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西安事变②
1936年12月22日,随着端纳全力周旋,宋美龄、宋子文等到达西安。
在飞机上,宋美龄把手枪递给端纳,说:“如果叛军对我有任何不礼貌行动,你可用此枪立即将我枪杀”。
张学良、杨虎城去机场迎接,下机后,宋美龄与张学良说:“汉卿,这是我的东西,就不要再检查了吧?”
张学良马上说:“夫人,岂敢!岂敢!”
张学良、杨虎成与宋子文、宋美龄举行了会谈。后由张学良陪同宋美龄和端纳往见蒋介石。
1936年12月23日,双方在张学良公馆西楼二层开始正式谈判,由宋子文代表国民政府,由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代表西安方面出席谈判会。
西安方面再次提出六条主张:1、停战,撤兵至潼关外;2、改组南京政府,排逐亲日派,加入抗日分子;3、释放政治犯,保障民主权利;4、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5、召开各党派各界各军救国会议;6、与同情抗日国家合作。
但1936年12月23日晚,张学良得知中共不希望公开“三位一体”的表示后,情势急转直下,原本“要蒋接受并保证实施(六项条件)”改成只要宋美龄和宋子文担保即可。
把“先撤兵、先放人(七君子)”改成了只要蒋介石下令撤兵即可;而要蒋介石承认西北三位一体的军政组织一条则根本取消。
1936年12月24日深夜,中共中央致电周恩来,陈述了关于放蒋条件的指示。
指示中提出,必须坚持以下三个条件才能放蒋:1、全部中央军首先撤出潼关;2、南京及蒋通过公开的政治文件宣布国内和平,与民更始,不咎既往,并召集救国会议;3、开始部分地释放政治犯。
接到中共中央电报后,杨虎城转而积极赞同中共的主张,但张学良却不以为然。
1936年12月25日下午周恩来又企图劝说张学良接受中共中央的放蒋条件,但张学良已经亲自陪同蒋介石乘飞机离开西安前往洛阳。
临离开西安前,张学良留下手令,把东北军交给杨虎城指挥。
1936年12月26日,蒋介石抵达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中,各方代表人物纷纷登台表演。主要有:
亲日派:南京政府中,何应钦等人极力主张“讨伐”张学良、杨虎城;
亲美派:以宋子文、宋美龄为首的一派,为保全蒋介石,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
地方实力派:西安事变发生后,山西阎锡山在15日发出致张杨的函电:“两兄震机电及汉兄元未电诵悉,环读再三,惊痛无似!弟有四个问题,质诸兄等:
第一,兄等将何以善其后?第二,兄等此举,增加抗战力量乎,减少抗战力量乎?第三,移内战为对外战争乎,抑移对外战争为内战乎?第四,兄等能保不演成国内之极端残杀乎?……请兄等谅察,善自图之。”
山东韩复榘在21日以密码形式致电张学良,称赞张氏之非常行动为“英明壮举”,并通知张、杨,他的部队将“奉命西开,盼两军接触时勿生误会”。
四川王刘湘在19日致张学良的电文中认为张对蒋的行为“无非欲促成抗敌救国之伟业,以求我国家民族之生存”,指出“内战必致亡国,无待赘言,必须避免军事接触,速求政治解决”。
云南王龙云在得到部下可靠消息后于14日通电中央,称拥护中央既定政策。又致电张学良,认为其发动事变“自属谋国俱有苦衷”表示同情,但指出此举影响国家前途“务盼再加思索,为国家保一线生机,为环境留相当余地。”
青海马步芳于15日决定发通电响应国民党中央,遂由姚钧草拟“删”电,即将拍发时,又接受了马绍武、陈显荣的建议,为表白自己对蒋的所谓竭诚拥护,竟将15日签发的电文日期提前两天,改为13日发出的“元亥”电。
电文中向南京行政院、军事委员会表明:“顷据广播电台电讯,惊悉西安发生事变,张杨劫持委座等语,消息传来,全青震惊,除严饬所部一面加紧剿灭河西赤匪,一面防制兰州叛军之扩大,保境安民,敬候佳音外,敬恳详示确情,以便遵循。青海虽处四面敌匪之艰苦环境,芳等只知为党国尽忠,为委座效力外他无所顾,合并呈明,敬请钧鉴”。
李宗仁等于16日通电全国,主张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政府,举国一致对外,桂系军队北上抗日。
事变当晚,张学良电告中共中央。
中国共产党多次召开会议,独立自主地制定了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并派周恩来到西安商讨大计。
南京方面在了解张学良、杨虎城和共产党并不想加害蒋介石,而希望和平解决事变的态度后,于12月22日正式派出谈判代表宋子文、宋美龄到西安,与西安方面谈判。
西安事变无疑对国际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
国际上,各主要国家对西安事变的态度也极为复杂。
日本政府极力挑动扩大中国内战,以便实现其灭亡中国的野心。
英国和美国力求维持蒋介石的统治,认为可以同共产党采取某种形式的合作,以便对付日本。
共产国际提出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但电码错乱不能译出。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完全得力于中国共产党。
1936年12月24日,蒋介石签订六项协议,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12月26日,蒋介石最后获得释放回到南京。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因送蒋介石回南京被蒋秘密软禁起来,以后由大陆到台湾,失去了自由。
杨虎城被蒋介石长期囚禁,1949年9月17日在重庆惨遭杀害。
东北军被分拆瓦解,十七路军被取消。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停止了”安内攘外“政策,迫使国民政府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苏联所期望的抗日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它促进了中共中央逼蒋抗日方针的实现。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停止,国内和平初步实现。
中国共产党在这次事变中力主和平解决,充分体现了对团结抗日的诚意。
西安事变在国共重新合作的客观形势渐次成熟的时候,起了促进这个合作的作用。
在抗日的前提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它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提前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
它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是中国社会政治由专制到逐步民主的转折点。
而由这一系列转折,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
同时,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合法生存与喘息休整、壮大的机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开辟了发展壮大的前景,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地位。
西安事变刚结束,毛主席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我们在西安事变中实际地取得了领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