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铁马金戈 > 第707章特殊任务③

第707章特殊任务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1935年8月,赣东北通往浙江的公路上尘土飞扬,一支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部队正在日夜兼程地赶路。

    这是日后号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十八军,在中央军里都是数一数二的精锐。黄维、胡琏、霍揆章、阙汉骞等国军名将,此时也正在这支部队服役。

    他们的目的地并不是抗日战场,而是浙西南的红军游击队。

    粟裕、刘英率领的挺进师进入浙江后,根据地建设得蒸蒸日上,浙江省主席黄绍竑和保安处处长宣铁吾数次追剿都铩羽而归。

    粟裕等人颇有些得意忘形1,主动出击搞了个“八一大示威”,甚至夜袭大城市衢州,动静太大,惊动了南京城里的蒋委员长。

    老蒋怎能容忍红军在自己的老家撒野,一纸调令,罗卓英率数万大军杀入浙江。

    他吸取蒋介石在江西的先进经验,下车伊始就下令筑起前后两道碉堡线,步步推进。

    双方人数差距太大,游击队即使集中全部兵力攻敌一点也不占优势,游击战的老办法不管用了,作战会议上,众人一筹莫展,只能将期盼的眼光投向粟裕。

    粟裕沉吟片刻,斩钉截铁地说:敌进我进!他打他的,我打我的。

    粟裕留下两个纵队,自己率领主力乘着夜色,强渡龙泉河,神不知鬼不觉地跳出包围圈,直逼浙闽边境,并在那里攻城略地,声势可谓是轰轰烈烈。

    谁知罗卓英竟不上当,只派出了五个团,剩下几十个团依旧牢牢盯住包围圈中的两个纵队。

    他的部队进山搜捕时,往往到处烧杀抢掠,对于被捕的游击队员乃至无辜群众,不是残杀就是活埋,一时间作为人文之地的江南山区人头滚滚。

    在敌人残酷的攻击下,留在包围圈中的红军两个纵队官兵大半牺牲,直到八个月后,“两广事变”爆发,罗卓英奉命撤围而去,仅存的少部分人才逃出生天。

    粟裕、刘英于当年10月抵达闽东,和叶飞游击队会师。

    从1935年2月开始,一直到全面抗战爆发,粟裕率领红军“挺进师”在浙西南游击,与数量庞大的国民党军周旋,斗争环境极其艰苦。

    在1936年底,国民党军将领刘建绪走马上任“闽赣浙皖边区主任公署”后,雄心勃勃地调兵遣将,对游击队进行拉网式的“清剿”。

    面对“西安事变”后国民党采取的“北和南剿”策略,粟裕遂采用敌进我进、易地而战的游击战术和敌军兜起了圈子。

    不过,要在国民党军数量绝对占优的包围圈中穿梭,即使粟裕艺高人胆大,也常常险象环生。这是他一生中最危险的时刻。

    一日,粟裕率队渡过两岸峰峦叠嶂的飞云江,夜幕降临,粟裕下令安营扎寨,一行人在江边的半山腰歇脚。

    忽然,一阵“哒哒哒”的枪声打破寂静,只见山顶上灯火通明,原来敌军竟避开哨兵,悄悄地摸到山顶上来了。

    前有滔滔江水拦路,后有追兵居高临下,粟裕一咬牙:跳!

    江水非常湍急,粟裕奋力向前游。

    忽然,一个大漩涡卷过来,没过了他的头顶,他挣扎了几下,没什么用。

    慌乱中也不知抓到什么,终于挣脱出来——原来是身后战士递过来的雨伞柄救了他。

    游过河后,身后的敌人居然也涉河追击。

    粟裕和战士们互相帮忙,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攀上陡峭的石壁,在悬崖高处屏声静气,听着山脚下敌军的脚步走远才松了一口气。

    又有一次,粟裕正带队“截尾子”,打得一个排的敌军溃不成军。

    所谓“截尾子”,是指静待国民党军大部队通过岔路口后,移动路标,将掉队的小股敌人诱入包围圈中,一举歼灭之。

    哪知,敌人的大部队并未走远,听到枪声便全速返还。粟裕大惊,头上冒出汗来:

    他们所在的地方是一条山沟,后方是敌军部队,前方是敌军的一个据点,可说是前后夹击。

    急中生智,粟裕带头撸起袖子,卷起裤管,手里攥着帽子扇风,作出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大摇大摆地向据点而去。

    原来游击队的衣服和保安团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只有头顶帽子上的五角星。

    敌人哨兵刚开口说话,游击队中会当地土话的战士便不耐烦地说:我们是保安团的,快让我们过去!

    哨兵于是不再阻拦,粟裕等人通过据点,堂而皇之地离开。

    险象环生的环境磨砺了粟裕的意志,锻炼了他的军事造诣,当他踏上抗日战场,迅速脱颖而出,成为一代名将。

    1936年初秋,凉风渐起,不过位于江南腹地的浙南山区依旧一片青翠。浙西南游击区负责人粟裕接见了两个脸上洋溢着笑容的年轻人。

    22岁的叶飞已经是闽东游击队的负责人,他接到粟裕的信后,立即和团长陈挺星夜兼程地赶来。

    一见到粟裕,叶飞就迫不及待地说:我已经见过黄道同志了。

    正要将情况一股脑儿地说出来,粟裕却示意他暂停,他似乎欲言又止,只说吃过晚饭再说。

    酒过三巡,叶飞和陈挺身边的人忽然闪电般出手,将他们紧紧箍住。很快,叶飞被五花大绑,背上插着一支竹竿,被几个身强力壮的战士推搡着往前走——这个场景他很熟悉,以前他押送恶霸时就是这样的。

    叶飞奋力挣扎,嘶吼道:我要见粟裕!

    没有人理会他。粟裕也有难言之隐,这出“鸿门宴”是闽浙临时省委书记刘英亲自给他下的命令。

    原来,刘英、粟裕率领的挺进师因国民党军罗卓英部疯狂进剿,不得不向闽浙边境转移,并于1935年10月与叶飞会师。

    刘英在一番谦让后出任闽浙临时省委书记,担负起大当家的责任。

    谁知刘英的管理能力堪忧,不但独断专行还厚此薄彼,这让闽东的同志大为不满。刘英不思解决问题,却想调虎离山,将叶飞留在临时省委。

    见双方僵持不下,粟裕好心劝说,刘英哪里肯听。

    粟裕和叶飞于是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闽北游击区的黄道同志资历够老,和方志敏等人并肩闹过革命,由他出面领导,肯定能让不同游击区的同志心服口服。

    叶飞兴冲冲地去找黄道,却不知道危险已经悄悄逼近他。

    话说叶飞被连拖带拽地押着,忽然四周枪声大作,遭遇敌军了!押解的战士赶紧撤退,跑了一段路,居然扭过头来,很尽职地对着叶飞一枪,叶飞左腿中弹,血流如注。

    敌人端着枪围了上来,叶飞向陈挺使了个眼色,一咬牙,从十几丈高的悬崖一跃而下……

    幸运的是,两人都挂在大树上,逃得性命。

    粟裕带队返回后,向刘英说明情况。刘英勃然大怒,居然将他关了禁闭。

    粟裕无奈,只得承认自己私自放人,刘英在军事上还得指望他,于是借坡下驴将他释放。

    抗战爆发后,粟裕和叶飞奔赴抗日前线,叶飞作为粟裕的部下南征北战多年,立下赫赫战功。

    留在浙江的刘英于抗战期间被国民党当局抓捕,他坚贞不屈,壮烈牺牲。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注1据说这便是粟裕的故意张扬之举,目的是吸引蒋介石国民党的注意力,以减轻中央红军的压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