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铁马金戈 > 第1048章抗日新局面

第1048章抗日新局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华卓然在冀鲁豫领导抗日军民打鬼子的时候,怎么也没想到,他不但能见到老上级田义,还见到了战友何挺。

    何挺在北伐的时候,同为田义团长手下的营长。北伐结束后,田义组建独立第四团,把他和何挺拉到了一起,成为了朝夕相处的战友。

    南昌暴动后,他们一起率领独立团撤向湘赣边界,又一起参加了秋收起义。

    但在起义后,他们分开了。俩人一个去了井冈山,一个留在了平江,稍后又参加了平江起义。

    不过,他们虽然不在一支红军队伍里,但在中央苏区,他们还能见面。可长征以后,他们就音讯全无。

    想不到,却在华北抗日前线又见面了。

    那是1940年5月的一天,华卓然奉命到115师师部开会,在那里他见到了何挺。

    两位老战友异地重逢,都兴奋不已。此时,何挺已是支队司令员,也在115师的战斗行列里。只不过他俩一个在冀鲁豫,一个在鲁南。

    原来115师代师长陈光看上了何挺的六团,重点培养,只一年多的时间,何挺的六团就挑大梁,后来发展成主力部队之一了。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中共山东省委即在济南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如何领导山东人民进行抗日的问题。

    会议决定发展抗日民众团体,组织抗日游击武装。

    10月,省委又根据中央关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决策和北方局提出的“每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应该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号召,制定了分区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计划和山东抗日游击队十大纲领。

    此后,从1937年11月到1938年底,在省委统一部署和各地党组织领导下,在全省范围内,先后爆发了大小20多次抗日武装起义。

    随着各地人民抗日武装的建立以及对敌斗争的顺利展开,各地党和军队开始建立一些小块的抗日根据地或抗日活动基地。

    比如胶东的蓬(莱)黄(县)掖(县)和平(度)招(远)莱(阳)掖(县)边区,鲁中的莱芜、博山、沂水和新(泰)莱(芜)蒙(阴)边区,泰西的大峰山和平阿山区,滨海的诸(城)、日(照)、莒(县)山区,鲁南抱犊崮山区的东部和东南部,鲁东的淄博山区以北和小清河以南地区,冀鲁边区的乐(陵)、庆(云)、南(皮)地区,湖西的单县、金乡和丰(县)、沛(县)、萧(县)、砀(山)一带等。

    这些都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中共中央对山东的抗日武装斗争极为重视。1938年5月,派以郭洪涛为首的50多名干部来山东工作,郭洪涛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而何挺和夫人周子怡便在这支队伍里。

    临行前,毛主席和刘少奇为此作出了特别指示:“要建立民主政权,创建山东根据地,使山东成为八路军在华北的一个战略据点。”

    随后,中央决定将山东省委扩大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郭洪涛任边区省委书记。

    边区省委根据中央指示,制定了发展山东游击战争,在全省范围内建立抗日根据地的规划。

    其主要内容是:以当地建立的武装为骨干力量,从部队抽调干部以建立和充实地方共产党组织,发动群众,着重取得区乡政权在鲁中创立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向北以淄博山区为依托开创清河地区抗日根据地,向南发展开创抱犊崮山区抗日根据地,向东发展开创沿海地区抗日根据地;在津浦路西创立梁山和微山湖抗日根据地;在胶东创立以大泽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从此,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山东开始有计划地创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

    在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需要有一支在政治和军事素质上过硬的抗日部队。山东各地在抗日武装起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游击队,要达到这个水平,还需要一个锻炼成长的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及时派八路军主力一部来山东。

    1938年5月19日,毛主席电示第十八集团军总部及中共中央长江局,指出:“山东方面已开展起游击战争,那边民枪极多,主要派干部去,派一两个营作基干更好。”

    7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五支队和第一二九师津浦支队从冀南开抵冀鲁边区,加强了该地区的抗日武装力量,改变了该地区的局面。

    9月,肖华率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机关部分人员到达冀鲁边区,组成了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开辟并扩大了以乐陵、宁津为中心,包括沧县、盐山、庆云、南皮等县的平原抗日游击根据地。

    在9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主席再一次提出:“派兵去山东。”

    12月,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第一一五师主力挺进山东。

    该月下旬,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改番号为苏鲁豫支队)到达湖西地区,当即袭击了伪救国军第一军王献臣部,歼其主力千余人,迅速打开抗日局面,逐步建立起湖西抗日根据地。

    1939年3月初,第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和代师长陈光率师部及第三四三旅六八六团,以“八路军东进支队”的名义,到达鲁西地区。

    3日,第六八六团(团长兼政委杨勇)首战郓城县樊坝,全歼郓城伪县长刘本功部一个保安团。

    继之,杨勇率部留在运(河)西地区,创建运西根据地,罗荣桓、陈光率其余机关部队东进泰西地区(泰山以西,运河以东)。

    罗、陈抵达泰西后,与当地党委会合,在地方部队配合下,多次英勇打击日伪军,其中著名的有陆房突围战和梁山伏击战。

    这些战斗,何挺率新六团都参加了。

    1939年5月,日军驻山东最高指挥官、第十二军司令尾高龟藏调集日伪军8000余人,分九路直扑泰西根据地。

    11日,第一一五师机关、部队及地方党政机关3000余人在肥城以南陆房村一带被敌包围。在陈光指挥下,激战一日,打退敌人多次疯狂进攻,以伤亡360人的代价毙伤日军大佐联队长以下1200余人,并于12日拂晓安全转移到东平县东部。

    陆房突围战,是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入鲁后同日军的第一次大规模作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模范战例。

    也就在这一次突围战中,陈光看上了由地方部队升编的何挺新六团,并重点培养该团。

    8月2日,第一一五师在梁山南设伏,将自汶上县城出动的日军第三十二师团一股步炮混合部队围歼。这次战斗,何挺的部队是主力之一。

    此役击毙日军少佐田敏江大队长以下300余人,俘13人,缴获野炮、电台等战利品一宗。

    中央军委发电致贺,蒋介石也来电嘉奖,并发给慰劳金3万元。

    9月,根据中央指示,罗、陈率部进入鲁南抱犊崮山区。随之,肖华率东进抗日挺进纵队主力自冀鲁边到达鲁西,后亦到鲁南。

    第一一五师主力部队陆续进入抱犊崮山区后,为与沂蒙山区和鲁西平原两大块根据地连成一体,与华中区和新四军打通联系,罗荣桓制定了向北向西北联接大块山区,向南向东南发展大块平原,建立以抱犊崮山区为中心的鲁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方针。

    在地方党组织和抗日武装配合下,第一一五师主力在鲁南地区多次沉重打击敌人,到1940年底,建立了面积达11万平方公里的鲁南根据地,并与华中、湖西、鲁中、鲁东南根据地建立了联系通道。

    第一一五师各部在创建根据地过程中也进行了整训,至1940年冬,辖有7个教导旅,共计7万余人。

    第一一五师主力在冀鲁边、湖西、鲁中、鲁南等地英勇打击敌人,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同时,山东各地人民抗日起义武装也在不懈地进行战斗。

    1938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将除冀鲁边和鲁西地区以外的党领导的山东各地人民抗日起义武装组建成统一领导、统一编制、统一指挥的战略游击兵团——八路军山东纵队,下辖10个支队,近25万人,张经武任指挥,黎玉任政委。

    此后,山东纵队与第一一五师主力一起,为开辟和发展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并肩作战。

    1939年8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八路军第一纵队在沂(水)蒙(阴)地区成立,统一指挥苏北和山东的八路军各部队,徐向前任司令员,朱瑞任政委。

    第一纵队机关与山东纵队机关合并办公,徐、朱直接指挥山东纵队所属各部。1940年6月,第一纵队的番号撤销。八路军山东纵队在冀鲁边、鲁西、胶东、鲁东、鲁中、鲁东南、湖西、苏皖边等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新的地区,扩大了根据地。

    在冀鲁边,山东纵队第六支队坚持游击战,夏秋利用“青纱帐”、冬春利用“黑纱帐”(夜长),多次粉碎敌人的“扫荡”,还一举消灭了恶贯满盈、屡教不改的吴桥反动武装张国基部,使边区抗日军民大为振奋。

    到1940年底,冀鲁边不仅恢复了原有活动地区,而且开辟了阳信、沾化等徒骇河以北广大新区。

    在鲁西,鲁西区党委根据所辖区域大部分为平原地带和党的工作开展不平衡的特点,确定了以冠(县)馆(陶)丘(县)为基础,以茌(平)高(唐)齐(河)禹(城)为机动地带,以泰西山区为重点,由点带线,由线到面,建立鲁西抗日根据地的方针。

    到1940年初,鲁西区共建立了4个专署、36个县政权,5月初又成立了鲁西行政主任公署。

    在胶东,1939年初,日伪军向根据地进犯,山东纵队第五支队转入山区坚持斗争。山东分局提出了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控制大泽山、昆嵛山,掌握西海、东海地区;第二步,夺取牙山,掌握胶东中心战略要点;第三步,南下海阳、莱阳,与顽军主力决战。

    胶东区党委按照这一构想,扩大根据地。

    1940年底,胶东抗日根据地辖有北海、西海、东海、南海4个区,建立了12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

    在鲁东,面对日伪军的疯狂“扫荡”,清河特委和山东纵队第三支队转移到淄博一带山区活动,徐向前、朱瑞明确指示,第三支队应撤出胶济铁路以南的小块山区根据地,全力坚持清河平原游击战争。

    据此清河特委和第三支队又回师清河区。到1940年底,横跨小清河南北,直至鲁北沿海和黄河入海口的清河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全区面积21万平方公里,人口110万。

    在鲁中,山东纵队第一、二、四支队一直活跃在沂蒙山区和泰山区,多次粉碎日伪军的扫荡,进行了五井反击战、孙祖伏击战、杨家横包围战等著名战斗,扩展了鲁中区西南部的泰、泗、宁边区和北部淄河流域根据地,巩固扩大了临费边区,与鲁南、滨海、清河等区打通或加强了联系。

    此时何挺的部队调入鲁中,何挺也担任支队长的重要职务。

    在鲁东南,特委和山东纵队第二、九支队积极创建根据地,到1940年底,新开辟了18个区、600多个村庄,莒县、日照以南,陇海铁路以北,沭河以西,黄海以东的鲁东南根据地正式形成。

    在湖西,苏鲁豫支队和第三大队转战陇海路南北,多次粉碎日军的“扫荡”,还反击了朱世勤、冯子固等顽、投势力两万余众的联合进攻,逐渐稳定了该区形势,巩固了微山湖东西两岸大片地区,并北向金乡、巨野间开辟了部分新区。

    苏鲁豫支队和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等部还开辟了苏皖边区抗日根据地,后划归中原局领导。

    政权问题是革命的根本问题,也是抗日民主根据地形成的主要标志。

    然而,山东各地抗日武装在创建根据地之初,由于对建立抗日民主政权重要性的认识和经验不足,也由于国民党顽固派的种种阻挠,因而在能控制的地区,并没有把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普遍建立起来。

    而国民党部队特别是沈鸿烈省政府则凭借其正统的名义,在全省所能影响的地区普遍建立并加强旧式政权。

    以沈鸿烈为代表的山东顽固势力还把我党我军坚持团结抗战、一再忍让的态度视为软弱可欺,屡次制造反共摩擦。

    对此,1939年5月19日,中共中央明确指示:在政权问题上,“应认识无论八路军或地方游击队,如无政权则决不能发展巩固与建立根据地。因此,已得的政权决不应放弃,并还应努力争取新的县区政权”。

    5月24日,山东分局根据中央指示作出了加强抗日根据地建设,加紧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决定。

    7月,山东分局又发出恢复县、区、乡政权的指示,提出建立的政权要保证党的领导,县、区、乡长兼八路军游击大队长、中队长、分队长。

    此后山东民主政权出现了大发展的局面。如鲁中地区先后建立了莱芜、博山、临朐、新泰、沂水、益都、章丘、泰安、费县、蒙阴等10个县政府及莱南行署、沂南行署、泰安办事处3个县级政权,连同此前建立的淄川县共14个县级政权。

    清河区除原有的齐东外,又先后建立了长(山)桓(台)临(淄)益(都)四县边区行政联防办事处、临淄县政府、益寿临广四边行政办事处、邹长(后划分为邹平、长山两县)、广饶、桓台、寿光、蒲台县政府及益北行署。

    鲁北建立了陵县、商河、无棣、阳信、禹城、临邑等县政权。

    到1940年夏,区级民主政权已达352个,抗日民主政府政令所及的区则达到636个。

    随着山东各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和各地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建立全省统一的行政机关、参议会、各群众抗日团体的领导机关提上了议事日程。

    1940年7月26日,山东省国大代表复选大会,山东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成立大会,山东省工、农、青、妇、文化各界总会成立大会和山东省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的联合大会,在沂水南部青驼寺隆重开幕。

    大会历时一个月,选举产生了全省的民意机关——山东省临时参议会,进步人士范明枢任参议长;选举产生了全省统一的行政机构——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黎玉任主任委员(当时称首席组长)。

    还选举产生了工、农、青、妇、文化各界抗日群众团体的负责人。随之,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在全山东抗日根据地颁布了一系列抗日民主法令和法规,推进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到1940年底,山东共建成鲁西、清河两个行政主任公署、12个专员公署、79个县政府,辖有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清河、湖西、鲁西、冀鲁边和苏皖边等地区,人口约1200万,面积3600平方公里。

    山东统一的抗日民主政权的成立和各级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标志着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形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