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4章枪毙叶道志
1983年总政治部发出了一个重要文件:原红四军十师政治委员叶道志同志带枪逃走,性质是违反纪律,属于人民内部问题。当年新四军对叶道志同志执行枪决是错误的,是一起历史错案。现决定为叶道志同志平反,恢复名誉。
这个跳槽跳成了叛徒的叶道志,究竟怎么回事?著名军旅专家萨沙为此专门作了研究。
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拖枪逃跑的不乏其人,但他们不是叛变革命就是甘愿堕落,其行为自然是不可饶恕的。
比如说解放战争时期的王继芳带着文件投敌,就是自寻死路。
实际上,抗战初期,八路军、新四军确实发生过高级将领投敌事件如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团长张绍东,参谋长兰国清投敌,史称“张兰事件”。
还有新四军四支队7团团长杨克志,政委曹玉福叛逃国民党桂系部队,史称“杨曹事件”,这实际上也是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被杀的导火索。
再者,还有原红八军团军团长、115师参谋长周昆领取115师军费5万元,只让随从人员带两万元送给部队,自己吞下3万元私自离开部队,后下落不明。
不用问,叶道志等三人擅自离队跟上述几个事件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这是因为叶道志他压根就没想到投敌,只是不想在新四军混了,要回八路军去。
和叶道志同等资历的王近山建国后被授于中将,以叶道志的资历来说,建国后至少也是一个中将。结果,却因叶一时冲动,送掉了自己性命,还背负了叛徒的名声达四十余年之久!
悲哉!悲哉!
叶道志是湖北黄安人,出生于1910年,被枪毙时不过28岁。叶道志是著名的红军悍将,同大名鼎鼎的王近山、陈锡联等人平起平坐。
早在1928年,18岁的叶道志参加了革命,加入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后改编为红十一军三十一师。
由于作战勇敢,叶道志当年就加入了共产党。叶道志这个人有勇有谋,是难得的军事人才。
1934年,他被提升为红四方面军第九十二师师长,随后始终担任师长和师政委职务。
众所周知,我军四大战将之一的徐向前麾下没有草包,即便一个团长也肯定都是很了不起的精英,更别说师长!
后来叶道志作为红四方面军一份子,几次走过雪山草地,又西征青海。西征军全军覆没后,叶道志化妆成牧羊人,靠半打工半乞讨逃回延安。
回到部队以后,叶道志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参加第三期学习班,同张国焘划清了界限。
抗战爆发,原红四方面军残部编为129师,副师长徐向前,参谋长倪志亮都是原红四方面军的战将,全师三分之一都是原红四方面军的官兵。
叶道志的好友,原93师政委叶成焕,被任命为772团团长;原第11师政委陈锡联,担任769团团长。
让叶道志没想到的是,他没有被安排在129师,更没有安排团长的职务,而是奉命调往新四军。
新四军和八路军不同!
新四军改编的时候,只有1万人,一个师的规模。新四军下辖的几个支队,可以看做是旅,旅以下就是团。
而八路军规模则要大的多,整编时候就有4万多人,实际上是一个集团军的编制,下辖3个师。
那么显而易见的是,八路军的军官调到了新四军,就不可能同级调动。因为你所在的是一个集团军,现在调到一个军,肯定是要降级的,还要降很多。
早在1934年,叶道志就担任师长,到了1938年他却成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副团长(政治委员)。
这样一来,叶道志等于连降2级半,从师到旅再到团。
降职本身也许还好说,毕竟降职的不是你一个人。比如后来大名鼎鼎的陶勇,也是从延安八路军调往新四军的干部,他曾经担任过红四方面军教导师师长,现在也不过是一支队副参谋长,也是团级干部。
关键在于,红四方面军的干部同新四军干部相处并不愉快。
新四军干部,大体是南方游击队改编而来的,基本都是南方人。而红四方面军则是张国焘在鄂豫皖苏区,带出来的部队,多是湖北河南四川人。双方历史上没有过任何交集,完全陌生,这让叶道志他们感到非常不适应。
就叶道志自己来说,他的工作比其他人还要困难。他所在的第二支队第四团是由福建的四支游击队改编而来,官兵全部说福建话。
当时中国没有普通话一说,所有人都操着各地方言。而福建话是中国最难懂的方言之一。
到了部队以后,叶道志几乎就像在外国一样,同官兵的基本沟通都不行。作为团政委,必须经常做官兵的思想工作,掌握官兵思想动向,传达中央指示。现在连话都听不懂,还怎么做这个政委。
除了叶道志以外,其他人情况也比较类似。以叶道志的好友陶勇来说,也是很不高兴的。
陶勇认为自己是打仗的战将,不是做参谋的料。他对叶道志说:“我放牛娃出身,大字不识几个,看不懂地图上的字,怎么做参谋长!”
工作不顺,心情不好,这些原红四方面军的几个将领经常在一起喝个小酒,发发牢骚。
粗人说粗话,几个老粗在一起自然什么都说。
尤其叶道志嘴最不好,经常说一些尖酸刻薄的难听话,埋怨上级领导,责怪战友。
陶勇劝过他几次,让他别乱说,小心祸从口出。
他们这些牢骚话,又不知道被哪个小人汇报到新四军军部!上级很是恼怒,惩罚性的将叶道志调到军部担任特务营营长。
这样一来,叶道志从一个正儿八经的师长变成了一个小小的营长,开创了红军历史的一个记录。
不用说,叶道志是极其不满意的。同样不满的还有好几个人,其一,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陈康。
陈康原来也是红四方面军第91师276团团长,现在担任新四军补充营营长。另外还有个92师296团副团长徐长胜,目前在军部特务营当个小参谋。
叶道志被降职为营长后,三人经常在一起喝酒1。有一次喝酒,徐长胜对叶道志说:师长,这里太他妈的受气了,我们到原部队去吧。
他说的原部队,就是八路军129师。
叶道志被这句话打动了心,觉得干脆回去算了,留在这里干什么!陈康也表示支持。
几次商量之后,三人决定离开新四军回八路军去。
此时是抗战最激烈的时候,武汉会战打得山搖地动!从安徽到129师所在地山西或者河北,都必须经过战乱地区。
且不说有敌人存在,还有遍地的土匪、汉奸、民团、散兵游勇,四处拦截流窜。任何人如果没有防身的武器,经过这种地方肯定九死一生。
三个人最终决定,携带随身的手枪上路。
这样一来,他们的离队就触及了高压线。
他们从军多年,都明白红军的所谓四大枪毙:打黑枪的枪毙(狙击手);强奸妇女就地公审就地枪毙;投敌者枪毙:带枪开小差枪毙(带枪开小差很多是投敌)。
权衡轻重,不带枪肯定死在路上,只能咬牙带着枪走了。他们认为,反正最终是跑到八路军那里,又不是去投日军国军,那么带不带枪也就没有关系。
1938年7月31日,叶、陈、徐三人以看地形为名,由特务营营部通信班副班长杨绍良带路,各带短枪离开部队,跑到皖南祁门县山里。
到了山里,叶道志突然对杨绍良所:“我们不回去了!”
杨绍良惊得半天说不出话:“你们要到哪里去?”
叶道志说:“我们回八路军去了,你要是愿意就跟我们一块走,不愿意你就回去。”
杨绍良自然是不愿意跟着他们走。与叶道志他们分手后,他急忙回到新四军军部报告。
新四军一把手项英刚刚去延安,参加9月召开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军长叶挺在家主持大局。
叶挺根据一般军事常识认为,这三人带枪逃亡,属于严重的叛逃行为,必须抓回来枪决。
于是叶挺命令侦察科长李志高带人去抓捕,如果三人不肯回来,可以就地击毙。
叶挺让杨绍良带路,命李志高带了一个排去追。追了很久,他们才在江西景德镇山区堵住了叶道志他们三个人。
李志高说:“你们跟我回去,说明情况或许可以免除一死!但是我现在是奉命抓你们三个逃兵回去,如果敢抵抗我就开枪!”
徐长胜怒气冲冲的说:“我们不是逃兵,是回原来的部队,绝对不会回新四军去的!”
李志高见徐长胜这么说,二话不说,抬起手枪就打,一枪就把徐长胜打倒了。他带的那一个排战士,立即将叶道志和陈康躲藏的小树林包围起来。
陷入绝境,毕竟叶陈两个人都是身经百战的,并不慌乱。
叶道志想了一会,对陈康说:“算了,我跟他们回去吧!你想办法自己走!”
陈康着急的说:“师长,你千万不能跟他们回去。回去肯定要枪毙的!你看徐长胜,当场就给打死了。”
叶道志说:“不回去怎么办?他们都开枪了。我出去跟他们走,你乘机跑。好歹我为革命立过功,应该不会枪毙我。”
于是,叶道志大喊:“不要开枪!我出来了,跟你们回去!”
随后,他将手枪扔出树林,高举双手出来。
陈康借机顺着小树林爬行了一段,然后拔腿飞奔,最终回到了八路军129师。
这从侧面说明,叶道志陈康并非投敌。道理很简单,如果他们是投敌,现在一个被击毙一个被捕,剩下的陈康就算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再回到八路军去。
当时到处在打仗,都需要有经验的军官。以陈康的资历,在国军当个军官有什么难度?陈康敢回去,说明他们真的没想投敌叛变。
叶道志被押回军部,关在一个臭气熏天的小房子里。
叶道志被抓回去以后,对于如何处理他出现了分歧。此时项英不在新四军,由叶挺负责,叶认为带枪逃亡肯定要枪毙。
但陶勇他们就认为不应该枪毙,还联名写信要保叶道志。
叶道志也辩解:我不经组织允许擅自带枪离队是错误的,愿意接受组织上的任何处罚。但我不是叛变革命,更不是去投靠叛徒张国焘。
他还申诉道:我是对分配工作有意见,你们看不起我,排斥原红四方面军的干部,所以我想回八路军去。
期间,叶道志多次喊冤,还要向叶挺亲自汇报讲理。
陶勇后来回忆,7月29日他很晚睡着,突然听到外面吵吵嚷嚷,还开了两枪。他以为有敌情,抓起手枪就向外跑。刚一出门就遇到了警卫连长谭知耕。
两人非常熟,谭知耕将陶勇拉到一傍,说叶道志出事了。他带枪开小差,被抓回来了,要枪毙。和他一起跑的,一个被打死了,一个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刚刚是叶道志喊冤,说要去军部说理,还推开押解的战士。战士看拉不住他,被迫对天开了两枪。
陶勇立即找到叶挺求情,说自己做保人,担保叶道志没问题。
谁知道,话才说几句,就被叶挺劈头盖脸一顿说:你第一天当兵?带枪开小差,抓住就毙是铁的军纪。
陶勇说了半天无效,只好拿出许世友当年试图拉走一批人,脱离八路军去打游击的例子。
陶勇说:“当时毛主席就没枪毙许世友。”
叶挺说:“那是许世友去抗日,现在叶道志是去投敌(张国焘)。”
陶勇解释了几句,看叶挺不听,转而说叶道志九死一生,对革命有功,没有死于敌人枪下,难道死在自己人手里?
陶勇翻来覆去的求情,最后叶挺不耐烦了,说:陶勇你别再无理取闹,你思想有严重问题,也要处分。
随后,叶挺让警卫员把陶勇轰了出去。
第二天,就召开了批评陶勇的斗争会。但陶勇咬定叶道志不应该枪毙,还和几个原红四方面军军官,联名写了信。
因为有分歧,最终由叶挺拍板一定要枪毙。被公审以后,叶道志于8月30日被枪决。
有意思的是,一同逃走的陈康却根本没事。到了延安129师以后,陈康仅仅被严厉批评了一通,并没有受任何惩罚。
之后,陈康在129师混的很好,步步高升。到了抗战结束,他已经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13旅旅长。
解放后,陈康获得中将军衔,最高职务为兰州军区副司令员,云南省委书记。
下令处决叶道志的是叶挺。但叶挺虽是军长,实际上没有实权!
对于叶道志这件事,始终有很多人不满意,认为叶道志是冤死的。
后来很多叶道志的战友一直认为叶道志死得冤枉,而一直喊冤的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在文革时期1967年不明不白的死在一口井里,这件事就一度被搁置下来1983年总政治部终于正式为叶道志平反,恢复了名誉。
叶道志被冤杀一案终于有了结果,只是,这已经是45年之后的事了。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注1皖南新四军军部不似野战部队,环境相对安稳,闲暇时是可以喝一点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