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2章抗日之前沿
1938年2月至10月,豫北、豫东、豫东南地区大部分土地沦陷。至此,豫西地区成为河南抗日前沿。
为做好在豫西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准备,我党作出一系列部署,包括设立洛八办、召开渑池会议、成立中共豫西省委等。
这一时期,豫西地区党员的数量大幅增加,质量大幅提高,使得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有效贯彻。
1938年2月,日军进犯豫北,接连攻占濮阳、新乡等地。为阻挡日军南下,国民党军炸毁郑州黄河铁路大桥,日军转而沿道清铁路西犯。
1938年2月底,豫北沦陷。
1938年5月,国民党军在顽强抵抗后放弃徐州,向豫东、皖西撤退。日军沿陇海线向西追击,又接连攻陷兰封(今河南兰考)、商丘等地。
蒋介石下令放弃豫东,命令国民党第一战区部队向平汉线以西地区撤退。
1938年8月下旬,日军10万余人沿六安、霍山向大别山北麓的豫东南地区进攻。
1938年10月,日军攻占信阳,豫东南地区沦陷。
至此,河南大片土地被日军占领,豫西地区成为河南抗日前沿。
在日军进犯河南初期,我党在宣传抗日救亡的中共河南省委机关刊物《风雨》周刊上发表了《中共河南省委保卫河南宣言》,号召“全河南民众总武装”。
后又提出为“发展十万抗日武装而斗争”的口号,准备发动抗日游击战争。
随着战事的进一步发展,我党准备以豫西地区为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于是在豫西地区作出了一系列部署。
1938年6月,日军攻占开封,直接威胁郑州,锋芒直指武汉。蒋介石下令扒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使黄河改道,暂时阻止了日军的进攻。
但日军有可能从山西济源一带渡过黄河侵占豫西地区。
所以蒋介石命令高霆的第九军团无论如何要守住黄河防线。
当时,洛阳是豫西地区的政治、军事、交通中心,是陇海线上的军事重镇、西北地区的门户,还是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所在地(原在郑州),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938年夏,考虑到豫西地区一旦沦陷,要在伏牛山区、桐柏山区开展抗日武装斗争,中共中央决定在洛阳设立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办事处(如今简称洛八办),由当时的军委统战部负责人刘向三负责。
《中共洛阳党史(第一卷)》中提到,刘向三临行前,毛主席亲自会见他,指出设立办事处的主要任务有三:
“一是宣传党的政策、抗战的主张,要在国民党上层人士中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二是日军一旦过黄河,在豫西地区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那里客观条件是好的;三是办事处是八路军在那里的合法机关,地方党组织工作如有困难,应尽可能提供方便。”
1938年10月,刘向三率50余人由延安到达洛阳,与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谈判和磋商设立办事处事宜。
由于程潜不同意设立办事处,经谈判决定改建第十八集团军驻豫通讯处,但对外联络行文都是以办事处的名义。直到1940年,通讯处正式改为“第十八集团军驻洛阳办事处”。
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为发展和扩大华中根据地,坚持敌后长期抗战,中共中央在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决定撤销长江局,设立中原局,统一领导和指挥河南、安徽、湖北等省人民的抗日斗争。
会后,党中央决定刘少奇任中原局书记。
1938年11月23日,刘少奇等人从延安出发,奔赴中原抗日前线。
1938年12月20日,刘少奇在渑池县城东关八路军兵站召开了中共豫西特委及其下属中心县委、县委的30多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重要会议。
渑池会议大约开了一个星期,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向与会同志传达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决议和毛主席在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的重要报告,深入讲解了毛主席的《论持久战》,阐明了全会确定的关于不断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用长期合作来支持长期抗战和独立自主地放手组织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方针的重要性。
这次会议不但对豫西地区的抗日斗争,而且对河南全省的抗日斗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939年年初,中共豫西省委根据刘少奇的指示和渑池会议的决定,在渑池兵站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
在第一期培训班上,刘少奇亲自为大家讲述了共产党员的修养和中共党史。培训班结束后,中共洛偃地委、中共宜洛地委相继开办党员干部培训班。
日军为击破豫西、鄂北的中国军队,破坏平汉铁路南段交通、飞机场,解除对武汉侧背的威胁,于1945年3月,日军第12军司令鹰森孝于豫、鄂两地集结4个师团以上兵力,约7万人。
日军附坦克百余辆,骑兵2千人,各型飞机106架,分别集中在鄂北荆门以北地区到豫西舞阳、叶县、鲁山、洛宁各附近地区,并将主力保持在南阳东北,以有力一部于汉水右岸,另一部于洛宁附近地区,向卢氏进攻,威胁陕东。
配合该集团军进攻的还有当阳的第34集团军之第39师团,由荆门攻占襄阳、樊城、谷城;策应第12军进攻的有驻山西的第1军一部,从黄河以南的陕县进行出击。
日军中国派遣军为攻占老河口航空基地,遏制中、美空军对华北、华中主要交通干线的袭击,确保运输安全,令第12集团军司令官内山英太郎(后为鹰森孝)指挥3个师团、1个骑兵旅团、1个支队,由河南鲁山、舞阳、沙河店等地向西进攻,企图以急袭战法迅速攻占西峡、老河口一线。
第34集团军第39师团等部由湖北荆门地区向北攻击,策应第12集团军作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令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指挥3个集团军(共8个军20个师),以2个军于河南泌阳至方城地区进行抵抗,另以主力确保南阳东南和鄂北地区。
第一战区代司令长官胡宗南指挥2个集团军另2个军(共10个军25个师)于南召、李青店之线及纵深地区阻击日军。
中、美部分空军支援作战。
为粉碎日军的企图,军委会第5战区司令刘峙,以主力确保南阳东南地区,以有力部队于泌阳、方城地区及在襄阳、南漳以南持久抵抗,适时撤至湍河、丹江之间地区与敌决战。
令第1战区胡宗南于南召、李青店及长水镇一带阻击敌人,摧毁其攻势。
令第10战区李品仙袭击平汉铁路南段日军,破坏交通。
令豫西、陕南各基地空军协助第1、第5战区作战,然后将日军包围在豫鄂陕边区歼灭之。
由此湖北、湖南、江西也相继进入抗日前沿。从1939年到1945年,先后发生了南昌会战、上高会战、长沙会战等战役。
由于武汉战役结束后,粤、湘、赣、鄂、豫五省实际成为抗日前线,林欣儿奉南方工委的指示于1938年9月开通的黄金通道就变得格外复杂而危险。
封天宇是11月初回到广东的。粵军第66军在南浔路上打出了威风,受到了薛岳的嘉奖。但是随着广州的沦陷,余汉谋为保卫粤北,向蒋介石请求调回出援的粵系各军。
蒋介石同意了。
然而,粵系各军出发去抗日,那时的广州欢送他们的是万人空巷,何其壮观;可现在回来,广州已然失陷,他们只能悄悄地在粤北落脚。
封天宇回到韶关,余汉谋亲自去迎接,这令很多粤军将领不解。一个中层军官,值得总司令如此抬爱么?
但是,就如同总司令的内侄为什么一定要上战场一样令人费解,上官若云和封天宇从淞沪战到南京,又战到南浔路,尽管铁马金戈、血洒长虹,却安然无恙。其中缘由一直是个谜。
回到韶关后,余汉谋正式下令上官若云为警备师中将师长,封天宇为警备师少将参谋长。
对于这样的任命,粤军中多数将领(尤其是陈济棠亲信)心里是不服的。上官若云这次虽然崭露头角,但毕竟起步晚。更主要的是,他不是广东人。
还有那个封天宇,他虽然救过陈济棠和余汉谋的命,可他还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娃娃,就跻身于将军的行列,这也太离谱了。
粤军历史上与桂军不同,粤军内部凝聚力不如桂军,粤军派系较重,各派之间勾心斗角。现在出了上官若云和封天宇,就引起了各派的种种诟闻。
但是余汉谋的任命是下了,除了上官若云走马上任外,那个封天宇都不领情。他走了,离开粤军了。
据说这封天宇本就是胡正太推荐给余大帅的,胡正太与余大帅是好朋友,他把封天宇推荐给余大帅,就是想让封天宇保护余大帅。现在看到余大帅并不需要封天宇保护,封天宇就不想在粤军里呆了。
封天宇离了韶关,独自一人回了广州。临离开前,上官若云亲自开车送他到火车站。
封天宇是奉了组织的命令离开粤军的,尽管上官若云多有不舍,但也是无可奈何。
上官若云与封天宇相处久了,就知道封天宇迟早会离开粤军的。他虽然无法确定封天宇是否共产党,但封天宇身上有一股浩然正气,倒很像一位共产党人。
“贤弟,我可能在粤军中呆不了太久。我知道自己在粤军中是不受欢迎的。”临分手时,上官若云带有一丝苦涩说。
“怕什么,有余大帅在,他们能把你怎么样?”封天宇也听到过关于自已和上官若云的诸多议论。
“天宇,我不想为难姑父,毕竟打仗他倚靠的是他手底下的那些将军,为了我,他却要与他的将军对立,这是很不合算的啦!”上官若云至实至诚地说。
“那你要去哪里?”封天宇也不好过多说什么,只得这样问道。
“我想还是回到我叔叔那儿去。毕竟我叔叔那儿才是自己的归宿。”上官若云说。
“那好,大哥,如果你要北上,请你告诉我,我到韶关来,我送送你。”封天宇说。
这次出师抗日,他们也见到了桂军,见桂军的风纪就是比粤军要好。他们心里都对粤军无更多的留恋!
其实呢,广西和广东自古以来就是有名的兄弟省份,合称两广,又称两粤。
自先秦时期起,岭南地区就统称百越,两汉又统一划分为交州,明代宗景泰三年,正式合称两广,名臣于谦奏请设两广总督,明宪宗成化六年成定制。
所以说广西广东自古是一家,两广地区也和东北一样,成为了一个特殊的地区代称。
抗日战争爆发后,有“狼兵”之称的桂军是最早奔赴抗日前线的一支军队。
1937年淞沪会战,由北伐“钢军”第7军扩编而成的桂军第21集团军抵达淞沪战场。
桂军战斗力强悍,且有着十万大山中孕育的蛮劲。在蕰藻浜南岸,桂军17个团3万多人,竟然转守为攻,对日军进行了整整三天的集团冲锋。
3万桂军在冲锋中伤亡过半,9000余人的敢死队更是抱定了“勇士死国”的决心,结果全部战死沙场。
这支“杂牌军中的王牌”桂军彻底破灭了日军妄图三个月打下中国的白日梦,吃尽了广西儿郎苦头的日军更是打出了“欲灭华夏,先平湖南,欲灭支那,先平广西”的口号。
之后的桂军从上海到武汉,最后到故乡广西,在大西南和日军进行了反复搏杀,打出了赫赫威名。
八年抗战,桂军募兵和劳工450万,占全省总人口百分之四十,是全国之最,出兵100万,则是全国第二。
而相对于桂军,其实粤军的发迹则要更早。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重组粤军。北伐时期,粤军正式扩编为第4军。北伐中粤军作战勇猛,屡次大捷,打出了辉煌的战果,著名的“铁军”叶挺独立团就是出自粤军之中。
粤军也被因此誉为中国近代史上发挥了扭转乾坤功效的一支神奇军队。
但是之后粤军的命运就和同样历史辉煌的湘军一般同病相怜。
北伐之后,广东军阀之间内乱不断,粤军四分五裂,相互内战。部分粤军被调离广东,后来被编入中央军序列,其中就有著名的19路军。
时间可回溯到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驻守上海的19路军这支“刺头”部队并没步东北军的后尘遵守所谓的“不抵抗”命令,而是果断奋起反击。
这支由广东客家子弟为主体的部队,在淞沪战场血战33天,给予了日军侵华以来最顽强的抗击,成为百姓眼中的英雄部队。
上海的《申报》称赞19路军“他们穿着青灰布制服短裤露西,背上背着斗笠。他们身材普遍不高,行军队伍整齐划一。他们在国人崇拜的眼神中走来,却显得特别高大伟岸。”
除了19路军抗日外,粤军还有62-66和83军6个军。他们的抗战历史也是辉煌的。
1937年,粤军老牌精锐66军和83军在淞沪战场再次和桂军一起并肩作战,两广子弟同仇敌忾。
1938年,粤军66军和友军一起在江西万家岭血战12天,攻上万家岭主峰,全歼日本一个师团1万余人,取得了空前的胜利,打出了“铜军”的威名。
1938年10月,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全面进攻广州,北上抗战的各路粤军奉命回粤防卫故土。
就在封天宇离开粤军之后,粤军各部先后两次进行了粤北会战和桂南会战,广东子弟兵一直拼杀在祖国的南大门。
8年抗战,粤军共参加了5次战役,进行了20多次大型的狙击战和牵制作战,歼灭日军25万余人。
但是因为粤军在抗战时期主要是在广东本土作战,出粤北上抗日的部队又都被打散了体系,没有顶着粤军的名号,再加上19路军这种后期中央军化的粤军原部队,导致粤军虽然战功赫赫,名头却被埋没在了历史之中。
但是广东子弟保家卫国的铮铮铁骨,和鲜血铸就的功勋却是永远不会被中国人民所忘记。
1938年2月至10月,豫北、豫东、豫东南地区大部分土地沦陷。至此,豫西地区成为河南抗日前沿。
为做好在豫西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准备,我党作出一系列部署,包括设立洛八办、召开渑池会议、成立中共豫西省委等。
这一时期,豫西地区党员的数量大幅增加,质量大幅提高,使得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有效贯彻。
1938年2月,日军进犯豫北,接连攻占濮阳、新乡等地。为阻挡日军南下,国民党军炸毁郑州黄河铁路大桥,日军转而沿道清铁路西犯。
1938年2月底,豫北沦陷。
1938年5月,国民党军在顽强抵抗后放弃徐州,向豫东、皖西撤退。日军沿陇海线向西追击,又接连攻陷兰封(今河南兰考)、商丘等地。
蒋介石下令放弃豫东,命令国民党第一战区部队向平汉线以西地区撤退。
1938年8月下旬,日军10万余人沿六安、霍山向大别山北麓的豫东南地区进攻。
1938年10月,日军攻占信阳,豫东南地区沦陷。
至此,河南大片土地被日军占领,豫西地区成为河南抗日前沿。
在日军进犯河南初期,我党在宣传抗日救亡的中共河南省委机关刊物《风雨》周刊上发表了《中共河南省委保卫河南宣言》,号召“全河南民众总武装”。
后又提出为“发展十万抗日武装而斗争”的口号,准备发动抗日游击战争。
随着战事的进一步发展,我党准备以豫西地区为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于是在豫西地区作出了一系列部署。
1938年6月,日军攻占开封,直接威胁郑州,锋芒直指武汉。蒋介石下令扒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使黄河改道,暂时阻止了日军的进攻。
但日军有可能从山西济源一带渡过黄河侵占豫西地区。
所以蒋介石命令高霆的第九军团无论如何要守住黄河防线。
当时,洛阳是豫西地区的政治、军事、交通中心,是陇海线上的军事重镇、西北地区的门户,还是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所在地(原在郑州),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938年夏,考虑到豫西地区一旦沦陷,要在伏牛山区、桐柏山区开展抗日武装斗争,中共中央决定在洛阳设立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办事处(如今简称洛八办),由当时的军委统战部负责人刘向三负责。
《中共洛阳党史(第一卷)》中提到,刘向三临行前,毛主席亲自会见他,指出设立办事处的主要任务有三:
“一是宣传党的政策、抗战的主张,要在国民党上层人士中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二是日军一旦过黄河,在豫西地区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那里客观条件是好的;三是办事处是八路军在那里的合法机关,地方党组织工作如有困难,应尽可能提供方便。”
1938年10月,刘向三率50余人由延安到达洛阳,与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谈判和磋商设立办事处事宜。
由于程潜不同意设立办事处,经谈判决定改建第十八集团军驻豫通讯处,但对外联络行文都是以办事处的名义。直到1940年,通讯处正式改为“第十八集团军驻洛阳办事处”。
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为发展和扩大华中根据地,坚持敌后长期抗战,中共中央在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决定撤销长江局,设立中原局,统一领导和指挥河南、安徽、湖北等省人民的抗日斗争。
会后,党中央决定刘少奇任中原局书记。
1938年11月23日,刘少奇等人从延安出发,奔赴中原抗日前线。
1938年12月20日,刘少奇在渑池县城东关八路军兵站召开了中共豫西特委及其下属中心县委、县委的30多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重要会议。
渑池会议大约开了一个星期,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向与会同志传达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决议和毛主席在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的重要报告,深入讲解了毛主席的《论持久战》,阐明了全会确定的关于不断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用长期合作来支持长期抗战和独立自主地放手组织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方针的重要性。
这次会议不但对豫西地区的抗日斗争,而且对河南全省的抗日斗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939年年初,中共豫西省委根据刘少奇的指示和渑池会议的决定,在渑池兵站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
在第一期培训班上,刘少奇亲自为大家讲述了共产党员的修养和中共党史。培训班结束后,中共洛偃地委、中共宜洛地委相继开办党员干部培训班。
日军为击破豫西、鄂北的中国军队,破坏平汉铁路南段交通、飞机场,解除对武汉侧背的威胁,于1945年3月,日军第12军司令鹰森孝于豫、鄂两地集结4个师团以上兵力,约7万人。
日军附坦克百余辆,骑兵2千人,各型飞机106架,分别集中在鄂北荆门以北地区到豫西舞阳、叶县、鲁山、洛宁各附近地区,并将主力保持在南阳东北,以有力一部于汉水右岸,另一部于洛宁附近地区,向卢氏进攻,威胁陕东。
配合该集团军进攻的还有当阳的第34集团军之第39师团,由荆门攻占襄阳、樊城、谷城;策应第12军进攻的有驻山西的第1军一部,从黄河以南的陕县进行出击。
日军中国派遣军为攻占老河口航空基地,遏制中、美空军对华北、华中主要交通干线的袭击,确保运输安全,令第12集团军司令官内山英太郎(后为鹰森孝)指挥3个师团、1个骑兵旅团、1个支队,由河南鲁山、舞阳、沙河店等地向西进攻,企图以急袭战法迅速攻占西峡、老河口一线。
第34集团军第39师团等部由湖北荆门地区向北攻击,策应第12集团军作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令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指挥3个集团军(共8个军20个师),以2个军于河南泌阳至方城地区进行抵抗,另以主力确保南阳东南和鄂北地区。
第一战区代司令长官胡宗南指挥2个集团军另2个军(共10个军25个师)于南召、李青店之线及纵深地区阻击日军。
中、美部分空军支援作战。
为粉碎日军的企图,军委会第5战区司令刘峙,以主力确保南阳东南地区,以有力部队于泌阳、方城地区及在襄阳、南漳以南持久抵抗,适时撤至湍河、丹江之间地区与敌决战。
令第1战区胡宗南于南召、李青店及长水镇一带阻击敌人,摧毁其攻势。
令第10战区李品仙袭击平汉铁路南段日军,破坏交通。
令豫西、陕南各基地空军协助第1、第5战区作战,然后将日军包围在豫鄂陕边区歼灭之。
由此湖北、湖南、江西也相继进入抗日前沿。从1939年到1945年,先后发生了南昌会战、上高会战、长沙会战等战役。
由于武汉战役结束后,粤、湘、赣、鄂、豫五省实际成为抗日前线,林欣儿奉南方工委的指示于1938年9月开通的黄金通道就变得格外复杂而危险。
封天宇是11月初回到广东的。粵军第66军在南浔路上打出了威风,受到了薛岳的嘉奖。但是随着广州的沦陷,余汉谋为保卫粤北,向蒋介石请求调回出援的粵系各军。
蒋介石同意了。
然而,粵系各军出发去抗日,那时的广州欢送他们的是万人空巷,何其壮观;可现在回来,广州已然失陷,他们只能悄悄地在粤北落脚。
封天宇回到韶关,余汉谋亲自去迎接,这令很多粤军将领不解。一个中层军官,值得总司令如此抬爱么?
但是,就如同总司令的内侄为什么一定要上战场一样令人费解,上官若云和封天宇从淞沪战到南京,又战到南浔路,尽管铁马金戈、血洒长虹,却安然无恙。其中缘由一直是个谜。
回到韶关后,余汉谋正式下令上官若云为警备师中将师长,封天宇为警备师少将参谋长。
对于这样的任命,粤军中多数将领(尤其是陈济棠亲信)心里是不服的。上官若云这次虽然崭露头角,但毕竟起步晚。更主要的是,他不是广东人。
还有那个封天宇,他虽然救过陈济棠和余汉谋的命,可他还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娃娃,就跻身于将军的行列,这也太离谱了。
粤军历史上与桂军不同,粤军内部凝聚力不如桂军,粤军派系较重,各派之间勾心斗角。现在出了上官若云和封天宇,就引起了各派的种种诟闻。
但是余汉谋的任命是下了,除了上官若云走马上任外,那个封天宇都不领情。他走了,离开粤军了。
据说这封天宇本就是胡正太推荐给余大帅的,胡正太与余大帅是好朋友,他把封天宇推荐给余大帅,就是想让封天宇保护余大帅。现在看到余大帅并不需要封天宇保护,封天宇就不想在粤军里呆了。
封天宇离了韶关,独自一人回了广州。临离开前,上官若云亲自开车送他到火车站。
封天宇是奉了组织的命令离开粤军的,尽管上官若云多有不舍,但也是无可奈何。
上官若云与封天宇相处久了,就知道封天宇迟早会离开粤军的。他虽然无法确定封天宇是否共产党,但封天宇身上有一股浩然正气,倒很像一位共产党人。
“贤弟,我可能在粤军中呆不了太久。我知道自己在粤军中是不受欢迎的。”临分手时,上官若云带有一丝苦涩说。
“怕什么,有余大帅在,他们能把你怎么样?”封天宇也听到过关于自已和上官若云的诸多议论。
“天宇,我不想为难姑父,毕竟打仗他倚靠的是他手底下的那些将军,为了我,他却要与他的将军对立,这是很不合算的啦!”上官若云至实至诚地说。
“那你要去哪里?”封天宇也不好过多说什么,只得这样问道。
“我想还是回到我叔叔那儿去。毕竟我叔叔那儿才是自己的归宿。”上官若云说。
“那好,大哥,如果你要北上,请你告诉我,我到韶关来,我送送你。”封天宇说。
这次出师抗日,他们也见到了桂军,见桂军的风纪就是比粤军要好。他们心里都对粤军无更多的留恋!
其实呢,广西和广东自古以来就是有名的兄弟省份,合称两广,又称两粤。
自先秦时期起,岭南地区就统称百越,两汉又统一划分为交州,明代宗景泰三年,正式合称两广,名臣于谦奏请设两广总督,明宪宗成化六年成定制。
所以说广西广东自古是一家,两广地区也和东北一样,成为了一个特殊的地区代称。
抗日战争爆发后,有“狼兵”之称的桂军是最早奔赴抗日前线的一支军队。
1937年淞沪会战,由北伐“钢军”第7军扩编而成的桂军第21集团军抵达淞沪战场。
桂军战斗力强悍,且有着十万大山中孕育的蛮劲。在蕰藻浜南岸,桂军17个团3万多人,竟然转守为攻,对日军进行了整整三天的集团冲锋。
3万桂军在冲锋中伤亡过半,9000余人的敢死队更是抱定了“勇士死国”的决心,结果全部战死沙场。
这支“杂牌军中的王牌”桂军彻底破灭了日军妄图三个月打下中国的白日梦,吃尽了广西儿郎苦头的日军更是打出了“欲灭华夏,先平湖南,欲灭支那,先平广西”的口号。
之后的桂军从上海到武汉,最后到故乡广西,在大西南和日军进行了反复搏杀,打出了赫赫威名。
八年抗战,桂军募兵和劳工450万,占全省总人口百分之四十,是全国之最,出兵100万,则是全国第二。
而相对于桂军,其实粤军的发迹则要更早。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重组粤军。北伐时期,粤军正式扩编为第4军。北伐中粤军作战勇猛,屡次大捷,打出了辉煌的战果,著名的“铁军”叶挺独立团就是出自粤军之中。
粤军也被因此誉为中国近代史上发挥了扭转乾坤功效的一支神奇军队。
但是之后粤军的命运就和同样历史辉煌的湘军一般同病相怜。
北伐之后,广东军阀之间内乱不断,粤军四分五裂,相互内战。部分粤军被调离广东,后来被编入中央军序列,其中就有著名的19路军。
时间可回溯到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驻守上海的19路军这支“刺头”部队并没步东北军的后尘遵守所谓的“不抵抗”命令,而是果断奋起反击。
这支由广东客家子弟为主体的部队,在淞沪战场血战33天,给予了日军侵华以来最顽强的抗击,成为百姓眼中的英雄部队。
上海的《申报》称赞19路军“他们穿着青灰布制服短裤露西,背上背着斗笠。他们身材普遍不高,行军队伍整齐划一。他们在国人崇拜的眼神中走来,却显得特别高大伟岸。”
除了19路军抗日外,粤军还有62-66和83军6个军。他们的抗战历史也是辉煌的。
1937年,粤军老牌精锐66军和83军在淞沪战场再次和桂军一起并肩作战,两广子弟同仇敌忾。
1938年,粤军66军和友军一起在江西万家岭血战12天,攻上万家岭主峰,全歼日本一个师团1万余人,取得了空前的胜利,打出了“铜军”的威名。
1938年10月,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全面进攻广州,北上抗战的各路粤军奉命回粤防卫故土。
就在封天宇离开粤军之后,粤军各部先后两次进行了粤北会战和桂南会战,广东子弟兵一直拼杀在祖国的南大门。
8年抗战,粤军共参加了5次战役,进行了20多次大型的狙击战和牵制作战,歼灭日军25万余人。
但是因为粤军在抗战时期主要是在广东本土作战,出粤北上抗日的部队又都被打散了体系,没有顶着粤军的名号,再加上19路军这种后期中央军化的粤军原部队,导致粤军虽然战功赫赫,名头却被埋没在了历史之中。
但是广东子弟保家卫国的铮铮铁骨,和鲜血铸就的功勋却是永远不会被中国人民所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