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八路军第129师
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4方面军第4、第31军、西北红军第29、第30军和独立第1至第4团以及第15军团的骑兵团等,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9师。
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参谋长倪志亮,政训处主任张浩、副主任宋任穷。
第129师辖第385、第386旅及教导团和特务营、工兵营、炮兵营、辎重营、骑兵营。全师共13万余人。
第385旅:旅长王宏坤,副旅长王维舟,参谋长耿飚。
下辖第769团、第770团。第769团(由第4军第10师编成):团长陈锡联,副团长汪乃贵;第770团(由第4军第12师编成):团长张才千,副团长曾广泰(后胡奇才)。
第386旅:旅长陈赓,副旅长陈再道,参谋长李聚奎。
下辖第771团、第772团。第771团(由第31军第91师编成):团长徐深吉,副团长韩东山;第772团(由第31军第93师编成):团长叶成焕,副团长王近山。
教导团(由编余干部和西路军归队干部编成):团长张贤约。
10月,中共中央决定,恢复政治委员制度和政治部名称。由张浩改任师政治委员(1938年1月由邓小平接任)。王维舟和王新亭分任第385、第386旅政治委员。
9月30日,第129师留第385旅旅部及第770团、工兵营、辎重营、炮兵营和特务营守卫陕甘宁边区。
师部率第386旅及第768团,教导团和骑兵营等部共9100余人,由陕西富平县出发,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
10至11月间先后取得阳明堡、七亘村、黄崖底、广阳等战斗的胜利。
11月中旬,第129师奉命在同蒲铁路以东、正太铁路以南、平汉铁路石家庄至磁县段以西地区展开活动,建立以太行、太岳山脉为依托的抗日根据地。
1938年2月至3月,第129师在正太铁路和邯(郸)长(治)公路沿线展开交通破袭战和伏击战,先后取得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的胜利,歼灭日军2000余人,有力地配合了晋南国民党军和晋西北、晋西南的八路军作战。
4月初至4月底,第129师与第115师第344旅及决死队第1、第2纵队等部共同作战,粉碎了日军3万余人对晋东南地区的“九路围攻”,收复辽县(今左权)、黎城等18座县城,巩固和扩大了晋冀豫边区抗日根据地。
4月下旬,徐向前率第769团、第115师第689团等部挺进冀南,开展平原游击战争。第386旅向豫北发展,开辟抗日根据地。
为加强对地方武装的建设和统一各游击支队的指挥,成立了晋冀豫军区。
至1938年10月,第129师发展到5万余人,组建了独立旅(旅长陈再道,政委宋任穷)及补充团、骑兵团等,并将第769团、独立团、汪乃贵支队合编为新385旅(旅长陈锡联,政委谢富治),各基干游击队分别合编成先遣支队、独立支队、独立游击支队。
12月下旬,第129师师部率第386旅主力及先遣支队一部,挺进冀南和鲁西北地区。
次年1至3月,同冀南军区部队一道粉碎日伪军3万余人的“扫荡”,取得了香城固战斗的胜利。
尔后,第129师主力又在太行山区,粉碎日军的夏季“扫荡”。
1940年初,第129师向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进犯发起反击,取得了卫(河)东与磁(县)武(安)涉(县)林(县)战役的胜利,歼灭国民党顽固派进攻部队18万余人。
随即山西新军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1纵队、政治保卫队第212、第213旅等部加入第129师的战斗序列。
5、6月间,部队进行了整编。共编成9个旅:第385旅(旅长陈锡联、政委谢富治,辖第769、第12、第14团);第386旅(旅长陈赓、政委王新亭,辖第772、第16、第17、第18团);新编第4旅(旅长徐深吉、政委吴富善,辖第771、第10、第11团);新编第7旅(旅长易良品、政委文建武,辖第19、第20、第21团);新编第8旅(旅长张维汉、政委肖永智,辖第22、第23、第24团);新编第9旅(旅长桂干生,辖第25、第26、第27团);新编第10旅(旅长范子侠、政委赖际发,辖第28、第29、第30团);新编第11旅(旅长尹先炳、政委黄振堂,辖第31、第32、第33团),师特务团改为第34团。
在整编部队的同时,撤销了晋冀豫军区,成立了太行军区(军区机关由师机关兼)、太岳军区(由第386旅旅部兼)、冀南军区。
在此期间,第129师对白晋、德石、正太、平汉等铁路及主要公路线,进行了连续的破击战,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8月,第129师参加了“百团大战”,对正太路西段展开大规模破袭战,并在反击日军报复“扫荡”中,给敌以沉重打击。
1941年,华北敌后抗战进入极端困难阶段,敌人不断进行“扫荡”、“蚕食”和“治安强化运动”。
为适应斗争需要,第129师实行主力地方化,分期分批将一部分主力部队与军分区合并。
8月,以第386旅、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1纵队、政治保卫队第212旅编成太岳纵队,陈赓任司令员,薄一波任政治委员、纵队机关兼太岳军区机关。
至年底,第129师挫败了日伪军的各种“扫荡”、“蚕食”及“治安强化运动”。
1942年,日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更加频繁和更大规模的“扫荡”,并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太岳、冀南和冀鲁豫边等抗日根据地受到很大摧残,抗日根据地面积缩小。
第129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开展整风、大生产运动和实行“精兵简政”等项政策,并实行“敌进我进”的方针,深入敌占区,打击敌人。
1943年7月至8月,第129师进行了卫(河)南和林(县)南战役,歼灭日伪军12万余人,恢复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尔后又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对冀鲁豫边区的进攻。
10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第129师机关与八路军总部机关合并。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等军区由八路军总部直接指挥。
另行组建太行军区机关,李达任司令员,李雪峰任政委。
1944年,第129师一面继续深入开展整风和生产运动,一面开展攻势作战,拔除日伪军大量据点。
1944年5月,冀南和冀鲁豫军区合并为新的冀鲁豫军区,宋任穷任司令员,黄敬任政治委员。
7月至9月,第129师先后派部队挺进豫西,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1945年2月,河南军区成立,王树声任司令员,戴季英任政治委员。
自1944年下半年开始,第129师利用作战间隙,对所属部队进行军政整训,提高了广大官兵的军政素质。
1945年,第129师连续展开春、夏两季大规模攻势作战,进行了道清、豫北、南乐、东平、安阳、阳谷等战役,收复县城28座,将日伪军压缩到大中城市及主要交通线上,为大反攻创造了条件。
1945年8月,第129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及八路军总部的命令,向平汉、津浦、德石、正太、同蒲、陇海等铁路线和部分中小城镇的日伪军发起大反攻,收复县城59座,解放了大片国土,使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边4个区连成了一片。
8月20日,晋冀鲁豫军区成立,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滕代远,王宏坤任副司令员,薄一波任副政治委员,张际春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任参谋长。
下辖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4个军区。
在八年的抗日战争中,第129师歼灭日伪军42万余人,解放县城109座,在第115师一部的配合下,创立了晋冀鲁豫解放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抗战中,部队由出师时的9100人发展到30万人,成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