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铁马金戈 > 第974章中国海军实力与抗战

第974章中国海军实力与抗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我们有幅员辽阔的海域,当今世界的国力发展避免不了和外部世界交流。

    那就意味着许多外部世界未知的可能性和风险,这就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实力来护卫国土和中国的海洋权益。

    在抗战时期,中国海军是把家底输了个干净,也没有取得值得一提的战果,可以说是当年中国海军的悲剧。

    这里面有很深层的原因。

    海军的能力取决于舰队的实力,而舰队的发展完全依赖国家的工业能力。

    要想保住海上的国防领域地位和争夺国际海洋权益的一席之地,国家舰队就是你的所有家当!

    你要以此为基础来赢得更多资源,想获得更多的东西要靠自己的双手。

    一战时期,中国曾经有机会发展船舶工业和海军实力。当时的江南造船厂就替美国政府建造了4艘万吨级的货轮,一时间似乎就是中国发展工业实力的好机会就在眼前。

    但实际上,这些轮船的图纸和发动机都是外购的,甚至连钢材都是从外国进口的。

    欧美等西方国家根本就没有给中国人发展的机会,他们在暗中扼杀了中国发展海洋权益的机会和能力。

    当时的中国所有工业都要依赖列强,从技术和人才各方面都缺乏。仅仅是因为一战时期,欧美1等发达国家的主要精力在欧洲战场,他们的经济资源都投入到欧洲战线,暂时顾及不到遥远的东方大陆。所以中国民族工业才有了一点点的发展机会。

    好景不长,一战结束,列强们重新把眼光放在中国身上。

    中国是一个拥有巨大人口和土地、海洋资源丰富的国家。列强们不会放过这样的猎物,尤其是后起之秀日本人。日本吞并中国的野心已经迫不及待了。

    一战结束后,中国造船业那一丝希望也破灭了,造船工业重新陷入困境。

    1928年,蒋介石政权开了一次会议,会议上提出重整军备方案。会议指示要在10年内把海军的总吨位提高到60万吨。

    这个想法非常不切实际2,因为那时候的旧中国连造一艘500吨的小型舰艇都非常吃力。

    1928年,老蒋对外吹牛皮,说要把海军建设成有60万吨舰艇的时候,他忘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因为当时的中国正在致力于内战,一个满足于维护半殖民地地位的政府不可能去发展自己的民族工业和社会经济,更不可能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海军。

    讲难听点,蒋介石政权就是西方列强的买办势力。

    一个强大的中国不利于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崛起的日本,所以列强会扼杀和限制中国的实力。

    建设海军需要钱,蒋介石政府正在忙着打内战,他从来没想过要建立一支海军来维护自己的海权。

    而海军在内战中的意义不大,花钱去买几条炮舰3不如去买几万条枪来武装几个军团抢地皮更有意义。当时蒋介石政府没人有精力和兴趣去关注海军。

    国民政府时期,海军实现了名义上的统一(实际上各地又开始产生许多军阀)。此时海军总吨位只有58万吨。

    就在这宝贵的10年时间内,国民政府的海军没有取得任何成就。唯一的成果只有陈绍宽主持的海军部提交了一个巨大的空中楼阁计划,而且这个计划需要很多经费,政府也没有拨出经费给海军。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时,全国海军的总吨位只有38万吨,而日本人已经有了120万吨,我国海军的数据还不到后者的三十分之一。

    日本人为了吞并中国发动侵华战争,把自己的海军建设成一个怪物级别,舰种齐全。

    它对付蒋介石政权是绰绰有余,甚至还可以和西方欧美国家叫板,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把对手打得节节败退。

    而中国海军只能用凄惨来形容,国家的命运早就注定了。

    在抗日时期,海军采取了用舰队自沉于长江、骚扰日军和把军舰当作固定炮台进行防空袭等方式进行抗争。

    可以这么说,完全得不偿失!因为我们对日军造成的损失远远小于投入的资源。

    这说明海军的建设完全不能存在幻想,一开始就没有和最强的敌人做决战的决心和准备,这样的海军在现代战争中就失去了意义。

    海军的发展和国家命运紧密连接,你的国力越强海军也会很强。抗战中把军舰自沉于长江进行防御作战,如果仅仅为了这个结果,那么用商船和渔船就够了。

    自沉军舰说明什么?说明那时候旧中国连渔船和商船都凑不齐了!抗战时期,海军的自我毁灭给我们带来了沉痛的回忆。

    当然中国海军抗战绝非仅仅自沉,而是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长江封江战,长江要塞战,长江布雷战。本章为以下三个阶段简述:

    1长江封江战:淞沪抗战爆发,中国海军以弱小力量;在长江对敌进行阻塞战,保卫封锁线。从1937年8月14日开始,中国海军就采取自沉,布雷方面;在黄浦江布置了三道水雷封锁线,成功逼迫日本海军迂回到金山卫登陆;为浙沪抗战迟滞日军。

    另外,多次袭击日军旗舰“出云号”;其中1937年9月29日,派出水雷兵携水雷潜、泅水靠近“出云”号;最终使出云号该舰左右之防御物均被炸毁。另外还用水雷陆续炸毁已沦入敌手的浦东新三井之第3、4号码头及趸船,并炸沉敌汽油小艇两艘。

    长江封江战最悲壮的,就是江阴海战。为防范日军溯长江西犯首都南京;且迂回淞沪国军侧后,海军在江阴要塞地段构筑港口、航道阻塞防线。海军部长陈绍宽亲自指挥老旧的“海圻”、“海琛”等12艘舰艇,以及向招商局和各轮船公司征用的35艘商船,自沉江底,合计吨数达63800余吨。又征用民船、盐船185艘及石子65000余担续沉江底。

    另调派海军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第二舰队司令曾以鼎率两舰队主力“平海”、“宁海”、“应瑞”、“逸仙”、“楚有”、“健康”等舰,驰援江阴,拱卫首都。江阴防御线区致日军沿江西上,并进直犯南京的原定作战计划彻底落空;遂改用飞机空袭,以突破江阴阻塞线区。从1937年8月16日至10月底,中国海军主力舰艇亦丧失殆尽。击落击伤敌机数十架。

    2长江要塞战:海军主力在长江一线进行炮战。其充分利用长江狭窄的航道,打击日本舰只及陆军。其在马当,湖口、九江,田家镇,城陵矶等地,先后与日本陆海军三军苦战,战至1938年11月,中国海军仅剩的舰只也基本打光,只余极少量舰艇。

    3长江布雷战:1938年10月,武汉弃守,广州沦陷;日军攻势出现停滞,中国海军趁机整编。同时组建布雷游击队,在长江等流域组织游击,布设水雷战。据不完全统计,至抗战胜利,海军布雷游击总队仅在第一游击区就布雷1370具,炸沉炸伤敌舰船114艘。

    抗战初期,当时国内外军事评论家都指出,日本在侵华战争的陆海空三军中;最具碾压优势的就是日本海军。然而,几年打下来,中国海军不仅没有被灭;反而屡挫日本海军,致其在海陆空三军中战果最小。可谓英勇悲愤,而以陈绍宽为首的中国海军将领;能够根本实际情况,有力的打击日军;非常成功!

    1937年国民党海军与日本海军进行了江阴海战,国民党海军以第1,2舰队主力覆灭的代价下,抵御,迟滞了日军的攻击,同时也击落了20多架(23架?)日军飞机。后来国民党海军成立了布雷总队,在鄂西会战中起到了很大的效果。

    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后,原即羸弱的中国海军遭受沉重损失,至1939年8月,海军舰艇已经损失殆尽,仅剩下十四艘老旧战舰,吨位小、火力弱、机动性差,在日军强大的海空优势压迫下,只能集中在宜昌、巴东、万县、重庆等地,执行水上防御和对空作战任务。根据现有的作战实力和作战任务,中国海军调整作战方针,决定在长江、沿海等水域开展布雷游击战,以阻击日本海军沿江西进、打击日军水上补给线。

    在抗战四年中,海军布雷队布下数千具水雷,封锁湖、江,使日舰不得溯江而上侧击两岸友军,为第二、三次长沙会战胜利做出了应有贡献。

    因在长江布雷攻击敌后日军舰船,冒险深入,战绩突出,1940年4月,军事委员会授予少校队长林遵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奖章,上尉队长陈炳煜华胄荣誉奖章,中尉队员赵梅卿、中尉队员王国贵、中尉队员欧阳晋陆海空军乙种一等奖章。但布雷队员也付出了重大牺牲。在1942年9月的一次布雷行动中,林遵所率队员遇敌伏击,海军学校毕业生、少尉见习官朱星壮为掩护战友英勇牺牲,少尉见习官甘敏(其父甘联璈系民国海军元老,1919年曾经率舰队进入黑龙江收回我国航权)重伤,蒋菁、王国贵等队员被俘(后想方设法逃回),林遵等30余人在陆军的拼死救援和当地乡民的保护下陆续脱险归队。1943年1月,军事委员会分别授予朱星壮、甘敏陆海空军乙种一级奖章及华胄荣誉奖章。

    1946年8月,率舰收回西沙、南沙等南海诸岛主权的林遵(前排中)1943年7月,海军学校毕业生、海军第一布雷总队第三大队副队长李耀华在洞庭湖区德山开辟航道时触雷殉职。

    平海号、宁海号自沉之后被日军捞起,拖回日本修复,参加了太平洋战争,后被美军击沉。

    抗战八年,民国海军的最大贡献就是在长江释放水雷,但也没能封锁长江,只是给日本造成一些麻烦而已。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注1一战时期,美国无力建造更多的船舰,因此委托中国江南造船厂建造4艘万吨巨轮。但船舶的材料和发动机以及技术图纸和工程师都来自外国。虽然仅有一丝发展民族工业的机会,又被列强很快就扼杀了,因为那时候不是独立自主的时代。

    注2国民政府时期,海军建设毫无建树,舰队里甚至还有清朝留下的军舰服役。比如满清政府订购的中山舰,它服役到抗日时期,结果被炸沉。

    注3平海号巡洋舰是国民政府时期不多的建设成果,它的技术来自潜在的敌人日本。宁海号在日本船厂建造,平海号是仿制,但两舰都毁于日军之手。此时的中国海军实力比清王朝时期还倒退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