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点将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震惊了中外。随后,国民党中央军重兵压境西安。
为此,张学良向中共求援,要求红军出兵,协助东北军、西北军捍卫西安城。
当时的红军虽然兵力不多,但都是能征善战。特别是军事指挥员,更是久经沙场,气贯如虹。
然而,张学良特别点了一位红军猛将的名。
他就是红25军军团长徐海东。
张学良为什么点将徐海东?
因为在他的心目中,徐海东特别会打胜仗,他才可以对付得了蒋介石的中央军。
这是他与红军在几年中多次较量中切身得出来的“体会”。
张学良与徐海东早在鄂豫皖就开始了较量。当时徐海东是红25军军长。
1934年夏,蒋介石任命张学良为鄂豫皖三省“剿共”副总指挥,限他“三个月之内”将红军“彻底消灭”、“永绝后患”。
张学良将东北军70多个团调过来,采取稳扎稳打、步步紧逼的办法,向红军压过来。
徐海东率领红25军,先与东北军展开了“推磨”战术。但是,7月17日,徐海东突然对着东北军115师发起了攻击。
这一战,徐海东和东北军起初谁都没有准备。
当日清晨,徐海东随红25军先头团从殷家冲向何家冲转移,走到长岭岗南侧时,徐海东拿起望远镜一望,吓了一大跳:
前面山坡上全是敌人,山头上还架着三门大炮。
他急令部队停止前进。
政委吴焕先立即跑上来。
“政委,你快看。”徐海东指着长岭岗一带漫坡的敌人,说:“这可是个好机会呀!你看怎样?”
“敌人十分麻痹,我看可以来它个出其不意!”吴焕先说。
“那我们就打!”
徐海东一声令下,部队迅速展开,一个营攻击岳家沟以西之敌,另两个团在徐海东和吴焕先分别指挥下,从左、右两个侧翼向敌猛攻。
顿时,长岭岗上枪声四起。
敌人正是东北军第115师。师长姚东藩只知这一带可能有红军的游击队,没料到红军主力突然杀出。
正当他感觉不妙时,师部和摆在长岭岗上的一个团,已被红军拦腰突破。
此刻,官兵在光秃秃的山上,仓促之间迎战,结果发现此处既无工事,又无险可守,进,进不得;退,退不了,不由得乱作一团。
红军一边冲锋,一边喊着:“缴枪不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姚东藩带着的643团和644团两个团在一阵乱战中全部被瓦解。
姚东藩见势不妙,立即带着残敌骑着战马,逃向倒座湾,才逃得一命。
这一战,红25军前后不到三个小时,歼敌3000多人,缴获不少枪支和其他军用物资,打了个漂亮仗。
而东北军这个115师,一直是张学良倚重的主力师,一战就打掉了两个团,这如何得了。
师长姚东藩逃回去后,被张学良一怒之下撤职,从此永远离开了军队。
张学良第一次与徐海东交锋,就吃了大苦头。
以后,两军多次交战,从鄂豫皖一直打到陕北,东北军几乎没赢过徐海东一次。
张学良对于徐海东的厉害有了最深刻的体会,内心对这位猛将佩服不已。
所以,这一次西安危急,他毫不犹豫地向中共点将徐海东。
随后,徐海东率领红25军团(由红25军改编)开赴到了西安城附近。
红军和东北军、西北军严阵以待,国民党中央军知道联合起来的“西北三位一体”不好惹,又加上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央军始终不敢轻举妄动。
当时,西安事变的消息传到红军总部所在地保安后,红军将士无不为之激动不已。
有人高喊“是向蒋介石清算血债的时候了“;也有人主张将他拘禁起来,作为人质,迫使南京方面抗日。
然而,鉴于共产国际的态度,周恩来、张闻天、博古、朱德等人在毛主席住的窑洞里连续几天开会,最后的决定改变了先前的强硬态度。
中共中央主张有条件地恢复蒋介石的自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借此机会变国内战争为抗日战争。
会后,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及中共中央联名向南京、西安当局发出通电,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18日,中共中央公开发表《关于西安事变致国民党中央电》,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六条建议。
12月20日,中共中央收到了共产国际执委会的电报,其内容和中共中央已做出的决定基本一致,即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因为蒋介石一贯是敌视苏联的,所以张学良原以为一旦对蒋动武实行政变逼蒋停止内战,一定会得到苏联的同情和支持,并可借此实现联苏的愿望,这也是张学良敢于发动兵谏的因素之一。
但事态的发展却大大出乎张学良的意料,他对苏联的反应十分不解,尤其对苏联广播骂他受日本人指使极为愤怒。
与此同时,被囚禁的蒋介石为了国民政府和领袖的威信及已经制定的抗战计划,坚决不肯答应张、杨两人“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条件,而国民政府内的亲日派则调集大军频频向西安方面施加压力,意想不到的内外交困,几乎令张学良陷入了孤立绝境。
后来,经过中共代表团周恩来、博古、叶剑英等人调停斡旋,加上宋子文、宋美龄等人苦口婆心地劝说,以及苏、英、美等国多方努力,蒋介石才改变了强硬的态度。
12月22日,蒋介石终于向张、杨口头承诺“我不剿共了,与共产党合作“。
他还做出口头承诺,即:他不再担任行政院院长,由孔祥熙担任。新内阁绝不会再有亲日派;一旦获释返回南京后,将释放在上海被捕的爱国“七君子“;设立西北行营主任,由张学良负责。中共军队改编为正规军。中日战争一旦爆发,所有军队一视同仁。中央军调离陕、甘,停止进军。
不过,蒋介石拒绝在书面文件上签字。
由于受到舆论的巨大压力和美、苏、英等国的国际压力,加上张学良认为蒋介石已承诺了和谈条件,他生怕夜长梦多,决定亲自护送蒋介石离开西安。
除了杨虎城,他事先没有告诉别人。下午3点,张学良和杨虎城陪蒋介石夫妇直奔机场。
在机场上,蒋介石郑重对张学良和杨虎城说:“今天以前发生内战,你们负责;今天以后发生内战,我负责。今后我绝不剿共。“于是,为了重新维护蒋介石作为最高统帅的权威,以便领导全国军民面对未来残酷的抗日战争,张学良选择冒险护送蒋介石回南京,去面对军事法庭的审判。
可是,西安事变虽然得到和平解决,但张学良一走,西安的局势又变得扑朔迷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