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铁流后卫红五军团
红五军团不仅有“雄师铁军”的称号,还有“铁流后卫”的称号。
这是因为自长途转战始,红五军团担任的都是整个红军部队的后卫。
战斗早已在冲锋号开始前打响,宿营是战斗的一部分,行军是战斗是一部分。
所谓神兵天降,无非就是行军的效果达到了敌手想都不敢想的地步,出现在了一切预料之外。
而在一切行军当中,有一个最难的选项,那就是断后之旅。
自从接受了全军的总后卫任务之后,一路上,红五军团竭尽全力阻击数倍于己的追兵,不顾面临与主力失去联系,甚至全军覆灭的危险,多次击退并迟滞了国民党军队的行动,保证了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的安全。
这就是被称为“雄师铁军”、“铁流后卫”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
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
三国里,诸葛孔明遁去,司马懿只看到了蜀军的营盘,不由得感慨说:此天下奇才,吾不如也。会看的碰到了会干的,司马懿看到了什么?扎实。
没有挥泪斩马谡,就显不出常胜将军赵云的厉害。
断后,比拼的是防守艺术,多数情况下均是以少敌多。而在这种情况下,是没有退路的,哪怕弹尽粮绝,也要坚守至最后一秒,流尽最后一滴血。
红五军团自诞生伊始,就开启了“悲壮”的命运之程。他们始终被任命“苦差事”,始终被“断后”。但,再苦、再难、再险,他们从来没有过任何怨言。
“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
面对如此巨大的牺牲和死亡,若是换做其他一支什么军队,都会在这种牺性和死亡面前沉沦。
然而长征伊始的艰难,导致整个红军队伍迅速减员,但却依然没有阻止这个曾是国民党一个整建制军加入当时弱小的红军,并义无反顾继续前进的脚步。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的骄傲,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骄傲,更是中国共产党的骄傲。
1931年12月,赵博生、董振堂等领导宁都起义并获得成功,起义军共17万人,当时红军也不过3万余人。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选择了长征,而红五军团全程作为断后后卫部队。
红军第五军团是由宁都起义的原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改编而成,原是冯玉祥部队。中央军委十分重视这支有生力量。
起义成功后,中央军委当即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总指挥为季振同(26路军旅长),副总指挥为董振堂,政委为萧劲光。
湘江战役既是长征第一战,也是他们参加的最为激烈、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
为确保中央红军主力顺利渡过湘江,军团长董振堂临危受命,率部同蜂拥而至的敌人殊死激战,出色完成“血拼”任务。
虽然,负责殿后的红五军团三十四师,被敌军阻隔在湘江以东,陷入重重包围。
虽然,为掩护党中央主力部队,面对4个师的敌人孤军作战,红三十四师6000多名官兵几乎全部牺牲,里面年龄最大的二十几岁,最小的十几岁。
“一个师六千多名将士,仅有一千多人统计到姓名。”
后人感叹红五军团红三十四师的悲惨结局,更感叹他们由此而长存于世的浩然正气!
其实最初,由于旧军队习气和作风根深蒂固,以及国民党的反动宣传影响,这支部队也曾出现逃跑事件。
这让从苏联留学回来的萧劲光犯了愁:是否以武力解决逃兵?
萧劲光非常敬佩和信任毛主席。他来请示毛主席。
毛主席听后,反问:“你怎么看?”
萧劲光说:“我不主张武力解决。”
毛主席也对这个观点表示认同,“是啊,不能简单粗暴。要‘剥笋’,不能‘割韭菜’。”
说罢,便掐灭手中的烟,对萧劲光说:“你马上回去对他们讲,就说是我说的,起义是你们自愿的。你们参加革命,我们欢迎;你们不愿意革命,我们欢送。”
萧劲光把毛主席的话对红五军团官兵一讲,立即收获阵阵掌声。季振同情不自禁地一拍桌子,“好!拥护!赞同!我们革命到底!”
正是因为官兵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尊重,他们从最朴素的追随开始,逐渐树立起理想信仰,塑造了传奇的铁血后卫。
强渡金沙江战役中,他们再次担任殿后任务。
阵地,坚守了9天9夜。他们像一个“铁闸”一样,紧紧把十多万国民党军堵在仅有的一条路上,保证红军主力安全、顺利渡过金沙江。
完成渡江后,他们凿沉了渡江的7条木船,对尾随而来的敌人关上了追击大门。
当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来到红五军团前沿阵地时,他在敌人进攻的间隙,听到了阵阵歌声,“金沙江流水叮咚响,常胜的红军来渡江,不怕水深河流急……”
满目的残尸遍地,血肉成泥。
活着的官兵,在阵地歌唱。
将士的泪,无言压抑在胸膛。
一一也许此时的他们,心中想到的是:湘江一战,主力损失过半。
与敌殊死搏斗,陈树湘师长不幸中弹,部队未能过岸。敌众我寡,十日激战。
被俘后,陈树湘被敌人绑至单架。从昏迷中苏醒后,陈树湘趁敌人不备,咬紧牙关、扯断肠子,壮烈牺牲,年仅29岁。
随着战斗的进程,红五军团编入西路军,渡黄河西征,执行宁夏战役计划。
甘肃高台,与近八倍于己的敌人浴血苦战。血战八天八夜后,全军仅剩4人。
此时的董振堂左腿已经中弹,摔倒在地。他继续率部战至最后一人一弹。开枪自尽,壮烈牺牲,年仅42岁。
这是一种力量,信仰的力量!这一种力量,早已超越时代、穿透历史。
曾记否,中央红军突破湘江之后,进入到广西北部的西延山区。此时的红五军团,仍为全军后卫。
遵义会议后,中革军委命令红五军团阻拦赶来的川军,他们一路跑,一路苦战。
也正是在这个档口,有了那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打出生一个孩子的时间”。
这是红五军团于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个真实故事。
早不生晚不生,陈慧清偏偏在一场激烈的突围战刚一打响时要生了。
仅仅1公里以外,董振堂正率领战士拼死作战,眼看着顶不住了,董振堂拎着枪冲回来问:到底还有多少时间能把孩子生下来?
没人能够回答。
董振堂再次冲入阵地,大声喊道:“你们一定要打出生一个孩子的时间来!”结果战士们死守了几个小时,很多兄弟战死,硬是等陈慧清把孩子生了下来。
战斗结束后,一些战士经过产妇身边时都怒目而视,有官兵埋怨:“为了一个孩子,让一个团这样打阻击不值得!”
董振堂,这位有血性的汉子当即讲道:“什么叫值得与不值得?!我们今天革命打仗,不就是为了他们的明天吗?”