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6章南进支队②
当时在冀鲁豫,华卓然负责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组织武装工作队,简称“武工队”,深入到敌占区活动。
这种活动在清丰等地区十分活跃,常常在一个夜晚,武工队分成若干小组到敌据点周围活动,次日天亮,敌据点所在村庄、敌占公路及其附近,标语传单到处都是。
这对当时主力部队难以活动到的敌占区和游击区群众是很大的鼓舞。对敌伪军、伪组织则起了震慑和瓦解的作用。
武工队经常干的一件事就是破坏敌军通讯。武工队员想出的最有效率的办法,就是用一根长杆,绑上镰刀,往电话线上一搭,猛地往下一拽,就切断了。
战士们一个小时能割上好几里地。等日军修复了,干脆带上木锯,连同电线杆锯成几截。
后来,还想出个好办法,把日军的电话线剪断,中间夹上一截木棍,缠上黑胶布,外表看不出来。常常使敌人几个星期找不到故障,通讯中断。
这里特别要讲到的是日本反战同盟。当时有一个叫黑田勇男的,在冀鲁豫很有名。
他和一九四二年在清丰张林子战斗中俘虏的日本士兵杉杉木,还有娄集战斗中俘虏的波田贤二(以后俩人均加入日本反战同盟),一直在南进支队敌工科随军活动。
华卓然指示南进支队,一定要好好善待他们,要感化他们,与他们朝夕相处。
经过教育,他们都有一定的政治觉悟,同我军战士一样过着艰苦的战斗生活,他们随我军活动,犹如我军战士。
为了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华卓然建议在军区办起日语训练班,让反战同盟的会员当教员,然后利用训练班结业的学员回到各团营开设短期训练班。
通过努力,团、营的宣传员都能教我指战员对敌喊话,编写对日军宣传的标语、传单,或者随武工队到日军据点喊话。
一九四二年夏天,军区敌工部的同志对清丰县山柳寨日军据点(驻日军一个班)曾进行多次喊话,敌人初则打枪扰乱,第二次喊话时日军便不打枪,静静听八路军“上课”。
反战同盟的黑田勇男还给驻山柳寨的日军写过一封信、除对其进行反战宣传外,还提出和他们交朋友,要求日军在我部队或地方工作人员通过敌封锁沟时,不打枪,不阻扰。
经过不懈努力,后来果然生效,我们的人过封锁线时可以不必担心会有危险。
武工队还通过山柳寨维持会长的疏通,驻山柳寨的日军竟卖给我军子弹数千发。后来维持会长向我们反映,自武工队进行了上述活动以后,驻山柳寨的日军士兵普遍想家厌战,士气低落。
一九四一年和一九四二年,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处于极端艰苦困难的阶段。日寇加紧了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进攻,连续“扫荡”和“蚕食”。
其中“四·一二”日寇万余向沙区大“扫荡”,在反复拉网,篦梳清剿之后,对我沙区根据地中心区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沙区人民遭到毁灭性的摧残。
我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开始进入困难时期。
一九四一年七月七日,为扭转冀鲁豫和鲁西根据地日益缩小的局面,总部和华北局决定两区合并为冀鲁豫边区党委、行署和军区,编为八路军二纵,共同组成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区的抗日斗争。
未几,撇销了二纵番号,合称冀鲁豫军区,下辖七个军分区和教三旅、教七旅、教四旅及南进支队、回民支队等部队。
南进支队兼冀鲁豫军区四分区。
在同时召开的边区高干会议上,再次肯定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必须坚持,只要紧紧依靠群众,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斗争策略环节,再艰难也是能够和必须坚持的做法。
会议决定加强对地方武装的领导和整顿,主力部队推向边沿区反“蚕食”、反“封锁”,力争主动。
七月中旬,各主力部队即开始分布到边沿地区,积极支持地方武装开展反“蚕食”斗争。
教三旅在运西首战告捷。十六团三营在鲁西北朝(城)、莘(县)、冠(县)、堂(邑)地区,协同三分区部队和地方政权,大力发动群众开展工作。
他们采取奔袭、伏击、攻坚、围城打援,围困劝降等作战方法,在七、八月间,攻克冠县东之马峪、十里铺,堂邑西之吕堡、小郭庄、杨庄、伪八区、莘县西之张鲁集、范家海、范庄、燕店、马厂、豆村等据点,歼灭敌伪七百余人,并连续破击堂邑公路,从而缓和了三分区的紧张局面。
二十一团则活动于清丰、南乐、观城之间。在七月至八月下旬,先后动员群众二千五百多人,连续对南涛公路清丰到高堡段展开大规模的破击战,同时展开政治攻势。
八月五日,在清丰以北唐庄附近,利用青纱帐在公路两侧设伏,打死日军中尉以下四十余人,毁汽车三辆,缴步枪三十余支。
八月中旬,又以突然迅猛的动作,袭击清丰以北乜城村碉堡,仅六分钟时间,全歼守敌三十五人,缴步枪二十五支。
二十日夜,又袭入南乐城南之南清店村里,全歼伪军五十多。
我军由于与地方同志密切配合,侦察周密,准备充分,行动秘密,勇猛果敢,连续取得了三次战斗的胜利,“创造了边区小部队游击战的范例”,受到军区的表扬。
九月底,十六团奉命去太行执行护送任务,在沙河南遭日寇一个小队伏击,一、二营反冲锋,毙敌中队长以下十余人,越过平汉路到达太行山。三营返回冀鲁豫边区归建。
一九四二年初,南进支队十六团以三营为基础扩编为三个营的大团,二十一团改编为五连的小团,另成立三十二团。
之前,新四团(五连制,司令员李靖宜、政治委员王伟)划归南进支队建制。
七月底,实行第二次精简整编,三十二团并入十六团,这是第二个十六团。
一九四二年九月二十七日,日寇对冀鲁豫中心濮范观地区进行了大规模“扫荡”。战斗十分激烈,部队也遭受了一些损失。
当天发生的还有八分区机关的甘草崮堆突围作战。
南进支队直属机关在范县地区被敌军包围。政治部及其宣传队(又称前锋剧社)同住一个村里。前锋剧社除了部分领导外,大都是十五六岁的小战士。其中年龄最小的强守一只有十三岁。
凌晨3点左右,敌人把他们层层包围。大家只好分散突围。
宣传队的小组长靳式衎带领陈满池等三个小战士几次突围都没有突出去。
最后,靳式衎说:“我们被敌人包围了,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头可断,血可流,誓死不投降,不当俘虏,不当叛徒!出不去了!先把手榴弹投出去炸死他们,留一颗我们自尽。”
平时宣传员每人配发4颗手榴弹。这时敌人的各种火器猛烈地向厨房射击。靳式衎高喊:“投弹炸死他们!”
“轰,轰”,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爆炸的烟雾笼罩天空。最后,靳式衎说:“大家来吧,把锅抬下来,咱们在锅灶里围坐一圈……”
四人坐好后,他领头唱起了悲壮的国际歌,大家紧紧拥抱在一起,拉响了手中最后一颗手榴弹。
靳式衎和两个战士当场英勇牺牲,前锋剧社宣传员陈满池身负重伤,最后被老乡救出,伤愈回到了部队。
在那次突围中牺牲的还有宣传科副科长于德重以及赵宗儒、张记凯、冯森等。
南进支队敌工科长冉世英,也是在这次突围中壮烈牺牲的,那年他年仅23岁。
当年十月,日军包围了南进支队敌工科在清丰工作组的驻地刘固王,敌工科的冯玉杰和傅金钟英勇牺牲。
黑田勇男等三位日本朋友在九二七当天,随支队直属机关行动,几次突围未成,被敌冲散,三位日本朋友都各持几枚手榴弹同敌人作战,誓死不作俘虏,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英勇殉难。
敌工科的同志,在范县某村掩埋了日本朋友的尸体。他们的墓地现在不知是否还有没有留下痕迹。
一九四三年新年前夕,冀鲁豫边区召开党的高级干部会议。黄敬对边区过去的斗争做了深刻总结。
黄敬传达了党中央、华北局的有关指示和区党委关于“当前紧急任务”的决定:
强调必须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实行“敌进我进”的方针,发动群众,整顿武装,正确运用对敌斗争策略。
这次重要会议以后,边区党政军实行再一次精简整编,所有在边区活动的部队统划归冀鲁豫军区建制,野战军实行地方化。
冀鲁豫五、六分区与南进支队合并为第四军分区。
四分区下辖第十六团、第三十二团、民军一团、骑兵团。
也就是说南进支队有四个团的武装力量。
南进支队先后参加了朝南战役、卫南战役、粉碎日伪九二七大扫荡等战斗。
一九四三年,南进支队参加配合二分区七团、八团奇袭八公桥的战斗。
一九四四年二月,奉中央军委之命,冀鲁豫军区抽调十六团(第二个十六团)、三十二团、回民支队、三团、十一团和十九团,在杨得志司令员率领下,开赴陕甘宁边区。
南进支队十六团和先前到达的原一营、二营等部队编为教一旅二团。
抗战胜利后,这个团由赵承金率领挺进东北,后来成为四十二军一二四师三七二团一部,一直打到广东惠州。
留在冀鲁豫坚持斗争的有原南进支队二十一团、新四路、民一团等部队。二十一团后来又改称十六团(第三个十六团),编入晋冀鲁豫野战军为一纵三旅十六团——二旅八团——十六军四十七师一四一团。
一九四四年四月,冀鲁豫军区与冀南军区合并,第四军分区改称第九(直南、豫北)军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