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铁马金戈 > 第847章白鹿仙

第847章白鹿仙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韩青云和林鑫儿(胡杏儿)带着袁尚和燕子顺着那条羊肠小道,拾级而上,爬上了白鹿山,来到顶峰白鹿仙庵,见到了庵主宏观老太。

    宏观老太已然七十有余,但耳不聋,眼不花,步履矫健。她尤其有一口细贝般的白牙,一笑,白牙放出白光,使人觉出有一种青春的美感。

    宏观老太见韩青云偕同几位不认识的年青女子,遂揖手合十道:“南无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贫僧有失远迎,罪过!罪过!欢迎各位施主前来。有请、有请。”

    韩青云因为是熟人熟地,她爽快地说:“大师不必拘礼!这几位都是我的好姐妹,来贵庵表示自已的虔诚之心的。大师请!”

    几人进了庵。

    白鹿仙作为寺庵,在淦城乃至整个赣西都是非常有名的。但令人不解的是,仙为道的代名词,何以与庵挂上了钩呢?

    大家也许都知道,寺1、庙2、庵3、观、祠的区别在那里,但是不知道,其实它们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先说庙。笔者的家乡以前有座雷公庙,供奉着齐天大圣孙悟空,在附近的十里八村特别有名,叫做雷公庙大老爷。

    后来重新翻修了,盖了几进的院落,可是名字却改成了雷公寺,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与原来有很大的区别。

    庙在古代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叫做宗庙,比如皇家的太庙,宗族的祠堂。

    在古代,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礼记》中说:“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太庙”是帝王的祖庙,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庙”。

    汉代以后,庙逐渐与原始的神社(土地庙)混在一起,蜕变为阴曹地府控辖江山河渎、地望城池之神社。

    “人死曰鬼”,庙作为祭鬼神的场所,还常用来敕封、追谥文人武士。

    但随着佛教的传入,后代的佛教寺院也有庙字的俗称。

    虽然民间也叫和尚庙,但是从牌匾来看,单独的庙则不是供奉佛、菩萨的,而是供奉神灵的,如我们所熟知的城隍庙、土地庙、关帝庙、龙王庙等等。

    庙:世间达圣贤仙逝者,可依律建庙,如孔庙,二王庙等,皆是敬顺真如,仰止贤圣,即得妙法之地,故称“庙”,庙通“妙”也。

    通俗来说,庙一般供奉的是本土或者本地的神灵,如关羽、药王、妈祖、鸣山真君、二郎神等。

    再说寺。

    寺原本是政府机构,比如鸿胪寺、大理寺、太常寺等等。

    寺,廷也,有法度者也。——《说文》寺,官舍也。——《三苍》东汉明帝时,因夜梦金人,大臣说是西方的佛陀,于是派人去西方求经。并由鸿胪寺接待西方来的僧侣,由于是一匹白马驼经书而来,所以盖的建筑称为白马寺。

    后来的比丘僧、比丘尼修建的宗教建筑都称为寺院或者寺庙。

    而在中国,比较出名的有开元寺、白马寺、灵隐寺、少林寺等名寺古刹。

    如果说庙一般供奉的是本土或者本地的神灵,而寺则供奉的是佛家的大能,如释迦牟尼、观音、地藏、文殊、普贤等等。

    其次说到庵。

    而不对外开放的小寺院则称之为庵,一般在我们的印象里庵是比丘尼住的,倒也没有太大的错误。

    因为尼姑住的院落确实不适合对公众开放。

    但是寺与庵最大的区别在于有没有大雄宝殿,只有修建了大雄宝殿,才有资格称为寺,否则只能称为庵。

    再说到观。

    道教的宗教场所一般称之为宫或者观,比如著名的青羊宫、白云观等等。

    也有少数的道教场所称为洞,比如菩提祖师的斜月三星洞,太乙真人的金光山乾元洞,陕西宝鸡的龙门洞,四川青城山的天师洞等等。

    其实,“观”在古代是天文学家观察星象的“天文观察台”,观看的意思。

    “观”与“仙”是如何转化的呢?

    史载汉武帝在甘泉造“延寿观”,以后,作“观”迎仙蔚然成风。

    据传最早住进皇家“观”中的道士是汉朝的汪仲都,他因治好汉元帝顽疾而被引进皇宫内的“昆明观”。

    从此,道教徒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筑称之为“观”。

    道教虽然是我国的本土宗教,但是在世俗的影响力似乎不如佛教。

    虽然佛教是外来宗教,但是经过汉化改良的佛教已经是很中国味的宗教了,如汉传佛教里的禅宗、净土宗、律宗等等,与我国民众的生活纠结很深。

    而儒释道三教合一,则是我国古代的宗教改革者们经常提出来并实践的想法,如全真祖师王重阳、心学大儒王阳明等等。

    由于某些原因,庙也有被道士占据的,更有极少僧人栖庙为生,如上海的下海庙。

    还有少数的道教场所称为庵,如成都的二仙庵,也许这也是三教合流的佐证吧。

    南北朝时期王公大臣“舍宅为寺”,最早改造的寺院就是在院落中建造一个塔。

    隋唐之后,以塔为中心的结构逐渐变为以佛殿为中心。

    后来随着禅宗的兴起,变为“不建佛殿,只树法堂”,讲经说法和参禅悟道成为了禅宗寺庙最重要的事务,因此禅堂和法堂取代了佛殿。

    随着时代的变迁,再后来又慢慢恢复了佛殿。

    现在我们一般用“寺庙”表示对佛教建筑的称呼,如白马寺、大召寺等。此外,“庵”特指比丘尼居住的寺庙。

    不过眼前的这座白鹿仙,它是佛教还是道教呢?

    看宏观太师的做派,应该是属于佛教。

    比如她说的“阿弥陀佛”、“贫僧”等;还有她做的揖手合十。

    韩青云因为白鹿仙的名气与灵气,每年都会来一两次。来时至少要住一宿,最多的时候住过三宿。

    听以她对庵堂的结构很是清楚。

    白鹿仙的结构很简单:一幢独立的单层建筑。

    庵门也不巍峨,门前也没有呲牙咧嘴的石狮子。

    进庵门就是做法事的庵堂,不加雕饰,只显古朴;香火不断,香烟缭绕。

    庵堂的两边辟有宿舍,是供庵里的尼姑和远道而来不得不留宿的香客住的地方。大约有十来间。

    庵堂的后面为厨房。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注1“寺”属于国家机构,《汉书》载:“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比如我们在电视剧中常听到的鸿胪寺、大理寺等,鸿胪寺相当于今天的外交部礼宾司,大理寺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最高人民法院,级别都是相当高的。

    注2“庙”是古代祭祀的地方,而且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礼记》中说:“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一般帝王和王公贵族才能建庙,普通人需要祭祀怎么办?只能是建“祠”,祠堂是有钱就可以建的。

    注3“庵”是清净处搭建的草屋,所谓“结草为庵”。旧时很多文人喜欢用庵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比如老学庵、桃花庵等等。后来逐渐演变为修行的场所,再后来变成比丘尼居住的地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