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1章沉重的代价②
李宗仁和白崇禧认为,眼下形势有利于日军利用机械化部队和飞机优势集中进攻,我军的装备和兵力只可利用地形打阵地战、歼灭战,不宜进行徐州保卫战。
若盲目与敌人拼消耗,将重蹈淞沪、南京战役覆辙。
这时第九军团高霆也给蒋介石提出了自己对战局的看法,竟与李、白二人不谋而合。
李、白将意见报告给蒋介石,蒋也收到情报部关于日军向徐州增兵40万的报告。
5月15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经武汉最高军事会议决定弃守徐州。
16日,第五战区下令各部队分别向豫、皖边界山区突围。
17日,蒋介石命令一战区所属部队完成接应突围部队的任务。
18日午夜,李宗仁率战区司令部放弃徐州,经宿县向西南方向撤退。
19日上午,第68军掩护各部撤退之后放弃徐州。
于是,狭义的徐州会战在布局阶段的中后期就结束了。
就在中方部队开始突围之际,日军土肥原所部第14师团约2万人为切断中方退路和阻止一战区援军增援强渡了黄河。
此举虽然对中方形成威胁,但由于其他日军尚未合围,而陇海线附近中方有6个军12万人,土肥师团反成孤军深入之势。
程潜(一战区代总司令)认为“就是吃也能把土肥原吃掉“。蒋介石匆匆飞往郑州,到程潜负责的第一战区指挥部,决定亲自指挥豫东战役,歼灭土肥师团。
5月23日,土肥师团开始向兰封突围,第七十一军88师师长龙慕韩擅自抗命,弃守兰封。
程潜迅速调整部署,再次围困土肥原。
正当程潜乐观预计,再有两三天时间就可望全歼土肥师团之际,黄杰第8军无视薛岳命令弃守商丘。
结果,由于蒋介石两个嫡系将领的贪生怕死、临阵脱逃,中方有计划地投入的15万精锐部队,却未能歼灭土肥师团的2万人马。
并且,更糟糕的是,蒋介石和程潜刚放弃围歼,土肥师团立即反扑,重新占领了兰封。
29日商丘沦陷后,开封、郑州甚至武汉都岌岌可危。连蒋介石自己也不得不在5月28日给程潜的密件中说:兰封战役是“在战史上亦为一千古笑柄“。
有人问,蒋委员长为什么不启用高霆的第九军团耶?如果启用第九军团,恐怕土肥原的日子不好过。
事实上,高霆的第九军团正是接应徐州撤退的第一战区部队,他的一个军(第9军)成功地将徐州突围出来的国军部队接应了出来。
但却没有接到围歼土肥原的指令,因而坐失良机!
为了阻止土肥师团,缓解兵败如山倒的势头,蒋介石于5月31日夜晚做出一个重大决策:掘开黄河大堤,“以水为兵“,阻止日军。
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条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水淹七军”之计会在现代重演。
实际上,这个方案由来已久。
早在1935年,受聘于南京政府的德国军事顾问团总顾问法肯豪森,就向蒋介石提出了利用江河阻敌的建议。
保存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这份建议书中文译稿上,有蒋介石对于“最后的战线为黄河,宜做有计划之人工泛滥,以增厚其防御力“一段的眉批:“最后抵抗线“。
1936年7月,法肯豪森第二次提出了决黄河以阻敌的建议。
1938年4月13日,徐州会战突围之际,陈果夫也曾写信给蒋介石,主张在河南武陟县的沁河口附近决黄河北堤,“以水反攻制敌“。
1938年5月26日,豫东战役溃败之际,时任湖北省主席的何成浚致电蒋介石:“现黄河已届桃汛,倘施工决口,则黄河水即循故道直奔徐州,不特大地泛滥使敌机械化部队失其效能,抑且足以摧毁其战斗力,使其打通津浦之企图仍归泡影,幸及早图之。“5月31日,蒋介石与水利专家协商之后,正式决定掘堤。
6月1日,蒋介石在武汉召开最高军事会议,正式宣布在豫东战略撤退,同时令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下令商震第20集团军负责开掘黄河大堤,阻止日军前进。
商震则命所部第39军军长刘和鼎具体负责。
3日,土肥师团已迫近开封,蒋介石怕开封失陷,再掘黄河就来不及了,就急忙打电话催促程潜“要打破一切顾虑,坚决去干,克竟全功“。
4日清晨,商震部第53军第1团奉命在中牟县境内大堤较薄的赵口掘堤。
但是,接连两处决口和坑道作业均失败。
又改在赵口以东30米处重新掘口,仍告失败。
6月5日,日军已经攻至开封。包括蒋介石在内,从上到下都焦急万分。
直到6月6日上午7时,新编第8师师长蒋在珍携参谋熊先煜一同前往赵口视察,才发现“决堤进展不顺并非人力不够,而是计划不当所致“。问题关键在于选址错误。
赵口流沙太多,当时河水流量也不够大,掘口很快被流沙淤积堵住。
蒋在珍随即建议在中牟以西郑县自己防区内另辟一处挖掘。
此请求经商震报请蒋介石批准后,当夜开始实施。
掘口地址最终选定在赵口以西的花园口附近,由新第8师第2团、第3团以及工兵连负责执行,用圆锹、十字镐、钢钎、箩筐、土箕、木杠等构筑挖战壕的常用工具挖掘。
为赶在日军攻下郑州之前破堤,8日晚11时,商震还特别派参谋处长魏汝霖到掘口现场慰问,并做出悬赏:“如于本夜24时放水,奖法币2000元;如明日午前6时完成,则奖1000元。“到9日清晨6时还没挖开,便决定改用炸药和平射炮轰炸黄河大堤。
9时,轰炸成功,出现一个宽约4米的决口,流经决口的河水逐渐增多,决口也逐渐被水流冲宽,一个小时后达到10米。
到下午1时左右,水势已“似万马奔腾“,“远望一片汪洋“,且决口还在“因水势之急而溃大“。
截至晚上8时,“掘口处被水冲开,已达40尺,水深丈余,浪高三尺。“虽然最后放水时间已经超过了商震悬赏的“午前6时“,但商震仍认为新第8师“劳苦功高……当奖2000元“。
花园口决堤后,黄河水经中牟、尉氏沿贾鲁河迅速下泄。第二天,黄河中上游普降暴雨,水量猛增,决口处进一步被冲大。
同时,先前被淤塞的赵口决堤处也被大水冲开。赵口和花园口两股水流汇合后,贾鲁河开始外溢,漫溢的河水冲断了陇海铁路,浩浩荡荡向豫东南流去。
西边一路沿颖河下泻淮河,东边一路沿涡河到安徽怀远流入淮河。
黄、淮合流后涌入洪泽湖,淮河、洪泽湖沿岸立即变成了一片汪洋。
就在花园口破堤的同时,日军攻陷了距郑州30公里的中牟,土肥师团先头部队1500人与日军第16师团3000多人已经开始向郑州进犯。
然而从天而降、一望无际的黄河水,使日军官兵进退维谷、不知所措。
由于西撤部队在撤退的时候还随之破坏或拆除了陇海铁路路轨,12日又炸毁了新郑平汉线铁路大桥,日军的撤退困难重重。
突入豫东地区的日军,有的来不及逃脱而被洪水湮没,有的为伤病所累而被丢弃,还有一部分为中国军队所歼灭,其他的只好停止追击,集结于黄泛区以东。
史料显示,当时被黄河水围困的日军前锋情形相当悲惨:
这是一条因黄河决堤而形成的河,走在我前面的士兵在夜色中过了河。
渡过河之后,却不知该向哪个方向前进。不知哪边是浅滩,但总之必须过河……
士兵们一发现一点食物,就像猫叼着鱼躲到角落里那样,隐藏起来一个人独自享用。
我们到处转来转去找食物,早田里开始还有土豆种,不过,没几天就被吃光了。
把南瓜秧弄来煮着吃,但马上就被各分队抢光了。很快田地里没有一点可吃的东西了。
洪水又切断了我们前后的道路,一连过了好几天,粮食都没有送来。
一一以上是一位日本老兵战后在回忆录中所叙。
一位叫安庆福的老人回忆说,他亲眼看见日军像湿毛狗一样大批大批地逃跑,有几个伤兵不能跑了,就被他们的同伴绑在椅子上,一个个绑得像杀猪一样结实,在麦场上放着。
不一会,他们身上就被浇上汽油,然后点燃木柴往他们身上扔,呼一声,火蹿得老高,几个伤兵在椅子上哇哇大哭大叫,意思是还能为天皇效力。
还看见一些日本兵都低着头,不敢抬头看。也不知道这些被活活烧死的士兵是不是逃兵。
炸毁花园口大堤,虽然成功阻滞了日军西进势头,保护了中国军队主力部队,但也给这一地区广大的中国民众带来了巨大灾难。
花园口掘堤时,蒋介石以军事机密为借口严密封锁消息,只有极少数高级将领和负责挖掘的官兵知道。
因为没有通知下游的老百姓疏散和迁移,仅有附近4个村庄的群众闻讯挖堤后匆匆转移。
当时,连负责挖堤的官兵都能够一眼看出掘堤将给下游群众造成严重危害。
据时任郑(州)中(牟)河防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的卢继东老人回忆:
在决堤前,参与掘堤的工兵营营长黄映清来到河堤上的一座关帝庙里,对着红脸长须的关公磕响头,热泪长淌地祷告:
“关老爷,中华民族眼下遭了大难,被日本鬼子欺侮得惨。我们万般无奈,只好放黄河水淹,淹死了老百姓,你得宽恕我们。“这样一说,情绪悲伤的官兵们“齐刷刷“地全跪在地上,面向波涛汹涌的黄河,放声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