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铁马金戈 > 第910章退入南京城①

第910章退入南京城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1937年11月8日,日军兵分两路直逼南京:一路以上海派遣军之第九、十三、十六师团主力尾随我国左翼部队沿沪宁线西进;一路以第十军之第六、十八、一一四师团和国崎支队全部沿太湖南岸向湖州集结,企图切断我军退路。

    11月中旬,我第二十三集团军刘湘部共五个师、两个独立旅奉命千里迢迢由四川赶赴广德、泗安、长兴一线,迎击侵略军。与此同时,第五十七军某部从河南直赴前线,该部第一一二师和由上海撤下来的第一○三师奉命固守江阴,以江阴要塞为依托,阻敌继续西进。

    11月30日,广德失守,日军逆向南京右侧背迂回,形成对南京东南至西南面的包围。

    12月1日,江阴要塞失守。4日,日军完成了对南京东面的包围。

    这样,南京的第一道防线———江宁、牛首山、淳化、汤山、龙潭之线暴露在敌军的面前。

    国军自决定固守南京后,将在宁的教导总队、首都警备部队和由上海战场调回南京正在整补的第七十四、六十六、八十三军以及第八十七、八十八、三十六师编成卫戍军战斗序列,同时又命第二军团徐源泉部由湖北星夜兼程开赴南京。我军投入南京保卫战的总兵力共十余万人。

    12月8日晚,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下令第一线守军退守复廓、战垣阵地继续抵抗,同时采取措施,决心背水一战。9日起,敌军结束外围战开始进攻南京城。

    南京城的外围战持续到了12月7日,由于敌我力量太过悬殊,需经我中华将士血拼,最终不得不退入南京城。

    光华门是当年中国守军抵御日寇最顽强的战场之一。

    粤军第66军和83军相继退入南京城。两支部队均伤亡过半。

    好在两支部队能互相照应,且都集结在雨花台至光华门一带,准备坚守抗敌。

    上官若云的九五八团被部署在雨花台与光华门的中间。此时全团尚有三百多人。

    战争打到这个份上,他们都知道南京保卫战很难取胜,遂抱有必死的信念。

    上官若云对封天宇说:“宇弟,南京城是块绝地,三面接陆,一面临水。如今三面均被日寇占领,只有顽强守住城垣,才能阻敌于一时。打死一个是一个,打死一个够本,打死两个赚一个。”

    封天宇说:“大哥,也不必那么悲观。南京城既是六朝故都,又是国府的首府所在地。蒋介石绝不会轻易放弃。我们在南京城坚守,援军随时可到。”

    “但愿如此吧!”上官若云说。

    1937年12月7日,南京保卫战正式打响。由于中日力量悬殊巨大,日军一路打到南京城外,很快攻下了紫金山和雨花台等一线的阵地。

    日军第九师团主攻南京光华门,他们很快就来到了南京光华门前。

    在这里,中日两国军队又陷入了激烈的战斗之中。由于中国军队抱有必死之心,虽力量悬殊,亦奋力血拼,双方一度陷入僵局。

    日军不断补充兵力,国民革命军第71军第87师361旅从一线阵地撤回,誓死守住光华门,旅长陈颐鼎是这场战斗的指挥者,他率领着361旅杀得日军心惊胆战。

    位于南线左翼的光华门是南京明城墙内城十三座内城门之中的一座,也是京城的正门,在明朝时原名为正阳门。

    1931年,辛亥革命军江浙联军从此进入南京城,光复南京,为了纪念,国民政府将其改名为“光华门”,意味着光复华夏之意。

    当年光华门城门之上的匾额便是国民政府检察院院长于右任所题写的。

    南京的城墙高达20米、宽13米,一般的山炮没有办法击破。

    但从地形上来看,光华门确实是容易攻下。所以,国军将战斗力最强的教导总队安排在此处镇守。

    城墙后就是百姓,不能再退了!

    日军本以为攻下光华门易如反掌,他们首先发起了冲锋。

    国军士兵凭借着城墙优势,居高临下打击敌人,很快将进攻之敌击退。

    日军加大了兵力投入,动用了大量重型兵器,想要在光华门上硬是攻出一个口子来。

    根据日军战报《第9师团作战经过概要》之中的记载,自从12月11日开始,日本动用了150毫米榴弹炮、105毫米加农炮等重炮部队在城墙上炸出了突破口,大量日军在坦克的掩护之下发起攻击。

    战斗十分惨烈,日军一度占领了光华门,他们在战车的掩护之下突破第87师第259旅的阵地,已经攻入光华门内100多米。

    几小时后,第87师第259旅旅长易安华带一个团发起反击,第361旅旅长陈颐鼎也带领2个营夹击光华门前的日军。

    接来下是8个小时的恶战,战况一时呈胶着状态。

    但这时战况对我十分不利,四周的房屋因为战火全部变成一片废墟。

    易安华冲在前线,头部、手臂和腰部多处负伤,部下担忧他的安危,他却道:“我是堂堂中国军人,绝不偷生而负国负民。”

    易安华因为重伤牺牲在光华门城下。

    同样牺牲的,还有两名中校参谋、两名营长和30多名连排长和数百名士兵。

    面对日军的坦克,国军没有克制的武器,仅凭血肉之躯。

    激战中,士兵们想到了一个玉石俱焚的办法。他们先去砍树,等到日军坦克开来的时候,两个人一人抬着一端,潜伏在附近。

    在坦克靠近之时,他们抬着树桩冲出来,一个人端着,一个人将木桩戳进坦克的履带之中。另外几个人则会在这个时候爬上坦克,掀开盖子,将手榴弹扔进去,或者直接抱着炸药包扑倒在敌人的屐带上,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种方式非常有用,但是每毁掉一辆坦克,就意味着几名国军士兵必然牺牲。

    日军数量越来越多,国军被迫组建了敢死队。

    敢死队手上只有大刀和手榴弹,在日军到来之时,他们从城墙藏兵洞里冲出去和日军肉搏。所有敢死队成员无一幸免全部阵亡。

    面对源源不断的日军装甲车和连番轰炸,易安华和陈颐鼎和几百名士兵以大量牺牲为代价,阻挡了进攻的日军,击毙日军第36联队第一大队队长伊藤善光少佐。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上官若云奉命增援光华门。在与敌人肉搏的时候,封天宇的七星宝剑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光华门一战,日军第九师团被歼灭500多人。

    南京失守之后,日军上海派遣军总司令、日本亲王朝香宫鸠亲自前往光华门,在听闻了光华门之战的情况之后,震撼于中国军人的英勇,感怀日本数百军人的惨死,于是他在光华门门外设置了香案,祭奠中日两国在这次战役之中死去的军人。

    当时的媒体是如此报道光华门之战:“敌遗尸500余具,仅10人生还。我军士气悲壮,人人抱必死之心,敌图唾手而得南京之梦想,已遭受第一次之严重打击矣。”

    因敌我实力极大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1937年12月12日,日军的坦克攻破南京城防,南京沦陷。

    13日凌晨5点,日军第9师团一部进入南京光华门。在当时拍摄的一张照片上,我们依旧可见硝烟滚滚,在坦克的身后,光华门城墙之上,还留着四个大字——誓复国仇!

    当时拍下这张照片的是日本记者,他是试图炫耀日本的武力。可万万没有想到,他会留下了这样悲壮而不屈的历史景象。

    当日军的大部队进入光华门之后,几个躲在城门洞之中的日本兵赶紧跑了出来,想要迎接他们的胜利。

    然而已经被中华门之战折腾得精疲力竭的日本士兵们,在看到满身尘土、四肢残缺的自己人从城墙洞之中钻出来,因为过度紧张马上上去用刺刀将这些日本残兵给刺死了。

    在查明这些日本人的身份之后,日军本欲封锁这个丑闻。而这些士兵之中恰好有一名是《福冈日日新闻》的记者北山国雄,他的记者证件后来被搜了出来。

    北山被误杀的消息不胫而走,传到了日本国内,国内一片哗然,认为日军在光华门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耻辱。

    1938年2月,朝香宫鸠亲王回到日本,因为光华门一战给他的震撼太过强烈,他将自己的茶室改名为“光华”,专门以此茶室招待贵客。

    4月,日本另一位亲王东久迩稔彦也前往光华门吊唁。

    这是南京保卫战之中最血性、最顽强的战斗之一,当年守护着守军生命的堡垒只剩下了残垣断壁。

    如今的光华门已经看不到“门”了,四周是南京市民运动休闲的城市绿地。

    如今的南京也不需要这一道门去守护一城百姓的周全。因为我们强大的祖国就是一堵坚固的门。任人宰割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注12006年,南京市政府正在进行“月牙湖五期”环境整治之时,发现了一处民国时期的砖筑堡垒遗迹。很快,南京市博物馆进行了考古发掘,这两处堡垒是以明城墙为依托建造的城防工事,砖石都是明城墙的石砖。虽然现在只留下了残垣断壁,但依旧能看出当年经历战争的痕迹。经过专家考证,这处堡垒正是1937年侵华日军进攻南京之时,光华门血战所留下的遗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