队一部和军部直属队能够参战的人员赴三里店增援老一团。
其余军部机关人员则由项英、袁国平、周子昆等人率领从罗里村暂时向汤村转移,前方医院、兵站、仓库、修械所、印刷厂等单位的辎重物资全部转移到章家渡对面的章村一带。
部队行动前,由叶挺、项英共同主持,在军部驻地召开了战斗动员大会。
叶挺军长走上讲台,掷地有声地讲到:“我们必须抱有与皖南国土共存亡的战斗决心!”接着,他连续向全体官兵发问。
一问:“今天开的是什么会?”台下齐声喊道:“战斗动员大会!”
二问:“我们开会做什么?”台下整齐雄壮地齐声答道:“准备打鬼子!”
三问:“打鬼子要流血牺牲,你们怕不怕?”台下声音犹如天崩地裂:“不怕!”
叶挺最后说:“好!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从本人起到每一个士兵,哪一个退出阵地,就得受枪毙处罚!”
叶挺前后只用了几分钟就做完了简短有力的战斗动员。
新四军开始多处设伏,埋设地雷,在龙祥岗、凤凰山、台山、钟鸣街、方村、铁矿山、九郎庙、黄墓渡等地不断阻击、袭扰日伪军。
而日伪军的骑兵、炮兵在崎岖不平的狭窄山路上行进艰难,这就使得日伪军南进速度极其缓慢。
10月6日,驻守峨岭的国民党第五十二师未放一枪即撤退。
五十二师这一撤退,日伪军很快推进至峨岭,并且因为有公路利于重武器、骑兵快速推进,所以这一路敌人的威胁最大。
叶挺判断,日伪军占领峨岭镇后,必南进向三里店进犯,其后的要地就是汀潭村。
这是因为三里店、汀潭村位于云岭北端,三里店距云岭军部驻地约40里,汀潭村距云岭军部驻地约30里。
必须阻止日军的进攻态势。叶挺知道三里店、汀潭村一带地形复杂,山峦叠嶂,树草茂密,且道路狭窄,不利于敌军大部队展开,而有利于我方小部队隐蔽和伏击。
于是叶挺军长决定,首先迟滞日伪军行动,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在当地群众的配合下,层层设伏,以轻装小分队夜以继日的阻击、袭扰敌人,使其装备、兵力上的优势无法发挥出来,迟滞敌军行动。
10月7日,由于驻守三里店的国民党第五十二师1个营早已撤离,日伪军得以推进至三里店外围,这一股日伪军即三木石太郎亲率的主力,集结了步、骑、炮兵5000余人,火炮20多门。
而叶挺军长已亲率指挥所等候在这里,部署老一团、老三团利用三里店以南、汀潭以北的有利地形,构成了多道伏击。
日伪军进入我伏击圈,新四军机枪、步枪突然开火,手榴弹倾泻而下,当即给予日伪军重大杀伤。
日军装备有三八式野炮和九二式步兵炮,还装备有大量的掷弹筒,不时还有飞机助阵,凭借优势兵力和火力,对新四军阵地轮番进攻。
我老一团、老三团由于火力处于劣势,故不与敌硬拼阵地战,充分利用山区有利地形,且战且退,日伪军得以占领三里店。
占领三里店的日伪军分兵继续南犯,分别沿着三里店至汀潭、戴家会至汀潭两条山间公路行进,企图汇合于汀潭。
叶挺军长判明敌军企图,立即调集兵力机动至田坊、草鞋店和左坑一带隐蔽待机。
日伪军向东南方向的一路以骑兵为先头,向田坊开进途中即在许村桥(徐村桥)遭到新四军预伏部队的伏击。
另两路企图占领草鞋店、左坑一带两侧高地,同样遭到新四军预伏部队的伏击。
我老一团一营一连在左坑予敌以迎头痛击,军部参谋刘奎率工兵连在日军前行的路上大摆地雷阵,炸得日伪军人仰马翻,战战兢兢地龟爬着。
受到新四军顽强阻击的日伪军,无奈之下合为一股,强行推进至吕山(在汀潭村北面,距汀潭村仅5里)一带。
新四军部队还是先敌占领了道路两侧高地,日伪军继续受阻,只能拼命集中火力攻击新四军吕山一带的阵地。
当敌炮火轰击、飞机轰炸时,新四军部队规避,当敌展开冲锋时,立即进入阵地反击。
7日傍晚,打退敌多次进攻后,新四军为保存实力,主动向后撤退,放弃了汀潭村。
就这样,新四军据险设伏,不断出击,节节抵抗,让日伪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白天,日伪军胆颤心惊,防不胜防;夜晚,日伪军夜不能寐,不得安宁!
就这样,自10月3日新四军开始阻击、袭扰开始,日伪军花费了整整5天时间缓慢推进不足百里,直到10月7日傍晚才得以占领了空无一人的汀潭村。
日军付出了沉重代价,占领的又是一个空村子,恼怒之下,烧毁30余户民房百余间。
此时,我老一团、老三团得到军部增援部队(特务营、教导队一部)增援,分头占领了汀潭村南和小岭的有利地形,对日伪军形成扇形围困,将其阻于汀潭以南、云岭以北地区。
史载的左坑围困战,即此时我老一团一营一连经左坑对日伪军的一次战斗,毙伤敌上百人。
日军指挥官见天色已晚,战斗已经毫无优势可言,不敢在村中停留,只能在村外择地宿营,打算等到天明后得到飞机助战,继续向云岭进攻。
当夜,新四军利用地形彻夜不停地对日伪军进行骚扰,使日伪军神经紧张、倍感疲惫。
这里还有一个当地流传的故事——“铁门坎”“鬼门关”吓退敌兵。
田坊村(曾经是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部所在地)有一个自然村官田冲,日伪军在汉奸带领下行至这里,汉奸向田间劳作的老乡打听去田坊怎么走。
一位年长的农民灵机一动回答说,我们这里去田坊可不好走哇,要经过“铁门坎”,过了“铁门坎”后面还有一道“鬼门关”呀!
带队的日军小头目听汉奸连说带比划,便举起指挥刀,叽哩呱啦连声吼叫,队伍立即向后转,返回三里店改道向汀潭而去。
从汀潭至云岭的古驿道上,有一座横跨泾县、南陵两县的合乐桥(一说合梁桥),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原名铁炉桥,坐落于孤峰河上,距云岭15里,可谓汀潭的前哨。
当日军先头部队走上桥时,新四军预伏部队突然开火,桥上敌骑兵步兵乱作一团,被击毙的连人带马栽入河中。
此时,敌人离云岭军部只有10余里了,他们仍想继续迂回向南进犯云岭。但是,从汀潭村到云岭的道路,不是被新四军处处设防,就是被当地农抗会和群众堆放粗大的树木和巨石堵塞。
一股日军骑兵企图快速突击,打开通路,被新四军预伏部队用多挺马克辛重机枪、捷克式轻机枪猛烈扫射,骑兵队长铃木大佐当场毙命。
日伪军这时已经伤亡惨重,而新四军熟悉地形,处处设防,战法灵活,加之当地百姓实行坚壁清野,日伪军找不到粮食,士兵又冷又饿,士气非常低落,只能收缩起兵力。
8日凌晨,叶挺军长亲自指挥新四军各部,攻打收缩的敌军。一时间,敌我双方战斗呈胶着状态,敌军进攻,新四军后退,待敌军攻击无果而后退,新四军则展开进攻。
如此反复,日伪军始终不能捕捉到新四军主力,消耗越来越大,不得已,只能放弃攻占云岭的打算,把攻击目标改为占领泾县县城。
叶挺军长审时度势,指示第一支队副司令员兼老一团团长傅秋涛,让部队在大、小岭一带放开一个口子,迫使敌人撤退,然后我军乘胜追击。
果然,日伪军在飞机和炮火掩护下改道向东,分3路向大岭、小岭方向突围,倚仗火力优势掩护,缓慢前行。
大岭、小岭山山相接,岭岭相连,到处是山冲、山头,原为国民党第五十二师防区,但五十二师已经撤离。新四军跟随日伪军,不断开火,日伪军趁夜色越过双岭坑。
日伪军得以逃出山沟,向枫坑集(今枫坑村)逃窜(向南),企图寻渡口渡过青弋江,再逃往泾县县城。
等候敌人的我新、老一团和工兵连在枫坑四周山上不断截击日伪军,继续杀伤其有生力量。
日伪军窜到枫坑集后,一面纵火焚烧镇上的民居,一面赶渡青弋江。
由于国民党第五十二师早已撤防,日伪军得以渡江,上午先后到达井堪王、岩潭洲、沙河里等村落。
然后日军又兵分两路,一路由马骡子岗,经上东山、五里岗、向官塘推进;一路沿上访渡口,经张家竹园,过赏溪桥窜向泾县县城。
当时,驻泾县的国民党第五十二师一部、第六区专署、国民党泾县政府等机关已经撤离县城,城内居民大部分也转移,这便使县城被敌人不战而占。
日伪军入城后放火焚烧县政府与东街、南街商店铺面及王姓大宗祠、左姓八甲宗祠等200多间房屋,大肆抢掠财物。
叶挺军长率指挥所和军部特务营赶至泾县城外,一面派员联络撤至县城外几十里的摇丝坑的国民党第五十二师一部,一面观察敌情后,决定趁敌人入城立足未稳之机,立即发起攻击。
叶挺命令傅秋涛率老一团一营攻打泾县南门,老一团副参谋长张铚秀率二营攻打泾县东门,三营和特务营穿插往赤滩方向阻击可能东逃的日军。
叶挺向国民党第三战区长官部要求驻泾县周围的国军紧急配合新四军围歼进犯泾县县城的日军。
第三战区长官部接到叶挺的战报后,紧急向驻宁国县的国民党第四十师、第一〇八师和驻太平县的新七师、驻青阳县的第一四四师以及驻南陵县城郊的第五十二师1个团发出调令,驰援泾县的新四军作战。
9日晨,我老一团在老三团1个营支援下,冒着敌机的轰炸扫射,强攻泾县县城南关、东关,日军终不支,在县城南城门放火,从北城门撤逃。
我军随即尾追出城之敌。
日伪军占领泾县县城尚未站稳脚,即被新四军收复,极大地鼓舞了皖南民众!
奉调驰援新四军的国民党军分别在白塔寺山、高岭、岩寺山、马鞍山、西峰山、天官山、狮子山、白虎山等地布防,新四军则在郑家祠堂设前线指挥所,叶挺军长亲自指挥部队在敌后追击,形成对日伪军前堵后追的态势。
逃出泾县城的日伪军,一路驻幕山,另一路驻画眉岭、官塘口。
9日,日伪军急于渡江,一部越过箬帽山、桐山冲,窜至桑坑,遭到埋伏于天官山的国民党第五十二师1个团伏击,无法前进。
而驻画眉岭、官塘口的与驻幕山的日伪军会合后,沿泾宣公路继续东窜,遭到据守西峰山的国民党第五十二师另1个团阻击,亦无法前进,而退转赤滩、罗家冲。
此时,新四军追击部队和国民党堵截部队配合,将日伪军一部2000余人围于泾县县城东约10里处的双坑。
东撤途中的日伪军沿泾县-宣城公路逃窜,既有国民党第五十二、第一〇八、第四十师等部截击、侧击,又有新四军、国民党新七师追堵。
沿途日伪军数次企图抢占制高点,均遭痛击,只能从双坑继续向东窜至琴溪,然后折向北往赤滩,寻渡口抢渡青弋江。
日机从芜湖频繁出动,以掩护日伪军残部东撤。当夜,撤至琴溪的日伪军连夜焚尸,为渡青弋江做准备。
还在9日,在汀潭东北阻击日伪军的新四军第三支队一部,由军参谋长周子昆指挥,趁日伪军后撤之机,攻占了南陵城。
10日(农历九月初十)天亮后,为解救日伪军困境,日机从芜湖出动数十架次,轮番轰炸泾县县城及以东的双坑、琴溪、赤滩、马头一带,以掩护日伪军残部渡江往宣城方向逃窜。
日伪军先头部队进至赤滩旁的马头、新店,国民党第五十二师未及堵截,此部日伪军渡过青弋江逃窜而去。
11日,新四军和国民党军一起向被困于双坑的日伪军后续部队发起进攻,日伪军残部突围至赤滩,也是从马头、新店渡过青弋江逃窜。
赤滩民众马金财夫妇在家中活捉1名日军,送交国民党军五十二师,可见日军败退的狼狈程度。
至此,皖南第二次反“扫荡”胜利结束。
此次大小战斗数十次(已可构成战役),新四军以少胜多,不仅收复了泾县县城(我第三支队还乘胜收复了南陵县城),保卫了新四军军部,而且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1,缴获大小炮、轻重机枪60多门(挺)、步枪400余支。
泾县保卫战是新四军在叶挺军长指挥下,运用游击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战术,用劣势武器有效抗击了装备精良的日伪军的进攻,是新四军以少胜多的战斗。
这次保卫战粉碎了日寇在皖南规模最大、投入人数最多、装备武器最精良、进犯路线最长的一次大“扫荡”。
它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骄横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士气,进一步扩大了共产党和新四军的影响。
蒋介石获知皖南反“扫荡”获胜的消息后,也致电叶挺,予以“嘉奖”。
事后,日军第十三军在皖南“扫荡”作战计划实施情况的报告中称:“因对广泛地区只以少数兵力作战不能取得战果,反使第十五师团在泾县附近被优势敌军牵制,其结果却为敌人提供了包围以及消灭日军的宣传材料”。
撤退避战的国民党第五十二师照会叶挺,要新四军限时退出泾县城防。叶挺军长为了顾全抗日统一战线的大局,命令新四军部队撤离泾县县城。
叶挺等人10月12日从前线返回,当回到云岭军部时,沿途群众夹道欢迎新四军凯旋。
军部为此在云岭陈家祠堂召开大会,庆贺反“扫荡”的胜利。当叶挺在大会上报告反“扫荡”情况时,激起会场上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声。
国民党第六行政专员公署在泾县召开庆祝皖南反“扫荡”胜利大会,专员兼泾县县长邓昊明代表地方政府向大会表示祝贺,向抗日军民表示慰问。新四军文工团登台演出了话剧《大风》《打鬼子去》等节目。
在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的藏品中,有一具日军望远镜,就是在泾县保卫战时缴获来的,由时任新四军副参谋长周子昆的警卫员黄诚的后人所捐赠。
1940年,新四军皖南两次反日伪“扫荡”取得胜利,群众传颂的顺口溜云:
云岭村,军部蹲,叶挺和项英,打鬼子真操心。
鬼子进了汀潭村,叫兄弟,把命拼,打得鬼子爬小岭。
烧房子,打冲锋,一路烧到泾县城,鬼子进了牛角洞。
四面八方新四军,打得鬼子翻不得身,飞机大炮救不了他的命。
相映成趣的是,日本鬼子也编有一首顺口溜:
新四军,真讨厌,破坏公路拆电线,大军到来一个都不见!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注1(有些史料列出此次反“扫荡”歼灭日伪军3000余名,但本章采用《新四军征战日志》里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