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0章立碑
1939年冬,从“九一八事变“算起,中国的抗战已经进入到了第九个年头。
在这一年里,中国的沿海地区已经大部分沦丧于敌手,仅剩下由滇缅和滇越公路两条国际交通线输送来的微薄物资,支撑着渝府在正面战场上和日寇维持着一个对峙局势。
但是,就是在这样一种不利的态势下,为了尽快结束在中国战场的作战,侵华日军大本营又策划了进攻海南和广东钦州湾,以达到切断滇越公路,削弱中国军事实力的作战行动。
1939年11月,在海空军协助下,日军以两个师团外加一个台湾旅团的登陆部队攻占海南,而后又进一步在钦州湾登陆,一路向北,直扑当时的广西省会南宁。
南宁守备部队在经过外围的短暂抵抗后,旋即撤离,导致南宁方面日寇未经苦战,便轻松占领城市的局面。
占领南宁后的日军继续分头进击,其中日寇第五师团的第21联队与部分炮兵、骑兵部队占领了南宁以北的高峰隘和昆仑关1。
由于昆仑关地处西南国际交通线的咽喉位置,日军此举,无异于掐住了中国接受外来援助和购买国际军火等物资的输血管。
形势瞬间变得严峻起来,当时,中国军队主力正在两湖战场与日寇血战,渝府方面得知广西战事不利的消息后,十分吃惊,忙调当时的徐庭瑶第38集团军等赶往驰援,力图驱逐日寇,恢复交通线的畅通。
而身为桂林行营主任的白崇禧,也觉压力倍增,在援军先后抵达宾阳附近的鼓舞下,他决定以杜聿明的第五军荣誉第一师为主攻部队,从正面进攻夺回昆仑关。
徐庭瑶下辖的杜聿明的第五军,是当时重庆政权下辖作战部队之中机械化程度最高,老兵最多,战斗力相对较强的部队。
所谓救兵如救火,第五军的荣誉第一师得到命令后,立即集中战车和榴弹炮部队,掩护步兵突击日军的防御阵地。而新编第二十二师则攻打五塘等处,牵制住日军对昆仑关的回援。
此时的昆仑关方面日军兵力单薄,拥有完整建制的只有一个步兵联队和一个骑兵联队,由于日寇轻视渝府方面的反攻能力,所以在占领南宁和周边地区后不久,便分兵去攻打镇南关和广东的余汉谋部等。
当南宁的日军得到昆仑关被围困的消息后,竟然一时无兵可派,只得以航空队轰炸国军,试图迟滞荣誉第一师的进攻速度。
但是,中方志在必得,不顾牺牲,经过一天苦战后夺回了昆仑关主阵地。
昆仑关方向的中方部队进攻得手后,正想巩固阵地,结果日军的反冲锋却开始了。
昆仑关地处山地地带,地形复杂,除了曲折的公路系统外,便是星罗棋布的山地要隘,其中许多与昆仑关主阵地形成了犄角之势。
因此,当昆仑关被国军夺回后,收缩到附近阵地的日军会迅速从多个方向拼命压来,也就不难解释了。
由于国星伤亡过大,后援不济,昆仑关阵地旋又丧失,而防御的日军不但夺取了阵地,还得到了千余名从南宁方向赶来的日军增援。
战事一时之间陷入了僵持之中。负责正面进攻的荣誉第一师损失惨重,减员不小,杜聿明和郑洞国等高层将领都很苦恼。
眼看昆仑关方面的作战迟迟打不开局面,渝府与桂林行营连续施压,要求前线作战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关口,恢复交通线。
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比较有经验,他从前线将领那里了解到进攻情况后,认为进攻部队不应当分散使用,而应当选定几个要隘同时突破,重在切断南宁与昆仑关守军的联系,“关门打狗“,孤立昆仑关敌人守军,然后一举击破。
经过重新布置,正面进攻的部队换成了邱清泉的新编第22师,而郑洞国的荣誉第一师改在负责从其他方向的出击。
在中国军队组织的新一轮攻势下,昆仑关周围一度沉寂的高峰隘、仙女山、441、653等高地又杀声震天,炮声不断。
日寇在之前的作战中疲惫不堪,减员也很大,当发现对手又以泰山压顶之势攻来后,匆忙抵挡。
日寇第21旅团长中村正雄担心昆仑关口有失,亲自指挥第42步兵联队反攻,结果被我军弹片击伤了腹部2,疼痛之下失去知觉。
晚上,日本军医试图给他动手术取出弹片,这时候,数枚炮弹又落到了中村正雄所在房屋周围爆炸。
中村本来就负有重伤,又经这一吓,更加虚弱,在又惊又怕中挣扎了不到半天后毙命。他也成为了国军在此战中击毙的日寇中军衔最高者。
中村的死,给本就被饥饿和病痛折磨的残余日军防守部队蒙上了一层阴影。
此时,中国军队已经在炮兵协助下分头占领了昆仑关周围的九塘等要隘,对昆仑关主阵地的敌军形成了包围之势。
南宁方面的日寇也无兵可调,只能眼巴巴看着昆仑关守军被歼灭。
在12月30日,邱清泉新编第22师的65团通过连日来苦战,肃清了外围敌军后,奋力攻入昆仑关内。
经过惨烈的白刃战,日寇残部“玉碎“,彻底玩完,中国军队再度克复了这座关口,西南国际交通线在经过近一个月的瘫痪后恢复通车。
昆仑关之战,日寇伤亡五千余人,而进攻的中国军队在出动机械化部队的情况下,也付出了三倍多于敌的伤亡。
此后,日军得知南宁方向攻势受阻,又从其他战场抽调援军来反攻,这才又有了宾阳等地区的鏖战。
昆仑关之战后,中日双方在广西境内又打了半年多的拉锯战,后因欧战法国败亡,日寇趁势夺取法属中南半岛上的越南,敌人切断滇越公路的目的已经达到,广西境内的日军为免再像昆仑关之战那样被分割包围歼灭,方才撤出。
广西因此又度过了三年多平静日子,直到1944年豫湘桂战役的爆发。
中村正雄毙命后,却做梦也没想到他能得到最高的荣誉,而且这种荣誉还是来自自已敌人的手中。这确实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事。
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荣誉呢?
原来中村正雄死后,国军的指挥官杜聿明竟为他立碑纪念。这难道不是匪夷所思的事吗?
为了释疑,本章特此略作介绍。
自然,在战场上,为敌人立碑很是罕见,因为它是表达对敌人的尊敬与敬重之举。
当然,杜聿明为中村正雄立碑之举并不是首次,更不是唯一。抗战时期日军就曾为中国军人立碑。长城边上的北古口镇,如今立有“北古口七勇士纪念碑”。
而最早为这七位勇士立碑的就是日军。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时间可回溯到几年前,那是1933年,8万关东军侵略长城各关口,国军第25师防守的北古口遭到日军猛烈进攻。
面对日军的侵略,中国守军奋起反抗。中回守军在坚持抵抗8天之后,于3月12日,在25师副师长杜聿明的命令下,部队往南天门一线撤退。
部队在撤退时遭到日军飞机和大炮的轰炸,日军步兵从北山追来,这时7位战士被留下担任阻击任务,由于撤退匆忙,竟然忘记了给7位战士下达撤退命令,就这样7位战士在帽山上死守。
7个战士阻挡日军2000多人长达三个多小时的进攻,他们没有一个人投降,也没有一个人被俘虏,7位战士视死如归的勇气令日军敬佩不已,日军旅团长亲自下令合葬7位战士,立碑“支那七勇士之墓”。
日军为中国军人立碑一事一直鲜为人知。而更不为人知的事是,时隔6年后,杜聿明竟然也亲自为日军少将中村正雄立碑。
对日寇,中国人是恨之入骨,杜聿明却为何要给日军少将立碑呢?
此事发生在1939年年底爆发的昆仑关战役中,当时由小诸葛白崇禧指挥,兵分三路从北、东、西三路反攻南宁,这是要打日军的攻坚战。
昆仑关是南宁的门户和屏障,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在地势和武器上日军都占据优势,国军要攻打昆仑关的难度不言而喻。
国军第5军在杜聿明的指挥下是北路进攻的主力,分左右翼包抄昆仑关后方的五塘、六塘和九塘,担任阻敌和围困任务。
接连激战数日,昆仑关的外围高地多处被中国军队攻占,日军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
12月20日,日军第五师团师团长下令给第21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让他率领两个大队的兵力增援昆仑关。
这个命令让中村正雄踏上了死亡之路,进军路上中村正雄部在五塘和七塘遭到阻击,推进十分缓慢。
他们用了4天时间,竟前进不到50公里。
至24日,中村正雄才抵达八塘和九塘之间。
当时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杜聿明第五军下属荣誉第1师第3团团长郑庭笈通过望远镜,发现日军军官在前方路边草坪上训话,当即集中机枪和迫击炮朝日军军官猛打。中村正雄当即毙命。
这是国军战史对击毙中村正雄的记载,日军战史《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则有另一种记载:
中村正雄是先被子弹打伤,在做手术过程中一发炮弹命中手术室房顶,打断了手术,中村正雄在25日凌晨毙命。
姑且不论哪一种记载是真实的,总而言之中村正雄被击毙了是事实,昆仑关战役胜利之后,杜聿明收敛安葬了日军少将中村正雄,并为他立碑。
至于杜聿明为什么要给日寇立碑,主要有两点原因。
第一是杜聿明敬佩中村正雄的军人气质,如同此前日军敬佩“七勇士”一样。
第二则是中村正雄率军挺进的路上,没有伤害沿途的老百胜,他严令部下不许胡作非为。
与日军的野蛮相比,中村正雄此举表明他和其他日军的区别,所以,应该是值得尊敬的。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注1昆仑关于12月4日被日军占领。
注2中村正雄的毙命详情:
在1939年底的日军“南宁攻略作战”中,日军于11月24日攻陷南宁,南宁东北约50公里的重要关口昆仑关也于12月4日失陷。随后蒋介石致电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要求“对于南宁方面之敌,决于亥月删日(15日)以前开始攻击,即以第五军全部加入,并命空军主力参加该方面作战,待命出击。仍由兄亲自统一指挥,务节节截断邕钦路敌后联络线,歼灭南宁方面之敌。”白崇禧奉命制定反攻计划,兵分北、东、西三路,反攻南宁。其中北路军为反攻主力,主攻昆仑关。昆仑关战役爆发。
12月18日,国军北路军主力第五军在杜聿明指挥下,以主力沿邕宾公路两侧向昆仑关正面进攻,又以第五军两部,分别从两翼包抄昆仑关后方的五塘、六塘和九塘,以阻击敌人援军并包围昆仑关之敌。经多日激战,国军先后攻占昆仑关外围高地金龙山、仙女峰、罗塘、界首、653高地等地区,第五军新22师也已经插在五塘、六塘间阻击日军自南宁方向开来的援军。因昆仑关日军不支求援,南宁日军第21联队主力在联队长三木吉之助率领下猛攻五塘企图增援昆仑关日寇,国军新22师虽竭力阻击,但日军仍有部分部队乘隙通过,与昆仑关日军会合。但日军援军太少,不足解昆仑关日军的危局。12月20日,日军第五师团师团长今村均命令第21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率第42联队两个大队增援昆仑关。至此,中村正雄开始踏上了死亡之路。
中村正雄率部与五塘、七塘的国军阻击部队激战,于12月24日才缓慢进抵八塘和九塘之间。24日下午4时,在九塘前阻击日军的国军第五军所属荣誉第一师第3团团长郑庭笈,用望远镜看见前方路边草坪上有日军军官集合讲话,于是命令迫击炮和重机枪一起向该方向开火。国军战史中,认为中村正雄就是毙命于此时。
但据战后日军战史《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的记载,中村正雄的毙命过程其实远比这要更复杂。据该书称,中村正雄其实早在23日上午11时就在七塘西北约2公里处负伤,左侧脸颊软组织被国军子弹穿透。24日晨8时左右,中村正雄在九塘附近观察情况时,再次被国军击穿腹部造成重伤。而中村正雄的最终毙命则是在25日凌晨。24日当晚日军军医在九塘附近的一座民房里给受重伤的中村做手术,刚打开腹部,国军火炮即向该方向射击,一颗迫击炮弹不偏不倚击中该民房的屋顶。虽然日军军医舍身趴在中村的身上,中村似乎并未直接被弹片击中,但是想来飞沙走石也灌了一肚子。军医虽然将手术最终做完,但中村正雄还是于25日凌晨5时18分毙命。中村正雄在从南宁增援昆仑关的短短几十公里的路上,接连三次被国军击中(两次枪伤外加一颗迫击炮弹),可见昆仑关战事的激烈,亦可见国民党第五军击毙中村正雄少将,显然并非偶然,而是广大国军将士浴血奋战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