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台儿庄大捷
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会战,1938年3月14日-1938年4月15日)是指在抗日战争中发生在台儿庄及其附近的战役。
该战役由临沂大战、滕县战斗、台儿庄战斗等部分组成。
1938年1月26日,日军第13师团向安徽凤阳、蚌埠进攻。
守军第11集团军第31军在池河西岸地区逐次抵抗后,向定远、凤阳以西撤退。
至1938年2月3日,日军先后攻占临淮关、蚌埠。
9~10日,日军第13师团主力分别在蚌埠、临淮关强渡淮河,向北岸发起进攻。
第51军与日军展开激战,伤亡甚重,12日向澥河、浍河方向撤退。
第五战区以第59军军长张自忠1率部驰援,进至固镇地区,协同第51军在淮河北岸地区顽强抗击日军。
同时,在淮河南岸,以第21集团军第48军固守炉桥地区,第7军协同第31军迂回攻击定远日军侧后,迫日军第13师团主力由淮河北岸回援。
第59、第51军乘势反攻,至3月初恢复淮河以北全部阵地。第21集团军和第31军旋由淮河南岸向北岸集中。
双方隔河对峙。
2月下旬,日军第2集团军开始分路南犯。东路第5师从山东潍县(今潍坊)南下,连陷沂水、莒县、日照,直扑临沂。
第3军团第40军等部节节抵抗。第59军奉命驰援,3月12日到达临沂北郊的沂河西岸,协同第40军实施反击,激战5昼夜,重创日军,迫其向莒县撤退。
西路日军第10师长濑支队(相当于旅)从济宁地区西渡运河,向嘉祥进攻,遭第3集团军顽强抵抗,进攻受挫。
濑谷支队(相当于旅)沿津浦铁路南进,3月14日由邹县(今邹城)以南的两下店进攻滕县(今滕州)。
守军第22集团军第41军英勇抗击,伤亡甚重,苦战至17日,该军守城的第122师师长王铭章2殉国,滕县失守。
滕县之战,中国军队以7000之兵对付装备精良的日军数万之众,不惜重大牺牲,阻止日军南下,延缓了日军南侵的脚步,为调集军队守卫台儿庄的战略部署赢得了时间。
日军占领滕县后,骄狂之极,尽其所有,直赴台儿庄。
日军兵力4万余,坦克车七八十辆,山野炮和重炮百余门,并以大批飞机助战。3月23日,冲到台儿庄北泥沟车站。
24日凌晨,日军以猛烈的炮火轰击台儿庄防御工事,随后以坦克为前导,冲进城内。
台儿庄一带宅室多为石头建筑,故每一房屋皆为一堡垒。守军据房为垒,至死不退。
日军猛攻三昼夜,与守城将士发生激烈巷战。战斗持续到4月3日,守城将士伤亡已逾十分之七,三分之二的阵地己为日军占领。
台儿庄守军仍据守南关一隅,拼死不退。
日军再次调集重炮、坦克猛轰、猛冲。
李宗仁一面下令坚守,一面急令汤恩伯军团火速南下增援。
次日黎明时分,台儿庄北面炮声隆隆,汤恩伯军于日军背后出现,日军撤退不及,陷入重围。
台儿庄守军全线出击,杀声震天。血战经旬,敌军己成强弩之末,狼狈突围逃窜。
除一部分突围至峄县城固守待援外,日军遗尸遍野,坦克车被毁30多辆,遗弃的各种车辆、弹药、马匹遍地皆是。
台儿庄一役连同徐州南北各战场共歼灭日军10000余人,中国军民取得了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一次最重大的胜利。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改变了国际上对中日战争前途的看法,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
1938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中国军队运用阵地战同运动战相结合的战法,在台儿庄地区对孤军深入的日军第十师团濑谷支队和前来增援的第五师团坂本支队,进行英勇顽强的阻击和外线迂回包围。
经过数日激战,最终打败进攻之敌,歼灭日军1万余人。
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八路军以及山东、河北人民抗日游击队和工人武装,对津浦路北段、胶济路西段的铁路、公路进行破袭战,阻滞日军的运输,有力地支援了台儿庄作战。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了实现快速灭亡中国的计划,日军决心以南京、济南为基地,实行南北对击,攻占战略要地徐州。
1938年1月下旬,日军先后调集8个师团及5个旅团,约24万人3,分别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向徐州进攻。
在此情况下,国民党统帅部任命李宗仁为第5战区4司令长官,负责指挥徐州会战。
在南线,由于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南路日军始终未能渡过淮河,形成敌我隔河对峙的局面。
在北线,日军兵分两路南下:一路由坂垣征四郎的第5师团沿胶济铁路西进,进逼鲁南要地临沂;一路由矶谷廉介的第10师团,沿津浦路南下,直取台儿庄。
台儿庄位于徐州东北30公里的大运河北岸,津浦铁路台枣支线及台潍公路的交叉点上,扼守运河的咽喉,是徐州的门户。
日军一旦得手台儿庄,便可以策应津浦路南线日军攻势,一举拿下徐州。
据《新华日报》1938年4月7日、8日报道称:歼敌万余人,坦克车被击毁30余辆,缴获大炮70余门,战车40余辆,装甲车70余辆,汽车100余辆。
日方数据为第5、第10师团合计伤亡11984名,其中第五师团2月20日至5月10日共战死1281人,受伤5478人,第十师团3月14日至5月12日战死1088人,受伤4137人。
这次战役共歼灭日军精锐部队二万余人,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台儿庄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
正当台儿庄战役激烈进行的时候,日军凭借火炮优势,攻入台儿庄内。
守卫台儿庄的三十一师师长池峰城立即组织敢死队,准备夺回阵地。
士兵们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依然踊跃报名。
池峰城宣布:“每名敢死队员赏大洋30块。”
报名的战士当即表示:“要钱干什么?我们打仗是为了不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作日本人的奴隶,是要争取民族的生存。”
敢死队趁夜色冲入敌阵,白刃战中,有的受了伤,又从血泊中爬起来,用大刀砍杀敌人;有的拉响身上的手雷和敌人同归于尽。阵地夺回来了,57名敢死队员却只剩下11人活着回来······战斗最惨烈时,东北军连长林明率军支援巷战,在他们之前进城的东北军一个营的战士全部牺牲了,而他所在的连145人,到战役结束时,包括林明在内,只剩下18人日本人要王铭章投降,他坚决不肯,兵尽粮绝之时,援军未到,砸毁电台,亲自上西北城墙,指挥警卫连一个排进攻西门城楼。
该排全部阵亡,他决定到西关车站继续组织防守,直至腹部中弹,再次负伤,遂用手枪饮弹殉国。
当时滕县县长周同知道后,从城墙跳下,陪同殉国。
王师长殉国后,川军第122师的将士大多数在与日军的死拼中牺牲,直至城陷终未后撤一步。城内300余重伤员在滕县失守以后,以手榴弹互炸殉国。
王铭章的壮举在李宗仁的回忆录中有所印证:“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成就也。”
此役过后,全国上下抗战信心大增,抗日军队士气大振。面对“大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宣告破灭的现实,日军《步兵第10联队战斗详报》载文称,“不识他人,徒自安于自我陶醉,为国军计,更应以此为慎戒”。
不仅如此,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还改变了国际上对中日战争前途的看法,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和军队的声望,赢得了苏联和英美等国政府和人民的敬佩,为争取外援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鲁南前线胜利的消息传到国联,法国外长庞莱在国联行政院发表演说时,不忘呼吁各国援助中国抗战。他说:“中国是值得各国的帮助而毫无愧色的”。
台儿庄大战后,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一文中写道:“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主任周恩来说:“这次胜利虽然在一个地方,但它的意义却在影响全部,影响全国,影响敌人,影响世界。”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注1张自忠(1890-1940),字荩臣,后改荩忱,山东省临清县人,中国国民党党员[1]。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抗日名将、民族英雄。他曾参与了临沂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于1940年5月16日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牺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注2王铭章(1893—1938),字之钟,汉族,四川省新都泰兴场人,民族抗日英雄,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1军122师师长。早年参加保路运动和讨伐袁世凯战争,曾以其禀性正直、骁勇善战而享誉军旅。著名抗日将领。王铭章在台儿庄会战中,因誓死保卫滕县(今山东滕州)而牺牲殉国,为台儿庄大捷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是中国军方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2014年9月,王铭章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注3中国军队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副司令李品仙;参谋长徐祖贻;
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参谋长王范庭(左翼兵团);第30军:田镇南;第30师:张金照;第31师:池峰城;第42军:冯安邦;
独立第44旅:吴鹏举;第27师:黄樵松·第20军团:军团长汤恩伯;参谋长万建藩(右翼兵团);第13军:汤恩伯〔自兼〕;第110师:张轸;·独立骑兵团:李槐;第52军:关麟征;第2师:郑洞国;第25师:张耀明;第75军:周碞;第6师:张琪;第93师:甘丽初;第139师:黄光华;第57军第333旅:王肇治;第85军:王仲廉;第4师:陈大庆;第89师:张雪中;第59军:军长张自忠(该军直属战区);第38师:黄维纲;第180师:刘振三;骑兵第9师:张德顺(4月4日调至临沂1旅);骑兵第13旅:姚景川(4月6日自晋调至临沂);
第三军团:军团长庞炳勋;第40军:庞炳勋(兼);第39师:马法五;第22集团军:孙震(代);第41军:孙震(兼);第122师:王铭章;第124师:税梯青;第45军:陈鼎勋;第125师:陈鼎勋(兼);第127师:陈离;
第3集团军:孙桐萱(代);第12军:孙桐萱(兼);第20师:孙桐萱(兼);第81师:展书堂;第55军:曹福林;第29师:曹福林(兼);第74师:李汉章;第13师:吴良琛(4月6日调至临沂);炮兵第4团孔庆桂;炮兵第7团(沈阳兵工厂仿克鲁伯75野炮);炮兵第10团一连(sfh18/32l);铁甲车第三中队。
注4日军华北方面军:寺内寿一,第二军司令西尾寿造;
第5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中将;参谋长樱田武;步兵第21旅团:坂本顺少将(坂本支队);·步兵第21联队:片野定见大佐;步兵第42联队一个大队;
野战炮兵第五联队:小堀是繁大佐;山炮兵一个中队第10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中将,参谋长堤不夹贵;
步兵第33旅团:濑谷启少将(濑谷支队);步兵第10联队:赤柴八重藏(沂州支队);
步兵第63联队:福荣真平大佐(台儿庄派遣队);
独立机关枪第10大队;
独立轻装甲车第10中队;
独立轻装甲车第12中队;
野战炮兵第10联队(缺一个大队):谷口春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