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铁马金戈 > 第1057章白衣天使①

第1057章白衣天使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鱼形村新四军一支队二团袭击日军鬼冢大队后,日军西进的部队全部离开了皖南,进入赣北和皖西南了。

    7月下旬,新四军一支队奉命东进,二团于八月初旬进到新四军军部驻地安徽岩寺地区。

    其实,此地他们在二月份就来过。那是他们从江西出发东进抗日,就是在岩寺地区集中点验的。

    武汉会战爆发后,为了侧应国民党军正面战场作战,一支队又奉命南下皖南,在那里与日本鬼子展开较量。

    现在武汉会战已打了几个月了,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进行了殊死搏斗,双方均损失严重。

    这次,二团三营到达岩寺后,团首长交给林凯之一个任务,派一个连去皖赣交界的磨岭接回柯黑姑和江竹林的医疗队。

    二团首长透露:军部要建立后方总医院,要把原在各地的卫生队集中起来,作为总医院的基本单位。

    林凯之接受任务后,就找易云珍商量,这接人的事,该派哪个连去合适。

    易云珍说:“这次一、二、三连都参加了战斗,又走了很远的路,需要休整。我看就让我带特务连去吧!”

    林凯之同意了。因为卫生队是易云珍的妻子柯黑姑带队,她手里有一个武装班,易云珍去好接头,他放心。

    二月从湖南平江出发,卫生队和三营是第一批东进的。他们按指令先到皖浙赣交界的瑤里集中整编,将原来隶属一团改为二团,一营改为三营,并且增加了一个特务连。

    从瑶里出发开赴皖南前线,卫生队被安排在后面。武汉会战开始后,柯黑姑江竹林的卫生队就被安排在皖赣交界的磨岭待命。

    磨岭在长江边上,是个很古老的村子。据村中老人介绍,宋代中期,有磨姓一支族人来此聚居,取名“磨岭”。磨岭毗邻江边。

    后有高姓入住,更名“磨高岭”,后因觉得此名会被人误叫做“磨糕岭”,遂改回为“磨岭”。

    直至明神宗万历三年(1574年)夏季大汛,连续数十日,不分昼夜狂风暴雨,江水倒灌,磨水河决堤,农田淹没,周围一片泽国。。“磨岭”内家有农船的人家,移居高处才得以幸存,逃过一劫。

    当时村内有一磨姓小伙,父早丧,与母相依为命,虽清贫却勤快,爱上了同村高姓姑娘。该女虽目不识丁,但通情达理,心灵手巧,善于手工。

    相传苏北里下河一带手工编织蒲包、蒲片、蒲扇、柴席、柴積等,其编织法就是该女钻研编织首创而来的。

    磨姓小伙婚后不久从军,高氏独自料理家务,侍奉其母。适逢天灾,别人家有船尚可幸存,看着狂风大雨,河水满溢,婆媳两人无生存希望,心底善良的媳妇死也不肯抛下婆婆而自己逃生。

    婆婆劝儿媳不要管她,我有一把年纪了,你还年轻,快去逃命,等我儿子回来,好好活着,为磨家传宗接代。

    正在婆媳两人万般无奈时,也许是善举孝心感动上苍。

    此时,不知谁家准备建房用的木头飘来了一根,媳妇一见,拼命将木头拖到婆婆身边,撕开破被面子,将婆婆绑于木头上,她一手抱着婆婆,一手拼命划水,终于划到高地。

    此时潮水开始回落,高地之人得以幸存。

    后来,村里的幸存者都认为是这位好媳妇的善举感动上天,终止了灾祸。于是便把原来的“磨高岭”,改成了保全大家性命的“落潮岭”。

    如今的落潮村有一个占地面积150平方米,附属面积约250平方米的古建筑。它就是建于1575年的河神庙。

    但是这个河神庙曾经是皖浙赣苏维埃的后方医院。

    据资料记载,1936年4月,皖浙赣省委驻地就在休宁县汪村镇石屋坑村,原为农户张志周家,1924年建,长11米,宽9米,占地面积99平方米,共3层,整个建筑面积约160平方米。

    1936年4月,中共皖浙赣省委成立后,省委机关即在此房办公。屋内有暸望台2处,二楼为省委书记关英等人住处,三楼为省委小印刷厂。

    以石屋坑村为中心,皖浙赣省委、皖南红军独立团开展了三年的游击战争,在当地革命群众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给予国民党反动派以沉重的打击。

    在附近的葛藤坞、野猪塘、螺丝宕、平鼻岭、磨岭等密林中,至今还存留当年农民团和赤卫队建立的秘密棚、红军医院和红军开挖的战壕。

    与旧址相隔50米处的红军屋,是当年红军开会、休息和训练的地方。磨岭与旧址约十五里,便是当时的红军医院所在地。

    瑶里整编后,陈毅司令员将湘赣边的卫生队(有完整卫生队的只有湘赣边,或者换句话说只湘赣边独立第四大队)移至磨岭。

    小曹村战斗刚结束,新四军二团就將范中骏等送到了磨岭柯黑姑的卫生队。后来在鱼形村的战斗中负伤的伤员也送到了磨岭。

    根据战地救护工作的实际需要,柯黑姑奉命迅即在落潮村建立了医疗所,所长由佟竹林同志担任,自己担任指导员。

    这是新四军建立的第一所医疗单位,范中骏等伤病员都在这里伤愈归队的。

    在那残酷的战争年代,医疗所的卫生人员不畏艰难,经受考验,逐步适应在野地的防治救伤工作,在近半年的时间里,抢救了十几二十名伤病员。

    龙其是在小曹村的战斗中身负重伤的范中骏等一批伤员,救治中仅有一人在转运过程中牺牲,其余20多名伤病员都经抢救治疗后重返前线。

    虽然磨岭卫生所存在的时间不长,但磨岭地方党政组织和当地人民为运送、转移、安置、保护伤病员,甘冒生命危险,挖蕻筑路,提供器材和各种便利,使没有多少武装保护的卫生所得以生存下来。

    据当地老人说,范中骏负了很重的伤,当时日本军队到处都是,范还是经水路送至落潮村的后方卫生所医治的,佟竹林所长亲自做的手术。

    1938年10月武汉战役落下帷幕,易云珍保护着柯黑姑卫生队到了岩寺。

    1938年4月中旬,军部在皖南岩寺组织部队集中点验,病号渐多,即利用祠堂办了有门诊部的休养所。

    当时条件虽差,但医疗制度严格,各种诊疗也全,既为新四军又为民众看病,还为过路的国民党军队诊疗,影响很好。

    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罗卓英参观后,对叶挺军长说:“我真羡慕你们有这样好的医生和护士。”

    柯黑姑的卫生队加入到军部卫生系统,很快溶入到正规的管理之中了。

    因为柯黑姑是游击队长出身,长期担任卫生组织的保卫工作,所以组织上安排柯黑姑为军部医院保卫科科长。

    佟竹林医术高明,被任命为外科主任。

    后来新四军军部迁至皖南云岭了。虽然军部医院是祠堂茅舍,设备简陋,但有国内第一流医学院校毕业的医生护士,工作正规,管理严格,环境整洁,并用竹筒做花瓶插野花,挂在病房美化环境。

    柯黑姑和佟竹林以及他们的卫生队很快适应了医院的环境,都有出色的表现,受到了院方的好评。

    军部医院的医护人员以忘我的热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优良的服务和医疗质量,获得伤病员的好评。

    当时在国际性的刊物上,如《密勒氏报》和《中国人民之友》等,曾刊载过美国著名作家史沫特莱撰写的关于新四军卫生工作的文章。

    史沫特莱说,新四军卫生工作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是真正为伤病员服务的,“真了不起,这是在中国见到的最好的军医院。我要向全世界宣传,呼吁他们来支援你们。”

    皖南三年中,仅军部医院收治住院病人就有6000余名,治愈率达829。

    不仅军医院,其他部队都陆续建立起自己的医疗机构。这其中就有野田医院。

    1939年10月,时任华东局副书记曾山,就来江都发展党组织。

    一天,他和警卫员化装成药商来到野田,当时的野田有三家药房,曾山与野田的党组织成员张拓、韩长明、蔡兆增等人接头后,有人向国民党江苏省保安第三旅驻郭村团部告密,敌人便来搜捕。

    曾山和警卫员被住持释莲儿藏在菩萨后面,敌人要进庙搜人。释莲儿拦在庙门前说:“这是佛门净地,请勿胡来。“敌人问他:“听说有一个叫曾山的在你这里。“住持说:“我有两个徒儿,一个叫僧立山,一个叫僧立云,没有叫曾山的。“随即喊来立山、立云。

    敌人问:“你说话算数吗?“住持说:“算数!“敌人又问:“你用什么担保?“住持说:“我用性命担保!“后来,敌人把释莲儿拉到庙南头圆汪的西北角,用枪打死了,但也没有敢进庙内搜查。

    立山和立云悲痛欲绝,立云甚至哭瞎了双眼。从此,野田的古关帝庙和新四军建立了血肉情谊。

    1940年5月,新四军挺进纵队1000余人从吴家桥移驻郭村休整,待机东进。

    中共苏北特委机关和江都民众抗日自卫委员会都驻在郭村徐家巷,挺进纵队司令部设在郭村老街大复仁油坊内,唯有后方医院设在野田。

    1940年6月28日,郭村保卫战打响了。后方医院设在关帝庙,共有伤病员一百多人,就连菩萨旁都躺着伤病员,医院东面的河沟里,布置了一个班的新四军战士警戒。

    院长汪作舟是外科医生,野田人,曾随红一方面军参加过长征,他号召野田人把自家的大门卸下送来,做病床和担架。

    野田民兵在大队长田寿平、副大队长杨秀喜、指导员周传宏组织下,组成担架队,民兵田文广、田文华、周茂艮、周传福,与共产党员韩长明、谭圣高、蔡兆增、陈公羽等二十多人参加抢救伤病员。

    负责为野田后方医院和郭村之间传送情报的徐厚英,是野田庄人。她16岁参加革命,18岁入党,入党介绍人是郑少仪和姬鹏飞夫人许寒冰。

    当年,年仅20岁的徐厚英,机智地把情报藏在辫子里,方躲过敌人的搜捕。

    那时,她和战友们顾不上吃饭,忙着抢救伤员、送情报,每天随部队昼夜行军200里,开会都是用晚上时间,地点就在坟墓旁。

    晚年的徐厚英住在郭村镇五巷村,谈起当年走夜路、过独木桥的情形,仍然历历在目,感慨万千。

    1940年7月2日,新四军攻打塘头前,有两名战士负伤了,白天怕被敌人发现,不敢转移,野田民兵就把他们藏在塘头一家烧饼店里。

    烧饼店的小脚女人也是野田庄的姑娘,人们都叫她小王儿。

    到了晚上,野田民兵把两位伤病员转移到野田后方医院。然而第二天,有人告密,小王儿被抓,后来被敌伪军杀死在塘头西北首的毛高桥旁。

    经过七天七夜的激战,7月4日,新四军攻下塘头。

    渡江东进抗日的新四军在地方党组织和郭村人民的全力支持下,以2000多人的兵力,顽强抗击了国民党军队13个团20000余人的围攻,我方军民团结一心,以少胜多,以弱制强,取得了政治军事的双重胜利。

    此后,新四军东进,野田后方医院也开始撤离。临别那一天,野田庄一百多名父老乡亲含泪送行。立山和立云与新四军战士抱头痛哭。新四军战士和伤病员依依不舍,在那棵数百年的古老银杏树下,唱起了抗战歌曲:

    “新四军,冲在前,要把那日本狗强盗消灭光。“新四军在唱,老百姓也跟着唱,那感人的场面,野田的老人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新四军后方医院在野田的时间是短暂的,野田人民为新四军东进作出了巨大贡献,后方医院给野田这方热土留下的红色记忆是宝贵的、永恒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